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卡森·麦卡勒斯:一个作家的写作是内心的种子在潜意识中萌芽开花的过程 | 纯粹新书

卡森·麦卡勒斯 纯粹Pura 2022-09-17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婚礼的成员作者:【美】卡森·麦卡勒斯 著  斯钦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2-05
卡森·麦卡勒斯,欧美文坛大师,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的耀眼巨星,与杜拉斯并称“文艺教母”,美国天才女作家麦卡勒斯最成熟作品——想要逃离寂寞,却跌进更深的孤独——《婚礼的成员》。
卡森·麦卡勒斯,原名卢拉·卡森·史密斯,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乔治亚州府哥伦布,父亲是一个珠宝商,母亲的祖父是一个农场主和南北战争英雄。卡森·麦卡勒斯10岁开始学习钢琴,15岁时父亲送给她一台打字机。从此开始写作,同年第一次患上中风。
1934年,17岁的麦卡勒斯前往纽约,本来打算进入朱利亚德学院学习钢琴,后来患上了风湿热,返回哥伦布休养。康复后,她去到纽约,一边打工,一边在哥伦比亚大学夜校学习写作。
1936年,19岁的麦卡勒斯发表了自己第一篇短篇小说《神童》。
1937年,20岁的麦卡勒斯与退伍军人李维. 麦卡勒斯结婚。
1940年,23岁的麦卡勒斯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令她一举成名,小说迅速登上畅销书榜首,引起美国文坛轰动。
1941年,麦卡勒斯与丈夫离婚,离婚后麦卡勒斯与《时尚芭莎》的编辑乔治·戴维同居,并与威斯坦·休·奥登、本杰明·布里顿、杜鲁门·卡波特、田纳西·威廉斯、保罗·鲍尔斯等名人成为好朋友。二战结束后,麦卡勒斯移居法国巴黎。
1945年麦卡勒斯与前夫李维·麦卡勒斯再次结婚。
1948年,由于长年多次患有风湿热和中风,麦卡勒斯左半身完全瘫痪,并且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麦卡勒斯试图自杀。
1950年由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婚礼的成员》改编的舞台剧在纽约百老汇剧院上演,引起轰动,连演501场。
1953年丈夫李维劝说麦卡勒斯与他一起自杀,但麦卡勒斯成功逃走,李维在巴黎的酒店里服用过量安眠药而身亡。
1967年8月,麦卡勒斯因脑部大出血,陷入昏迷。昏迷45天后,于9月29日在纽约去世,时年50岁。


森·麦卡勒斯


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卡森来说,正如对她小说中虚构的朋友们来说,爱情中的对等关系似乎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同时扮演爱者和被爱者两个角色。她笔下的某些人物从来不敢扮演其中任何一个角色,或者尝试另一个角色。
在她的作品中,畸形的身体往往只是显示了一个人缺乏能力去扩展、去奉献、去接受爱,这是一种充满极度痛苦的境地。无数来自她想象世界的陷入歧途和肢体残缺的人们,试图通过人与人之间完全的精神依恋来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而她从来不认为这种行为有什么不正常。在她的眼中,他们的世界是颠倒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准则、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没有力量,是异化。


伤心咖啡馆之歌

作者:【美】卡森·麦卡勒斯 著  陈东飙 译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08
有些文章批评她笔下某些人物明显的畸形和怪异,她回应道:人们对病态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作家只能说他的写作是内心的种子在潜意识中萌芽开花的过程。自然界不是不正常的,只有没有生命的东西才不正常。对作家来说,只要是脉搏跳动、能够活动、能够在房间行走的东西,不管它正在做什么,都是自然的和有人性的。
20多年了,麦卡勒斯在中国已经越来越孤独,她的作品却忽然整体出版,那是因为引进者内心深处也藏有麦卡勒斯情结。是麦卡勒斯曾经的读者,在经过20多年后,又执着地把她找了回来。据策划引进麦卡勒斯系列的“一尘图书”负责人徐冬介绍,早在去年春天她已就版权一事与麦卡勒斯生前的文学代理人和出版社反复商谈。在即将达成协议时,美国各图书媒体包括亚马逊网站突然在头版头条大规模介绍麦卡勒斯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原来是奥普拉向她的读书俱乐部会员推荐此书,这本书重印了60万册。


