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课】专题 | 倾听Lumina之问(之二:如何终结早恋之争?)(总第103期)
本期目录
一、早恋的传说
二、Lumina小组的策划构想
三、杜骏飞老师的点评
四、陈坦君的读后感
一、早恋的传说
提起早恋,很多人“谈虎色变”,立刻会想到一系列负面结果:你早恋了,就会分心,学习成绩就会下降,成绩下降就会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你这一辈子就完了。我们且不去谈这里漏洞百出的逻辑关系,单纯的来聊一聊“早恋”。
确实,我们生活中或者新闻里看到过太多“早恋悲剧”:性格内向的初一男生小钟,对同班女生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每天学习心不在焉,目光不受控制的追逐她的身影,不管她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能感受她的存在。在他心目中,那女孩就是“女神”,而且不可遏制地妒忌与她接近的那些人。为此,心神恍惚,成绩急转直下;2002年2月4日,在广州市沙面某酒吧内,16岁少女小莉看到男友与另一名女生不停大唱情歌,心里极度失落和伤心,加之近日两人闹别扭了。于是,她便到附近商店购买了一把刀藏在身上,然后静静回到座位上,并狂饮啤酒。不久有同学发现小莉面色苍白,神志不清伏在桌台上,桌下还有一大摊血迹,左手腕有一道长约6厘米的切口,同学们找来出租车将其送院救治......
这些案例似乎给了我们更充分的理由去批判早恋,但是,“早恋”并非全然是悲剧。高中生情侣董宇阳、孙维维童鞋分别获得2015年国际化学竞赛的世界第一和第二,同时大方公开恋情。女生孙维维在网络日志中称:“最开心的不是得了什么牌子什么名次,而是和你并肩站在了最后的领奖台上!”这让不少网友非常“心理不平衡”:“太过分了,他们这趟去俄罗斯参赛分明就是度蜜月嘛!”两人也分别被保送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成为人人艳羡的“学霸情侣”。
电视剧《小别离》播出时,黄磊曾录过一个视频,视频的主题就是关于“早恋”,在视频中他所提出的观点,颠覆了传统父母对“早恋”的态度。在视频中,他提到“早恋”是一个非常“混蛋”的词,事实上,“早恋”这个词确实非常失当,十足是成人视角,体现错误认知和评判。国外用puppy love,或者teenager love,意指青春期短期恋爱,像小狗一样,不成熟、稚嫩。
童年时期,小孩子之间更多的是同性交往,而到了青春期,才逐渐开始尝试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是孩子社交的重要内容,是认知和适应社会的关键。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来说,喜欢一个自己欣赏的异性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发育过程。只不过,有些人会把那份爱慕之情隐藏在心中,仅在不经意间多瞟几眼那个“意中人”。而有些人会选择向对方表白,如果对方无意,便还是以友待之。当然,如果双方一拍即合,就很可能发展成恋人。因为年纪尚小,心智不成熟,我们也称之“早恋”。
父母、老师、学校总想着用各种激烈的方式去抑制“早恋”行为,但并很少从青少年的内心出发,真正的去关注和了解他们的内心。处在人生转折处的青少年是极其需要正确的引导与教育的。有一群孩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制作了一些列的公益广告,希望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帮助成长中的同龄人。
二、Lumina小组的策划构想
他们是来自南京、上海两地的国际高中的一群学生。由于一次全国性的比赛聚到了一起,共同探索广告这个庞大的主题。他们目前在关注针对青少年制作的公益广告,研究它的现状,并呼吁社会关注这一贫瘠的“空白地带”。他们团队发现了国内广告界的“盲区”:针对青少年的公益广告太少。
针对这一“空白地带”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他们的成果分为三个方面:家庭关系、早恋、校园霸凌,涉及视频和平面广告等多种形式。今天,我们想借用他们的第二个作品走进青少年的心理世界,去理解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去对待早恋问题。并透过他们去发现当下中国青少年身上的担当和责任感。
问卷调查:反对早恋,为什么?
