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一部元明时期北京皇城建筑面貌与生活图景的重磅力作!
“
本书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精细的皇城画卷,元明皇城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面貌及生活图景一一展现,并在字里行间讲述了一篇篇生动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在那些或诙谐或引人动容的逸闻琐记之中。在作者的笔下,冰冷冷的建筑具有了历史的温度,隐没在市井中的元明两代300余年皇城得以重现昔日辉煌。
”
01
—
本书概况《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
作者:李纬文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1月
页数:488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00元
ISBN: 9787503971440
作者简介
李纬文,1989年生于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法语系文学学士、法国文学与文化硕士,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比较文学硕士,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师从顾乃安(Antoine Gournay)教授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研究方向为北京城市史与元、明建筑史。长期关注北京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著有《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译著《论中国建筑:18世纪法国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建筑》《新建筑与包豪斯》《马克思主义使用说明书》《罗兰•巴尔特:从研究班到大课》等。
编辑推荐
★“新华荐书”第十二期推荐图书;中国出版传媒商报4月严选好书;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推荐好书
★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九年匠心之作
★拨开元明皇城上空的迷雾,讲述隐没在建筑背后的故事
★法国学者顾乃安(Antoine Gournay)、吕敏(Marianne Bujard),中国学者丁垚、赵幸、吴伟联合推荐
★随书附赠作者手绘彩色《明代皇城图》)
目录
概论:皇城何谓?
一、记录皇城二、摹绘皇城三、认识皇城上篇 皇城建置及其改造
第一章 红门红墙
一、在故事开始以前二、元都肇造三、名实两定四、红门闭,桥断魂五、水系格局第二章 御路朝天
一、门、庑、桥、树:基本元素的叠加二、行人、仪仗与典礼第三章 离宫别殿
一、三宫与三内二、从隆福宫到西内三、兴圣宫的建筑万花筒四、南内,荣辱之地五、走向园居第四章 公坛私墠
一、烧饭园二、从火室后老宫到十一室皇后斡耳朵三、宗教建筑的低调肇端四、坛庙巨变五、天子私社稷六、西苑道境七、皇城本身第五章 皇城园囿
一、琼华岛:鉴戒之殿与禁忌之山二、景山:从御苑藉田到寿皇隐居三、兔园:从太子香殿到大道长生四、一池三仙山五、太液池畔六、细水长流七、灿若群星第六章 衙署灵台
一、大都的斗转星移二、衙署模式:从中书省到翰林院三、观象台与天上的皇城小结
下篇 皇城居民
第七章 皇帝与宫廷
一、朝会与政事二、从便殿到秘府三、室内外活动与节令活动四、逃离皇城:明武宗的游戏第八章 史官与臣僚
一、制诰与记注二、臣工百僚的等级阶梯、三、空间行为规范四、皇城当值第九章 内府与内侍
一、元代内府,国家治理的原点二、明代内府,分层的宦官社会三、内官社群的出现四、仓库与作坊,潜在的皇城工业第十章 亡者与神灵
一、死亡二、逝者的衣食三、做客的神灵第十一章 游人与市集
一、游皇城二、赐游与私游三、内市与商贾第十二章 皇城动物
一、生灵品序二、从豢养到道德评判三、宠物四、神兽生态结语:皇城何为?参考文献
附录 元明皇城建置沿革动态表
后记
本书序言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考古艺术史系教授
顾乃安(Antoine Gournay)九重深宫,从来都是笼罩在神秘氛围中的禁地与各种传说的演绎对象,可不要期望它们会主动讲述自己的秘密。这些地方的历史渊源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它们的千门万户难以历数,它们的管理与运作零散记录在卷帙浩繁的典章中,它们的习俗惯例甚至让那里的居民们自己都疑惑不解,更遑论外界观察者了。
北京的皇城就是一处这样的地方。这座皇城环护着紫禁城,它是紫禁城作为皇家领域的补足部分,也是紫禁城与京城以至外界交流的纽带。尽管它处在城市的中心,可人们对它的认识却少得可怜,远远无法与对紫禁城的研究相比。