伤心咖啡馆之歌作者:【美】卡森·麦卡勒斯 著  梁小曼 译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08
麦卡勒斯的影响很大,很多人对她着迷,不过仔细考察这个自称“麦迷”的人群,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小的圈子。她的孤独不像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样为更广大的读者所知,但却像一条小溪流一样持久不息,特别是在读书界、文学界。
阿康,一个藏书4万册的读书人,麦卡勒斯是他最钟爱的作家之一。在他看来,《伤心咖啡馆之歌》困于一种藏青色的、潮湿的空气,人人都在内心深处挣扎,在和被所爱的人唾弃的宿命做斗争,在向一种渴望交流的孤独本能妥协。麦卡勒斯和传统的美学观点格格不入,用一种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与爱同样永恒的人类主题——孤独,并且用爱的荒谬来印证孤独的必然。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集(共6册)作者:【美】卡森·麦卡勒斯 著  梁小曼 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
麦卡勒斯的骨灰级追随者还有苏童,在《一生的文学珍藏——影响了我的二十篇小说》中他说过:“我至今说不清我对这部小说的偏爱是出于艺术评判标准,还是其他似是而非的标准,偏爱也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谋杀,但有比谋杀更加残酷的羞辱与背叛;没有血腥味,但有比死人更伤心的结局。”
(本文原名《卡森·麦卡勒斯:文艺教母,震撼世界文坛的半世纪孤独》,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听潮观书)

延伸阅读



《婚礼的成员》装帧设计展开图

故事发生在弗兰奇十二岁那年那个让她不安的夏天。她没有参加任何俱乐部,每天只是在大门口晃来晃去给自己找事情做。时间一晃到了六月,树叶看着亮闪闪的,不过亮到后来就不亮了,镇子也跟着暗淡下去,在耀眼的太阳底下缩成黑色的一团儿。清早或傍晚的时候,灰突突的街道看着还不算那么热,可到了中午,强烈白灼的太阳把路面烤得像块亮晶晶的玻璃。人走在路上像是走在火上,到最后弗兰奇出去便觉得脚底下烫得走不成路,再加上她自己有了些烦心事,而且这烦心事还不是一桩两桩,于是便觉得最好待在家里——家里至少有贝莉尼斯赛迪布朗和约翰亨利西陪她。他们仨坐在厨房里聊天,就那几件事情,却可以聊个没完,到最后每个人说起话来听上去像押着韵似的奇怪。世界似乎不动了,像是看不到一点涟漪的死气沉沉的水面。在弗兰奇眼里,这个夏天就像个梦,一个令人不安的不好的梦,要不就是玻璃底下的森林,阴森森地让人瞧着不舒服。直到八月最后一个星期五,这一切才有所改变;不过这改变来得太突然,以至于弗兰奇琢磨了一个下午,也没琢磨明白。

“好奇怪,”她说,“就这么发生了?”
“发生?发生什么?”贝莉尼斯问。
约翰亨利看着她俩,一声不吭。
“从来没有这么想不通过。”
“想不通什么?”
“想不通整件事情呀。”弗兰奇回答。
贝莉尼斯不客气地说:“我看你是给太阳烤煳了脑袋瓜儿!”
“就是。”约翰亨利小声说。

