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丨杜贵才: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计硕2202 齐彦宇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2024-11-04


【校友名片】



杜贵才,1968年5月出生于甘肃省华池县,199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加拿大校友会会长。主要从事蔬菜作物育种工作,有二十多年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现任厦门华泰五谷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种子协会理事,中国种子协会鲜食玉米分会副会长。




8月的傍晚,杜贵才回忆起了青春校园时光,不禁感叹时光荏苒、校园变化之大。

他清晰地回忆起,当初,步出北京的北宫门外,眼前是一片农田,田野和村舍相映成趣,而北京三环更是一张未完工的蓝图。连四季青、苏州桥这些如今繁华的地方,当年也只是广袤的农地。这段倒流的时光,勾勒出校园历史的一幅幅画面。

中国农业大学是杜贵才的母校。他的回忆,如同一段珍贵的影像,将校园历史串联在一起。他的口述让那个时代的风景重现在我们面前,也让我们感受到学校发展的脉络,以及每一个阶段所带来的变迁和希望。这一时期,学校的发展如同一本书,一页一页翻过,每一页都满载努力和奋斗的足迹。






01

课堂·严谨


在课堂学习中,杜贵才以务实的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将知识融会于实际应用中。

他回忆起在农地上实地听课的场景。当时,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相对较少,这为实地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师们引导学生走入农地,与农民一起耕作,实践性教学令学生们上手迅速,将课堂知识融入田间地头,感受农耕之辛苦与田园之乐趣。这一画面勾勒出课堂氛围的生动与活跃,也映射出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

杜贵才提及,学校的教师团队中有不少院士,而这些院士多是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他们以亲临指导学生为荣,将自己的丰富经验和前沿知识带到课堂上,为学生们的学习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底色。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对艰苦,但杜贵才的学习之路依然充满了热情。他提到,那个年代上课还没有复印机,教材和教辅资料都需要通过蜡版进行刻印。这种艰辛的学习环境锻炼了同学们的毅力和创新能力,也为他们今后的学术道路埋下了坚实的基石。

在那个时代,各种班级和事务的联系都是手写的,包括简历也是如此。杜贵才回忆道,当时的通讯方式简单朴素,但也正是这种朴实的沟通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耐心和沟通技巧。他仍然记得园艺学院的张福墁老师,一位充满激情的教授。在他的课堂上,张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也激发了他们在工作中的热情。与老师的交流对杜贵才来说非常重要。他强调,同学们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杜贵才特别称赞老师们工作的态度认真、勤奋,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杜贵才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培养了坚韧的毅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青春·活力 


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杜贵才是一个积极、热情的旗帜人物。

1991年,学校承办了第一届的亚洲运动会,而在这一历史性的盛事中,杜贵才成为志愿者中的活跃分子。他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志愿者们的蓬勃热情,为比赛的顺利举行贡献了一份力量。他坦言,那段日子,充满了激情和奉献,成为了他大学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

除了在志愿活动,杜贵才还在学生组织中担任了要职,包括团委组织的干部和武术协会会长。他特别提到了武术协会,回忆起当时的热潮,因为少林寺武术的影响,学校内武术协会成了一个汇聚了七八百名会员的大家庭。他坦言,武术协会不仅是学校团委之外最大的组织,也是他大学时光中很有意义的一部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当时的记忆,他和同学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在武术协会,各种武术流派如气功、太极等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们培养身心和交流友谊的平台。

校园活动中的杜贵才,如同一颗闪耀的星星,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弘扬着团结和活力的精神。他的故事充满了阳光与热情,在这些回忆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热血和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03

工作·辛勤 


谈到工作和就业情况,杜贵才深情地提及了中国农业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培育了无数优秀的校友,他们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1987年入学,1991年毕业,杜贵才是目前仍在一线工作的最资深校友之一。这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专业素养,更体现了校友作为中坚力量的重要角色。这一点既展现了他的坚持与执着,也凸显了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社会各领域的卓越表现。

毕业后,杜贵才进入企业工作,通过实际经验的积累,他学习了国际化的工作方法,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这个过程不仅让他不断成长,还使他具备了更广阔的全球视野和专业知识,为他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取得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谈到下基层的经历时,杜贵才提到了他曾在新疆、云南和海南等地,深入到农业的第一线。这一经历使他深刻地了解了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从而拥有了更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杜贵才校友与外国友人交流


最令杜贵才难忘的,是自己投身于双色玉米和甜玉米育种事业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学者,更是实践者。他坚信,实际落地才是创新的最终目标。因此,他不断地在田间地头实践,不断地对品种进行改良和优化,以确保最终的产出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他亲自参与了品种的研发工作,并将其推广到了实际生产中。这样的努力使得双色玉米和甜玉米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这项育种工作也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最初,这些品种每年只有两个月能够供应,但随着不断地努力,他们成功地实现了全年供应的目标。这种转变不仅使得双色玉米和甜玉米的产值大幅提升,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这一切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杜贵才曾经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他提到,最初的时候,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始终坚持着。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义,他的努力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杜贵才语重心长地讲道:踏实肯干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不畏艰辛,不怕寒暑,耕耘好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果实。



