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宋代文学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
——▲以上内容非正文▲——
◎袁行霈版◎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词入晚唐五代渐趋成熟;经温庭筠的创作和冯延巳、李煜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二、晏殊、欧阳修继承中有革新求变。
(一)晏殊。
1.《珠玉词》内容主要是抒写男女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如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2.晏词男女恋情,滤去“花间”词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3.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4.语言一洗“花间”词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5.晏词和冯词比较:冯词表现“艳情”和“闲情”的同时,偶尔流露过“人生得几何”(《春光好》)生命有限的意识;晏则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而苦于人生的短暂,“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人生有限的忧思与情爱缺失交融(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相互生发映衬,加深情感浓度,构成晏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理性沉思的特质。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6.“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二)欧阳修词较晏词新变成分多。
1.对作词不重视,“以其馀力游戏”(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认为词“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
2.对词革新:
(1)扩大抒情功能,沿李煜词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3.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险有较深体验,因而不时流露“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临江仙》)的人生感叹。这类词虽不多,但显出一种新创作方向: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对苏轼有直接影响。
4.通俗化。
(1)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的侧面; 具“世俗之气”艳词反映其风流放任,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则描写夫妇吵架后和解的故事,语言通俗,富生活气息。体现出接近市民的审美情趣。
(2)借鉴和吸取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对苏轼用联章组词方式来抒情纪事有影响;另2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分写采莲女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具民歌风味。宋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如歌咏杭州西湖的10首《采桑子》。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晏、欧阳主要着眼于词艺的提高与深化,范、张等主要着眼于对词境开拓。
一、范仲淹。军旅生活拓展艺术视野,丰富人生感受,改变《苏幕遮》《御街行》中表现出的情柔语丽的词风:《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开辟词新审美境界,开启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豪放词的滥觞。
二、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一)常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表现歌妓才艺和表演情态,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写舞姿;《庆春泽》(冰齿映轻唇)写善歌者;尤善用形象化语言传达出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如“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醉垂鞭》),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
(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擅通过物影表现景物动态美和朦胧美,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张先词中写影的共有29句,以此三句最为有名。其他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也同样精妙。
(三)内容虽主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未超越传统相思恨别范围,但改变词发展方向:
1.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如《玉联环•送临淄相公》《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等,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2.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有的词序文字颇长,有一定叙事性,如《木兰花》:“去春自湖归杭,忆南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今岁还乡,南远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贴近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三、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主要抒发自我性情怀抱,并由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一定历史感和现实感。如《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表现功能转向言志自娱,标志词风向诗风靠拢。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世称“柳屯田”。
二、思想内容、趣味等方面的创新。
(一)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后山诗话》),王灼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
(二)唐五代敦煌民间词歌唱民众心声,表现其喜怒哀乐→文人词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柳一改文人词创作路数,迎合市民大众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他文人词同类题材作品中,女性一般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愿望含而不露;柳词女子则是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坦陈对爱情的渴望。如《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锦堂春》(坠髻慵梳)。
2.表现被弃或失恋女子痛苦心声。如《满江红》(万恨千愁)《慢卷》(闲窗烛暗)。
3.表现下层妓女不幸和从良愿望。柳更多以平等身份和相知态度看妓女,如《少年游》(心性温柔)、《木兰花》(自小能歌舞)、《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迷仙引》(万里丹霄)。柳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相比,内容风格和观念均有不同;但其中色情描写常受到宋文人指责。
4.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迎新春》(列华灯)、《瑞鹧鸪》(万井千闾富庶),尤其《望海潮》(东南形胜)。
三、唐五代宋初,以小令为主,慢词少。柳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一)小令体制短小,容量有限;慢词篇幅较大,扩充内容涵量,提高词的表现能力。柳最长的慢词《戚氏》达212字。
(二)两宋词坛上创词调最多—用133种词调,100多调是柳首创或首用。
(三)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丰富。
(四)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不只从书面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用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严有翼《艺苑雌黄》“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
(五)表现方法的变革。柳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和市民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小令篇幅短小,只宜用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意象群传达抒情主人公情思意绪;慢词则可铺叙衍展,故柳将赋法如词,或直接刻画主人公内心世界;或描绘情事发生发展场面过程,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如欧阳修《踏沙行》(候馆梅残)和柳《雨霖铃》比较:都写别情;欧词用意象烘托传情法,柳词用铺叙衍情法;欧词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
(六)善用时空转换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1.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
2.柳词。
(1)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体现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凤枕鸾帷)、《浪淘沙漫》(梦觉)等,影响周邦彦吴文英。
(2)空间结构方式上,柳将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如《八声甘州》(想佳人);《慢卷》(算得伊家)。
(七)多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言情叙事直抒胸臆。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
(八)题材取向自我化。晚唐五代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外,多表现离愁别恨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鹤冲天》(黄金榜上)等;《乐章集》中60多首羁旅行役词,较全面地展现柳一生复杂心态。
四、地位和影响。
(一)第一位对宋词作全面革新。
(二)影响:
1.柳词词调创用、章法铺叙、景物描写、意象组合和题材开拓上给苏轼启示;苏又充分吸取柳词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开一代词风。
2.黄庭坚和秦观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秦观雅词长调铺叙点染之法,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吸取小令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
3.周邦彦慢词章法结构从柳词脱胎,近人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76 《左传》(十五 、十六)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课程说明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李商隐
晚唐诗歌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大历诗风
杜甫
辞赋、骈文与散文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先秦文学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广告合作请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发信息给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