诚然,皇城承载了众多鼎鼎大名的胜迹,例如太庙与社稷坛,太液池北、中、南三海沿岸的园林与庙宇,还有可以尽揽北京天际线的景山。可是皇城本身却几乎没有被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过。简略地看,皇城似乎明确地展现出一种稳定的形象,实际上,如今的皇城仅仅是从金代至今的一场漫长演变所达到的最终状态。而这场演变之复杂,让我们绝难一目了然。
与对清代北京皇城的了解相比较,我们对它在元、明两代情况的了解要弱得多。即便在清代,人们对皇城更为古老的过去也仅仅有某种不完整而且畸变了的认识。皇城在元、明时期的代际沿革尚待进一步梳理与理解。
在这个意义上,李纬文的这篇富有美感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并更新了我们对这一区域的城市空间及其历史的理解。这本书为我们逐一揭示了这座古老皇城在元明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以及其中的生活图景。作者将不仅为我们描绘一幅精细的皇城画卷,还将在字里行间为我们讲述一篇生动的故事,让读者们沉浸在那些或诙谐或引人动容的逸闻琐记之中。但作者的讲述又绝不仅仅是一场对宫廷生活的描摹与叙述,或是对所谓“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的胪陈。他懂得避开某些“暗礁”,没有陷入某种建立在人云亦云基础上的转述与罗列。
作者的研究成功地将现代史地调查方法与传统的中国文人素养相协调。他首先从必要的文献学分析出发,对“皇城”这一表述进行正名,追溯它的词源,梳理它的各种可能的定义,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所指代的城市空间分层和相对应的皇家领域城墙本体。
作者随后显示了他在文献、历史、建筑、考古以及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他投身于一场对元明皇城所有已知文献的精细爬梳中,并从这些文献出发,提出一系列假说,构建了一套条理清晰的推理。他不仅提供了直观的阐释与图表,还发挥了他作为插画绘者的才能,为他所述及的建筑与园林群组绘制了精美的复原表现图。
本书是一篇真实的建筑考古学研究,作者观察了皇城中那些至今尚存的最细微的遗迹,以及北京现代城市肌理中那些尚能揭示古代营造活动的痕迹。尽管北京已经在一个世纪以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彻底改换了模样,但正是在这些肌理遗存中,仍然散落着追溯古代北京城市面貌的线索。而作者恰恰展现了他在实地、在舆图、在文字与影像资料中进行定位与辨析的能力。依托现代调查手段与实际上十分有限的考古活动资料,作者将通过破译与解读,带领我们在这片至今依然人烟稠密的城市区域找寻昔日皇城的蛛丝马迹。
作者尤其从历史与技术的视角展示了皇城中的众多建置是如何在时间线上构成了一幅从建造到布置再到改造和维护的动态图景。皇城区域从金代到清代的延续与变革便由此得到了揭示。皇城空间中某些建置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非常惊人,例如琼华岛等园林堆山几乎见证了近世北京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作者在阐释这些古老遗迹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皇城史上那些宏大的改造,以及它们所带来的许许多多昙花一现的营构。
所有这些阐述使我们明确一点,即在皇城空间中延绵而持续的营构与宫廷中各个群体的生活习俗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皇城的营构实际上为我们展示了皇帝的居止模式,以及他与那些有权力进入皇城或者在皇城中居住的宫廷人员与近臣们的互动。这些皇城居民根据其职业的不同,有的仅仅在这里出现几个小时,做短暂的朝觐,有的会在这里度过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时光。作者很好地展现了皇城作为一个中间“夹层”区域的复杂属性:它将部分人拒之门外,但又让另一些人进入其中。而对于那些可以被允许进入的人,皇城又会加以各种筛选与区别对待,例如仅以部分空间迎接他们,或者仅在某些时机接待他们。故而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进入皇城可能是常态化的,也可能是间歇式的,或是施恩格外的殊遇。
这样的观察视角让本书得以对皇城及其组成部分的各项功能进行梳理,并以明确、翔实而生动的方式展现这些功能的配置模式——有时它们并非严格对应某种边界分明的空间框架,而是在同一个空间中通过各类设施而叠加、重合在一起。皇城并不仅仅是让皇家得以放松悠游的空间,它还可以承载各种游离于国家仪典之外的、私密或私人的信仰活动,乃至于允许皇室以更大的设计自由来擘画某些建筑工程。皇城夹层当然也要求皇室对这里的营构及活动内容进行细致的论证,但它仍然为皇室提供了一种在紫禁城中难以获得的自由。就这样,皇城以其各类具有灵活性的建置,为严格按照仪典布置朝寝空间的紫禁城提供了某种功能性的补足。
在元明时期,人们对于一座皇城各种功能上的期待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满足。而作者则通过研究这些期待,对“皇城何为”的问题做出解答,导向了本书最后所展示的结论。本书可以看作一个起点,从这里出发,我们将可以对北京皇城发起一系列新的探索,并将其与其他城市和建筑空间进行对比研究,乃至于以皇城作为基点,放眼其他历史时期的、儒家世界以外的城市空间。
