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甄凤超︱Sinclair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语言教学难题及解决途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外学术期刊 Author 语料库语言学

关注应用语言学研习,一站式获取海量学术资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语料库语言学》

主编 许家金

本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学  甄凤超


提要Sinclair的学术思想奠定了现代语料库语言学学科的基础,同时他还就语言教学提出了许多极富价值且有前瞻性的论述,并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研究。在他的语言教学思想体系中,重点谈到了语言教学中的4个难题,即歧义、变体、术语混乱及意义体系不完备。在Sinclair看来,其中有些问题看似反映了语言自身的特征,但实际上是因为采用了不当的语言描述途径造成的,改变这种做法便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将对Sinclair的这些重要的语言教学思想展开深入讨论,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词项、语言教学

1

1

1

引言


Sinclair是英国著名的语料库语言学家,他创立的一系列极富前瞻性的理论学说奠定了现代语料库语言学的学科基础(李文中2016:36)。如果说,Firth语言学是现代语料库研究思想的主要源头之一,那么,到了Sinclair,其语言学思想及研究实践才真正独开局面(甄凤超、李文中2017:23)。国内学界对于Sinclai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语言学思想(如赵永青、王琴2006;卫乃兴2007,2011,2012;肖福寿2014;甄凤超、李文中2017),很少有研究者去挖掘他的语言教学思想及研究实践,只是从广义上探讨语料库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如谢应光1996;潘璠、冯跃进2000;桂诗春等2010;方秀才2012)。实际上,Sinclair很早就开始语言教学研究,并做过许多极富价值、观点独特且具有前瞻性的论述及研究实践。他所倡导的语言教学思想都建立在长期从事的大型语料库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因此具有坚实的语言学理论和数据支撑,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我们拟开展系列研究,从Sinclair经典文献及其他相关研究中探索其主要教学理念和实践,希望对我国从事外语教学研究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Sinclair(2004a:272)指出,“每个语言教师都有一个列表,详细记录下造成教学困难的与语言相关的事宜,他也不例外”。对他而言,自然语言的复杂性、抽象性、适应性以及丰富性使得语言教学变得异常困难。基于对大量自然语言的数据分析,Sinclair重点指出了4个看似不可避免的语言特征,及其带给语言教学的棘手问题,并提供了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我们逐一对其进行解读与阐释。

John Sinclair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

2

1

语言歧义


歧义(ambiguity)是语言研究者常谈及的话题,指语言表达的不确定性。歧义不同于模糊(vagueness),前者指对意义的各种可能性理解,而后者指语言信息不可被理解。研究者普遍认为歧义可出现于语言的多个层面,如词汇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语用歧义等。其中,词汇歧义与语义歧义关联紧密,是讨论的热点,例如,Rodd et al.(2002:246-247)认为“许多单词都存在着语义歧义,可指代多个概念”“语义歧义在语言中非常普遍,理解歧义词汇的能力是人类语言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如何消除歧义(disambiguation)成为研究者津津乐道的研究话题。传统歧义研究有两个主要观点:第一,歧义是语言本身的一个特征;第二,语言意义单位实现最小化,单词被认为是英语中最合适和实用的意义单位,在描写词汇义项时,使用了一词多义、同形异义等描写范畴,并认为这些现象造成了歧义。


Sinclair注意到传统歧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歧义并非语言自身的特性,而是由于我们使用了不当的语言描述途径才造成的”(Sinclair 2004a:273)。他所说的不当途径指意义单位描写的最小化,并通过例子说明该途径是如何产生歧义,甚至语言使用错误的,例如,根据词典释义,单词gear的其中一个义项是“衣服”,单词box可表示“盒子”,但gear box却跟“衣服盒子”无任何关系,而表示“变速箱”。Sinclair的这一观点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国英语学习者会使用大量不地道甚至错误的搭配现象的原因。根据Saussure(1959:67)的观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也就是说,语言中同一个语言符号(通常指单个单词)极有可能指代不同意义。这在理论上是极有可能的,但在实际语言交际中却很少出现。Sinclair2004a:274)给出的解释是“语言使用中歧义很少出现,因为携带着不同意义的语言符号一定会通过各种不同的独特方式影响其周围环境”“许多看似存在歧义的语言现象,一旦将其置于更大范围的文本中去检验,歧义便会自行消失”。因此,Sinclair(2004a:271)认为,解决歧义的问题,首先是要改变我们对语言的描述方式。


