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音乐思想初探丨 他是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他被瓦格纳称为“大自然的风景画家”,大自然主题贯穿了其一生的创作。
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是19世纪西方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父亲是成功的银行家,母亲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这位被舒曼称作 “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4岁学琴,9岁开钢琴独奏音乐会,10岁作曲,16岁即写出《弦乐八重奏》,17岁时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使他一举成名。当然,门德尔松的成功还离不开全面的家庭教育和一流音乐教师的悉心指导,尤其是柏林音乐学院院长策尔特对他的影响很大。以及后来的欧洲之行,为他创作《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芬格尔岩洞》等佳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30f45lzs&width=500&height=375&auto=0迪里拜尔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1829年门德尔松指挥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大获成功,为巴赫音乐的复兴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这一创举在欧洲音乐史上传为佳话。由于在德国频繁的音乐活动和紧张的音乐创作,他积劳成疾。尤其是他姐姐范妮的突然离世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从此,病情恶化,久治不愈,于1847年11月4日在汉堡逝世。
门德尔松音乐创作数量众多,体裁甚广,包括音乐会序曲、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钢琴小品等,很多作品都是西方音乐中的瑰宝。他的作品风格以精美华丽、高贵典雅而著称。作品的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情调感人,因此,门德尔松被誉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下面就门德尔松音乐思想做一简要概述。
1、幻想和大自然主题
门德尔松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仙女、女巫和山神之类的幻想形象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现。17岁时写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举世公认的杰作,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同名喜剧。门德尔松用独特的音乐语言细腻巧妙地将莎士比亚剧中神话色彩、梦幻诗情、美丽仙女及奇异精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这部作品是古典精神与浪漫主义幻想相结合的典范,其钢琴小品《无言歌》中也反映出这样的特点。后期作品还出现宗教内容增多的现象,如《圣保罗》、《以利亚》。“但他对幻想主题的喜爱并不是逃避现实世界,也没有任何阴晦或邪恶的成分……”(《世界名曲欣赏》(德奥部分)第238页,杨民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4月版)。
门德尔松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总是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他的幻想是与人民的幻想所创造的和在许多民间童话、神话中散见流传的奇异形象有联系的大自然的光明世界,或者是从幻想与现实融合在一起的叙事的和历史传说中取来的形象。门德尔松的“幻想”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是诗意的情趣及对生活的热爱。门德尔松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大自然,把幻想与大自然、现实联系在一起,这就使他的音乐具有光辉的色彩,优雅、温柔并能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大自然主题贯穿于门德尔松一生的创作。他被瓦格纳称为“大自然的风景画家”。1829年,门德尔松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到达苏格兰时,雄伟奇特的自然风光,热情质朴的高地人民,荒芜宽阔的田园风光深深地吸引了门德尔松,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苏格兰交响曲》的构思便源于此地,管弦乐序曲《芬格尔岩洞》便是这个时候的结晶。1830年10月初进入意大利,他沉醉于意大利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色,每一处都让他欣喜若狂,著名的《威尼斯船歌》即创作于此时。意大利之行丰富了他的审美体验,激发他创作了《意大利交响曲》、《无言歌》第一集等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常到英国旅行,伦敦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英国听众非常喜欢门德尔松的音乐。旅行是门德尔松生活的一部分,大自然是门德尔松创作的主要主题之一,他从大自然中获得独特而丰富的人生感受与体验,很多作品都充满浓厚的自然气息。“……他的激情完全来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大自然的描绘,这是一位通过文学的表现手法使自然的生活状态与优雅的音乐艺术浑然一体的作曲家。”(《西方交响音乐赏析》第91页,贺春华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门德尔松用独特的音乐语言向人们描绘着一幅幅色彩鲜明、情调别致的风景画!