让这种发散成为可能的,是李纬文在其研究中所应用的一种让我们得以观察各种不同文化语境的方法。作者的部分分析方法来自“中介考古学”(l’archeacute;ologie meacute;diationniste),这一学说是在巴黎索邦大学由考古学家菲利普•布鲁诺(Philippe Bruneau)教授与皮埃尔- 伊夫•巴吕(Pierre-Yves Balut)先生阐发的方法论,其理论基础则是人类学家让•卡涅潘(Jean Gagnepain)教授的“中介理论” (la theacute;orie dela Meacute;diation)。这一人类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人类所共有的理性活动的观察,将每个文明所独有的技术体系视作一套由各种技术相互连通的整体。而在这个整体中,建筑学,即对可用空间的塑造,其实与服装、食物、诊疗等一样,都只是装备并塑造我们的社会并使其运作起来的无数理性活动形态中的一种而已。
这样的研究方法让我们得以摆脱惯常的那种分类方法,例如将建筑营构与技术界的其他部分割裂开来,然后再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庙宇、园林和仪式空间的案例来对建筑实践进行描述性的研究。本书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带领我们观察仪典、园林以及其他各种设施是如何在截然不同的空间中相互配合起来,在点缀皇室生活的各类活动中发挥作用。而这些设施又绝不仅仅是为主要皇室成员准备的,还涉及皇城中所有居民与服务人员,而他们的身份覆盖了几乎所有社会层级,从国家重臣到卑微的仆从与宦官,甚至还包括那些以非人类形态存在的居民,如逝者、神佛以及动物。
作者还为我们展示了这些建筑空间与维系它们运作的各种元素如何被改换面貌,以适应不同历史时期使用者们多变的需求,以及建筑空间又是如何反过来对皇城中的社会习俗与惯例施加塑造性的影响。建筑绝不仅仅是映照社会形态与思想的一面镜子,它还会对后者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现在,通过这本书,北京皇城上空至少有一部分迷雾被揭开了。这是李纬文在我的指导下于巴黎索邦大学所完成的博士学业的成果,我很高兴看到它得以在中国出版,这本书是他在法国度过的漫长学习生活的一项总结。我还要向他的法语语言能力致意,因为这篇研究首先是用法语写成并通过答辩的。作者在他的学业期间展现了勇气、严谨与决心,我祝愿他保持这样的品格,在学术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2021年4月14日于巴黎索邦大学本书作者自述
老北京建筑史故事的“说书人”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隐没的皇城》的作者李纬文,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博士毕业后,现在在故宫博物院的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紫禁城营造。
在《隐没的皇城》这本书里,我把北京元、明两代皇城的建置和历史沿革作了一番梳理,包括它的空间结构、宫殿、坛庙、园林、衙署等等。但我也讲了皇城中各种居民的故事,不仅是皇家,还有臣子、内侍,乃至祖宗、神仙和游客。我希望从人的需求出发,去理解皇家为什么需要这样一片空间,这里又隐藏了些什么特殊的规矩和行为模式。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隐没的皇城》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二十年前,刚上中学的我第一次对脚下的城市产生了兴趣。那个时候,全城都在憧憬2008年夏季奥运会,整座城市正在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幻。所以我也格外关注它的未来,花了许多时间走街串巷,站在各处工地的门前窥望,畅想有一天将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许多年后,我写的第一本关于这座城市的书,却还是要先讲它的过去时光。因为我发现,要是讲不明白它的过往,那就看不清楚它的未来。
这座城市的历史,从古至今,讲的人很多。打个比方吧,要是这些作者们全都到北海公园去泛舟,那整个水面一定被挤得密不透风。2016年在巴黎,当我把这本书的选题说给几位西方汉学学者的时候,其中有一位老师就显得有点失望,“又是北京啊”,他说。我琢磨着,他是怕我也掉进那煮饺子一样的水面上去,找不着人儿了。北京是如此明显地坐落在史地学者和建筑史学者们的视野中,它的各个部分早就被前人著述覆盖了。一眼看上去,它似乎的确是一个已经被说尽的话题。
可是北京的故事却又恰恰特别难讲。它的层次太丰富,一层下头还有一层,一层下头还有一层,就跟一块起酥一样。有一次我看见两个老北京吵吵起来,就为的争论一个院子以前是干什么的。其实俩人说的都对,只不过一个说的是60年前的事,一个说的是100年前的事。
