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我不管短板,只做长板
【李晶专栏】
任正非:我不管短板,只做长板
原创作者|李晶
有些父母会面临这样的困惑:虽然孩子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补习弱势学科,却收效甚微。此时应该怎么办呢?加大力度继续补下去,还是转而对他的优势学科加大投入?如果不补弱科,岂不是会越来越弱?可是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精力,又必然会拖累强势学科。
还有一些孩子虽然对学习缺乏兴趣,却喜爱文学、科技、体育或社会活动。如果放任他发展兴趣爱好,考不上理想大学怎么办?如果把时间都用于学习和补课,有些孩子不仅会对学习越来越抵触,还失去了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
这些两难的命题常常令父母进退维谷,无法取舍、难以抉择。
父母这样的焦虑来源于他们认为学习绝对不能是短板,成绩不行其他事情做得再好也没前途。同时他们都认同“木桶原理”,认为在弱项上的投入效率更高。
不能说这样的想法没有道理,但是如果把它奉为绝对真理就存在问题了。已经发现在弱项上的投入不仅没有效果还拖累了优势学科,已经发现明显在某个领域更出色而不擅长学习,有了这样的认知,你还要坚持之前的想法吗?
任正非无疑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华为无疑是家成功的企业。那么我们来看看在这个问题上,任正非和他所领导的华为是如何选择的。
任正非戏称自己在家里经常被太太和女儿骂“笨得要死”,但他说自己一生就奉行一条:“我的短板,去的你,我不管了。我只把我这块板做长,再去拼别人的长板,拼起来不就是一个高桶了吗?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人呢?”
在公司,任正非说华为从来不要求人完美,也从不用完人。反而看到一个人有缺点,就想好好观察,找到他的优势重用他。
公司聘用了一位俄罗斯科学家,特别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任正非给他颁奖,他只说三个“嗯”就没话了。这个小伙子十几年默默无闻,没人知道他每天具体做什么,但有一天突然宣布把2G到3G的算法突破了。华为的技术因此一下子就领先全世界。
在公司的发展决策方面,任正非说:“我坚决反对补短板的知识产权创新。”目前全球有92家知名企业是华为的核心供应商。
与此相对,华为的研发经费投入已排名世界第五。仅2018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公司累计获得专利8万多项。
华为5G技术突破后,许多西方国家不允许在国内使用华为设备。之后,华为发布了面向5G的“天罡”芯片。它可以让全球90%的站点不需要改造就实现升级,而且升级一个基站只需要5秒。之后各国政府立马转变态度,称将给予华为公平对待。
从任正非的用人理念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认可,最重要的不是事事追求完美,而是有别人难以取代的长处。这就是“扬长避短”
从华为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超额利润,就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自己的长板,增强核心竞争力,不足部分用别人的长板补足。这就是“取长补短”。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优点和擅长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这方面的投资效率因此更高。
当然,一个人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更不能草率地判定孩子的某个学科或在某个方面是应该舍弃的短板。那么,怎样才能分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努力不够?方法不正确?还是的确不擅长呢?
01
观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
有些父母反映孩子理解能力很强,就是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写作业。同时,这样的情况在生活当中也有反应:比如自理能力差、闲散懒惰。
孩子这样的表现说明他缺乏责任心。此时父母应该从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入手,并帮助他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通过多方面持续努力,提高他的学习愿望、发掘他的内在动力。
02
尝试:有针对性地努力
当发现孩子某一学科较弱时,可以让他请老师帮助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然后父母可以适当提醒孩子遵照老师的指导,按照老师建议的方法坚持。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仍不见效,可以寻找校外老师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辅导。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同班同学普遍反映老师授课存在问题,否则应谨慎选择大班辅导。因为这样的辅导不仅针对性差,并且反而容易影响孩子在学校课堂的注意力。
如果不存在或已经解决了习惯、动力和方法的问题,根据仔细观察和长时间尝试,孩子的成绩仍然没有起色,这就可以初步识别为孩子的弱项了。
但是即便如此,放弃弱项也不是轻易能接受的选择。父母总是认为:只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结果再不好也认了。可如果就此放弃,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然而从理性投资的角度分析,答案却并非如此。
“木桶效应”认为补短板是效率高、效果好的做法。但其实这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投入可以产生预期收益,也就是通过补习,孩子可以提高成绩到预期水平。
如果可以达到或超过预期,这种投资当然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但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或不升反降,这种投资就是低效、甚至是反作用的。
一位妈妈对我说:“孩子数学成绩不好,花了好多钱又托关系,才上了一个名师的课外班。可是他特别不喜欢去,每次都连劝带哄。怎样才能让他愿意去呢?”
我问:“参加课外班后成绩有提高吗?”
她说:“没什么变化。”
我又问:“如果不去,他的成绩会下降吗?”
她说:“应该不会。这样说来,真是没必要浪费钱和时间。”
“边际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其他条件固定不变时,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因此,父母给孩子加课外题或者报课外班时,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明显,经过调整也没有好转时,就要评估是否应该继续了。否则投入越多,失望越多。
如果孩子的弱项是高考科目,你很难做出减少投入的决策,那么不妨反过来想想:除了金钱的浪费,那些宝贵的时间本来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机会,却在低效的地方流逝了。虽然父母自觉问心无愧,但这样的坚持真的对孩子最有利吗?
今天的世界,只要一个人能证明自己在某个领域更出色,就没人过于在意他的不足之处。所以,父母如果能够更多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而不是总纠结于他的短板或与他人的差距,就会为他赢得更多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本文为李晶原创投稿,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