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摘】《公正何以难行》| 检察官:违反规则 — 欺诈

亚当·本福拉多 罗伯特议事规则 2021-02-01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


[]亚当·本福拉多(Adam Benforado) 

刘静坤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2


---


  一旦我们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提供正当理由,就很难选择去违反规则。


  为了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作出合理化解释,人们最常使用的策略就是弱化欺诈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

——亚当·本福拉多

---



第四章 检察官:违反规则


— 欺诈



P89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欺诈行为,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悖论尽管大多数人都很注重道德和伦理,但实际上我们总是违背这些要求。这种现象着实令人费解。

 

一方面,我们都很重视法律规则。即使四周无人,我们也会在红灯前驻足、为宠物狗清理粪便;我们不会在参观小学校园时口吐脏话,不会窃取星巴克小费罐里的零钱,不会骚扰路过的行人,更不会袭击他人取乐。同时,我们希望看到道德准则在各种宗教、各行各业和学校中长盛不衰。我们为宣传十诫、道德规则和刑事法典兴建丰碑。一旦被冠以不道德之名,就如同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另一方面,只需环顾四周,你就会发现:我们实际上正在欺诈的海洋中挣扎。此时此刻,我们身边的人们,无论陌生人还是熟人,无论我们的偶像、敌人还是朋友,都在违反规则并从中渔利:雇员们消极怠工或者忙于私事,运动员们谎称对方犯规或者使用违禁药物,夫妻或者恋人们互相欺骗,社会公众惯于进行保险诈骗、税务欺诈或者欺骗年长的亲属,大多数人都热衷于上网下载免费的歌曲和视频。

 

调查发现,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普遍存在欺诈行为。此前我们通常认为,年轻人大多诚实可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学生们的作弊行为十分常见:半数以上的高中生承认曾经有过作弊行为,大学生群体作弊的比例可能更高。研究生也不例外,其中,商学院学生作弊的比例最高(56%的受访者承认有过作弊行为),法学院学生作弊的比例低于平均水平(45%左右)。此外,优等生违反学术规则的比例与普通学生相差无几。近年来,在著名的纽约史蒂文森高中、空军军官学校(the Air Force Academy)和哈佛大学,都已经发现规模较大的作弊事件。

 

P90

实际上,无论是乞丐还是华尔街,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规避规则,并通过欺诈谋利。看看你周围熟悉的人,包括你的孩子、你的配偶、你的学生、你的同事以及你的雇员,大家均是如此,概莫能外。

 

人们为什么要欺诈?背后的动因何在?我们的法律制度为何难以遏制这种违法犯罪行为?

 

如果欺诈并非某些品性不端者的个别行为,而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那么,我们就应当反思,或许人们从事欺诈行为的常规逻辑仍然是正确的。换言之,一旦欺诈的收益超过可能遭到法律追究的成本,人们就难免会选择欺诈行为。

 

研究人员为验证这个假说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内容是要求被测试者进行有偿的数独游戏,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调整可能影响诚信度的因素,以观察实验效果。最终的实验结论值得深思。即使被测试者知晓,在解决数学矩阵时作弊并不容易被察觉,实验中作弊的情形并未增加;即使增加被测试者正确解决数独问题的奖励金额,情况也是如此。实际上,当研究人员将解决每个数独问题的奖励提高到10美元时,作弊情形反而有所下降。

 

P91

由此可见,欺诈并非仅仅涉及成本收益方面的考虑。尽管许多人都曾有过欺诈行为,但即使提供作弊的机会或者激励,他们通常也不会变本加厉。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被测试者参与一项多项选择题测试,答对问题后可以获得奖励,根据测试方案的设计,即使被测试者作弊也不会被发现。正如研究者所预料的那样,许多被测试者都实施了作弊行为。但是这些人作弊时都很有节制,尽管可以作弊的环节很多,他们仅在其中20%左右的环节选择了作弊行为。

 

从上述研究反映的情况看,人类内心仿佛存在一种约束机制,遏制着他们欺诈的本能研究者认为,这种约束机制可能就是人的自尊心。我们都非常希望保持正直高尚的人格形象,这种内在动机作为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遏制着我们自私自利的冲动。我们希望自己诚实可信、道德高尚,当我们欺诈失信时,就会损害这种美好的自我期望。欺诈行为对自我形象的损害越是严重,我们实施这种行为的概率越低。

 