门德尔松常被视作早期浪漫派中具有古典风格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结构工整、织体清晰、旋律流畅,较少张扬。
门德尔松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古典风格,这与他生存的环境、老师及个性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显赫保守的家庭。“从小他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正确无误,要循规蹈矩,要避免得罪人……门德尔松成长为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对所有威胁现存秩序的东西都怀疑地嗤之以鼻……谨慎,再谨慎,这就是他的信条。”(《伟大的作曲家生活》第217页,哈罗尔德・C・勋伯格著,三联书店2007年3月第一版)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门德尔松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他那优雅、高贵、纤细、温和宁静的旋律正是作曲家思想的反映。”(《西方交响音乐赏析》第91页,贺春华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39dm2hn4&width=500&height=375&auto=0鲁宾斯坦演奏门德尔松《无词歌》之“纺织歌”
其次,他的老师策尔特对他的影响也很大。门德尔松8岁就跟随他学习作曲。在策尔特的指引下,门德尔松积极从德奥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使他在很小即掌握了系统的创作技巧。“但是,策尔特保守的艺术趣味也束缚了门德尔松的创新精神,使他的创造激情时时受到理性的控制,创作形式处处注意古典的和谐美,以致使他的音乐思想模式与美学理想,也和当时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着明显的区别。”(《门德尔松――多才多艺的浪漫主义大师》第9页,罗小平著,2001年台湾版)
门德尔松作品的严谨、明快和理性,使人往往联想到莫扎特音乐的清新、愉悦和流畅,但门德尔松并不是刻意模仿或追寻某一位音乐大师,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门德尔松曾经说过:他从未想过创作一首三重奏应该像贝多芬或是莫扎特。而是根据自己的品味和鉴赏力,比如说他不喜欢铜号乐器,就从不会使用它,即使他知道它们对听众会有很大的影响。他喜欢精致交织的声部和对位法,单旋律的创作手法对他没有多大兴趣,所以他研究巴赫并深受其影响,努力去尝试那些能引起他兴趣、符合他本人气质的创作手法。他坚持这些创作原则,不断地创作出原创性的作品。可见,门德尔松的作品不仅继承了维也纳大师的传统,更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所以,在浩瀚的西方音乐中,门德尔松的音乐能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再者,门德尔松作品风格与他的个性及喜好是分不开的。门德尔松在富足、保守的家庭中成长,再加上他是犹太人,所以处世谨慎小心,追求完美,这势必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门德尔松成长和创作的时期,正是欧洲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兴起的时期,同时也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各民族革命意识觉醒的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使欧洲音乐艺术出现了新的风貌,这同样触及门德尔松的心灵,和推动他音乐的发展。”(《门德尔松――多才多艺的浪漫主义大师》第27页,罗小平著,2001年7月台湾版)他的作品自始至终体现出浪漫主义气质。总之,门德尔松是一位典型的用古典的结构形式表达浪漫的音乐思想的音乐大师!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通畅明朗、一气呵成,与他凝练集中、均衡协调的创作原则是分不开的。经典之作《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曲》、《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曲》便体现了这样的创作原则。《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最光辉的代表作之一,是门德尔松丰富人生体验的结晶和创作精华的荟萃。全曲总共三个乐章,紧凑凝练、集中流畅,通篇以完美的形式体现了诗意的情趣和人生的感受。《A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曲》全曲四个乐章,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简练集中、均衡协调,确实是一首无比欢乐的生活颂歌。《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曲》是一部壮丽的民间史诗,全曲四个乐章构成均衡统一的整体,体现了门德尔松积极乐观的世界观。细品门德尔松的每部作品,总能看到他凝练集中、均衡协调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特色。
总之,门德尔松清新流畅、高贵典雅、充满情趣的音乐风格使他在西方音乐史中独树一帜,他的音乐创作为西方音乐增添了绚丽色彩。正如非朗西斯科・伯格所说,只要文明在,他的名声就不会衰亡,因为像他这样集如此众多的宝贵品质于一身的音乐巨匠是极其罕见的。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聆听这位人类的艺术大师献给世人的菁华之作吧!
