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外语类新学科出现了!如何看待“国际语言服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译·世界 Author Yee君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分享海量语言学术资源
转载编辑:研习君
敬请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喜欢请点赞,真爱请分享⭐
作为语言服务行业资讯与学习平台,译世界【官方微信号译·世界(YEEWORLD)】推出“译事”栏目,聚焦全球语言服务行业,以专业的视角、前沿的眼光,通过双语译介、原创策划等多种形式,评述行业现象、观察业态发展,欢迎关注!本期为第九十六期。
"国际语言服务"成为教育部公布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由高校自主设置的外语类二级学科,对于高等外语教育和语言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意味着什么?会从哪些方面给国内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影响?国内各主流外语院校对于该专业的建设有怎样的期待和建议?译世界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权威人士。
(图源:全景视觉)
8月20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公布了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其中"国际语言服务"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成为自主增设的二级学科而获得批准,北京语言大学将于2022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对于国际语言服务正式获批成为自设二级学科,学界和业界人士欢欣鼓舞。事实上,北京语言大学申报自设国际语言服务学科虽是个案,但业界和学界对于语言服务专业的呼声由来已久。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就正式提出语言服务的概念。《2020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产值已达384亿元。而相形之下,目前获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证书的人数不过11.2万人,翻译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总计不过15万人。据预测,每年将有10万的人才缺口。
"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少人对翻译专业增加本地化、本地化管理等方向一直存疑,甚至认为是不务正业。国际语言服务作为二级学科获批,将为高校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正名。"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刘和平教授表示,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的设立回应了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设要求,北语成为第一个增设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的高校,这将对语言服务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悦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蒙永业博士表示,整个社会对高端口笔译人紧缺发出了很多呼声,这是看到了高端人才紧缺的一面,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中低端翻译人才就是充足的。事实上,整个经济社会对跨语言、跨文化交往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的,远非翻译人才一项而已。他表示:"语言服务人才是满足跨语言、跨文化交往的主要群体。应该说,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的设立,是我国对涉外交往人才培养的一次供给侧改革,一次有益的尝试,很有可能将成为引领全球外语人才培养的一个风向标。"
"当下,我们正经历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大数据时代。随着中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和'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全国语言服务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给语言服务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司显柱教授表示,"2020年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以及当下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语言服务学科建设、繁荣语言服务学术研究,提升国家语言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培养高质量的语言服务人才,推动我国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高校设置的翻译相关专业主要聚焦于口笔译能力的培养,但是跨语言和跨文化沟通与传播不仅仅涉及口译和笔译,还有语言服务链条上很多尚未受到高校重视的重要环节,如双语合同的撰写与谈判、项目管理、翻译流程与质量管理(术语提取、文本处理、译后编辑、技术写作等)、公共关系、业务咨询、应急语言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大数据分析和研究、语言智库服务等。显然,国际语言服务学科的设立,为这一人才培养难题打开了新的局面。
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晶教授表示,国际语言服务学科的设立,首先对于翻译学科是一个有益补充,特别是在语言服务链条上尚未受到高校关注的环节,传统的口笔译教学关注语言、文化能力的养成,在技术写作、企业语言管理服务等新兴领域关注不多,因此需要有语言服务这样一个新的学科来补充市场的缺口。
翻译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模式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需要,因为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的落地不仅需要翻译,而且需要懂语言、会交际的咨询师、语言工程师、语言大数据分析师等。业界专家们普遍认为,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的设立将为该领域培养对口的高端人才。
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王铭玉教授认为,"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的设置是世界跨文化交流之需、国家语言能力之需、学科交叉趋势之需、语言产业发展之需。它是新文科的一种样态,它与语言、文学、翻译、传播以及人工智能、教育技术、机器翻译等密不可分,它融合了不同学科的范式,打破了专业化的垄断现象,可以通过学科育人,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专门人才。
事实上,国际语言服务学科的获批已经具备了相当完备的优势。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联席主席王立非教授在接受译世界采访时表示,语言服务学科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学科要素:一是语言服务学科理论体系完整,主要包含应用翻译学、服务哲学、服务心理学、服务经济学、服务行为学、服务管理学、服务伦理学、语言技术学、术语学、技术传播学等。二是语言服务专业领域明确,包括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智能技术、语言教育培训、语言服务标准化、网站本地化、语言大数据分析、语言服务管理、语言服务营销、语言服务贸易、文化外译传播、技术写作等专业领域。三是语言服务学科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如语言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教育学方法、计算语言学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大数据方法、人工智能算法、传播学方法、文化学方法和经济学方法等。四是语言服务人才队伍齐备,主要由学界和业界两部分人员组成,学界包括专家学者、外语和翻译师生;业界则包括语言服务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译员、行业协会管理人员等。
那么,国际语言服务专业要如何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学科建设上有哪些可以作为之处?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主任任文教授提出,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为二级学科的国际语言服务,与外国语言文学的其他五个二级学科(外国语言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翻译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哪里?有何典型的区别性特征?是更适合作为专业型学位还是学术型学位发展?任文教授认为,国际语言服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和服务现实需求的意义既不能消解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他基础性和应用性学科的价值,也不应以包罗万象、大而全的名称尝试去覆盖所有外语学科,而是应明确自己的学科定位和特色,以及具体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与其他学科或有交叉但又和而不同、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良性环境中取得创新性、突破性发展。