连弗兰奇自己也差点这么认为。当时是下午四点,厨房里静悄悄灰突突的。弗兰奇坐在桌旁,眼睛半闭,脑子里想象着一场正在举行的婚礼——雪花静悄悄地打在教堂的彩色玻璃上。新郎是她的哥哥,一束亮光照在哥哥脸上,新娘穿着白色的拖尾婚纱,可是她的脸很难看清楚。弗兰奇很难形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森·麦卡勒斯

“看着我!”贝莉尼斯说,“你嫉妒了!”
“嫉妒?”
“你哥哥要结婚了,所以你嫉妒!”
“才不是呢!”弗兰奇说,“是因为我从来没见过像他们那样的。今天早晨他们两个进屋时看上去是那么奇怪!”
“你就是嫉妒!去镜子那儿好好瞧瞧!反正我是从你眼睛里看出来了!”贝莉尼斯说。

厨房水池的墙上挂着一面雾蒙蒙的镜子,弗兰奇跑过去,瞧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睛还是灰色的。这个夏天她又长个儿了,镜子里的她看上去像个傻大个儿,肩膀窄不说,腿还那么长。她穿一件富士纺牌子的汗衫和一条蓝色的运动裤衩,光着脚,发型是男孩子的发型。可是因为好长时间没剪,现在中分线都看不到了。不过镜子会把人照得丑,弗兰奇很清楚自己到底长什么样,她把左肩膀稍微抬高一点,侧过脸,打量着镜子里的自己。

“嗯,”她说,“他们俩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漂亮的人。不过,我还是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傻瓜!”贝莉尼斯说,“你哥哥带回家一个女孩儿,他要和她结婚,两个人今天要请你和你爸爸一起吃晚饭。星期天他们打算在那姑娘的家乡冬山镇举行婚礼,你和你爸爸也要参加。这事儿从头到尾就这样,你难过个什么劲儿?”贝莉尼斯说。
“我也不知道。”弗兰奇说,“我打赌对他俩来说,婚礼的每一分钟都是愉快的。”
“我们不也过得挺愉快?”约翰亨利说。
“愉快?!”弗兰奇反问道,“你说我们过得愉快?!


卡森·麦卡勒斯


三个人坐在桌旁玩着桥牌,贝莉尼斯发牌。打从弗兰奇记事起,贝莉尼斯就在她家当厨子。她是个宽肩膀的女人,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她和别人说她三十五岁,已经说了三年了。她给自己头上编了好多条小辫子,油渍麻花地贴着头皮。她的脸又宽又扁,表情呆板,五官总体没啥大毛病,只有一样东西让人看着别扭,那就是她的左眼珠——那只眼珠是蓝色的,而且是特别亮的蓝色,这样一个眼珠安在一张黑乎乎的扁脸上,看人时直勾勾地盯着一个地方,好像不受主人控制。至于贝莉尼斯为啥给她自己安了一只蓝色的假眼珠,没人知道。她右边那只眼珠是黑色的,眼神愁苦。贝莉尼斯慢吞吞地发着牌,不时把大拇指伸进嘴里舔一下,用被唾沫沾湿的指尖分开黏在一起的牌。约翰亨利瞪大眼睛,紧紧盯着贝莉尼斯发牌的手。他敞着怀,露出胸前一块白生生的汗津津的皮肤,脖子上系了一圈儿绳子,绳的末端拴着一个铅做的毛驴坠子。他是弗兰奇的堂弟,常来她家玩儿。如果他在弗兰奇家吃中午饭,就一整个白天待在她家,如果在她家吃晚饭的话就一整晚待在她家,撵都撵不走。他今年六岁了,人长得比实际年龄要小,除了膝盖。他那一对膝盖可以说是弗兰奇见过的世界上最大的膝盖,而且不是生着疥疮就是裹着绷带,因为他总是摔倒,一摔倒就蹭破膝盖。约翰的脸很小,皱巴巴的一看就还没长开,鼻子上架了一副金丝边眼镜。因为输了牌,约翰亨利万分认真地盯着每一张牌。他已经欠了贝莉尼斯五百多万。


森·麦卡勒斯

“我出红心。”贝莉尼斯说。
“那我出方块。”弗兰奇说。
“我先出!”约翰亨利说,“我正要出方块呢!”
“谁让你不先叫牌!是我先叫的牌!”
“你真是头毛驴!”约翰亨利抗议道,“这不公平!”
“别吵!”贝莉尼斯说,“说真的,我就不信你俩敢叫我的牌,我现在出俩红心。”
“我就出方块咋地!”弗兰奇说,“我才不管你们出什么呢!”