04

校友·热心


杜贵才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的成长经历,更是一幅校友情谊的画卷,一种对校园精神的真实演绎。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校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帮助,他用行动彰显了校友的情谊和担当。

在历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时,杜贵才积极把中国农业大学推向了亲朋好友的视线中。他深知学校的优秀和潜力,热情地向身边的人推荐这所学府。他每年约有一半时间在加拿大工作,作为学校加拿大校友会会长,他积极联络加拿大校友,热心组织开展校友活动。热心的校友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积极的担当精神让人们感受到了校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校友都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用实际行动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他也是我们的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学校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05

未来·祝福 


展望未来,杜贵才满怀信心地表示,如果人生重新来一次,他仍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中国农业大学。

这里的点点滴滴都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成为了他一辈子的骄傲。他的心中永远铭刻着中国农业大学学府的形象,他的校友身份将永远成为他的荣耀。

在中国农业大学求学的岁月中,他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培养了一系列珍贵的精神品质。在校园中,他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坚信一切困难都能够得以解决。这种积极的心态赋予了他自信,让他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充满信心。杜贵才强调了朴实这一精神。这种朴实的品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他塑造了坚韧和真诚的性格。

杜贵才对于社会和时代充满着感激之情。看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的飞速发展,他为能处于这个时代而感到骄傲。他的故事饱含了对母校和社会的感恩之情。他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就,更是农大精神的生动写照。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传承着农大人的情怀和使命,为中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杜贵才激动地表达了对农大学子的鼓励和祝福:

“我知道,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你们正在追逐梦想,踏上成才的征程。作为校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是未来的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引领者,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在新的征程中,你们可能会遇到挑战和困难,但请相信,农大为你们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培养。

我衷心祝愿你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大展宏图。愿你们勇敢拥抱未来,敢于创新,敢于超越。愿你们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收获知识的果实,在人生的道路上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期待与你们共同见证中国农业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计硕2202 齐彦宇

编辑:荆彦婷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故事 | 肖灵艳:用爱心和热情书写当代丹麦童话故事

校友故事 | 刘雄伟:不是白衣天使,却奋勇冲锋在抗疫一线

校友故事 | 初雯雯:自然保护 我们是认真的

校友故事 | 路永强:足踏雪域,心系三农

校友故事 | 张书函:浸在雨水中的赤子之心

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故事 | 谢永恒:以自身能力解群众之忧

校友故事 | 吴国强: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的脸上浮现笑容

校友故事 |  蔡洁玲:赋予水果第二次生命

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校友故事丨贾先波:农业科技助脱贫

校友故事丨陈家金:躬耕农业气象服务四十年

校友故事丨谢秋霖: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校友故事 | 洪昱斌:滤除杂质,保留一颗创新之心

校友故事 | 段春祥:初心不改,从心出发

校友故事丨王武杰:人生就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

校友故事丨张宸溦:做一名优秀的“三门干部”

校友故事丨任卫波:匠心做学术,师心承农情

校友故事 | 王婧婧:心头的诗篇——东区那颗白蜡树

校友故事丨张桂杰:用科技力量守护滩羊产业

校友故事丨李平:草业科研二十年,一枝一叶总关情

校友故事丨李彦晨:1979 乍暖还寒的母校记忆

校友故事丨张帅:追寻风的方向

校友故事丨樊俊杰:尝试,尝试,再尝试!

校友故事丨贾康乐:情系农大,科技兴农

校友故事丨她们,撑起半边天

校友故事丨王文星:雪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校友故事丨占锦川:梦想成现实,勇辟农业信息化之路

校友故事丨徐及:他,来自中国农业外交天团

校友故事丨万丹:奋斗者,正青春,高原水保的巾帼人

校友故事丨刘洋:做一颗“奋斗”的种子

校友故事丨三人行:他们和诗在远方

校友故事丨欧阳克蕙:潜精研思 培育英才

校友故事 | 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张星图:人民的好县委书记

校友故事 | 王文凯:兴滇扎根彩云之南 助农走好扶贫之路

校友故事 | 张巧周:谨怀“民生之艰” 不负选调之名

校友故事 | 石元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校友故事 | 赵禹臣:一张老校门照片背后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王勇:在江淮大地追梦乡村振兴

校友故事 | 刘宁:从中以楼到科技部再到蒋坝村,砥砺初心,见证成长

校友故事 | 王建忠、郑文静:你守望稻田,我守望你——农大伉俪的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王娇阳:用爱与真诚创造永恒瞬间

校友故事 | 秦冲:少年有为志高远 科研为民显担当

校友故事 | 毛建友:勤勉寻所爱,师恩助前行

校友故事 | 张辰亮 : 增长见识,提升自己,把感兴趣的东西玩精玩透

校友故事 | 赵胜利:钟情花草数十载,把论文写在园林绿地上

校友故事 | 马宁:胸怀坚守 不负热望

校友故事 | 师馨一:扎根基层的农大青年先锋

校友故事丨张涛:科技小院 助力成长

校友故事 | 廖峰: 志在兴农,产业报国

校友故事 | 张朝阳:突破专业边界的选调之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