要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北京这块起酥还偏偏在岁月侵蚀下碎成了一堆渣儿,这下就更难收拾了。散落在市井中的,散落在文献里的,还有那些暂时无迹可寻,只能对着几条大马路干瞪眼的。每每跟朋友们讲起北京的往日,我都有一种隐隐的无力感。很多时候,我只能让他们想象一个舞台,以及那上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而我们的目光却无处安放,只好仰头看北京那高高的蓝天。
就在这昔日北京的吉光片羽之中,有那么一块,叫做皇城。它是北京老城四重城垣的第二重,包裹在紫禁城之外,内城之内。皇城要说有名,那可以说非常有名,这里的遗存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太庙、中山公园、北海、景山、普度寺、西什库……单拎出哪个来,都是一个街区乃至整座城市的象征。可是皇城要说没有存在感,那也真的是没有存在感——人们只知道它曾是皇家的领域,而随着皇家不复存在,它也一下子丢了魂。它的边界已经淹没在城市中,没有像内城与外城那样被一圈二环路标识出来,很少再被当作一个完整的空间范围来看待了。
然而皇城却又是近世北京故事绕不开的原点。如果把时间往回退上八百年,城市还没有出现在这里,但琼华岛和团城却已经在一片静如太古的汪洋大泽中俯瞰着将要成为今日北京的土地。随着元世祖忽必烈定鼎燕京,刘秉忠在他的规划图上大笔一挥,将整片积水潭包入城市中央,就此开启了北京与山水自然难解难分的缘分。关于北京的城市化历史,有两方面亟待去重新认识,一是南城的历史,也就是从唐代幽州直到金中都,再到明清北京外城的历史;二便是皇城营造,也就是元大都奠定今日北京城市几何中心以来的官方规划与营造。前一阵我看到一段关于皇城历史文化价值的论述,说皇城的规划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我想,哎呀,看来我们对皇城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呢。如果说皇城是什么,皇城首先是人与自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共存与共生,它恰恰不是任何人或者神的独尊。
最早的时候,我本来想把这本皇城故事的书名定为“两墙之间”。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大航海家麦哲伦的后人,清初的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就是用这个词来向他的欧洲读者们介绍北京皇城的。他这个词明明白白地指出了皇城的拓扑结构是一个环形的夹层,夹在它自己的围墙和紫禁城的围墙之间。而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自然也就是发生在墙缝里的故事。我自己想不出比这个更好的词来形容皇城了。
后来,是我的出版社提出了大家看到的书名《隐没的皇城》。我觉得这个题目更好,它不仅点出了元、明两代皇城被时间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隐的事实,也暗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皇城其实本身就构成了对许多故事、构想与私心的隐藏。如果让我给这本书里讲述的皇城往昔做一个总结,我想就是,在两个朝代、几个世纪之间,皇城让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面。这些人里,当然包括在太液池边大开筵席的元武宗,在御苑深处享受农耕与营造乐趣的元顺帝,在豹房里游戏玩乐,通宵达旦的明武宗正德,制礼作乐、追求长生与控制雷电的明世宗嘉靖,还有深居不出、消失在宫墙深处的明神宗万历。他们之所以流连于皇城,乃至不乐意再回到大内,终究是因为他们发现天子并不自由,而在皇城夹层里,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玩法,成为比天子更加自由的人。
但在皇城里找到自己内心另一面的,又不只是皇家这么简单。这里还有轮班倒休的内官们、悄悄摸进来游览的臣子们,成群结队进来赶内市大集,想要捞点皇家古董的市民们,乃至已经摆脱肉身的列祖列宗,以及充当皇家食客的神佛们。这些角色里,宣力者看到欲求,履职者看到隐逸,游览者看到梦幻、祖宗们感受到偏心,神佛们体会到朝不保夕的焦虑,好像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精神冒险,有的人看明白了,也有的人看糊涂了,更有的人迷迷糊糊地丢了性命,或者被赶了出去。
皇城看着很大,其实极小。“两墙之间”固然宽阔,可是终究是一道墙缝。皇城里什么人都有,什么活动都有,什么桥段都有,就跟今天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一半严肃一半轻松、一半是看见什么都摇头的老北京,一半是大包小包赶场北京一日游的旅人的这个皇城一样。看过了它的往日,才会发现,其实皇城还是那座皇城啊。
可是这段皇城故事,我却是首先在巴黎讲的。有人问我,你干嘛到这么大老远的地方来找北京?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以各种角度给出过回答,但归根结底,我只是踏上了旅程,然后在半道上意识到,无论我走多远,我总会找到我的家乡,并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它。
