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秋 | 秋来“伏”不去,祛湿清火,健脾清肺

2017-08-13 经络艾炙大全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边二维码加关注

  十四经络动图

☞  700个经络穴位大全

☞ 舌诊辩诊大全

☞ 艾灸常用3000种症状大全

艾炙视频大全

☞ 最全的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

☞ 【视频】小儿推拿视频大

☞【视频】彭鑫博士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全集

☞ 【视频】健身气功六字诀!

☞【视频】道家八段锦教学示范

☞【视频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

☞【视频】易筋经教程,简单易学

☞【视频】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18集全)

☞【视频】张秀勤--刮痧保健康(1-16全集)

☞【视频】杨奕老师视频大全

☞【视频】 张钊汉原始点疗法视频大全

 历史文章搜索


      立秋也就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开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不过总体来说,此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因此我们也要需要注意,当然立秋作为秋天的开端,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应该适时的做出调整。  

       从夏季过度到秋,尤其是在饮食调养生应该注意祛湿养脾胃,还应该要注意滋补以弥补夏季的消耗。

  立秋 养生保健重在祛湿健脾防阴暑、《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多,常暴雨成灾。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加之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冷饮,更助湿邪,损伤脾阳。

  由于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早秋脾伤于湿,且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


立秋时节保养脾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多吃祛湿热的食物或药物。祛湿的药物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二是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神农本草经》也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除此之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三是忌食生冷食物。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阳气已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长,过吃阴寒食物易损伤脾阳,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

  另外,可采用艾灸并搭配穴位按摩的养生方法。立秋期间艾灸并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3穴每天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肠胃“避暑”的好办法。


立秋遭遇“秋老虎”,体弱须防中“阴暑”



  初秋天气虽有了凉意,但还有末伏没有过去,所以形成了一种立秋时节独特的气候现象——白天天气炎热,而早晚却比较凉爽。在早晚温差大的时节,往往会出现中暑频发的现象。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

何为阳暑?

  阳暑是由酷热所造成。由于暑热伤人,耗气伤阴,暑又多夹湿,所以阳暑的主要症状有发烧、浑身困重、出虚汗、腹泻、头昏,甚至昏厥、抽搐等。

何为阴暑?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

  阴暑,中医学认为是“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

  暑热湿盛之时,腠理疏松,此时如果突然受凉,风寒湿邪便会长驱直入,从而引发中暑症状。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全身酸痛、恶心、发高烧等。通常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或者是过于避热趋凉而得病,比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而引发。

  而立秋后阴暑频发的原因,是因为立秋之后白天气温很高,而夜间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皮肤腠理开合频繁,此时如果贪图寒凉,一热一凉之间让虚邪贼风有机可乘,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所以,立秋之后,同样需要预防阴暑。



       所谓“带脉”,指的是位于腰腹之间、人体唯一横向运行的脉络。“带脉”中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为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

       事实上,作为奇经八脉之一的“带脉”,就像人体自身配备的一条腰带,其主要功能就是“约束诸经”。腰带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了让裤子不松弛,所以才会在腰部系上一条紧紧的腰带。

  事实上,人体的“带脉”也有这个作用。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绳子系住一样,所以,带脉一旦堵塞,就会造成身体多条经络都堵在腰腹处,引起小腹肥胖。


经常推敲”带脉“可通便减肥!


      想要让堵塞的“带脉”恢复通畅,跟肚子上的赘肉说拜拜,第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推敲带脉所在的位置。中医认为,经常推拿、敲打带脉,好处多多——

  一是有利于增加肠道蠕动,加强脂肪的代谢,减少赘肉的产生,尤其是对于腹部及腰部两侧赘肉的减肥更是有奇效,同时对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二是可以让经络气血运行加快,有调经止带及疏肝行滞的作用,可消除诸经在此处的血淤积热,对于腰部冰凉酸疼、痛经以及防治妇科病都有帮助。

  除此之外,由于“带脉”上的三个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又全都压在胆经上,所以敲击“带脉”又有同于敲打胆经,能够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经常敲打还可以祛除脸上的痘痘。


劳宫穴揉腹:温腹、补气、减肥!

      手掌心的劳宫穴是火穴,有温阳的效果。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可以有效地驱寒暖腹,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民间有句话叫“揉腹治百病”,小腹是阴中之阴,是寒气最爱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关键。


  揉腹时要多兼顾天枢穴,它属于胃经,又联系大肠,最能通肠道、排宿便,是名副其实的减肥大穴,很多人一揉天枢穴便要跑厕所就是这个缘故。而肠道通了,脂肪就不会堆积了。

  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时针方向揉,后按顺时针方向揉。揉的次数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数也可以。力度要适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更好。小腹常温,元气充实,减肥就会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


艾灸化解宫寒,也能祛除赘肉!

      小腹肥胖除了带脉淤堵,还与宫寒有关。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会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反之,我们用艾灸暖宫,其实也就是在祛除腹部赘肉,一举两得。


  这是我们很多灸友都有遇到惊喜,往往是在用艾灸调理宫寒,不知不觉中就发现自己肚子上到赘肉变少了。子宫温暖了,腹部气血运行通畅,带脉畅通,小腹不胖。如果子宫受寒邪困扰,血气遇寒就会凝结,淤堵化成赘肉。


暖宫减肥、艾灸穴位:

1、命门

2、八髎

3、天枢

4、关元

5、足三里

      艾灸方法:肢体每穴15-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初次艾灸连灸一个礼拜,然后改为隔一天艾灸一次。





昨日分享:




精选阅读:


⊙版权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偏方和中医食疗、经络养生知识仅为分享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