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黄群慧:四季度经济增速将达6%,未来5年潜在增速年均5%

袁昌佑 搜狐智库 2021-02-05

搜狐财经联合《经济》杂志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101期(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题)
本期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群慧
疫情初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就曾撰文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供给侧而言仅是短期冲击,不会造成长期性的经济衰退。在近日与搜狐财经的对话中,黄群慧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将至5%-6%,未来5年潜在经济增速仍有5%。
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0.7%,年内累计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单就三季度看,投资、消费、外贸普遍回暖,其中消费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增速等多项经济指标也实现由负转正。
黄群慧在对话中称,从三季度经济恢复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到四季度将基本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
黄群慧认为,虽然前三季度消费累计增速仍未转正,但随着信心的恢复,短期内消费将回归至正常水平。长期来看,消费的提高则依赖于供给侧改革对内需的释放。投资方面,他表示投资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投资的高增长可保证四季度经济增速恢复到5-6%的水平。
相比国有企业投资增速转正,民间投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5%。同时,本季度内中小企业经营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复苏仍较缓慢。黄群慧强调,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还应继续发挥作用,中小企业纾困政策至少应保持一年。
长期来看,黄群慧认为,新冠疫情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巨变,将成为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机遇,并极大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但他强调,在突破芯片等卡脖子技术时,应权衡好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尤其要防范陷入盲目的竞赛陷阱,做到既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也能激发市场创新的源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群慧
中国经济呈现深V型增长
搜狐财经:如何看待前三季度就实现了经济增长有负转正?
黄群慧:疫情刚开始时,我们给疫情对经济影响的界定是外生冲击。我们当时的判断是,这一外生冲击对中国经济而言仅是短期冲击。
中国确实已经到了后疫情时期,因为我们逐渐摸清了疫情的规律,实现了防控疫情的常态化。即使疫情还会对经济造成影响,但不可能持续太久。
一方面,中国经济处理好了疫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的大船很稳当,即使出现短期波动,也不会变成长期问题。这两方面决定了中国经济从二季度开始实现深V型反弹,三季度反弹的趋势更加明显。
搜狐财经: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呈现什么趋势?
黄群慧:V型恢复性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四季度基本可以回到正常增长水平,不会出现再度下行的情况。
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开放型经济,在中国经济是深V型增长,而全球经济是W型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V型复苏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经济V型增长会受到很多影响。同时,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受到较大冲击,这对增长也会是很大的问题。
搜狐财经:疫情之下,全球贫富差距反而被拉大。从最新统计数据看,前三季度国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市居民,国内城乡收入分配情况有所改善。您认为原因都有哪些?
黄群慧:历史上的传染病流行往往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收入差距因此得以缩小。为何这次疫情期间贫富差距不降反升呢?因为疫情危中有机,医药制造、智能化数字化等相关企业在疫情期间发展迅速,利润空间也是很大的。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严重,陷入倒闭。企业间的差距被拉大,因此,不同类型企业间员工的收入差距也被拉大了。
国内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略微缩小的迹象。因为疫情对农村的影响并不如城市那么大。尤其是需要面对面消费的城市服务业所受影响最大。疫情对这类服务业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短时间内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受到了很大影响。另外,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国家也正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所以不看疫情影响,整体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是在慢慢缩小的。
中小企业纾困政策至少应保持一年
搜狐财经:在多项经济指标中,您比较看重哪项指标的变化?
黄群慧:在多项数据中,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好一些,消费的恢复相对而言并不是很出色,因为疫情对消费造成的冲击最为严重。疫情期间采取的隔离政策,使人与人接触性的消费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整体上看,前三季度消费增速仍为负值,但第三季度消费增速已经实现首次转正。大家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也在逐渐恢复。
搜狐财经:您对未来消费的趋势是如何判断的?
黄群慧:如果单纯从疫情冲击看,未来消费基本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解决消费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停留在短期疫情冲击影响下的消费,而且涉及到固有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由于我国此前长期实施低成本、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所以使得国内消费需求受到压抑。到第四季度,预计疫情冲击的影响将基本上消失,那么接下来就要依靠深化供给侧改革,解决内需问题。
搜狐财经:市场也担心基建、房地产投资和出口的不可持续,对此您怎么看?
黄群慧:高出口可能会面临不可持续的问题。投资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由于扩大内需的需要,我国在“两新一重”方面做了大量投资,因此我认为,第四季度的投资是能稳住的,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或大幅下降。投资稳住后,基本上可以保证四季度达到5%-6%左右的经济增速。

搜狐财经:分投资主体看,前三个季度国有企业投资实现由负转正,但民间投资仍未转正。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激发民间主体的活力?
黄群慧:国有企业投资往往起到经济平衡的作用,因为这是宏观调控的工具之一。当经济下行的时候,尤其是受到短期冲击时,国有企业投资确实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相比之下,由于疫情冲击,民营企业短期内看不到好的投资前景,那其投资增速肯定会出现下降的问题。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接下来和一贯一样,我们要充分调动民营企业企业家的精神,促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瞄准真正的高附加值产业去投资。为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疫情爆发后,很好地保住了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激励民企进行更多投资。另外,我们还要建设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励企业创新。建设公平的竞争环境,关键在于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如技术服务、政策服务,以及人才培训、创新项目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搜狐财经:您预计四季度民间投资增速有可能转正吗?
黄群慧:从疫情形势看,企业家投资的信心在逐步恢复。应该说,四季度民间投资有转正的趋势。但也不能排除上述分析的国际环境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的影响。
搜狐财经:您建议设立中央和地方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目前还有必要吗?
黄群慧: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政府有必要通过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的方式来扶持中小企业。
单从纾困基金本身而言,如果一旦它完成了抗疫的目标,那就可以取消掉。但我认为,目前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还有必要继续发挥作用,因为三季度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只是有所回暖,纾困政策至少应保持今年一年。
需要明确的是,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持续地推进扶持政策,并针对新的情况出台新的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货币政策应保持独立性
搜狐财经:当前投资增速偏低,有观点认为要继续加大投资的力度,并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对此您怎么看?
黄群慧:在非常时期,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以稳定当下经济是正确措施,全球皆然。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财政用途应以疏困为主,同时应避免无效率投资。除了纾困这条底线外,财政政策导向还应以激励创新为目标。

