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落探访VOL.28 | 长江第一湾畔的纳西古村落——石鼓镇海螺村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引  言2011年胡·藤井研究室设立后,世界聚落研究的重心转向中国。开启中国居住文化调查,足迹遍布广袤中国大地,调查形态千差万别的聚落。这些中国历史文化村镇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有着传承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居住文化的传承与演变。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中国聚落与民居调查系列,这些聚落兼具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地域文化本土性。在丰富的民居形态、顺应环境的建构方式、朴素的生存状态的表象下,隐藏着独特的空间结构、营建秩序与空间图式、族群共同的空间概念与文化,赋予了聚落历久弥新的顽强生命力。


· 石鼓镇海螺村(图源:网络)

金沙江进入云南,南流于横断山区,到了石鼓镇后因山川阻挡便掉头向东北而去,形成一个巨大的大回转,这就形成了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

· 万里长江第一湾(图源:网络)

石鼓镇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湾畔,东邻九河乡,南接石头、九河两乡,西接黎明乡,北隔金沙江与香格里拉相望,现状镇政府所在地石鼓社区位于石鼓镇东南部,距玉龙县城53公里。

· 石鼓镇海螺村地理位置(图源:海螺村保护规划)

石鼓的纳西族地名为“拉巴”,古名“罗婆”或称“罗波”,明、清以后名“刺巴”或“拉巴”,“拉”纳西语称意为虎,“巴”意为呼叫,呼啸,“拉巴”连起来指虎啸之地,形容金沙江水滚滚气势。

海螺村隶属于石鼓镇石鼓社区,分为上海螺、下海螺两个村民小组,下海螺与石鼓镇接壤,位于石鼓镇东侧。

历史沿革

纳西族系自西北河湟地区向南迁徙,与土著融合而形成。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东汉时期,纳西先民在四川境内建立白狼国。唐宋时期,部分纳西族先民沿雅砻江南下,抵达丽江,随后挥师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了越析诏,越析诏不久被南诏所灭,纳西先民南下步伐由此止。

· 纳西文化(图源:网络)

此后纳西先民退回金沙江中游流域,部分先民定居玉龙,在唐朝、南诏、吐蕃三大势力的夹缝生存。茶马古道丽江段北路和南路经过石鼓,于是开始有纳西族在茶马古道沿线定居,开始形成了上海螺村,上海螺村开始形成一个完整规模的纳西族村落。

聚落选址

海螺村位于海螺山山脉西侧的缓坡之上,地势北低南高,山岭海拔则西部低于东部,整个地表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抬升的倾斜面。据地质考察显示,早在第四纪阿尔卑斯运动前,长江沿着横断山脉一路向南奔流的。后因第四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新构造运动,使石鼓镇南部抬升为高山形成海螺山,迫使江流改道,形成了江流急转的大观。
· 石鼓镇海螺村高程图、坡度图、坡向图(图源:海螺村保护规划)

海螺村选址于曲折河谷的凸岸,位于被抬升的海螺山脉之上,整个村落依山而建。背靠海螺山,正面临金沙江水,西侧为石鼓古镇镇区所在的凤凰山。西北侧与石鼓镇区相连,西侧农田环绕,东侧及南侧绿林环绕,北侧为金沙江,周边自然环境优越。村落最高点高程1890米,最低点高程1824米,高程差66米。从坡度来看,整个村落东侧及南侧,坡度较大,大部分坡度在45%以上;西侧为大面积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地势相对比较平缓,北部为河流、滩涂、耕地,坡度基本都在20%以下。

· 由海螺村眺望“长江第一湾”(图源:网络)

生态空间

海螺村属湿润性的河谷气候,从河谷到山顶形成完整的垂直气候分带。海螺村整个村落呈现“河流—滩涂—农田—村落—山体”的“层级式”山水格局。

· 海螺村外围环境(图源:根据Google earth绘制)
· 海螺村生态格局平面示意图(图源:根据海螺村保护规划改绘)

· 海螺村生态格局立面示意图(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生产空间

海螺村传统村落西面,南面为大面积农田环绕,农田肌理较为丰富多样。田间道路平行于等高线,田埂垂直于等高线,呈鱼骨状分布;或者田间道路近平行于等高线,田埂也平行于等高线,呈层级分布。田面近似条带状,宽度较小,每个层级田面相对平坦,土壤较好,灌溉用水也较为充沛。一年四季种植油菜、玉米、水稻、烤烟等作物,油菜花开的季节外围农田景观视觉效果较佳。

· 海螺村农田肌理(图源:Google earth)
· 海螺村农田肌理平面示意图(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海螺村生产空间(图源:网络)

边界形态

由于河流侵蚀的找平作用,曲率趋势较小的河谷和峡谷加深,支流延伸,河床坡度逐渐减慢。在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微曲河床的水流向凹岸集中,从而使水位升高,产生横向力,形成横向环流。同时,凹岸一侧的侵蚀是连续的,流水携带的泥沙堆积到凸岸,形成深凹岸和浅凸岸的形式。凸岸处的海螺村边界形成了较强的向心体。下海螺村边界被农田和建筑物隔开,上海螺村东边界为山,其余三面为农田。

· 海螺村边界(图源:根据Google earth改绘)

