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段义孚先生逝世:他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

译林出版社 群学书院 2022-08-12



据悉,国际知名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先生于美国中部时间2022年8月10日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医院逝世,享年92岁。
段义孚先生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在明尼苏达大学执教多年,并于退休期间以约翰 · K. 赖特地理学教授和维拉斯地理研究教授的身份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担任讲座教授。他以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思想将人的种种主观情性与客观地理环境的丰富关系进行了极具智慧的阐发,并于2012年获得地理学界最高奖项瓦特琳·路德国际地理学奖。
段先生被誉为“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以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思想对人的种种主观情性与客观地理环境的丰富关系进行了极具智慧的阐发。
人们通常认为地理学是关于生存之艺术,并不浪漫,缺乏魅力。华裔地理学者段义孚先生却说,在不太久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确曾富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
他在《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中回溯了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
探险家在没有任何世俗补偿的情况下,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极地冰原,检验着自己精神与体力的忍耐力;
天文学家彻夜坐在高山上或沙漠中的望远镜前,直直地盯着那些看似闪耀但在百万年前就灭绝了的繁星。
他们在广袤与无垠面前感到无比满足;他们虽追逐精确的事实,却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者。


段先生博览群书、笔下恣肆汪洋。他在《浪漫地理学:追寻崇高景观》中,以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史学、大众文化等多重视角来阐述其地理学观点,嵌入其中宛若天成,奇思妙想化为浪漫壮美的文字。



他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

来源 | 译林出版社



地理学可以是浪漫的吗?


“浪漫”与安居的理念相反,它的核心是“求索”。
诗人托马斯 · 休姆认为,浪漫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是人类完美主义的信仰。历史学家雅克 · 巴赞曾将浪漫主义的性情概括为“对能量的敬仰、道德的热忱、原初的禀赋,对于人类伟岸与卑微、强大与悲苦之矛盾的认知”。
事实上,人类生活大多数时候正是由对可望而不可即之物的浪漫热情所驱动的。“浪漫的想象更倾向于那些很大或很小的事物,却很少关心中间的尺度。”
潜藏在浪漫精神之下的是诸如黑暗与光明、混沌与秩序、身体与头脑、物质与精神、自然与文化等等两极化价值。这些两极化价值在我们展望和感知具有挑战性的大环境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文明中,上帝被视为一位从混沌中创立秩序的匠师,“他把天与水分离,而后把水集于一处,让陆地显现出来”(《创世记》1:9—10)。人类的匠师则从星辰的变幻中看出了规律,并将这种秩序由苍穹带回大地。
我们可以从那些拥有宇宙般秩序的远古城市中看到这种努力:将城墙和主要建筑与那亿万星辰之中最为重要的太阳的运动轨迹上的重要位置对齐。
社会也如繁星般以一种有规律、可预测的方式运转。现代城市生活则打破了包括昼夜、四季与农耕时节在内的各种循环节律,电力和城市花园进一步“驯服”了大自然,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创造性,因而无疑是浪漫的。
然而,太可预测的“秩序”不免有一丝乏味。人类与其他造物的不同,在于他有自由的能力,这意味着他能进行选择,包括以自己的选择制造无序的可能性。当城市成为宜居的“家园”时,人类又开始向往另一重空间。
人类正是在浪漫渴望与深层恐惧的双重驱策下,在熟悉的家园与开放的空间之间来回往复,孕育出种种重要的文明成就。


人类主观情志

使地理学携带理性、浪漫和道德


这种浪漫情怀并不止于威廉·华兹华斯所说的“仿若那寄寓于落日灿烂余晖之中的、渗入万物魂灵的虚无缥缈”,它还体现在爱因斯坦说的“宇宙的音乐”之中。
一切科学亦莫不由探索开始——尽管科学是很理性的学问,驱使科学进步的却是浪漫的原动力。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之所以携带着理性、道德和浪漫,是因为人类主观情志的存在。
以人类对高山的感知为例。在中世纪的宇宙模型中,圆的理想和竖向的维度产生了矛盾。这种模型使得人们对山的态度矛盾重重:圆的理想使其饱受责难,而竖向的理念却很偏爱它。

先说圆。人们认为,上帝是位至高无上的艺术家,那么上帝设计的地球就应当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它一定是美丽的,像天真无邪的孩童灿烂的脸。可为何还有那些变形的地方,那些山峦、谷地、突出的半岛和海洋?
一个在17世纪传播甚广的解释认为,是人类最早的祖先的堕落使得曾经光滑的地球如今被“肿瘤、水泡和肉赘”包裹着。
直到18世纪,高山还使很多人感到恐惧,因为人们实在对它们知之甚少。人们避开它们,并不是因为它们丑陋,而是觉得那里是土匪出没的地方。
此外,高山也被认为是女巫的住所,人们会把高地狂躁的天气视为这种观念的证据。

如果说对完美的圆的追求导致了人们对山的厌恶,那么对竖向维度的追随又当如何呢?它使人们产生了“高”与“低”的概念,一切好的东西可以归于前者,而坏的归于后者。
迷雾缠绕的山如此难以抵达,就像是上帝的住所。它直冲云霄,坐落在世界之中心。在众多的例子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古印度神话中的须弥山。此外,纯净的高山空气被视为有益健康,能使善于思考的人在精神层面有所领悟。
随着“崇高”的美学概念在18世纪逐渐兴起,登山逐渐变成一种时尚。
早期的登山者是一些穿着得体,其后跟随着众多侍从的贵族。在那之后的19世纪中,年轻的知识分子成了登山的主力。

他们登山多是出于一些自身的原因,譬如想体验山地阴森神秘的美,或是体验身处险境的刺激,或是只想临近死亡。他们的队伍规模小一些,或三人或两人,因为他们更渴求自给自足和单独行动。
高山、海洋、雨林、沙漠和冰原,正是由于不宜居住,因此将人们的思维从如何在其中居住的定式中解放出来,转而倾向于满足他们对审美和智慧的需求,并催生了无数非功利的、崇高的文字。


或许人类需要将宇宙当作游乐场


崇高并不必然带来快乐,它甚至可以唤起完全相反的情绪:被巨大、混乱,甚至丑陋之物所淹没,被几近痛苦的狂喜所浸蚀,陷入激烈地生存却渴求死亡的困境……
书中援引的极地科考日记,以及那些掺杂着现实的幻想故事便是明证。当生命被严峻的环境包围时,却可能更显露出其深层的意义……
段义孚写道,“若是将精神视为人类存在的核心,或许人类需要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


“浪漫的地理学并不是过时之物。……实际上,任何超越了对地球的痴迷并开始欣赏天空、太阳和星星的文化——以及所有完成这一转变的文明——都默认了我们的家园不仅仅是地球而是整个宇宙。事实上,对于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地理学也是宇宙学。”

阅读《浪漫地理学》,我们可以追随作者精妙的行文深入宇宙间光辉畅动与昏浊隐涩之地,感受人性与大地的诗意互动。诚如地理学者唐晓峰所言,段义孚是我们心中地理世界的发现者、揭示者、解释者。
这一“地理大发现”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有着岁月维度的浪漫地理空间,那是我们心中的住所,包含着我们每日变换的命题与终身累积的感悟,是人生与世界的深切融合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