中国父母不希望孩子早恋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标签之一。青少年尝试抵抗、否认和逃避,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问过那些父母们“为什么”。
因此,带着这样的疑问,该团队展开了一次为期1天,共51名家长参与的小调查。这些家长的孩子有20位来自国际部,有31位来自普通高中。
在所有不希望孩子早恋的33名家长中,觉得早恋影响学习的家长占到了77%。除此之外,还有过半的家长认为孩子经验尚浅,容易受伤;45%的家长选择主动约束孩子的这种行为。与之相对的是,在支持早恋的家长中,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早恋并非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
父母总用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来剖析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经验和认知里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上,早恋绝对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研究成果
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它的好处或坏处。辩证地从另一面思考,有时候能起到出其不意的说服作用。
围绕着学习、经验、约束这三个核心想法,他们推出了全新的海报:
“学海无涯”
多一个人,多一张桨
效率不减,有何不可?
“涉世未深”
没有认真的探索,
又谈何深海畅游?
“从严管教”
在三点一线教育的压迫下
拥有自由不应该成为奢侈
异性交往不存在“对”与“错”,因此也不应该有绝对的禁止和支持。如果当事人能很好地处理情绪、学习与交往过密之间的关系,那么就没必要干涉。对不能很好处理各种关系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应该用朋友的姿态去和ta探讨。最失败的方法就是以过来人的姿态或别人的例子做材料说教,因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以这种话既没有说服力,又容易让人反感。
事实表明,对早恋问题宜疏,不宜堵,如粗暴禁止,简单化处理,常常事与愿违。中学生对异性产生感情是青春期性的成熟标志之一,再自然、真实不过了,关键是我们怎样引导。亚里士多德曾问他的学生:如何使一块肥沃的土地不长杂草?答案只有一个:种上庄稼。同样,要让孩子的心灵洁净,情操美好,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三、杜骏飞老师的点评
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早恋”的问题,不是一个议题,而至少是三个议题。首先,早恋的早,有多早?其次,早恋的恋,是如何恋的?第三,是什么样的孩子在早恋。也许,最重要的议题因素,还是人本身。
我们通常习惯于模糊的谈问题。但显然,九岁的早恋和十三岁的早恋,以及十六岁的早恋是不同的。正常的早恋和出格的早恋也是不同的。自然,不同的孩子遇到同样的早恋问题,其表现与结果也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确实能够看到早恋,但它们是形形色色的早恋,并且,早恋的后果也是迥然不同的。那么,你告诉我,有没有一个那么精确的有关早恋的定义呢?
此外,你能不能告诉我,有关早恋的批判应该基于什么样的定义?例如:一种什么样的孩子,在多早的年龄,举行一场什么样的恋爱,是值得反对的?如果做不出定义,讨论将缺乏理性。
谈虎色变不好,以讹传讹更不好。在讨论早恋问题时,我们需要孩子的内心足够健康,家长的观念足够明智,评论者的观察足够实事求是。
我不是早恋问题的专家。我只能贡献几个基于教育心理和生活常识的判断:
1、不同年龄的孩子都会与异性之间产生正常的情感,这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只要,不过度超越年龄就好。
2、知识、教养、心理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3、 不当的早恋确实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可能会干扰学习、易促成越轨行为等。但,更危险的则是,由于管教不当,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心理阴影。
4、一些早恋过程,有风险,但也有机会实现对学习动力、生活能力及人生志向的正向激励(有些“早恋”的孩子能够在成绩上互相追赶,以取得对方的愉悦与偏爱;也有人会因为对某人有爱慕之心,以至于在生活中处处提高标准约束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自然,“早恋”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增进人际关系),这取决于孩子本人的心智,更要求监护人和教育者有能力因势利导。
