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骆肇阳)
以下文章来源于UIA-霍普杯国际建筑设计竞赛 ,作者UED小编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迷宫城市——
01 回归“身体”的设计
对于“城市之谜&迷之城市”本身的理解,我的出发点是:从其对立面——一个没有“谜”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对于我而言,“谜”是一种“搜寻的乐趣”,一种激活身体的“催化剂”。当下,城市的同质性让我们失去了发掘城市的乐趣,湮没于数字时代下虚拟世界的乐趣中,过于依赖视觉并不断消耗视觉的寿命,弱化了身体其它的功能。身体的原始性逐渐退化,譬如跑与跳,仅仅在健身房进行强化,而非享受身体活动的乐趣,精神的乐趣与肉体的乐趣无法共鸣。实用的建筑开始让身体变得麻木不仁。
身体与环境的关联密不可分。人类通过身体体验与叙述环境,进而为改造环境撰写论据。正如意大利哲学家Gismbattista Vico在1730年《新科学》(Scienza Nuova)里提到的“身体性想象”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类在身体感知中把握现实,重构世界。从某方面来说,他关于人类透过历史对自身进行创造与再创造的论述,所强调的不仅是隐喻性,更是形式对人类生存的心理与物理影响,以及我们在建筑空间中倾向于通过触摸所感知形式的事实。
长久以来,当代建筑设计大部分沉浸在静态符号学研究范畴之中,身体对于符号的解读与图像的解读仅仅停留在视觉的运作,传统建构也曾试图突破这种运作的单一性,追求与“运动”相关联的概念,譬如理论上有Schmarsow有关身体沿空间的纵深前进决定空间的概念,以及Adolphe Appia在《活力艺术》(L’oeuvre d’art vivant)中根据舞台上身体与形式的相互作用提出身体空间控制论。建筑的动态视觉呈现也反映在风格派建筑之中,最为著名的是Gerrit Rietveld的施罗德住宅(Schröder House),其立面通过结构衔接的不诚实、造就的不稳定,反映了建筑的动态意境呈现。Adolf Franz Karl Viktor Maria Loos在其著名的穆勒住宅(Haus Müller)设计中所提出了“空间规划”(Raumplan)概念,即空间非诞生于平立剖面,而是借助身体所使用的不同空间嵌套、交织与穿插。空间在不同高度下以自由流动的布局呈现,而非禁锢在某一单独的楼层,最终将不同属性却相互间有所联系的房间,组织成和谐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此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剧场理论:在这些体积空间下开洞,强化上下分离感的同时,酿就一种“空间窥视”(voyeuristic look)的戏剧效果。
施罗德住宅与穆勒住宅
莱布尼兹与鲁斯都着重强调了人的感知,塑造了空间的动态功能,将身体被动地归属于既定的空间进行视角的重新调训(retraining),犹如Michel Foucault在《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所提到的监狱模型,将人的本身习惯与模式重新训化,人的居住习惯随着新居住环境而发生改变。对于居住空间而言,身体需要休息,情感需要依托,这种惯性毋庸置疑。但站在都市视角而言,身体需要环境的多样性去创造鲜活的愉悦感,譬如在不同地方旅游一样。
建筑学发展维度的无限可能,已然不满足于身体对环境的顺从与被动的关系,人将身体置入环境中,可以是承担者、经营者或塑造者,环境甚至可以通过形式调节去激活身体,而设计完全可以在人与环境的千丝万缕“纠缠”中去介入与调节。
02 迷宫与城市
“迷宫”,一般被理解为有着弯弯曲曲复杂通道的建筑物或神秘的空间形式,这种建筑物或空间形式中往往充斥着大量的无逻辑的循环、非正常的死路、断头路和陷阱,令人难以找到中心和出口。将城市与迷宫进行意向关联,最初出现在几个后现代作家的迷宫小说中,例如卡夫卡、乔伊斯等现代派大师和博尔赫斯、托马斯·品钦、依塔洛·卡尔维诺等后现代主义作家。不同作家的作品中,迷宫的回归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在品钦、卡尔维诺等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多致力于将不同时空、性别、文化身份、文化符号以及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乃至不同的文体和文本等加以混淆,以不确定性、熵的增量、多义性、能指游戏、辞条的聚合罗列和超文本链接等手段构设迷宫逻辑、营造迷宫效果。时间不是在一个个单一方向的路径的发展,而是不停的分叉。
语言、迷宫与城市
03将迷宫带入到城市空间中
受到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与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启发,试图探讨迷宫运用到城市的可能性。迷宫的复杂性在于具有某种空间特征元素的重复出现与多样组合,创造出不同的镜像空间,从而创造出不同路径与不同风格的空间意向。使人们迷失在其中,却能享受身体活动与搜寻的乐趣,激发身体的潜能并引起精神与肉体的共鸣。
迷宫空间生成
效果图
迷宫城市平面图
04 功能