因为一些深厚的历史牵绊,北京切切实实地存在于大陆另一头的巴黎。我在那儿找到了之前没有想到过的北京故事碎片:比如法国银行家阿尔贝·肯恩(Albert Khan)的照片集“星球档案”里,有一套1909年的护国寺庙会照片,里面赫然出现了护国寺如今已经湮灭无闻、仅剩几块残础的元代后殿;比如乾隆朝在宫廷中效力的耶稣会士钱德明(Joseph-Marie Amiot)曾经和自己的中国学徒们一起用水粉画认认真真地描绘了皇家亭台楼阁的形象与工艺,并悄悄把它寄回给路易十五的财政大臣;比如二十世纪初,法国曾经为了实现它的华北铁路网规划而和比利时资本争夺筑路权,在京畿地区进行了细致的测绘,并为北京构想了一个有轨电车线网……我发现北京并没有因为离着远就变得模糊了。
作为一个在海外写北京故事的人,我也并不孤独。除了一众同样痴迷北京史的外国学者们之外,我的法国导师顾乃安先生对我的指导也让我感到非常幸运。
有时候,当我翻看了几十卷上千页文献,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半句记载,揭示了某处皇家建置的沿革的时候,我难免要像梁思成先生说的那样“咨嗟惊喜”一番。然而作为一位外国导师,顾乃安先生经常告诫我不要过于激动:发现自己家乡的一项史实固然让人兴奋,但这绝不是什么研究成果,而只是研究的开始。追溯建筑与空间本身是不够的,还要着重观察人与它们的互动。如果你无法对这些宝贵史实背后的生活图景做出分析,那么单纯转述它们就没有意义。最初我对老师时常泼来的冷水感到灰心,但正是这种冷静的力量,引导我把零散而偶然的发现连缀成一个关于皇城的整体画面。建筑绝不仅仅是结构与空间的组合,建筑是一种结构性的解决方案,是为了实现一系列具体的生活图景而存在的作品。一位天子可以坐在宝座上,也可以从宝座上下来走出大内。但当他走出大内时,他仍然是天子。正是对这一事实的反应,衍生出了皇城所发生的一切故事。
2021年,我笔下的皇城故事暂告一段落,我似乎也走完了一段旅程。从我少年时就萦绕于心的关于北京城市史的某些疑问,至此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答;一些新的涓滴,经由我的笔尖,汇入北京故事的浩浩汤汤。我好像是为自己的过去做了一次织补,论证了少年时那些踟蹰于城市迷宫中、在旁人看来不务正业的时光。
最后呢,我要重新再说回皇城。现如今,“老城不能再拆”的精神已经为北京市民所熟知。这座城市尚有半壁留存的历史文化街区逐渐从朝不保夕的焦虑中挣脱了出来,开始更加从容地面对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它的故事的下一章才刚刚开始。而我们对它的历史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能看清它未来的走向。皇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城市空间,是那些不专属于任何居民,而同时属于所有居民的地方。城市可以以各种方式留住人,而人们也可以以各种方式拥有一座城市。城市是共享,也是让渡,是一个让人们相识、让需求磨合、让故事交织的地方。在巴黎,人们爱聊过去,而在北京,人们爱谈未来。北京也好,巴黎也罢,它们都是一座座巨大的舞台,让我们在上面憧憬、感伤、争取、有所得,也在某些时刻怅然若失。
作为一位城市史与建筑史故事的“说书人”,我盼望着能以自己的方式为北京史的下一章做出贡献,见证古老的空间框架中如何生发出新的传奇。而我们的作为,又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笔下的故事。这座城市上上下下的无尽岁月正在看着我们,而我们则在这座城市的故牍与蓝图之间求索那些岁月,让它们从历史的迷雾中,或是虚空的白地上显形出来。
我发现,写一本书,绝不是把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写下来,而是要推动自己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即便是那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暂时无解不是不提出问题的理由,提出问题,并且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无法解决,才是学术的常态。我相信这本书——尽管肯定有各种不足——但至少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北京与它的皇城,仍然并且仍将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如果读者们在读完《隐没的皇城》之后感叹:“原来北京的建筑史还远远没有被研究完呢!”那便是我的荣幸。而如果读者们读完之后也跃跃欲试,想要续写北京的传奇,那就请允许我露出最自豪的笑容。
▲点击图片即可在出版社微店购买(签名版)
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老师供稿!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发布,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整理不易,欢迎学界友人转发,点个 “ 赞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各位友人支持!
