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茂成 刘宏 宁琦|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三)
专注分享学习,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本文来源:高教社外语微信公众号
中国外语2021年第1期(总第99期)
相关推荐:
(点开可看本期目录)
主持人肖琼: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进入了新时代,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进入新时代,首先关系到中国自己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世界。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召开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启动大会,会上发布了中国高校《新文科建设宣言》。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尤其是新文科)建设工程对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外语教育的特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探索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问题,是摆在每个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最近一段时间,多所大学举办学术论坛,探讨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问题。例如,在2020年9月,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召开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前沿高层论坛”,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召开了以“新文科、新变革、新发展”为主题的系列高端论坛,都涉及新文科视域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问题。本栏目内容主要摘选自这两次论坛。关于这个话题,本刊还会继续关注并发表学者的真知灼见。
新文科背景下的
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探索
本文谈两个问题:一是语料库之大容量与语料库语言学面临的挑战,二是索引行分析(Keyword in Context,KWIC)自动化研究探索。先谈第一个问题。回顾语料库语言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人们对语料库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把语料库理解为抽样文本集合,即所谓的样本语料库( sample corpora),又称为平衡语料库(balanced corpora)(McEnery & Hardie,2012: 6)。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语料库就如同其他实证研究中的数据一样,需要采用严格科学的抽样方法采集,研究中数据的样本量和代表性同等重要。依据这种方式建成的语料库包括美国学者最早建成的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以及后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料库研究团队主持或参与建成的布朗家族语料库(Brown Family Corpora)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等。另一种观点主张持续动态采集各种语料,以更为全面地反映语言使用的全貌。按照这种方法建成的语料库称为监控语料库(monitor corpus)。最知名的监控语料库有英语文库(Bank of English)等。
样本语料库设计精巧,既可作为整体使用,又可根据语料库中各文本的属性拆分成多个子语料库(subcorpora),且不同语料库拆分之后还可以进行跨语料库比较,为各类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维度(如时间、地域等),产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这其中,建库过程虽然相对复杂,但研究者对语料库大容量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建成于20世纪 60年代的布朗语料库只有百万词次,而20世纪末建成的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容量已经达到了1亿词次。监控语料库规模巨大,20世纪末的英语文库就达到了几亿词次,美国学者Mark Davis近年来陆续建成的监控语料库更是越来越多。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始建的Coronavirus Corpus截至2020年10月13日已经达到了6.4亿多词次,iWeb语料库更是达到了140亿词次。监控语料库中包含的语言现象更为丰富,为语言描写、辞书编纂和各类语言工具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时至今日,最大限度地利用语料库资源已经成为词典编纂者的共识。我们认为,对语料库大容量的追求是语料库语言学乃至语言学领域研究者的共同追求。正如 Sinclair(2004: 189)所说的那样:Big is beautiful. There is no virtue in being small. Small is not beautiful; it is simply a limitation.