5、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越是压迫他们,越会起到反作用。解决之道仍是对话和谈心。
6、对早恋,不管多么严厉的批评,都还是需要一个前提:家长老师给予学生以人格尊重、智力尊重。
7、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身心是否健康的议题,远比早恋、网游、学习之类的议题更本源。
8、 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容易陷入负面的情感危机。即使遇到,也容易开朗地走出来。
9、 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通常来自健康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洋溢着情感和理性,有尊重,有自尊,有爱,有对话,有谈心,有信任,有论理,有对知识的皈依,有平等,有笑声,有一盏温暖照耀着团聚的夜灯。
四、陈坦君的读后感
我认为父母对待子女恋爱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恋爱是人的本能,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理发育和心智渐长,少男少女彼此吸引,走进初恋,在不逾矩的情况下发展出爱情,本是件美好的事情,所以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早恋”的标签。
郭沫若曾在在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这样说道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事情,这些经历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对于短暂的人生来说都是宝贵的,早恋也是一种经历。反对早恋的人大多是因为担心影响成绩,或是年少无知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确实,早恋势必会让孩子从学业中分心,如果过于沉溺在一段关系中无法自拔也会造成成绩下降,甚至影响以后的人生道路,更悲催的是,这样的恋爱往往还不会有结果。而且在中国,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体系中都缺乏性教育的必备知识,这会造成懵懂的孩子们在不知的情况下冲动犯错,并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很多人不赞同早恋。
但是,在我看来“早恋”并不是只有消极的作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彼此吸引,而这种吸引并不完全会造成他们走上歧途,相反,我认为适度的交往会促进他们的发展。以我的角度来说,认同有益的“早恋”是对爱的一种接纳和尊重。早恋是一种朦胧的、单纯的、相互的爱慕和欣赏而已,它油然而生非常纯洁。作为父母不能横加阻止,这是在逼孩子走向极端,父母需要理解孩子,并正确引导。
最后,附上演员黄磊接受专访时谈到“早恋”问题的视频,视频中有很多观点值得父母思考:
“我觉得是正常的,15岁不叫早恋。15岁青春期,懵懵懂懂,我女儿要是十五岁谈恋爱我觉得正常。”
“恋爱就是恋爱,情窦初开,是美好的,早恋这个词就不是好的,很混蛋。”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796skuxh&width=500&height=375&auto=0(以上参考:《杨澜访谈录》、《如何对待早恋》、《早恋的危害》、《如何正确对待早恋》)
往期回顾
人生百问
孤独 | 焦虑 | 爱的态度 | 金钱观 | 爱的选择 | 书单 | 失去 | “诚” |研究生 | 职场 | 谈阅读 ( 1 ) (2)(3)| 异地恋 | 存在感 | 谈奢侈(1)(2)(3)| 新年计划 | 专业课与公共课 | 寒假攻略 | 催婚 | 闲话PX | 面试 | 大屠杀 | 提问 | 友情 | 新闻理想 | 阅读到解释 | 亲子关系 | 粉丝(1、2) | (3、4)|(5、6)|单身|大学规划|投资自己|吃瓜群众|恋爱准则 | 师生关系|爱的能力 | 大学
时事热评
【美国大选】关注 | 媒体偏向 | 人工智能 |【罗尔事件】|【霸凌事件】沉默者 | 社会化法则 |
故事随笔
【采访对象】(1)|(2)|(3)|(4)|(5)|(6)|【和唱歌的朋友聊天】|【微信】| 【虚拟人类】|【娱乐新闻】|【路的禅】(1)| (2)| (3) | (4)| 【读诗】|(1)|(2)
传媒思考
盲从 | 谣言 | 社区报 | 新媒体 | 国家形象 | 网络暴民 | 公共领域 | 战略 | 创新扩散 | 网络政治 | 网络游戏 | 网络言论 | 新闻政治 | 严肃新闻 |【网络写作】(1)|(2)|(3)|(4)| 微博七宗罪|【理解新媒介】泛媒介|新媒介即人|结构即内容|虚拟即存在 | 【微博掐架定律】(1)|(2)
特别关注
高华 | 科恩 | 感恩节 | 新年 | 莎翁情诗|【评“脱不花的建议”】批评 | 百期|青少年公益(家庭关系)|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陈坦君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