确实也是,那个下午弗兰奇打起牌来和约翰亨利有得一拼——抓到什么都敢出!三个人坐在愁云笼罩丑陋无比的厨房里。厨房的墙上,凡是约翰亨利手能够到的地方都画满了画,厨房看上去像是疯屋子里的某个房间,搞得弗兰奇一打量这间屋子就觉得满心的不舒服,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不舒服,她说不出来,只感觉自己的心脏仿佛要从胸膛里跳出来,砰砰地敲打着桌子边儿。

“世界太小了。”她说。
“为什么这么说?”
“我想说世界太快了。”弗兰奇说,“世界转得太快了。”
“真搞不清你!一会儿小!一会儿快!”贝莉尼斯说。
弗兰奇眯缝着眼睛,她觉得自己的声音太难听了,吱吱嘎嘎的,像是从远处传来。
“我是说它太快了。”

(本文选自文/卡森·麦卡勒斯《婚礼的成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2022年5月)



婚礼的成员
作者:【美】卡森·麦卡勒斯 著  斯钦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

《婚礼的成员》是《伤心咖啡馆之歌》作者、著名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一座小镇,十二岁的少女弗兰奇是一个假小子,她的生活里只有爸爸、女佣贝莉尼斯和四岁的表弟约翰·亨利。步入成长期的弗兰奇感到孤独迷惘,她渴望去看世界,甚至去参军,于是让回来举行婚礼的哥哥和嫂嫂带她离开镇子就成了她唯一的心思。小说精准地描写了弗兰奇的孤独心理,包括家里的女佣贝莉尼斯以及小镇其他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语言精练,简洁、传神地描述了人物的情感波动,被称为麦卡勒斯最成熟的作品。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天才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婚礼的成员》《伤心咖啡馆之歌》《金色眼睛的映像》《心是孤独的猎手》《没有指针的钟》《抵押出去的心》等。《心是孤独的猎手》在美国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中列第17位。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铁与绸

张炜 著


《铁与绸》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当代诗人作家张炜的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和西方《荷马史诗》、歌德《浮士德》、艾略特《荒原》等诗歌传统为基础,跨越春秋战国史直至当下的历史时空,以东夷研究史为切入点,以齐国历史文化为支点,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铁血柔情为情感线索,充分调动历史文化史实、一千多年历史变迁和作者历史文化研究等全部精神资源和写作技巧,高难度地构筑了一个以巨大历史时空为载体的精品力作。


火焰上的辩词

吉狄马加  著


本书是中国杰出诗人吉狄马加的主要诗歌作品合集,也收录了作者在全球文化领域发表的致敬感言和文化宣言。作为作者的代表性文本,本书为其国际译介外推范本。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辑是诗歌,精选了作者近200首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全貌,诗人多以故乡彝族的人、物、风俗等为主题,意蕴深刻,奔放自由,独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二辑是诗人在国际诗歌活动中的文学演讲与随笔精华,展现了中国当代具有强烈辨识度的诗人——吉狄马加所具有的诗歌高度、国际视野、精神意识和文化底蕴。