生活空间

街巷肌理

海螺村现状建筑顺应山势建设,以一条纵向的主要道路串联横向的次要道路,建筑沿次要道路而建,形成“鱼骨状”的街巷空间格局,其中下海螺小组以一条南北向的主要街巷串联东西向的次要街巷,上海螺小组则以一条东西向的主要街巷串联南北向的次要街巷。

· 海螺村鱼骨状街巷肌理(图源:根据Google earth改绘)

建筑空间

宅院基本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形式,建筑空间顺应地势和“鱼骨状”道路,秩序井然,尤其下海螺村近网格型分布。在立面山,建筑也呈现出层级式布局。

· 海螺村建筑秩序(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海螺村民居建筑(图源:网络)
· 海螺村民居建筑(图源:网络)

节点空间

· 节点空间分布图(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在下海螺小组江湾饭店旁有四棵、在上海螺小组村民现状聚集中心处有四棵、在村西北侧有一棵树龄百年以上古树。

茶马古道

历史上茶马古道从剑川至上海螺小组,到下海螺小组原亏心阁旧址处分为两路,一路往东至丽江,一路往西北至维西县。现状村庄内原马帮走过的道路还保留着。

财神庙旧址

在上海螺小组东北侧,原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本村村民记忆中的重要场所,但是文化大革命时已被毁。现状其旧址为空地。

亏心阁旧址

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位于下海螺小组,历史上人们做了亏心事后就会去忏悔的地方,现状已不存在,原址已被重建为民居。

烧香堡旧址

长江第一湾最佳观景点旁,是当地居民烧香拜佛的地方,也是村民记忆中的重要空间,现状已不存在,现状该点为空地。

历史石碑

记载下海螺小组村民族谱的历史石碑以及上海螺小组出土的明清时期的历史石碑。

水系空间

海螺村水系主要由江面(面状水),中沟河(线状水)和水井(点状水)三种形式。主要的河流为流经村落北侧的金沙江,流经村落西侧的中沟河以及村内部的一些灌溉水渠,其中在村落东侧山坡上有长江第一湾的最佳观景点,在该点可以最佳视角观看长江第一湾;沿中沟河有滨河绿带,植被皆为较大的乔木。

· 海螺村水系分布图(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拥有着保存完整的传统纳西族风俗文化、依山就势的传统村落风貌、富有特色的山水格局的海螺村,久久地伫立在长江第一湾畔,将纳西族人们的故事娓娓道来……

END


往期回顾

「建筑设计」

胡昂院士工作站新作|成都金牛茶花片区建筑策划设计方案

「建筑文化」

胡昂院士讲座|日本TOD枢纽站设计迭变——从京都站到涩谷站

胡昂院士:关于推进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开放合作的几点思考(下)

胡昂院士:关于推进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开放合作的几点思考(上)

成都双年展特辑 | 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建筑家」

建筑大师面对面|胡昂《大师之芒·日本现当代文化建筑巡礼》

建筑大师面对面|妹岛和世《建筑与环境》

建筑大师面对面|竹山圣《缺失的想象力》

建筑大师面对面|原广司《原广司×京都站》

建筑大师面对面|藤井明《从聚落到城市》

建筑大师面对面|山本理显《建筑创造未来》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建筑家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建筑家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思考创造 改变世界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27 | 危岩上的天空之城——宝山石头村

聚落探访VOL.26 | 滇西回民聚居地——曲硐村

聚落探访VOL.25 | 《小河淌水》之源——文盛街村
聚落探访VOL.24 | 马背上的回族村落——东莲花村
聚落探访VOL.23 | 千年白族村——诺邓村
建筑家梦想的传承 | 纪念东京大学世界聚落调查与研究五十年
聚落探访VOL.22 | 卡罗高原上巴塔库族曼「歇山屋顶住居群落」
聚落探访VOL.21 | 曼达拉山地上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20 | 也门境内顺应自然的「求心型聚落」

聚落探访VOL.19 | 客家人的建筑艺术——遵循风水文化的「八卦城堡」

聚落探访VOL.18 | 摩洛哥山谷里的「泥土结晶」

聚落探访VOL.17 |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荒野之家」

聚落探访VOL.16 |  印度尼西亚的「岛上住居」

聚落探访VOL.15 |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14 | 墨西卡利岛上的「符号之城」

聚落探访VOL.13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神灵之家」

聚落探访VOL.12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性住居」

聚落探访VOL.11| | 印尼群岛上的「三界住居」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1972年·圣托里尼岛

穿越时空的探访——世界聚落研究50年

「庭园细见」

庭园细见VOL.21|日本室町时代的庭院美学转向

庭园细见VOL.20|中日庭园文化“异质”探寻

庭园细见VOL.19|高松·栗林公园
庭园细见VOL.18|京都·高台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7|京都·西芳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6|京都·大德寺瑞峯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15|京都·东福寺本坊庭园
庭园细见VOL.14|京都·无邻庵庭园
庭园细见VOL.13|京都·平安神宫神苑庭园
庭园细见VOL.12|冈山·后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1|水户·偕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0|金泽·兼六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9|京都·修学院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8|京都·桂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7|京都·南禅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6|京都·醍醐寺三宝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5|京都·银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4|京都·龙安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3|京都·鹿苑金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2|京都·天龙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宇治·平等院庭园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