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课】互动 | 北京地铁男子骂人事件:烧脑而又烧心的7个思辨题!(总第107期)
导 言
有网友在杜课留言提问,请杜骏飞老师谈一下对近日北京地铁男子骂人事件的看法。
【事件提要】:本月4日晚间,一段拍摄于北京地铁十号线车厢的视频在网络流传:两个推广扫码的姑娘与男子起争执,男子全程脏字不断,并抢夺姑娘手机,甚至在地铁到站时将其推出门外。同行乘客大多冷漠对待,无人上前制止······
杜骏飞老师的设问
1、北京地铁男子骂人事件令你震惊。
但未被录像曝光的同类事件还有很多,
有些就发生于你身边的生活。
在那些时刻,你都震惊了吗?
如果那时没有、而此时有,那是为什么?
2、北京地铁男子骂人时,
周围的人们或漠不关心,或无人阻止。
那一群被鄙视的冷漠群众中,
或许完全可能会有你的朋友们,
对吗?如果你不觉意外,为什么?
你也会同样鄙视他们吗?为什么?
3、我们眼中的那个北京地铁男子,
被称为“渣男”,但他不是天外来客,
他必定也有过“家教”、上过“学”,
也有亲朋、同事、朋友圈,
那么,请揣测他的人生,
他这样的人品是怎样炼成的?
请尝试描述一下他的成长路线图。
4、地铁男子其能力是卑微的,
只能在地铁欺辱两名弱女子,
但他这样的人如果发达了呢?
他会有房、有车、有事业吧,
说不定会创了业,做了官,
卖起了黑心棉,当上了经理人......
当他们吞吐万金,权重一时,
以欺凌社会为业时,你能识别他吗?
当他们一时风光无两,恰巧地与你交集时,
你能抵抗和反对他吗?如何?
5、你并非孔武有力,你当时
就在那一节地铁车厢里。
你打算拍案而起、打抱不平,
你打算号召围观群众匡扶正义,
但你担心势单力薄,担心惹上麻烦。
现在,给你一个从容的时间答题:
请动用你的学科知识和信念,
设计一个有效的具体行动方案。
6、围观,成就了今日的网上中国。
骂战,想必也快意了道德人生。
这名北京地铁男子,大约
会在一片声讨中鼠窜一时,
但也许很快就会被遗忘。
他还会继续乘坐地铁,还会重操旧业,
甚至变本加厉地泄愤于社会。
我想问同学们的是,以此案为例,
什么样的现实惩罚才能不同于谩骂,
使得被指控者付出真正的代价?
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得社会秩序
能够从这一事件中矫正误差?
7、围绕北京地铁男子骂人案,
烧脑而又烧心的思辨议题应该还有很多,
你能额外提供一个吗?
你自己有没有能力尝试为它给出答案?
当你有能力提出问题和回答时,
你当如何传达给所有其他人?
新闻事件
4日晚间,一段拍摄于北京地铁十号线车厢的视频在网络流传:两个推广扫码的姑娘与男子起争执,男子全程脏字不断,并抢夺姑娘手机,甚至在地铁到站时将其推出门外。随后,歌手薛之谦也分享该视频,质疑“这社会本该如此冷漠?”。
该男子已于夜间被警方抓获。然而,17岁的张某的行为究竟是否触犯了刑法,法律人士对此尚有争议。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认为,张某的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公然侮辱他人,这种情况下最高可处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他认为,通过目前公开流传的视频,该男子辱骂行为尚不构成违反刑法的行为。 而他抢夺手机行为的定性,应该考虑到他是为了不让对方报警,主观目的不是非法占有,因此认为不构成犯罪。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81h9gnlt&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编观点
文|陈坦君 魏安
看完视频以后,小编决定这个男子的行为实在让人感到气愤。但是冷静思考后发现我们并没有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男子的行为。按照规定,北京地铁是严格规定不允许在地铁上进行推销活动的,所以扫码女孩是违反了相关规定的。
但并不意味着扫码女孩违反规定,就应该忍受该男子的辱骂。而且该男子抢夺他人手机,并将扫码女孩推出地铁外,实属逾越行为。而周围的乘客除了冷漠围观,掏出手机拍摄视频,却无人劝阻制止,那些围观者,是他,是你,也是我。杜老师的七问寥寥数语却正中病灶。
近年来,其实类似的事件频频发生,施暴者、受害者、沉默者,都是似曾相识。在这个混沌的时代,我们似乎一切都被解放了,思想、行为,百无禁忌,但似乎只有一样东西被封印了,那就是我们的心,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行事为人问问良心,一切就明白了。在一片骂声中,我们更需要清醒的反思。
本期福利
读完了吗?
现在留言给出你对上述任何问题的答案吧!
今天杜课送出福利:杜老师将为若干最佳回答悬赏如下:
在南京聊天,共进美酒晚餐~
往期回顾
人生百问
孤独 | 焦虑 | 爱的态度 | 金钱观 | 爱的选择 | 书单 | 失去 | “诚” |研究生 | 职场 | 谈阅读 ( 1 ) (2)(3)| 异地恋 | 存在感 | 谈奢侈(1)(2)(3)| 新年计划 | 专业课与公共课 | 寒假攻略 | 催婚 | 闲话PX | 面试 | 大屠杀 | 提问 | 友情 | 新闻理想 | 阅读到解释 | 亲子关系 | 粉丝(1、2) | (3、4)|(5、6)|单身|大学规划|投资自己|吃瓜群众|恋爱准则 | 师生关系|爱的能力 | 大学|致“凡人”
时事热评
【美国大选】关注 | 媒体偏向 | 人工智能 |【罗尔事件】|【霸凌事件】沉默者 | 社会化法则 |
故事随笔
【采访对象】(1)|(2)|(3)|(4)|(5)|(6)|【和唱歌的朋友聊天】|【微信】| 【虚拟人类】|【娱乐新闻】|【路的禅】(1)| (2)| (3) | (4)| 【读诗】|(1)|(2)
传媒思考
盲从 | 谣言 | 社区报 | 新媒体 | 国家形象 | 网络暴民 | 公共领域 | 战略 | 创新扩散 | 网络政治 | 网络游戏 | 网络言论 | 新闻政治 | 严肃新闻 |【网络写作】(1)|(2)|(3)|(4)| 微博七宗罪|【理解新媒介】泛媒介|新媒介即人|结构即内容|虚拟即存在 | 【微博掐架定律】(1)|(2)
特别关注
高华 | 科恩 | 感恩节 | 新年 | 莎翁情诗|【评“脱不花的建议”】批评 | 百期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陈坦君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