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鞭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鞭。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阳明病本来就会流汗,后来医生又给他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发汗之后表证好了,心里面还有点难过,情绪比较烦闷的症状,可以判断“大便必鞭故也”。大便干燥是津液伤到的结果,遇到这种情形要治疗的时候,先问他小便一天几次,本来每天三四次,发汗以后,小便还是正常,代表津液还没有完全尽竭,也代表胃的津液会慢慢恢复回来,发汗的结果并没有把津液伤到;如果发汗了以后小便次数减少,只要还有小便,可以让津液慢慢恢复,不需要治疗。伤寒是太阳证,呕是少阳证,虽然还有阳明的症状,也不可以直接攻下,三阳合病应用小柴胡汤和解。常常恶心呕酸的病人、酒客病的人不可以攻下。呕多代表病邪在少阳(三焦),如果呕吐伴随阳明证,用大柴胡汤治疗。二二一、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心下鞭满”是结胸,需要用陷胸汤治疗。也可能是心下痞,可以用泻心汤来治疗。但不能攻下,如果攻下,肠胃的津液就会被伤到,泻心汤是寒热并结,而不是燥屎堵到,攻下会把肠胃的津液都攻出来,结果“利遂不止者死”,下利不止会死掉的;“利止者愈”,如果下利停下来,不会死,自己会好。如果下利不止的话,也可以用四逆汤救回来。二二二、阳明病,发热,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此条是太阳篇二阳并病之证。太阳篇云:“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面赤即脸孔发红,这时不可以攻下。脸色红代表胃气上冲,手掌红才是胃气好,如果手掌色白,脸色赤红就不可以攻下。“面含赤色”可以表示病邪在表,也可以表示胃气将绝,就是常说的回光返照。面含赤色的时候不可以攻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此时应该用发小汗的方式治疗。注:阳明中风,就是阳明证还兼有太阳或兼有少阳,这时不可以攻下。阳明病之“不可攻下”当包括以下几方面:1,阳明虚证不可攻;2,阳明寒证不可攻;3,阳明湿热证不可攻;4,阳明经证不可攻;5,阳明病位高而邪结偏上者不可攻;6,阳明病位浅而邪结不深者不可攻。《伤寒论》的治证原则必须是完全的阳明证才可以攻下。二二三、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如果病人不吐,代表病人没有少阳证;不下,大便没有,又心烦,就是胃里面难过,情绪不稳定,这种情形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治疗,此时大便可能堵在十二指肠以下的部位。吐下之后,虚烦不得眠,用栀子豉汤治疗;吐而心烦者属少阳;不吐不下而心烦者属阳明胃燥,因此“不吐不下”就有鉴别诊断的意义,即未经吐下而见不大便、心烦等证,说明非属栀子豉汤证的虚烦,而是属于阳明胃家热实的实烦,又不见腹痛拒按,日晡所发潮热濈濈汗出等大肠燥实证,所以不用大承气汤,而用调胃承气汤以和胃燥,胃中燥热得解,则心烦自止。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