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之行】一、逛越南小商品市场(董克荣 )
【越南之行】
一、逛越南小商品市场
作者:董克荣
越南狭长的国土,使得南北方的气候很不一样。北方一年可分为春夏秋冬,而南方的气候就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胡志明市(西贡)在越南的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气候的特征就更为明显了。
与朋友相约一起去旅游,到越南最南端的地方玩玩,感受一下那里热带的生活。
上海深秋的天气已经有点凉意,出门时我们都穿上了绒衣。在河内转机时觉得温度已经有了差别,明显地比上海热了许多,就把绒衣脱掉了。后来到达胡志明市的机场,刚下飞机,那耀眼的太阳似乎就在头顶上,照得眼睛都睁不开,我们一行人全都换上了短袖衬衣,但是身上还是汗津津的。
我们坐上朋友的车向住地驰去,在车窗里往外看着沿途的热带风光。高大的芭蕉树扇动着硕大的芭叶,那枝繁叶茂的榕树强大的根系伸向四面八方,没见到鸟儿飞翔,也没听到蝉儿鸣声,热浪滚滚大地一片寂静,汽车的马达声让人昏昏欲睡。还没到达旅馆,天突然黑了下来,刹时间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就倒了下来,风夹着雨击打在车顶啪啪作响,我们感到了丝丝的凉意。雨仅仅下了十几分钟,路上已经积起四、五十公分深的水,可见热带雨水的凶猛。车是不能开了,只能停在路边。朋友说不要紧,雨一会儿就会过去。我们看到有的商铺里已经进了水,有小孩子纷纷跳进水里游泳、斗水玩耍。大概雨季的气候经常是这样的,果然不一会儿风停雨也停,积水很快退去,阳光又在天上发威了。
我们到达旅馆时,见沿街门可罗雀,墙上却挂着星级的铭牌,朋友介绍说这是四星级的宾馆。我知道越南大部分旅馆都是民营的。其实就是家庭式的小旅馆,我们进到房间,里面还算干净。吃了晚饭看看时间已经不早,朋友说:“你们早点休息,明天我带你们出去逛街。”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旅馆里用餐,早餐是免费的。服务员送来每人一大碗粥,一个煮鸡蛋,两片面包。切好的木瓜放在一边随便吃。粥是咸的,类似香港的咸粥,里面放了一些咸菜、肉松等碎末,味道很不错。
在喝粥时我见邻桌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也在吃早餐,他不时地往我这边看,我就向他点了点头打了一个招呼:“Hello!”他也向我招了招手,说:“你好!”原来他会说汉语。
我把一大碗粥喝完,见那面包干巴巴的我就没吃,又吃了几片木瓜,起身走了。
那老外见我站了起来,立即走过来,把那两片面包拿过去吃,又用面包把自己碗里的粥刮得干干净净。他用舌头舔碗时那又高又尖的鼻子差一点就碰到碗上,长长的脖子上的大喉节随着吞咽大幅度地上下滚动。他见我看他,就对我笑了笑,毫无愧色。
我想,如果是我,定量的早餐不够吃,我宁愿饿着也不会去别人的餐桌上去取食,也可能他认为我不吃又不带走是一种浪费,这大概是东西方人的文化不一样吧。走出旅馆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抑或是我们的素质有差别,想到这里让我稍稍有点羞愧。
我们走过几条小路,见到一座越法合壁的门楼,朋友说这里就是胡志明市的小商品市场。大门前车水马龙,我们一下子就感觉到这里的繁华。
踏进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里面的规模不小。这是一个巨大的室内市场,到里面买东西可以不受时间和气候的影响,如果你想走遍每一个摊位,那么从早晨进去,到晚上也不一定能出来。据说在700多万人口的胡志明市,这样的市场有19个,在300多万人口的首都河内,这样的市场有14个。
越南的小商品市场历史悠久。过去越南许多城市的街道都是以行业来命名的,譬如卖米的街道叫米街,卖席子的街道叫席子街。这些街道后来逐渐演变成不同行业的专业市场,分布在各个地区,如梳子市场、鞋业市场、瓷器市场、竹器市场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多样化,专业市场又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市场,而过去的专业市场,为今天综合性市场的规模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小商品市场里的摊位按产品品种划分,每个摊位占地面积不大,仅10平方米左右,一个挨着一个,有的地方人多时只能侧身而过,但繁忙而有序。
我们在红木工艺品摊位前观看,老板立即从店里拿出凳子,请我们坐下慢慢欣赏,老板娘还送上新鲜椰子给我们解渴。我们每人拿着大个儿的椰果,用吸管吸着凉凉的椰汁,一边欣赏着琳琅满目的红木工艺品。
铁木是越南的特产,用铁木雕刻的工艺品尤其引起我们的兴趣。我拿起一个铁木雕欣赏起来,它沉甸甸的乌黑发亮。我问老板:“铁木属于红木类的吗?”他说:“不是,它的学名叫铁黎木,刚伐下来的铁木是红褐色的,时间长了就变成黑色的。而红木是豆科,属于紫檀科。”
我把手上的铁木雕掂了掂说:“我听说很多铁木雕都是用黑石头冒充的。”
老板当即拿来一把小刀递给我,说:“你用刀削一下,如果不是铁木不要钱啦!”