搜狐财经:在经济复苏过程中,财政、货币政策的协同非常重要。您认为现阶段这两个政策间应如何进行协同为好?
黄群慧:现在财政的杠杆越来越高,但我认为还可以再高一点。不过,企业和居民的杠杆不能过高。货币政策方面,我认为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前段时间,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话题争议很大。财政是可以花未来的钱,但不能花银行里老百姓的钱。这是一个大的原则问题,应该把握住。
搜狐财经:货币政策自5月后有所收紧,您认为央行的考虑都有哪些?是否是因为资金有脱实向虚的趋势?
黄群慧:现在还不好说有这种判断。关于脱实向虚,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30%,而银行业利润却同比上升6%。国务院因此要求金融系统今年给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到了二季度,银行业利润就同比下滑9.6%。
为什么会出现脱实向虚的趋势?因为实体经济需要运转后才能得到回报,而金融系统则要求快回报,没回报甚至就不想给实体经济发放贷款。这些年来,我国经济整体上脱实向虚的趋势很明显,成为经济结构中的固有问题。脱实向虚的最大问题是,金融系统追求短期回报,导致资金在各类金融机构中空转,直到空转几次后,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已经是很高的成本了。
实体经济确实处在转型升级的阶段,短期回报确实很难实现,所以确实存在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间的错位问题,最后出现结构性脱实向虚的情况。防范金融风险,同时避免金融机构内部的资金倒卖空转,降低资金成本,这些都是金融系统内部深化改革的举措。
搜狐财经:“十四五”期间,您预计我国经济增速会在什么区间内? 
黄群慧:我们做过一些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应该可以达到5%-5.5%。如果我们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这个潜在增长率应该可以达到。
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
搜狐财经:长期来看,您认为疫情冲击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制度创新试验场,尤其将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今年“三新”经济占GDP比重将提升至什么水平? 
黄群慧:这次疫情期间,数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一方面避免了疫情对经济的更大冲击,另一方面也确实产生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得益于此,今年“三新”经济占GDP的比重将会比去年大幅提高。去年我国“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6.3%,我觉得今年会达到20%左右。
疫情促进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前大家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更多只是停留在技术变革层面,并未引起产业的系统性变化,尤其是在应用场景上缺乏纵深拓展,使数字经济转换不成现实中的经济发展数据。

搜狐财经:在制定新的产业规划时,应如何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黄群慧:国家对芯片产业进行大量投资,是为了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其实中国产业中卡脖子的项目非常多,芯片只是其中一种。但由于芯片影响很广,现在的断供又如此直接,因此国家要做加大力气做芯片。
但芯片技术很难通过集中攻关就能弥补,我国芯片技术的落后,更多的是整个产业基础的落后,需要长期产业技术再造工程加以弥补。另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芯片产业要靠国家大量砸钱补贴才能发展起来,因为这会造成项目烂尾、骗补等现象,就如同前些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样。
这就涉及到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通过举国之力来发展芯片,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竞争政策利于原始创新发展的效果。如果采取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骗补就是一个必然现象。我认为芯片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最初的原始研究创新,到中间的实验工艺,再到最后的产业化。但反过来讲,因为芯片是卡脖子项目,确实国家有必要将发展芯片作为重大的战略高度提出来。
【往期推荐·经济学家】
周小川 | 周其仁 | 许小年 | 高培勇 | 朱民 | 林毅夫 | 黄奇帆 | 周延礼 | 朱光耀 | 海闻 | 姚洋 | 吴晓求 | 丁远 | 高西庆 | 常修泽 | 张军 | 贾康 | 温元凯 | 王忠民 | 宋敏 | 周皓 | 樊纲 | 李扬 | 史蒂夫·霍夫曼 | 赫尔曼·西蒙 | 曹远征 | 盛斌 | 刘克崮 | 刘守英 | 托马斯·皮凯蒂 | 刘小兵 | 董克用 | 汤敏 | 张中祥 | 何帆 | 李实 | 毛基业 | 秦虹 | 白重恩 | 薛澜 | 魏杰 | 毛振华 | 余永定 | 魏后凯 | 霍建国 | 周天勇 | 刘元春 | 甘犁 | 李玲 | 刘世锦 | 周黎安 | 迟福林 | 陈春花 | 李迅雷 | 刘尚希 | 王小鲁 | 斯蒂格利茨 | 黄益平 | 蔡鄂生 | 李铁 | 张承惠 | 管清友 | 谢国忠 | 肖金成 | 杨斌 | 张立群 | 刘国恩 | 贺铿
【往期推荐·企业家】
宋志平 | 刘永好 | 陈泽民 | 王均豪 | 胡葆森 | 沈国军 | 魏东 | 晏平 | 梁建章 | 章华妹 | 钱于军 | 朱建民 | 徐井宏 | 夏华 | 江南春 | 王静 | 刘京京 | 郑元豹 | 张建宏 | 马蔚华 | 傅军 | 艾路明 | 王耀 王小兰 | 张黎刚 | 刘兆年 | 王梓木 | 陈黎明 | 阎志 | 刘永好

-转载联系-

changyouyuan@sohu-inc.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