# 爱情意识流

王鼎钧


本书精选王鼎钧散文、小说等十七篇,围绕爱情这一主题,作者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洞明世事的双眼,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观察体悟融为一炉,结合当下社会人际交往尤其男女交往的现实,用感性而睿智的笔,以不说教的姿态,淋漓尽致地揭示爱情的真谛。散文以及小说中有许多描写甚有诗笔词意,贯通古今中外,引经据典,酣畅淋漓,恣意汪洋,真是一汪爱情意识流。作者对恋爱这一人间美事,看清看透,并夹杂着对当代青年人的倾羡赞叹之情,与开明开导之意。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扬之水  著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 

丁雨  著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集结22篇观展感悟,将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串联起来,借展览与文物述说起源、发展、交流与衰落。出土文物不仅是先民的生活剪影,也映射出他们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展览主题思想、布局、展出文物的介绍说明配以300余张照片,将展览现场生动地还原在读者眼前,弥补不能去到展馆现场的遗憾,也可作为曾经来过的珍藏记忆,是一本“拿在手上的展览”。


其文笔生动幽默,兼具锋锐的思考与丰沛的情感,借展览重现历史场景、人物风貌的同时,追溯了历史动态演进的线索以及历史规律。


#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高翔 著/绘/译  [法]旅克·理查德  著 

[法]楼兰·埃尔萨塞   译


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理查德2005 年从上海出发,逆长江走往青海源头。沿途采取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 搭拖拉机和任何可以借用的当地交通工具, 以最大的可能选择贴近这条流经最广袤地域的河流的路径。两位作者以行走的方式,一路分别用绘画和文字两种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发生巨变的长江及沿岸的地理、人文和生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他们带着对生态的关爱和赞美,对长江大胆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艺术性和记录性并存的考察。


# 顺天游

李季  整理


“顺天游”是陕北、晋绥、内蒙古一带主要的民歌形式之一种,是一种形式最简单的诗。由于它的形式自由生动,适于表达、传述人民的生活及情感,因此,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不仅是它的歌唱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它的创作者,他们把自己的心绪和生活遭遇创作成新的“顺天游”。


著名诗人李季有幸在“顺天游”的故乡之一——陕北三边工作和生活。工作之余,他从农民歌手、放羊老汉、农村妇女、区乡干部那里,收集了几千首“处于萌芽状态的文艺”——“顺天游”,并加以选编整理。这种民歌艺术,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素材和研究资料,对于弘扬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独坐听风:季羡林的精神世界

于青  著


《独坐听风:季羡林的精神世界》以多镜头、多角度转换的叙述方式,全面、立体地描绘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孤独与艰辛的求学经历、学成回国后的生活与思想,其间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对师友的深切追怀,留学时的传奇经历,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与赤子报国的磊落情怀,等等,构成了季羡林先生百年人生情感之路,展示了其广博精深的学养积淀和丰富、细腻而深沉的精神世界。



# 凤凰琴

刘醒龙  著


本书是由《凤凰琴》《村支书》《民歌与狼》《我们香港见》《城市眼影》五篇中篇小说构成的文集,既展现了乡村世界,如贫困乡村教育问题、乡村基层干部问题;又展现了城市世界,如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勾勒出社会世相和普通大众的生活状态。其中《凤凰琴》描写了一群山村小学民办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偏远山区教育的落后和民办教师生存的艰难,高度赞扬了他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一曲乡村教师的生命赞歌……


小说整体叙事严谨,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悬疑色彩,语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使人读之欲罢不能。


# 时间的颜色

冯秋子 著


本书是作者散文与绘画作品跨界融合之作合集,系“向度文丛”作品之一,包括《荒原》《老人和琴》《白音布朗山》《我跳舞,因为我悲伤》等27篇散文,及彩墨、水粉、丙烯、速写等作品36幅。内容既有关注蒙古高原历史与现实中人的生存状况,也有经年实践以人的方式舞蹈的深刻体验与揭示,还有描绘心力感知的塞北草原印象。作者如一个冷静的观察者、悉心体验者和深入掘进而又节制克守的记录者,在其文学和绘画作品中,不轻易放弃追究事物的每一种重要根结和细节。