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日趋庞大的语料库容量给语料库语言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针对语料库语言学领域常见的索引行分析寻求技术突破,尝试借鉴深度学习的方法,对索引行分析进行自动化操作,突破随着语料库容量扩大而带来的方法瓶颈。
首先来看索引行分析自动化研究。索引行分析是语料库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语料库语言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这种方法一直是语言学家手中的一把利剑,其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以节点词(node)为中心,将距离节点词一定跨距(span)内的左右语境词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顺序排列,十分方便语言研究者观察节点词在语料库中的若干使用实例,进而对词语的典型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进行描写和归纳。Sinclair(2003)基于自己的研究经验,对索引行分析方法进行了经典的描述和归纳,为搭配研究、短语学、局部语法等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然而,随着语料库容量的不断增大,索引行分析因主要依赖机器排序、人工观察而逐渐显现出了其局限性。利用软件工具对语料库进行检索时,索引行数量动辄成千上万,使得穷尽性的人工观察成为十分耗时费力甚至不可能的工作。为此,Sinclair(2003:155)提出对索引行进行抽样观察的方法,主张每隔 n行抽取其中的一行进行分析,以减少工作量。比如,在分析to my place的索引行时,Sinclair从每6行中抽取1行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从索引行中抽样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因语料库本身就是语言使用的样本,对索引行进行抽样就是从大样本中抽取小样本,一来造成了数据浪费,二来可能会导致我们不能准确地观察到语言使用的细微特点,使得语料库的大容量失去意义。
为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语料库研究团队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深度学习技术,尝试对工具软件析出的若干索引行进行向量化(vectorization)处理,进而计算所有索引行之间的两两相似度,初步实现了对索引行的自动分析。
如图1所示,基于向量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分析索引行之间的相似度,进而实现对“克服……困难”(如“克服种种困难”“克服运能困难”“克服投资困难”“克服一切困难”)等非连续性搭配的自动提取和分类。
基于已经取得的进展,我们认为,当下的语料库分析需要尽可能地借鉴相关学科,特别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最新方法,才能顺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推动语言学科的科学化进程。
限于篇幅,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另文报告。
参考文献
[1] McEnery, T. & A.Hardie. Corpus Linguistics: Method, Theory and Practic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2] Sinclair, J. McH. ReadingConcordances: An Introduction[M]. London: Pearson Longman, 2003.
[3] Sinclair, J. McH. Trustthe Text: Language, Corpus and Discourse[M]. London: Routledge, 2004.
(作者简介:梁茂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E-mail: frankliang0086@163.com。)
外语院校新文科建设理论与实践
1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
从国际视角看,美国俄亥俄州的私立希拉姆文理学院首倡了“新文科”概念。其初衷是支持和利用学生时刻在线的生活方式开展教学,努力吸引“天生数字化”的一代年轻人进入希拉姆学院。由此开端的“新文科”不断增加新的内涵,2018年希拉姆文理学院校长萝莉·瓦洛塔提出“新文科”在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系统思维和设计思维以及数据分析技能。从数字人文的立场看,这五个方面恰恰是数字人文理念带给传统人文学科在资料处理、研究方法和成果呈现等方面的全新改变。
从国内视角看,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四新建设”中包括新文科。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召开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启动大会,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建设新发展格局的总要求,主动求变,推动文科教育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使命,加快新文科创新发展。会上发布了中国高校《新文科建设宣言》。《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文科教育发展之路是新文科建设的总遵循,坚持尊重规律、坚持立足国情、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分类推进是新文科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推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具体任务包括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打造质量文化五个方面。本次会议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文科教育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想的实现紧紧联系在一起,前所未有地提升了文科教育的地位。
2 外语院校的新文科建设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外语教育作为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要在新时代文科创新发展中担当大任。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参与全球治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担中更要发挥外国语大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作用和使命,因此可以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担当的崭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外国语言文学发展新格局,推动中国学派和中国思想的海外传播,促进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与翻译,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加强中国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间的沟通对话,促进人类文明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扎根中国大地、能够融通中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在“十四五”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外语类院校要积极改变观念,提升政治站位,全方位研究新时代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指导下的新文科建设内容和内涵,特别是把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认为,现阶段要从三方面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新文科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要努力提升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的建设质量。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包括语言、文学、翻译等五个方面,是学科的基础和根本,要提升五个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扩大研究语言数量和国别文学数量,在语言和文学中汲取各民族精神源泉和文化力量,丰富中外互学互鉴的具体文化事实;加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翻译方向建设;提升对现代中国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中译外能力,形成新时代中国翻译人才的系列创新方法和模式;加强区域和国别方向的建设,培养具备扎实外语能力和掌握区域国别系统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师资队伍。