一项实验生动地展现了这种动态关系:实验参加者参与一项抛硬币猜正反面的游戏,他们可以谎报游戏结果并由此获利。所有参加者都知道,他们在作弊时不会被人察觉,但研究人员事先对他们作出不同的警告,对一部分人的警告是“请不要实施欺骗行为”,对另一部分人的警告则是“请不要成为一个骗子”。我们一般认为上述表述的细微差异可能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当研究人员警告“请不要实施欺骗行为”时,一些人仍然选择作弊;但是当被告知“请不要成为一个骗子”时,实验参加者突然意识到这关乎自己的身份结果没有人选择实施作弊行为。

 

P92

为保持良好的自我认知,我们需要摒弃欺诈行为或者尽量有所节制。如果仅是在心理测试中对敏感的问题说谎,或者在纳税时瞒报小额的博彩收入,并不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人品。除此之外,当我们的行为有悖于良好的自我形象时,还有另外一种方式能够解决内心的冲突,那就是自欺欺人地认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过分。

 

有鉴于此,在一项研究中,尽管51%的高中生承认近期曾在考试中作弊,61%的学生承认曾对老师说谎,20%的学生承认曾盗窃商店物品,但总体上,93%的受访学生都对自己的道德品性感到满意。类似地,尽管纳税人经常瞒报收入情况,每年由此给政府造成3850亿美元的损失;但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任何公民偷逃税款都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尽管我们不愿公开承认,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自欺欺人。

 

如果我们想搞清楚人们为何欺诈,就需要审视那些影响人们对欺诈行为作出合理化解释的因素。一旦我们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提供正当理由,就很难选择去违反规则。这是我们分析检察官不法行为的关键所在:许多检察官并不是故意欺骗被告人,他们只不过是非常善于欺骗自己。

 

P93

为了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作出合理化解释,人们最常使用的策略就是弱化欺诈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如果我能够确信,实施特定行为并不会导致危害后果,我就很容易为该行为提供正当理由,并保持良好的自我认知。我想做的事与预期危害后果之间的关联越弱,中间的介入因素越多,我就越难以克制违反诚信原则的冲动。例如,科学家已经发现,与直接通过欺诈手段骗钱相比,当人们通过欺诈手段骗取奖品,再用奖品换钱时,人们选择实施欺诈行为的次数翻了一番。

 

为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与检察官不法行为之间的关联,让我们比较两类不同的检察官。一类以迪根为代表,他们纠纷于是否将可能证实被告人无罪的现场血迹鉴定报告提供给法庭。另一类检察官则考虑是否向犹豫不决的陪审员行贿以获得定罪判决。

 

研究显示,与第一类检察官不同,第二类检察官极少会将自己不道德的想法付诸实施,因为他们很难将此类行为视为无伤大雅的小事。毕竟,他们直接身处决策的紧要环节。同时,他们也没有其他可以推卸责任的正当理由。一旦他们贿赂了陪审员,就将直接左右判决结果。

 

相比之下,第一类检察官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仍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即使他并未向法庭提交鉴定报告,如果被告人真的是无辜者,辩护律师仍然有可能发现其他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进一步讲,辩护律师应当能够提供证据证实被告人无罪,并说服陪审团做出无罪判决。鉴此,即便最终导致错误定罪,辩护律师和陪审员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P94

在“汤普森案”中,迪根负责的是对抢劫案件而非谋杀案件的指控,这使迪根很容易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到借口。即他的行为与汤普森被判处死刑之间没有多少关系:当他完成抢劫案件的指控之后,汤普森涉嫌的谋杀案件才开始进行审判。

 

在对抗制诉讼模式下,检察官热衷于成功指控犯罪;并不肩负最终的裁判职责,使检察官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责任感,进而容易诱发欺诈行为。在诉讼过程中,检察官实施不法行为的环节越早,其与最终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之间的关联越弱。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召集陪审团并开始审判环节,检察官在开庭审判之前更有可能实施欺诈行为。一旦被告人已被定罪,就将面临新的问题:检察官可能仅仅为了维持现有的诉讼结果而实施欺诈行为,例如,通过不法手段剥夺被告人的上诉权或者获得假释听证的权利,而且检察官也很容易为这种做法找到合理的托词。

 