仁慈江湖

樊国宾 著   


本书分为上下卷,分别有《师父》《父亲记》《从北大到南大》……二十一篇文章。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叙述与父亲、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阐述了对“人生江湖”的独特感受;通过对荆轲、宓子贱、卢承庆、李勉、椒树等古代传奇人物的解析,抒发了对传统江湖精神的奇异感喟;通过对李•米勒、朗西曼、赵元任、高二适、王澍、顾随、黄永玉、王世襄、李瑞清、海明威、方以智、李垂谊、马基雅维利、法斯宾德、何其芳、昌耀等人物身上江湖气质的描摹,传达出对“君子雄健、廓然大公”精神境界以及“鹰之轻盈、向死而生”的价值观的积极倡导。


# 百千万亿册书

黑陶 著


这是黑陶最新创作的一本散文集。按中国传统五行相生的顺序,分为五个篇章:火书、土书、金书、水书、木书。内容包括:客观实录,主观幻想,地理,人物,信函,引文,短小说,摘抄,诗歌,电影技巧,日记,民间传说,考证,学术短论,梦,神话,回忆录,对景写生,呓语,访谈,文学史补遗,新闻,旅行记,文献改编,等等。这些汉字,这些断片式的篇章,带着作者的体温,它们散漫、云游,又渐渐汇拢、聚集。这个独特的、由黑陶创造的汉字星系,期待在无限的宇宙中,与读者相遇。


回乡记

江子 著


作者江子出生于赣江以西,曾经出版过乡村主题专著《田园将芜》引起过较大反响,而这本《回乡记》就是《田园将芜》的续篇。《回乡记》以吉水赣江以西区域的历史与现实为研究对象,全面田野式考察农民进城、传统留存、异乡与故乡、出走与返回、新乡贤的责任与命运等,以图全息呈现一块经典乡土的历史与现实,为当下的乡土中国留一份证词。中国现在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期,这种变局,乡村的变迁是其标志。江西是农耕文明最有代表性的省份,通过书写新的历史节点江西乡村的常与变,可以解码当下中国。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   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在自然这边

哨兵 著


本诗集延续了诗人一贯的诗学追求和美学趣味,他以洪湖为主要描写对象,描绘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他近距离地与洪湖的水鸟、水生植物、渐次消失的渔村、日益繁华的县城生活在一起,其诗歌散发着传统和现代杂糅的气息。诗集如同一部洪湖的风物志和心灵史,以鸟类和植物直接入诗,并通过灵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来状物、叙述、抒情,诗人在行文之间通过个性化表达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洪湖世界。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黄梵 著


作家、诗人黄梵潜心力作,揭秘创意写作,教你如何轻松学会写诗。王鼎钧、欧阳江河、灰娃联袂推荐!作家、诗人黄梵以文理兼顾的思维、四堂课的形式,总结其授课和创作经验,探究出适合汉语语境、自成体系的诗歌创意写作理论。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 中国米食

陈东东  编著


《中国米食》分为米粒篇和粿粉篇两部分,米粒篇以朴素的饭团、粽子为开端,进入到饭菜混合的炒、烩、蒸、煮饭类,兼及粥品、焦米和锅巴的运用,酒酿和酒糟类的做法和活用。粿粉篇中,由各省年糕说起,进而了解粿粉食物的变形。全书记录的食谱及附带的应用法,可做出两百多道精彩米食。


《中国米食》动员数十位名厨及精于各省米食的专家,十多名编辑进行摄影、绘图、记录和实验工作,使这本食谱达到生动明晰、人人得而上手的效果,在全球华人地区引起极大反响。



张爱玲五十讲(修订版)