二是发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联接其他人文学科的作用。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在于反映、呈现和研究中国经验、中国数据和中国立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要发挥独特的学科优势,去联接历史学、哲学、传播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成果走向世界学术中心,从而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外国语大学需要不断创新学科融合和专业融合的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和制度文化,为具有学科融合性质的专业、课程诞生创造条件。可以尝试以不同学科名师、团队交叉融合共同创立课程和科研团队的方式支持新文科建设;同时加强教学和科研管理者的培训与交叉任职,培养学科联接与融合的内生动力;协调好本硕博的课程体系,特别要对硕士和博士培养加大改革力度,创新课程体系,加大外国语言文学交叉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力度。
三是以数字人文理念建设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引入数字研究方法,加强大数据方法在外语学科研究中的使用,用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理念对外语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进行改造。
(作者简介:刘宏,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俄语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与俄语教学、政治语言学。E-mail: lhlhf0140@163.com。)
新时期外语教育的定位与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个重要职能,其中人才培养和知识体系创新(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中之重,攸关其他三项职能的实现。2018年教育部等部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首次提出新文科建设,这是对传统文科学科建设进行反思的结果,其内涵指向继承传统、立足时代、突破局限、勇于创新,使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加有助于解决时代进步和未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宁琦,2020: 13)。
在此背景下,传统外语学科内部有迫切求变和突破的内生动力,外部环境亦对高等外语教育改革施以巨大压力。思考新时期高等外语教育的定位,要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要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要全面融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其一要满足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急需大量能够满足战略领域、关键领域和社会重要领域需求的国际化高端外语人才。其二要满足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人才成长为本”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宗旨,开展基于人才成长的科学研究,探索卓越外语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既是大学的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担当。其三要满足外语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创新的需要。外语学科和专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跟相关、相邻学科甚至与自然科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厘清外语学科内涵和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摆在外语界学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高等外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外语人才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一要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二要将国外先进理念与思想准确地“引进来”,使中国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出去”,并且顺利地“走进去”。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鼓励分类发展和特色发展,避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千校一面”。与此同时,外语教育必须放大格局,不仅是在外语学科内部培养专业外语人才,而且要使外语教育资源服务于外语学科外部的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与素养培养,有组织、分层次地开展卓越外语人才培养。在此,需要根据外语/非外语等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保障措施,科学设计交叉学科和专业方向,搭建多样性的学习成长平台。
外语学科内部的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应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及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发展方向为基础,强调外语专业一手研究资料与研究能力的优势,强调内涵建设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
在外语学科外部,通过公共英语教育,提升所在高校所有层次、所有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专门用途外语教育,针对特定学科特点与需要,服务于人才成长的学术研究与国际化需求;通过开放全部外语教育资源,为跨院系、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多语种外语能力与素养教育提供支持,如跨院系的本科“外语+外史”“多语种+”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多语种国际化卓越外语人才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建设、跨学科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等。
在知识体系创新方面,纵深挖掘人类共同的思想精髓,横向传播中外文明文化精华,推动深层次的中外文化交流(宁琦,2019: 21)。摒弃封闭的研究模式,走向开放与协作,开展与世界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发展出既具民族性又具世界性的思想和知识创新成果。深入开展中国立场的区域与国别研究,通过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知识体系创新,推动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多维沟通与交融,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意识。
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人。顶层设计和各级领导部门重视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教师群体的共识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效。教师队伍是否统一到对改革重要性的一致认识上;教师队伍是否会主动调整和适应改革,胜任改革的要求;教师队伍是否会积极参与、主动支持和配合改革,有意识地进行教育理念更新、知识体系的充实与更新、教学教法的革新、政治素养与技术素养的提升,做到与时俱进地终身学习、教学相长、教研相长,这些都关系着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的成败,需要从顶层设计、机制保障和教师自我发展三个层面推动高等外语教育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宁琦. 综合性大学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定位与建设路径探索[J]. 外语界, 2019(1): 17-22.[2] 宁琦. 社会需求与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 13-17.(作者简介:宁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俄语功能语言学、俄罗斯语言学史、俄罗斯问题及外语教育。E-mail: ningqi@pku.edu.cn。)
责任编辑|艾斌
版式设计|王宇茜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感兴趣的老师、研友可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都看到这里了,肯定是真爱啦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57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分享好东西,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