在本案中,当迪根向他的朋友雷曼透露,他曾在“汤普森案”中隐匿可能判处被告人无罪的证据时,汤普森尚在等候死刑执行期间,此种情况下,雷曼似乎很难为其隐瞒这一事实的做法寻求正当化依据。不过与迪根不同,雷曼此前并未参与该案指控,也没有隐匿证据。他只是听迪根讲述上述不法行为。需要指出的是,雷曼了解该情况时,汤普森早已被定罪并判处死刑。考虑到汤普森的血型当时尚未确定,即使雷曼将这一信息透露给汤普森的辩护律师,也不一定能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实际上,即使此前现场血迹鉴定报告被提交给法庭,被告人的血型也可能与现场血迹的血型相符,这将导致被告人更有可能被定罪。尽管我们无法确信,雷曼究竟为何在汤普森命悬一线的情况下仍然为迪根保守秘密长达5年之久,但是站在雷曼的立场上,他在作出这种选择时可能并未觉得自己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P95

需要强调的是,人们通常会对“作为”(Commissions)和“不作为”(Omissions)给予不同的评价。与“不作为”的情形相比(例如,迪根未能提交实验室鉴定报告),在“作为”的情形下(例如,检察官贿赂陪审员)更容易看到行为的危害后果。“不作为”看似并未改变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而“作为”则扭转了事物的发展方向。“不作为”的情形能更容易找到正当化理由,因为人们通常能够对没有实施特定行为提供合理的解释,例如,“我并不知道这是我的职责”、“没有人告诉我应该这样做”或者仅仅是“我忘记这件事了”。

 

因此,由于“布拉迪规则”试图规范的是检察官原本应当履行但却并未履行的法律职责,这意味着此类违法行为实际上极易在司法实践中发生。还有一些常见的检察官不法行为也涉及不作为的问题。例如,检察官明知证人在出庭作证时说谎,但未能就此提示法庭。又如,检察官对执法人员隐匿或者毁灭证据的做法视而不见。

 

P96

当我们的行为受到其他人(或者其他事件)的控制时,通常也会认为这不是我们自主决定的行为。如果老板要求我们做特定的事情,我们就不用为最终的结果负责。在刑事司法系统中,检察官也通常是按照他人的要求行事:助理检察官非常清楚他是在为检察官服务,公职辩护人同样知道当事人才有最终的决定权。由此可见,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命令控制链条是导致不法行为发生的制度原因。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亚当·本福拉多(AdamBenforado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法学教授,曾在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发表过大量学术文章和评论,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评论》设有专栏。

 

译者简介

刘静坤,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代理审判长,曾挂职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助理。参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等改革项目。出版《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in China》、《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规范·实例》、《法庭上的真相与正义;最高法院刑庭法官审判笔记》、《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适用(修订版)》、《犯罪重建》、《司法错误论——性质、来源和救济》等著作、译著二十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



目录

 

导言 如何实现公正?刘静坤 001

序言  001

 

第一部分    001 

第一章 被害人:无处不在的身份标签 003

第二章 警察:危险的供述 033

第三章 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 053

 

第二部分    081 

第四章 检察官:违反规则 083

第五章 陪审团:旁观者的视角 111

第六章 目击证人:记忆的偏差 133

第七章 专家证人:如何编造谎言 161

第八章 法官:裁判员还是激进派 189

 

第三部 分   217 

第九章 公众:以牙还牙…219 

第十章 罪犯:扔掉监狱的钥匙 245

 

第四部 分   279 

第十一章 挑战:我们要克服哪些困难281

第十二章 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303

 

鸣谢 337

关于资料来源的说明 341



亚当·本福拉多结合了前沿科学研究与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旨在为读者揭示真相——人类内心深藏的偏见,破坏了法律对公平和平等的保障。他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急需的解决方案。这是对美国司法体系的一次强有力的批评,本福拉多的观点令人信服。他向我们证明了:司法不公正的结果不是悲惨的意外,而几乎是一种必然,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人类的内心。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作者

 

在这部重要、深刻的代表作中,本福拉多借鉴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新发现,揭示了警察、陪审员和法官通常是凭直觉来进行判断,而不是确凿的事实。这项新的研究挑战了法律体系的大多数关键基本假设,包括目击证人记忆、陪审团评议、警察程序和刑事惩罚…这是一次强有力的、引人深思的讨论,颠覆了我们最珍视的信念——法律能够带来公平正义。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 本文摘录:杨原平 ]



---



专  题 


本期专题 :

  1. 【书摘】《公正何以难行》| 检察官:违反规则 — 忏悔

  2. 【书摘】《公正何以难行》| 检察官:违反规则 — 欺诈 [本文]