Sinclair要改变的正是传统语义研究采用的最小描述途径(minimal approach)。所谓最小描述途径,是指把意义与尽可能最短的语言片段关联,该语言片段应具有最小变异性,通常情况下是一个英语单词(Sinclair 2004a:280)。由于分析的语言单位过小,才导致我们对歧义产生了严重误解。与最小描述途径相反,Sinclair(2004a:280)提出了最大描述途径(maximal approach),指最大限度地扩展意义单位的规模,将所有相关的型式包括进来,而所有这些型式皆因核心词语的出现才发生。因此,Sinclair(2004a:280)主张“对词项的描述最好采用最大途径,而不是最小途径”。


上面提到的词项(lexical items),是贯穿于Sinclair意义单位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他在最早的一篇词汇研究的文章中就提到了词项(Sinclair 1966)。宽泛地讲,一个词项就是一个意义单位,由一个以上的单词共同构成。确切地讲,词项是指一种向心式结构(endocentric structure),包含了两个或多个邻近型符,它们彼此在意义上关联,并由一个单一的核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意义单位(Sinclair 2004b:119)。Sinclair(2004c)通过扩展意义单位(extended unit of meaning)对词项进行了具体描述并指出,词项的核是不变的,体现为一个或者多个英语单词。另外,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也是词项的一个强制性特征,是意义单位表达的语义或者态度意义,解释了我们为什么选择某种特定方式来表达意思。在Sinclair(2004b:121)看来,“词项才是文本中有效使用的基本意义单位”。


词项是基于大型语料库数据分析发现的一个重要语言现象,Sinclair(2004a:281)通过对词项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假设:“语言中每一个不同的意义都具有一个独特的词汇型式”。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歧义便不是语言本身的一个特点在语言交际中也不会产生歧义。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如果能够掌握词项,原来那些看似棘手的歧义问题便会迎刃而解。针对选择什么词项作为学习内容的问题,Sinclair(2004a:275)建议,使用最大描写途径,结合语料库的频数信息,找到词项的典型形式(canonical form),即词项最常使用的形式,并且能够将不同词项区分开来。我们的语言教学就应该将词项的典型形式介绍给学生,这部分内容会在下一个小节中详细阐释。

1

3

1

语言变体


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语言变体(variation)有不同的诠释。在语料库语言学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是Biber开展的系列语言变体研究(如Biber et al. 1999;Biber & Conrad 2003;Biber et al. 2004;Biber 2006)。他主要采用语料库途径,描写分析了不同语域(register)之间的语言差异。而Sinclair所界定的语言变体,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定义,即指“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表达方式”(Sinclair 2004a:272)


与歧义问题不同,语言变体不是因描述语言的方式造成的,而是语言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具有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灵活性体现在不同语言形式相互拼装,产生千变万化的表达形式,而丰富性则体现在语言表达之间的细微差别。灵活性与丰富性是语言的生命力之所在。但是,对于语言教学而言,处理语言变体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一个语言表达形式与某个特定的意义直接且唯一关联,那么教学就会变得异常简单,但实际上,教学中我们常面临的是大量的选择项,这让人感到不知所措(Sinclair 2004a:275)


然而,与传统的语言变体研究不同,Sinclair强调的是词项内的变化。一个词项,在横组合轴上,除了相对稳定的核与语义韵之外,还包括了搭配、类联接和语义趋向,而这三个成分又都具有一定的抽象度,在各自的聚合轴都形成一个选项集合,这些具有聚合关系的选项引起了语言变体。但是,词项结构中存在着的聚合关系不同于传统语言学中的聚合关系,Sinclair(2004a:283-284)给出如下三点说明。首先,词项属于词汇的,强调的是横组合结构,因此不会严格遵守语法单位的界限。其次,因为词项是词汇的,所以会受到其整体意义的影响,如果在其结构中的某个位置上换个选择会改变词项整体意义的话,则说明这属于另外一个不同的词项,两个词项只是共享某些相同成分而已。最后,词项中的聚合关系并不总是出现在显性语法结构中的某个特定位置,因为这里的聚合关系是通过语义关系来体现的,例如,“否定”不单单指否定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含有否定含义的任何表达,有时候甚至是表示否定的推测。