一、蒙古史、元史、游牧民族史、中亚史、内亚史
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苏北海:元代金帐汗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一)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二)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三)
《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
《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细读匈奴七百年 :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一部世界视野下的匈奴通史新著!
《匈奴帝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匈奴帝国微型通史!
《鲜卑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鲜卑列国兴衰史!
《五胡史纲》:赵丕承先生历时30载撰写的我国首部五胡十六国专史!《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及其民族史三种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部中古北方阿尔泰语诸族政治名号制度研究力著!
《突厥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突厥通史!
《大辽王朝》: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契丹民族兴亡史!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
《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马可·波罗亲历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史》:一部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冒险的亲历与再现之作!
《蒙古、安多与死城哈拉浩特》:俄国西夏学家科兹洛夫的一部研究起点著作!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俄国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一部中国边疆生物学著作!
《中国史研究历程·元代卷》:我国首部蒙元史学术研究概况综述著作!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三事忠告》: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政事论”&元代政治思想史的必读书目!
《元代文学通论》:一部元代文学研究的通观性、实证性与总结性巨著!
《元代文学散论》:元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元代文学通论》姊妹篇!
《元曲三百首》:一部任中敏、卢前二先生选编的元散曲经典读本!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元代建筑雕塑史》:国内首部元代建筑与雕塑小史!
《元代科技史》:国内首部元代科技小史!
《元代绘画艺术史》:一部图文并茂的元代绘画艺术小史!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一部海洋视角下的元日关系史著作!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一部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变迁史著作!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极简金代史》:一部用十个问题串联起的金代史“问题史学”著作!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一部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专题研究著作!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草原帝国准噶尔》:一部草原帝国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史!
二、欧美史《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希腊史纲》:一部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作的古希腊文明通史原典巨著!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英国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巨著《希腊史》之精华&古希腊文明必读经典著作!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部赵林教授所写的古希腊文明全景巨著!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一部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群像重磅力作!
《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一部罗马帝国“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深剖著作!
《金雀花王朝1215》:一部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英国史姊妹篇著作!
《英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全方位通史!
《德国史10讲》:一部日本德意志学者笔下的德意志通史!
《时间与权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德意志之路与德意志君主的抉择!
《法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独特”的法国通史!
《法国史》:一部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所著的法国史经典通史著作!
《意大利史10讲》: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
《机会的捕手:安德鲁·杰克逊传》:美国首位“平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首部中译本传记!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规律简史:规律的族谱与规律的发现》:一部揭秘科学与社科规律的科普类专业著作!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货币价值的新争议与欧洲纸币萌芽出现!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重新审视货币与西方经济新秩序雏形诞生的时代!
《猫咪秘史:从史前时期到太空时代》:一部猫咪所著的喵星人征服世界战纪!
三、中东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巴比伦人日常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
《通往来世的冒险之旅:古埃及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埃及人生活点点滴滴的通俗科普读物!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公元前550—前330年)》:一部美国东方学者所著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多方位研究著作!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天堂的颜色 : 火药帝国时代的祖母绿》:莫卧儿、奥斯曼、萨法维三大帝国的挚爱!《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四、中国史《中国通史》:一部我国近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的中国史公认必读经典著作!《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部日本中国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中国史遗稿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部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上古中国史巨著!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南北鱼羊 : 美食历史的探寻》:一部唤起读者对美食的向往的餐盘文化史!
《探古鉴今 : 社会生活史考辨札记》:一部中国市井民俗、社会文化变迁之巨著!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从元大都(汗八里)到当世的北京城!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老北京百年社会生活旧影的生动重现!
五、美洲史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波托西 : 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一座拉丁美洲传奇银矿城市的兴衰史!索飒《把我的心染棕》:在拉美大地上,寻找土豆和玉米的“祖先”!
六、人类文明史
《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
《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一部彭树智老先生的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相互交织的大历史观综述性著作!
本号目前建有 安迪肥子兀鲁思历史学游牧社群,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并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域(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