我当然不会去削它。我看到放在地上有一个铁木雕已经开裂,上面有一条小小的裂缝,可以看到里面木头的丝纹。就说:“我相信你,便宜一点我就买啦!”
一个摊位的品种不够选择时,相邻摊位的老板会主动借商品以供选择。语言有障碍不妨碍我们讨价还价,计算器递来递去,几个来回,一声OK,生意也就做成了。因为刚才喝过他们送的椰子汁,‘吃了别人的东西嘴软’,所以我不好意思狠砍价。一盒十双镶有贝雕的铁木筷子也只有15元人民币,请一尊笑佛也只有80元,不算贵,但是提着非常地重,我买了一箱筷子带回家送人挺好的。
我们在蓝宝石摊位前停留时,老板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每一颗宝石的特点,并告诉我们,这儿的宝石都开具保证卡,如果发现宝石分量不足或是假货可以退货,顾客可以放心购买。在一个小小的摊位上,昂贵的宝石竟有人论斤计量地交易,让我们很感概。这与销售有保证卡不无关系吧。虽然我们没有购买,但在离开时,老板仍热情地邀请我们下次再来。
在这儿我们又遇到早上一起吃早饭的老外,原来他是一个‘背包客’,一个人在随意地逛,他见到我,说:“到这里来白相(玩)?”他竟然还会讲上海话。我说:“买点么事(东西)。”
因为他在上海工作了好几年,所以上海话学到不少。我们算是认识了,以后几天早上我就主动把面包给他,他都很高兴地拿去吃了。我也觉得很开心。
我们继续在小商品市场里转悠,看到小商品市场里还设有农贸市场、美发厅、健身房、咖啡屋等。越南妇女骑上摩托车到里面购物,顺便捎回油盐酱醋,装满菜蓝子,回家不误做饭,真是优哉游哉,不亦乐乎!
越南经过多年的‘革新开放’,加强了城市的基本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成许多大型的购物超市。但是传统的越南妇女还是愿意在小商品市场里转悠转悠,与摊主讨价还价,也是她们消遣的一种方法,所以那里始终是人满为患啊!
读者精彩留言
《 逛越南小商品市场 》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应福康―――旅游快乐言于溢表,十分羡慕。我在等班车回花桥之际认真阅读了《逛越南小商品市场》,也分享了你们的愉悦。我尤感董先生写作举重若轻,娓娓道来、难能可贵。文笔之流畅、线条之清晰、方使情景生动再现、叙述节理成趣。一个小建议:若将题目改一下的话,会更加美好生色!(胡志明市气候与小商品市场人气)@克荣 难能可贵,时有佳作奉献,谢谢啦!
叶荣芳———读《逛越南小商品市场》有感:董老师观察认真仔细,介绍详略得当;人文地貌一应俱全,文笔流畅更是了得!
瀚林方竹———我去了越南,最大的感触是环保意识,他们的各个城市中心都有空气质量好的指示植物!越南的红木林已青黄不接,目前林木大多只有饭碗碗口粗。
洪美丽———董老师真是个有心人,他能把生活中的点滴写得那么的惟妙惟肖。
Linde pang———祗有大哥哥有這能力,可以寫出這樣的記錄,我上個月的旅行細節,七成已經忘記了。
应照静———看了文章,越南繁华且亲民,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特色,我也跟着文章逛了一圈越南小商品市场,哈哈!
王丹珠———文章很细腻地向我们描绘了越南胡志明市的小商品市场,虽然没有去过,但看了文章后就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听说越南的下龙湾很漂亮,接下来能否再来一篇介绍下龙湾的文章呢?嘻嘻,要求不高吧,多介绍介绍你的出生地吧!先谢谢啦!另,有人组织去越南游我报名。
裴仁贵———有机会多约几个人同去。
黄建华———虽是近边邻国,不了解情况。看了克荣兄的帖子,仿佛跟着他在越南小商品市场转悠,看到和气的老板热情的老板娘。将小商品市场描写得热闹而有序,有机会咱也去瞧瞧。老裴我们相约吧。
陶文丽———越南曾经去过,但没去小商品市场,女人都喜欢逛小商品市场,那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小件很吸引眼球。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