李晶教授认为,翻译是语言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翻译学科经历了多年发展,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国际语言服务学科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同时,还应该对接市场需求,关注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服务对象,例如本次新冠肺炎中横空出世的应急语言服务就应是本学科所关注的焦点。国际语言服务学科的设立,将丰富现有高校外语教育的模式,也是高校外语教育转型的一次全新尝试,期待其为国家输送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刘和平教授认为,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在建设上,应该遵从产学研一体化、校际和校企合作、国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等方式来促进人才培养。她表示,该学科的创立并不是只培养"匠",而是培养能谋事、能做事、做成事的高端语言工程师和语言服务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也是以跨学科厚重的理论为基础的。项目进课堂、带着项目学习并在毕业前出成果,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抓手,类似住院医或理工科学生的实验等,培养模式探索将是重要任务。
为此,刘和平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改变以往做法,研究生二年级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参与语言服务项目,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作为重要考核目标;此类项目可以源自市场(企业),也可以源自"自创"项目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第二,各校招生规模开始不宜过大,涉及重大项目,校际之间可以联手,校企也可以分工合作。第三,鉴于目前该学科师资严重不足,故建议教授/业内专家(国内外)组成导师团队,联合指导;同时尽快与国际上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或高端语言服务公司开展合作。
刘和平教授还建议,国内招生后注意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推广,学校成熟一个建一个,坚决不能走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老路,蜂拥而上,办学水平不齐,要尽快实施国家财政部和人社部的新的科研人员经费投入政策,在此基础上成立全国"国际语言服务"教学指导委员会,从而指导后面增设的培养点,保证学科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需注重培养模式的国际推广,从而吸引国外的投入与合作,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语言服务。
王立非教授也认为,国际语言服务学科建设要突出语言服务学科重点,解决语言服务领域急需。一是有条件的学科可开设国家安全语言服务方向,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采取必要措施,应对一切威胁和危害国民安全、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教育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的语言行为和事件。语言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围绕语言主权安全、语言资源安全、语言文字安全和语言技术安全等重点方向,培养国家安全语言服务人才,提升语言服务国家安全的能力。二是开设应急语言服务方向,重点研究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中用于抢险救援或危机沟通所使用的语言。以语言学和应急管理学为基础,专门研究语言的应急性质、应急功能、应急运用、应急翻译、应急方法、应急技术、应急教育、应急管理,产出科研成果,培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加强国际政治语言应急服务研究、国际经济语言应急服务研究,涉外法律语言应急服务研究,跨境网络语言应急服务研究、国际技术合作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应急语言教育研究等。三是开设智库语言服务方向,以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国家语言战略、语言教育与语言治理决策为目标,对战略研究、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人才培养、舆论导向、公共外交、公共知识传播产生深刻影响。系统研究智库如何通过预测、咨询、评估、谋划语言战略,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公共政策咨询、社会舆论引导、知识传播,研究智库理论、智库史、智库研究方法、智库管理、中外智库比较、智库数据库开发、智库技术、语言战略咨询、智库报告写作、中外智库文化等。
除此之外,王立非教授认为,国际语言服务学科建设应充分发挥已有学术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协同作用,相互交流,协同创新。积极开展语言服务学科交流、学术研讨,产教融合,推动语言服务学科发展。发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平台、语言服务40人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基地、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涉外应急语言服务基地、华北电力大学能源语言服务中心、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语言服务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应急救援语言服务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语言服务重大项目公关,取得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业内普遍认为,国际语言服务学科发展具有很多的可想象空间:任文教授表示,从科研视角来看,国际语言服务具有典型的跨学科性质,涉及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学、语言经济学、翻译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共享。同时,当语言服务服务于某一具体领域时,也就必然与相关学科领域发生交叉关联,如国际贸易、国际传播等。相信未来国际语言服务学科一定会催生出数量不菲的跨学科、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
王铭玉教授表示,语言产业研究是崭新的学术领域,语言产品形态和语言产业业态是其基础范畴。语言产品可以概括为7种形态,我们可以就语言产品形态、语言产业业态、广告、销售服务、生产工艺、产业标准、语言技术、职业岗位的语言能力、语言需求、语言消费、语言福利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设置,可以为语言产业的发展在学科、学术、理论上提供支撑和保障。
王立非教授认为,语言服务未来就业前景广阔,面向新兴职业和岗位,培养从事语言服务的专业化人才,如语言经理、网站本地化专员、语言产品经理、术语管理员、语言大数据分析员、技术写作专员、会展服务专员、跨境电商客服专员、机器译后编辑、国际组织职员、新媒体内容策划、语言资产管理员、新媒体采编、应急管理员、智库研究员等。以上这些语言服务类岗位的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外语水平,更需要经过系统和专门的知识体系学习以及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职业能力训练。
北语“国际语言服务”获批二级学科
原创译坊
2021年8月20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公布了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从统计结果来看,本次公布的名单中共涉及455所高校,5669个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其中,自设二级学科5053个,交叉学科616个。
此次公布的名单是截止到2021年6月31日获得批准的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北京语言大学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自主增设“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获得批准,将于2022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语言服务是近年来新兴的现代服务业,行业需求大,高端人才不足。北语增设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对语言服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国际语言服务学科将围绕语言服务市场、应急语言服务、语言技术服务、企业语言管理、语言智库服务等新兴和重点领域开展研究。
翻译专业十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为今天的语言服务专业发展奠定了部分基础,相信国际语言服务学科的建立必定迎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综合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梁国杰
多位名师带你玩转质化+量化+混合研究方法!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友情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出版社官方直销,扫码查看详情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3.66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与
跨文化传播学研习者关注本公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