张均 著


《张爱玲十五讲》(修订版)是一部系统研究张爱玲之作,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家族、记忆与现实,叙事的哲学与形态,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文学史与经典化。作者注重学术史与论证逻辑,以张爱玲的作品以及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资料为基础,探讨了成长经历、感情生活、家庭背景等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影响,研究了文字中的意象、服饰、色彩具有的象征意义等,得出张爱玲是一个物质主义的虚无主义者这一结论。




野棕榈

[美] 威廉·福克纳  著   斯钦  译

 


《野棕榈》是由《野棕榈》和《老人河》两部作品交织而成的一部作品,前者是一个爱情故事,后者是洪水中犯人救助受困者的故事。


福克纳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说:“我是像你们读到的那样,一章一章写下来的。先是《野棕榈》的一章,接着是大河故事的一章,《野棕榈》的另一章,然后再用大河故事的又一章来做对应部分。我想要同一个音乐家那样做,音乐家创作一个乐曲,在曲子里他需要平衡,需要对位。”两个情节完全没有联系的故事,交织奏响了一曲人性之歌,是福克纳作品中令人心痛至深的一部作品。


房间里的男人:顾彬诗

[德] 顾彬  著   海娆  译


《房间里的男人:顾彬诗选》精选了德国汉学家顾彬的四辑诗歌作品,让我们看到他对生命的爱,对存在的倾听,对他者的体认、宽容和同情。其中《房间里的男人》涉及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作者游学游历的痕迹,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评价,其中充溢着诗人强烈的“同情心”;《临渊之悟》包括爱情、女人与记忆,受伤的语言、受伤的生命,悲哀中的快乐等;《动荡的安宁》是对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些思索,艺术上受到德国现代短诗和中国唐宋诗词的影响,语句简洁,追求意象;《猴子结构》中,诗人对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化用,对汉语表达和资源的吸收,使他和汉语言文化达成了一种“亲密性”。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

[法] 西蒙娜·韦伊  大卫·泰布尔  著

张洁 译


西蒙娜·韦伊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曾拥有快乐的童年,进入集中营之后,她经历了摧毁人性的暴力和骨肉分离的悲痛。本书由纪录片的导演叙述、西蒙娜·韦伊自述、西蒙娜·韦伊与朋友们的谈话三部分构成。书中配有大量纪录片剧照与韦伊儿时和历史史实照片。


全书以奥斯维辛幸存者的视角讲述,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当韦伊谈起自己的遭遇、挣扎和努力时,貌似云淡风轻,却蕴含着一股深邃而超拔的力量。



婚礼的成员

[美]卡森·麦卡勒斯  著   斯钦  译


《婚礼的成员》是《伤心咖啡馆之歌》作者、著名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一座小镇,十二岁的少女弗兰奇是一个假小子,她的生活里只有爸爸、女佣贝莉尼斯和四岁的表弟约翰·亨利。步入成长期的弗兰奇感到孤独迷惘,她渴望去看世界,甚至去参军,于是让回来举行婚礼的哥哥和嫂嫂带她离开镇子就成了她唯一的心思。小说精准地描写了弗兰奇的孤独心理,包括家里的女佣贝莉尼斯以及小镇其他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语言精练,简洁、传神地描述了人物的情感波动,被称为麦卡勒斯最成熟的作品。



器成天下:中国瓷器考

[法] 奥图·德·萨代尔  著   刘婷 译


瓷器的海外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奥图·德·萨代尔是巴黎著名的收藏家,于1881年出版此书,书中对中国瓷器文化做了细致的考察,解释了诸多专业术语的意义,并详细阐述了瓷器的制作过程,瓷器的种类,瓷器上图画的特定主题。最重要的是,作者还介绍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传播与演化过程。此外,书中收录的欧洲著名收藏家的藏品图片,是19世纪西方出版的第一册中国陶瓷收藏图录。