用地位于杨柳青镇旁边一块空地。根据用地尺度与用地性质,该地职能侧重于媒体和文化。设计出八种不同的方形矩阵迷宫小空间,并分布在四块200米×200米的用地上,以对传统的功能空间进行全新的诠释。八种空间分别为:图书馆、电影院、农场、旅馆、动物园、办公室、杨柳青年画工作室和博物馆。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整体的空间,这八种空间为微小空间的重复组织,通过统一单元的重构,生成不同的路径,游客需要经历不同的路径,但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反而满足了“游玩”的目的。场地内设有发电风车,以用来维持建筑的用电需求。迷宫内部的非功能区域则为绿化用地,一定程度上绿化了用地环境。
不同功能下迷宫城市子空间
构成与局部透视
05 总结及感言
最终的设计其实并不完美,特别是一些命题条件也没有实现,的确也不知道怎么实现,觉得很难,所以还需要检讨与反思。无论如何,感谢此次霍普杯能给予这次机会做一个好玩的设计,并也很开心能被认可。
或许可能是“工龄最大”的参赛者(笑)。但过去几年,就设计竞赛而言,个人觉得是一种建筑学语法的复现,一种试图“循规蹈矩”下“学有所成”的证明。多年参与了多次比赛,如今,它仿佛是一次次的“游戏设计”,试图建立出“游乐场”式的氛围感,多一点“不合理”但好玩的要素。建筑学本身所带来的乐趣绝对不仅仅是片面知识体系下的“捍卫”与“教条”。做“小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学大人”,先享受享受,别让以后做设计成了精神负担,也希望各位参与比赛的同学们能够享受比赛的乐趣。
姓名:骆肇阳
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指导老师:薛名辉,董琪
最后,祝莘莘学子锦鲤护体,一举夺魁!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高校设计课项目赏析:
1. 本科作品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2018级课程设计展丨西家大塘社区美术馆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2021WIP(Work In Progress)展
2. 研究生作品
高校录取项目赏析
竞赛项目赏析:
1. 国内竞赛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银奖作品 | 生活与生鲜——平疫结合的菜场改造:东南大学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铜奖作品 | 围墙5.0——健康社区神经末梢: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 |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多维共生的模式语言: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昆山之路·美好朝阳” 城市设计竞赛街区更新设计项目作品展示
2020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作品赏——未来神仙城市设计
2019第六届紫金奖·金奖作品: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第三幼儿园——住宅架空层遐想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荐读 | 巷世界——书院门巷景观更新设计
2019年AIM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入围作品: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
2019年广州人民桥北桥头堡桥底空间设计第一名作品:红色港湾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 多功能适老购物车:属于老年人的便利购物方式
2. 国外竞赛
舒适谷(Coziness valley)国际竞赛获奖作品—Moving Fish Park
2021普利茨克奖得主LACATON&VASSAL曾经的广州博物馆投标文本
上海国际设计周未来之星中国设计奖 TOP 100 LIST 正式发布!
2019年幸福古村泛博物馆竞赛一等奖作品:Below the river
2019年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作品:同一个屋檐下
项目分析:
DA!作品《引力的影子》落天长江文化艺术周,以艺术之名 “还重庆以蓝天”
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最新行程 | 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设计师项目:
高田浩一新作:上海太阳能树市场,32棵太阳能“树”供电的有机建筑
MUDO 孙树瓅:当你运气不太好的时候——两个以退为进的设计故事
杨东子:疫情下的设计思考——MILESTONE里程碑|广设学院新春巨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