一、西方基督教


基督教复兴


  1. 【书摘】莱尔 |《英国复兴领袖传》18世纪初英格兰的信仰和道德光景

  2. 【书摘】莱尔 |《英国复兴领袖传》代表人物

  3. 【书摘】莱尔 |《英国复兴领袖传》怀特菲尔德

  4. 【书摘】莱尔|《英国复兴领袖传》卫斯理

  5. 【书摘】马斯登 |《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反对一种“几乎无法察觉的有害”教义

  6. 【书摘】马斯登 |《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上帝的以及撒旦的巨大工作


人物


1.【人物】特蕾莎修女信条

2.【人物】丹宁勋爵:公正、自由、上帝(1)

3.规则与道德《返璞归真》[英]C.S路易斯著

4.【书摘】《活着,为了什么?》| 关于帕斯卡

5.【书摘】帕斯卡 |《思想录》- 赌上帝存在(1)

6.【书摘】“法律与道德(信仰)”《兄弟相爱撼山河》

7.【书摘】“王后审判案”《兄弟相爱撼山河》(2)

8.【人物】司徒雷登 |《在华五十年》-“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诞辰144周年纪念



二、中国基督教


1.【书摘】林语堂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孔子的堂奥-中西对比

2.【书摘】林语堂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大光的威严

3.【书摘】史景迁 | 《太平天国》-中西差异之困顿

4.【书摘】史景迁 | 《太平天国》- 基督教异端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


1.【书摘】唐晓峰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对于非基督教运动的几点宏观认识

2.【书摘】胡适 等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新文化中几位学者对于基督教的态度

3.【书摘】屠孝实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科学与宗教果然是不两立么?

4.【书摘】均默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批评朱执信著《耶稣是什么东西》之谬妄

5.【书摘】亦镜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与陈独秀先生说《基督教与基督教会》



三、查经


1.查经 | 新约-哥林多前书:爱是恒久忍耐
2.查经 |《旧约》-诗篇:不从恶人的计谋

3.查经 |《新约》马太福音:你们祷告

4.查经 |《新约》提摩太后书: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5.查经 |《新约》以弗所书:你们不要与他们同伙

6.查经 |  诗篇:他垂听

7.查经 |《新约》以弗所书:要穿戴 神所赐的全副军装

8.查经 | 诡诈、欺哄、说谎、诚实

9.查经 |《新约》 论断  Judge

10.查经 | 《圣经》 不可拜偶像

11.【查经】好果子,坏果子


四、中国文化


1.【书摘】《英轺私记》|“用夏变夷”的一次失败

2.【书摘】《英轺私记》| 见识

3.【书摘】《中国流氓史》| 流氓本色

4.【书摘】《中国流氓史》| 清代流氓社会

5.【书摘】《水浒与中国社会》梁山泊的社会基础

6.【书摘】史密斯 | 《中国人的德行》改善中国的问题

7.【书摘】史密斯 | 《中国人的德行》-思维混乱

8.【书摘】《故园风华:齐如山八十往事回忆录》-谈考试

9.【书摘】韦伯 |《儒教与道教》结论:儒教与清教

10.【书摘】韦伯 |《儒教与道教》正统与异端(道教)

11.【书摘】韦伯 |《儒教与道教》中国正统与异端伦理的传统主义性质

12.【书摘】《耍聪明的中国人》| 聪明就是不守规则

13.【书摘】《耍聪明的中国人》| 钻规则的空子

14.【书摘】《鱼翅与花椒》香奈儿与鸡爪

15.【书摘】《鱼翅与花椒》请客吃饭



五、西方文化


  1. 【书摘】福山 |《信任》— 社会德行

  2. 【书摘】福山 |《信任》一 盘散沙

  3. 【书摘】《知识分子与社会》| 知识与知识分子

  4. 【书摘】《知识分子与社会》| 知识与知识分子(续)