天朝的封建官僚机制:古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

[法] 白乐日 著  佘振华 译


按照作者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本书分为社会与官僚制度、汉朝末年的危机、经济史和现代时间四个部分。这位眼界高远的历史学家以鲜活的学术研究风格、有目共睹的文字天赋,论述了古代中国这一大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至少在西方汉学领域,第一次有人认真地研究了中国历史的经济结构。白乐日先生的汉学研究在法国汉学界首次引入了社会科学的视野与方法。该著作是法国汉学从人文科学延伸到社会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逍遥与散诞: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

[新加坡]陈靝沅 著   周睿 译


本书聚焦16世纪王九思、康海和李开先三位文官在远离官僚与政治舞台之后的退隐生涯,探求他们在悖理于当时文人士大夫正式写作文风的文艺创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作“曲”这一边缘文类(包括剧曲和散曲)以寻求安慰和满足的具体情况。借助“文学场域”的理论,将“曲家圈子”作为散曲和剧曲研究的基本主体,可以很好地让我们了解曲在文人之间是如何创作、传播以及使用的,而这在研究单个作家时是难能一见的。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界限之书

[法]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界限之书》为埃德蒙·雅贝斯代表作之一,共分为四卷,分别为“未被怀疑之颠覆的小书”“对话之书”“旅程”“分享之书”。作为一部介于诗歌、散文、格言警句与哲学随笔之间的跨文体实验作品,本书是雅贝斯的沉思之作,也可看作他的自言自语。在形式上,文本属于断简残编型,思维跳脱、风格特异;在内容上,着眼于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索和探询,具有思想深度和哲学洞见。



腋下夹着一本袖珍书的异乡人

[法]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腋下夹着一本袖珍书的异乡人》是法国诗人、作家、哲学和宗教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系列”的第十五卷,也是该系列的最后一卷。雅贝斯在书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何谓“异乡人”?二是我们对异乡人负有什么责任?他在作品中回顾了一个“异乡人”的一生(实际上是在回顾他自己的一生),并继续就流亡与荒漠、话语与沉默的主题进行思索和阐释。这是一部必不可少之相遇的书,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某种意义上讲,本书是一位异乡人的肖像,我曾在某天迷失了它的踪迹,然而,尽管本书是虚构的,但它仍有可能是我的肖像,而我却并不知晓。


我构筑我的家园

[法]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叶安宁 校译


《我构筑我的家园》是法国诗人、作家、哲学和宗教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59年,收录了他自1943—1957年间创作的诗歌。雅贝斯的创作风格在法国诗坛独树一帜,其特有的以片段暗示总体的跳跃—抽象创作模式以及马赛克式的诗歌技巧,对20世纪的诗人和作家们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1987年,雅贝斯因其诗歌创作的成就而荣获法国国家诗歌大奖。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后现代诗歌以及对莫里斯•布朗肖、雅克•德里达等哲学家思想的影响,使他成为了后现代话语中最为重要的关键人物之一,并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德] 保罗·策兰 著    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上、下)

[苏联]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著

西蒙 译


影响著名作家张炜数十年创作、感人至深的自然主义“隐秘经典”,俄罗斯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通过实地考察,精心呈现100多年前乌苏里地区的特有风貌,处处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肖沃奇怪故事集

[法]利奥波德·肖沃  著    张惟 译


《肖沃奇怪故事集》是爸爸肖沃讲给儿子鲁诺的故事。肖沃讲述的故事构筑了一个怪物、奇异生物与动物的国度,既表达了亲情、爱情、道德以及各种关系的建造,又在表达荒诞的同时表现了人类灵魂的瘀伤。他的作品寓言一样简短,诗意而平静,不露声色的批判,这是肖沃的典型风格。这些看似荒怪的故事,往往能比现实世界更能直达真实,引人深思。



纯粹好书



儿童粮仓”系列丨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丨王树村·戏出年画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丨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丨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  冯秋子主编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汉声·松阳传家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丨庞培·碗和钵丨赵波·云上丨彭程作品系列 丨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丨樊国宾·仁慈江湖|黄梵·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