每个词项都表示一个具体的意义,在一定的选择限制范围内,词项内部允许变化,但这种变化不能改变词项的整体意义,否则会变成另外一个词项,因此,词项同时具有稳定性和变异性两个特征。在语言教学中,词项可以用来解决语言的歧义问题,但词项的变化又带给语言教学新的困难。许多教师都感觉语言变体是最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当学生提出有关语言表达和理解的问题时,总是希望老师能够给出清晰和简单的答案,一旦老师给出的是模棱两可的选择时,学生会认为语言本身不够清晰,或者认为老师讲得不够清楚”(Sinclair 2004a:272)


Sinclair(2004a:275)指出,“一个好的适用于教学的语言描写方案,一定会为了教学目的去合理安排语言变体,并且提供优先处理的变体形式”。基于大型语料库统计的频次信息是判断教学中语言变体优先顺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词项典型形式的重要指标,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典型形式在出现频次上要远比其他变体形式多出很多。Sinclair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在语料库中找到词项的典型形式以及变体形式。他在英语文库(The Bank of English)中检索SAVE(包括save、saves、saved、saving等动词形式)和skin的搭配形式,两个词之间允许1—2个空位,可填充其他词语,共获取201条词语索引。经过频数信息统计发现,当SAVE和skin之间有一个空位时,总是由表示所属关系的词来填充,最常见的是表示所属关系的形容词,如her、his、your等,或是名词所有格,或是一个表示所属关系的搭配框架“the…of…”。当SAVE和skin之间出现两个空位时,最常出现的是表示“his own”的组合,其他表示所属关系的词语出现的频次则很少,词语own的出现强调了词项意义中“自我”的含义。另外,在美式英语中,skin有时会被其他名词代替,如ass或者butt,后者被认为是一种俚俗的用法,表示该词项使用者的一种不赞同的态度。从词项的整体意义来看,当SAVE与skin搭配使用时,skin已经不再表示“皮肤”,整个词项表达的含义是“不当地逃脱因当事人无能或者错误行为而导致的不幸后果”,其中暗含了一种自私或者缺乏对他人关心的意思。词项可以描写成SAVE + possessive adjective +(own)+ skin,其中典型形式是save his/her skin或者save his/her own skin,其他均为变体形式,如save your skin、save his ass、save his butt等,但这些变体并不引起词项整体意义的变化,因此都属于同一个词项。同现词列(concgram)的概念就是基于词项的典型形式发展而来的(Cheng et al. 2008)


既然意义与词项匹配,并且每个词项都有自己常用的典型形式,那么,词项的典型形式便可以作为一种最为理想的语言单位优先介绍给学生。另外,词项内出现的变化形式也说明,词项的意义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词项的通用意义,另外一个是词项因变化产生的适度调整的意义,但这种变化一定是在词项内部产生的,可以是语法层面上的类联接,抑或是语义层面上的语义倾向,并且都具有一定的选择限制性。另外,除了优先介绍词项的典型形式之外,词项的变化形式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教学点,目的是告诉学生意义的细微差别如何产生,词项变体选择具有哪些限制,以及词项如何通过变化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等等。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阅读全文,或前往中国知网下载原文。