    5.【书摘】《雅典与耶路撒冷》| 论形而上真理的来源

    6.【书摘】《雅典与耶路撒冷》| 认识与意志自由



六、法治


外国法律


  1.【书摘】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导论

  2.【书摘】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

  3.【书摘】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功利原理

  4.【书摘】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目录

  5.【书摘】 哈特 |《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

  6.【书摘】 哈特 |《法律的概念》-法律效力和道德价值

  7.【书摘】富勒 |《法律的道德性》-两种道德

  8.【书摘】富勒 |《法律的道德性》-怨毒告密者的难题

  9.【书摘】庞德 |《法律与道德》-历史的视角

10.【书摘】庞德 |《法律与道德》-分析、哲学的视角

11.【书摘】伯尔曼 |《法律与宗教》-导言:法律必须被信仰

12.【书摘】伯尔曼 |《法律与宗教》-宗教中的法律


自然法


  1. 【书摘】罗斯巴德 | 《自由的伦理》 自然法与理性

  2. 【书摘】《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  导论

  3. 【书摘】《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 一个普遍适用的法律体系

  4. 【书摘】《法学总论》序言;正义和法律;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

  5. 【书摘】《自然法论文集》 | 自然法的约束力

  6. 【书摘】《自然法:古典与现代》| “自然法”何以千年不衰

  7. 【书摘】《论一般法律》| 论自然法

  8. 【书摘】《自然法、自然法则、自然权利》| 前言、科学概念  

   9. 【书摘】《政治哲学史》| 路德、加尔文:律法、自然法、国家法


程序正义


  1. 【书摘】《看得见的正义》| 正义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

  2. 【书摘】《看得见的正义》| 正义先于真实

    (p152,引用了罗尔斯“分蛋糕”的示例)

  3. 【书摘】罗尔斯 |《正义论》怎么分蛋糕公平

  4. 【书摘】《正当法律程序简史》| 正当法律程序 — 程序与实体



七、政治、哲学


政治

1.【书摘】《政治哲学史》| 路德、加尔文—“国家、政府”

2.【书摘】《政治哲学史》| 路德、加尔文:权柄、顺从、宽容

3.【书摘】《飞跃5000年》美国立国之本 | 宗教的作用

4.【书摘】《飞跃5000年》美国立国之本 | 自然法的真谛

5.【书摘】《飞跃5000年》美国立国之本 | 品德高尚的公民

6.【书摘】《飞跃5000年》美国立国之本 | 品德高尚的领袖

7.【书摘】《乌合之众》| 导言:群体的时代

8.【书摘】《乌合之众》| 群体的一般特征

9.【书摘】《乌合之众》| 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10.【书摘】《论投票》丨神话 ?!

11.【书摘】《论投票》丨候选对象的选择

12.【书摘】《同意的计算》导论

13.【书摘】《同意的计算》丨好社会的政治学

14.【书摘】《威权统治的转型》|  平息旧日恩怨

15.【书摘】《威权统治的转型》| “强硬派”与“温和派”

16.【书摘】《群众与权力》|  国会系统的本质:选票 与 死亡

17.【书摘】《群众与权力》| 命令-螫刺:反抗-逆转-解除


权利


1.【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导论
2.【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规则、原则

3.【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法律与道德

4.【书摘】《为权利而斗争》

5.【书摘】《约翰 洛克:权利与宽容  》 | 本书的目的

6.【书摘】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导论

7.【书摘】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

8.【书摘】《自然权利与历史》| 导论

9.【书摘】《自然权利与历史》| 施特劳斯


逻辑 思维


1.【书摘】《逻辑学导论》(1)—定义及其用途

2.【书摘】《逻辑学导论》(2)定义的结构—外延和内涵

3.【书摘】《逻辑学导论》(3)—属加种差定义

4.【书摘】《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



八、罗规


1.【罗规】《罗伯特议事规则》| 通用议事规则的根本原则

2.【罗规专题2014-2019】 《罗伯特议事规则》


 规则


1.规则与道德《返璞归真》[英]C.S路易斯著

2.【书摘】《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3.规则:遵守vs打破《美国陆军军官手册》(1)

4.找规则”茬“的合理方式-”罗规“方式

5.【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规则、原则与行为

6.【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法律与道德

7.【书摘】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导言:法律必须被信仰

8.【书摘】《耍聪明的中国人》| 聪明就是不守规则(补)

9.【书摘】《耍聪明的中国人》| 钻规则的空子(补)



九、商务

   
   1.【商务 | 信誉】食品健康(1)- 引

   2.【商务 | 信誉】食品安全(2)-   如何是好?



十、读书群


 1.《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1)

 2.《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2)

 3.《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3)

 4.《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4)

 5.《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5)

 6.《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6)

7.【罗规】Z 助邦-罗规-读书群(付费)


十一、付费阅读


1.【观点】“特色” 与 “普世”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篇 5:6 和合本)

you destroy those who tell lies. The bloodthirsty and deceitful you, Lord , detest. (Psalm 5:6 NIV)



IN CHRIS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