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藏着8个家教哲理的经典电影
【李晶专栏】
一部藏着8个家教哲理的经典电影
原创作者|李晶
《海蒂和爷爷》这部由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长篇小说《海蒂》改编的电影,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1978年版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中善良、可爱的女孩形象,早已成为我少年记忆的一部分。两年前沉浸于阿尔卑斯山脉童话般的体验更让我相信,海蒂对于家乡魂牵梦绕的眷恋真实而温暖。
然而今天,当我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再看这部电影时,又全然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试图在海蒂、彼得和克拉拉交错的这一生活片段中搜寻:他们怎样从各自的起点成长?他们如何彼此影响?他们又将成为怎样的人?
1
孩子需要玩伴
无论海蒂到了城市大宅中总想起一起放羊的彼得、回到老家又经常给克拉拉写信,还是克拉拉为了挽留海蒂扔东西、发脾气,又或者彼得嫉妒克拉拉的到来夺走了海蒂的友谊而故意损坏克拉拉的轮椅,这些都生动地表现出孩子对于玩伴和友谊的珍视。
虽然海蒂有爷爷、彼得有父母和奶奶、克拉拉有爸爸和仆人陪伴,但他们仍然想更多与同龄人相处。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差距很大,但他们仍然能够成为彼此精神的支持与寄托。
玩伴是可贵的,玩伴是美好的,玩伴是不可或缺的,玩伴是不可替代的。
2
户外让孩子更健康
克拉拉母亲早逝,父亲长期在外奔波。她终日被保护在大宅中,很少与外界接触。因此孱弱的她不仅双腿瘫痪,还经常生病。
到了阿尔卑斯山,虽然这里卫生条件不佳,喝奶用木盘、吃奶酪用手抓、在干草上睡觉,但温暖阳光、新鲜的空气、青草、岩石和牛羊,都让她的身心焕发出新的活力,终于成功地重新站了起来。
现在的我们对舒适的生活越来越依赖,走出家门、走向户外的时间越来越少。然而生命只有在自然界中才能呈现出最自然、最舒展的状态。
3
无法替代的父母的陪伴
克拉拉的母亲去世了,爸爸宠爱女儿的方式是让她住在一个豪华大宅中,管家、仆人、家庭教师伴随左右,并因为担心危险不允许她跨出家门。
为了让女儿快乐,爸爸还找来海蒂做她的玩伴。他认为女儿这样就会幸福、安全、快乐,于是放心地长期在外奔波。
可是,对于克拉拉来说,管家、仆人、家庭教师甚至玩伴,都无法给予她如父母一般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陪伴。就像海蒂,即使与她感情再深,也随时可能离去。
因此,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稳定无忧的生活,更是随时能够获得的父母的关爱。
4
独立思考的可贵
在家人和村里人的眼里,离群索居的爷爷是固执而古怪的。于是爷爷对海蒂说:“人们总爱说闲话。你必须自己判断:决定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其他人说的话。”
放羊时彼得对海蒂说:“在山上生活的人不用认字。”但克拉拉的奶奶对她说:“人也不一定要相信别人说的话。你喜欢故事,认了字,就可以知道发生什么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但长此以往,他就会缺少主动思考的意愿,也就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轻信别人的后果很可怕,这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重要的原因。
5
引导的基础是了解
海蒂开始识字时,老师反复教了很久,可她还是连字母都记不住,女管家甚至认为她智力低下。
有一天,克拉拉的奶奶给她带来了一本关于阿尔卑斯山牧羊人的故事。可是只讲了一个开头就不继续了,她告诉海蒂:“认了字,就可以知道发生什么了。”于是海蒂开始主动、刻苦地学习认字,很快就可以阅读那本书了。
老师自恋地说:“只要遇到好老师,每个孩子都能阅读。”但真正开启海蒂学习动力的,是奶奶对海蒂的了解,和由此切入的引导。
倾听孩子的心声,就能找到打开他心门的钥匙。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爱的表达。
6
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幸福
海蒂回到老家上学,老师问孩子们将来想做什么?有人想做放羊倌,有人想做农民,有人想做铁匠。当海蒂说自己想写故事时,却招来了其他孩子的哄笑。
后来海蒂和克拉拉的奶奶说起这件事,奶奶对她说:“如果做某件事能让你开心,那就尽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
“做自己喜欢的事”,说的容易,想要达到却真的很难。但此时,如果父母都能像这位奶奶一样,无条件地鼓励孩子、支持孩子,那么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孩子也会终生快乐和幸福。
7
拓展孩子成长空间
海蒂想写故事却遭村里孩子的哄笑,克拉拉的奶奶对她说:“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太少。他们只见过这个村子,可是你见过外面的世界。”
而当女管家看到海蒂捧着碗喝汤,觉得她粗鲁;克拉拉的爸爸来到阿尔卑斯山,觉得地面的岩石不方便行走,这难道不同样是不了解、不接纳外面的世界吗?
所谓增长见识,并非只有生活在乡村或贫困地区的人需要,很少走出城市甚至自己房间的人,也同样需要。
经常走出自己生活的环境,经常与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交流,经常体验不同的文化,这样的孩子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8
打开孩子的心结
虽然女管家认为大宅中的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海蒂仍然心心念念想要回到爷爷身边。可是克拉拉舍不得她离开,克拉拉的爸爸也希望她可以替自己陪伴女儿。在这样的压力下,海蒂患上了梦游症。
经过医生的建议和母亲的开导,克拉拉的爸爸终于把海蒂送回了日思夜想的爷爷身边,送回了阿尔卑斯山的怀抱,她的梦游症也就不治而愈了。
很多时候,孩子都会压抑自我,为父母而活。所以一些孩子心理问题的形成,与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父母只有更多体谅孩子,帮他打开心结,才能让孩子的脸上重新绽放笑容。
每个成人都有过童年,每个孩子都将会长大。尽我们的力量给孩子构建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吧,让他未来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本文为李晶原创投稿,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