期刊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创办,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常设栏目包括语料库语言学理论探索、语料库与语言对比研究、语料库与翻译研究、语料库与中介语研究、语料库与语言描写、语料库与话语研究、语料库研究新方法、语料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语料库的研制与创建、书刊评介等。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感兴趣的老师、研友可自行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
中英双语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重磅发布!
以《标准》建设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
100所发布外语类专业研究生调剂信息高校汇总(不仅限于外语类)
语言学领域的英文期刊,可以用中文一站式浏览啦!
前沿 | 2021年度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
线上研讨 | 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从规划到立项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年“一带一路”外语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胡键丨“一带一路”的实践与中国的语言战略研究
三部门通知:科研人员发放现金奖励将不受限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标准解读
《中国外语》专号预告|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
刘海涛:数据驱动的语言应用研究
会讯 | 第20/21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附征稿通知)
高雪松 康铭浩 | 国外语言政策研究的问题和路径
观点汇辑|“国际中文教育”大家谈
《语言战略动态》文摘版(2014年)转载文章一览表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高层论坛暨2021《外国语》选题研讨会
回放︱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回放丨大学英语论坛 1-2: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院校特色与课程创新
回放丨英语类专业论坛 3-4:一流本科专业与课程建设+新文科建设与学科融合发展
回放丨专题论坛 5-6:课程思政论坛 + 智慧教育论坛
回放+综述 | 多语种教育论坛 7:国家人才需求与教学创新
翻译必备 | 最好用的语料库了解一下,没有之一!
郭熙 林瑀欢: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外一篇:白紫薇 | 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研究)
文秋芳 | 学术英语化与中文地位的提升:问题与建议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总目录
毛浩然:快速入门一个新学科领域的六部曲
调剂信息 | 37所高校外语及中文相关调剂信息【附链接】
视频合集 | Caroline Heycock:生成句法入门(课程共11讲+番外篇)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研究概况(来源:北大图书馆网站)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基于普通语言学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 (胡壮麟等 序,陈建华等 译)
我们用爬虫和机器学习模型深挖了拜登的对华智库
会讯 | 2021年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会讯 | 2021年全国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国际顶级杂志《文体》以特刊形式集中探讨北大申丹教授首创的叙事理论
申丹 | 西方文论关键词:隐性进程 |《外国文学》2019(1)
张蕴岭:国际区域学思考【世界知识】
克里斯蒂娃:《普遍的语言学与“可怜的语言学家”》(龚兆华 王东亮译)
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
会讯 | 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通知(第一号)
交流 | 盘点设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的七所中国高校
交流 | 被评为“语言学”一流学科的高校建设得怎么样了?
“语言生活”研究热点︱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科研助力 | (即将)读研究生的你,如何选择研究方法?
焦点 | 2021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盘点
观点 | 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专题
冯志伟先生谈计算语言学
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
“不应以任何方式削弱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
北外教授张连仲:“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明智之举” 全球化时代英语教育更应加强
取消英语主科、淡化英语考试、削弱英语地位,谁最高兴?
不懂英语,造就了13亿人的信息孤岛
全国政协委员张博: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成为一级学科或特色交叉学科
会讯 | 第二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 会议通知
王克非: 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
纪念王德春先生逝世十周年暨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 会议通知(第一号)
新书 | 文秋芳著《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
《中国小语种教育趋势报告》:在线教育优化供给端,小语种高考机会来临
陈众议委员:乐见小语种教育进入中小学  母语和外语教育并不构成矛盾
重磅 | 2020年度全国高校新增和撤销的语言类本科专业名单汇总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二号通知)
会讯 | 第六届中国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 (1号通知)
第八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逻辑学会文体学研讨会一号通知
会讯 | 第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
盘点 |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名人录
汇总帖丨外文局审定600条新冠疫情相关词汇中英表达
科研贴士 | 如何写好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乔姆斯基 | Minimalism: where we are now, and where we are going
李宇明:语言与人类文明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吴勇毅: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展望
张辉 张艳敏 |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
刘英凯: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修订稿)
刘英凯:华夏文化自我中心观及外来语的汉译
盘点 | 各学科C刊 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汇总!(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沈骑 | 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70年:范式变迁与战略转型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包广将 | 国际关系文化学派:演化、争鸣及特性
2020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
李葆嘉:西洋汉语文法学三百年鸟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教育部: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
近四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名单一览
译词 |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
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 |《中国外语》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吴应辉 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图说孔子学院新机制 新模式 | 2020孔子学院合作论坛主旨发言
荐书 |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教授、张辉教授序
新书 | 顾曰国 黄立鹤:《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
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视频+全文| 马斯克专访,远见令人震撼!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交流 |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
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现状与前瞻( 1934-2020)
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
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学者聚焦 | 文秋芳: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四点建议
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重磅 | 全国高校拟新增语言类专业硕博学位点名单(语言服务最新整理版)
新书 | 王军:《衔接的认知语用研究》 商务印书馆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报告全文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2020年版)
干货 | 3000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
李宇明 郭熙 周洪波 |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
讲座视频 |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
张伟年 段宛云等:战略传播学视阈下特朗普涉华新冠肺炎污名化推特分析
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
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
大汇总 | 第1 - 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视频 |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大师课程 |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
视频 | TED Ed:语言进化编年史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牛津英语》语法大讲堂(视频全集)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5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