编者注:本文作者党冬梅,原载《艺海》( 2008年第4期,55-56页)。
欢迎关注每晚古典音乐会
为您推荐最精彩的古典音乐视频
古典音乐微信群开放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的图书推荐书店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丨莫扎特丨梅纽因丨米开朗杰利丨精炼的钢琴演奏发展史丨布伦德尔丨伊利亚•穆辛丨阿城丨瓦格纳丨范竞马丨阿格里奇丨托斯卡尼尼丨郑京和丨赵晓生丨肖邦丨张昊辰丨郎朗丨格拉夫曼丨弦乐必读丨郑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丨大师记忆丨索弗罗尼茨基丨波格雷里奇丨尤金娜丨纪念马勒丨重磅译文丨索弗罗尼茨基丨王健谈巴赫丨纪念瓦格纳丨刘诗昆丨杨梦漪丨“原色李斯特”丨孙颖迪丨卢卡斯·迪巴格丨古尔达丨霍洛维茨丨他曾为毛主席演奏丨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丨波利尼访谈丨朱晓梅谈巴赫与中国思想以及古尔德丨讨厌孩子的霍洛维茨和喜欢孩子的鲁宾斯坦丨小泽征尔的坚持丨阿格里奇11岁的爱情丨十六岁便击败奥伊斯特拉赫的内芙丨小提琴家哈西德丨米科夫斯基谈钢琴教学丨纪念阿劳丨著名钢琴家谈肖邦丨陈萨谈钢琴家生涯丨陈萨语录丨陈宏宽的教、学感悟丨纪念科尔托丨纪念小提琴大师胡贝尔曼丨李传韵丨但昭义谈培养李云迪、陈萨的经验丨马友友丨《钢琴背谱十法》丨从解构主义视角看钢琴音乐表演中的个性问题丨听作家余华讲述勃拉姆斯的孤独丨焦元溥:为什么要背谱丨作曲家王西麟谈中国文学家的音乐修养丨我们向“为撒旦交税”的肖斯塔科维奇学习什么?丨李云迪与小泽征尔谈普罗科菲耶夫与拉威尔丨论巴赫音乐的精髓丨古尔德语录丨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怀丨现代西方音乐的德法之争丨音乐本身的抽象性保护着肖斯塔科维奇丨十九世纪法国音乐是如何冲破德国音乐束缚的?丨指挥家郑小瑛访谈丨贝多芬在我们中间丨指挥大师克伦佩勒丨邓泰山:东方语言不是拼音语言,而是音调性语言,这让我们对旋律更为敏感丨上帝问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这一生为的是什么?丨来看声乐大师周小燕先生如何传授学生正确保护自己嗓子的妙方丨廖昌永演唱《老师,我总是想你》,周小燕含泪微笑起身为学生鼓掌……丨纪念马勒丨李欧梵和在天堂的马勒对话丨马勒作品的聆听次序丨马勒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血有泪丨死亡是件很普通的事情,马勒早就心有所悟……丨杨松斯谈马勒丨演出马勒令人兴奋丨最终目的是让听众感叹“我这两个小时就是生活在天堂”丨TED演讲“古典音乐与眼睛闪烁”丨古斯塔夫·马勒:用业余时间作曲的指挥家丨哈农库特走了,其倡导的“古乐运动”,你了解多少?丨门德尔松:音乐能给灵魂带来千般好处,这是词语办不到的丨巴伦博伊姆丨打通歌剧与唱艺术歌曲任督二脉的菲舍尔·迪斯考丨世界悬于深渊之上时,富特文格勒用布鲁克纳摆脱人间苦恼丨王健丨中国民乐五分钟内天下无敌丨古典音乐更关乎人的灵魂丨阿格里奇丨缺少音乐天分没关系丨前提是你必须热爱音乐丨布伦德尔丨过分诗意是对莫扎特的误读丨给莫扎特演奏者的几点建议丨其实音符越少越难弹丨赵晓生采访周广仁丨响而不砸,轻而不飘才是钢琴好声音丨傅聪谈肖邦丨二十四首前奏曲丨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丨整个前奏曲都笼罩在卡珊德拉的预言里头丨从李传韵的肚痛坚持演出视频想到肋骨断了的傅聪丨“只要你对小提琴充满爱,用真情呵护它,琴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滋润,它必然会给你回报!”丨傅聪的岳父梅纽因(1916.4.22)诞辰一百周年丨他年轻时从未进过电影院丨他的一生都花费在创造乌托邦丨傅聪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腊悲剧一样没有怜悯、世事无常丨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一些丨学琴必读丨傅聪谈如何"表达"音乐丨既忠实又生动丨演奏者的个性要渗入原作中丨一个人的个性越有弹性,能体会的作品就越多。丨傅聪深圳访谈丨我练琴的时候在想什么丨谈钢琴学派丨谈阿劳丨减压的惟一办法是投入丨很多学生缺乏整体知识丨面对大师作品我永远战战兢兢。丨傅聪写给父母亲的一封家书丨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我内心的东方气质丨古典音乐的德法之争丨“音乐纯净,但音乐界是名利场”丨“海顿以来音乐家一直迷失在激情里,自我太大,上帝只对寂静之声言说。”丨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与社会 丨“音乐是从心灵射向心灵的语言,音乐无须言词,直达内心深处,言说语言无法言说之物,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艺术。”丨周广仁谈钢琴演奏风格问题丨朱晓玫谈海顿丨《傅雷家书》教你学习钢琴丨我心中的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丨世界动荡之际,她却借钱录制《哥德堡变奏曲》丨朱晓玫说:“30段变奏好像是我人生的30个章节,我人生的各种经历都能在里面找到。”丨陈萨读过很多音乐家传记丨拉赫的音乐是在“没有胜利希望的地方开始的斗争”丨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丨朱晓玫首次回国巡演访谈丨勃拉姆斯的恋母情结与偶像情结丨纪念维瓦尔第丨从舒曼早期钢琴套曲《大卫同盟之舞》看他的双重性格丨论格里格的音乐风格丨倾听拉赫的自我救赎丨肖邦说:“必须让每个音符歌唱起来!”丨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与激情”丨高雅、严肃,就是这俩字阻碍了古典音乐的普及丨如果不从现在开始练,你后半生的耳朵就是寂寞的,灵魂就少了一块避难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