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课】谈话 | 致“凡人”(总第105期)

2017-03-04 杜骏飞等 杜课


致 “凡人”



(本文由王依玲等据杜骏飞与新闻学院新生的集体谈话整理,发表时经作者删节。)


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谈话记录

问:从开学以来我们似乎就一直在受某些预言的打击,感觉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渺茫,请问杜老师,我们这个专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我不知道你们说的打击来自何处,但真正的人才在任何打击下都不会丢掉对自己、对行业的信心。


关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出路,要从两方面来看:首先,传统的新闻业就业形势确实日渐低落。新闻传播专业的很多同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到新闻媒体工作,或者没有被新闻媒体录用,这也是事实。其次,来自IT业新闻生产与内容管理,以及传统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公关、广告、新媒体岗位需求则大量增加,问题是:你在人群中,能被那些企业识别出来吗?


市场并不缺人才,缺优秀人才。新闻传播业的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毕业生而言,这意味着媒体的门槛越来越高了。所以,不能对自己训练太少而对社会要求太多。有些同学,资质一般又不努力,求职的预期还很高,那就太缺乏明智了。

如今学历已并非保险,但品学兼优、一专多能的同学,即使在最困难的就业形势下,也是抢手货。强者恒强——强者永远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所以在今天,首先你们要做的是要逐渐累积自己的实力。至于说,毕业后你们会做什么?那答案可以开放一点,或许只有一部分做记者,相当一部分从事广义的传播业,毕竟,这个世界身处传媒时代,几乎没有哪一种行业机构不需要传媒与沟通人才。


所以我的看法是:不必担心自己无所用,要担心自己无所能。

问:像我这种家里没背景、没后门的人,怎么和别人竞争呢?


你是在担心别人跟你拼爹、拼背景、拼资源。一些行业确实存在托人“递条子”、“走后门”的现象——比如说找工作、找实习单位,当你一筹莫展时,有人能帮你介绍、周旋一下,这会对你很有帮助。在全世界,都存在着“关系”和“社会资本”这类外部因素,这一点毋庸讳言。


可是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确是我们天天培养、天天期待的那种人才,那根本就用不着整天惦记走后门。当你毕业的时候,资历共能力齐飞,德行与学问共舞,还怕别人不要你吗?


如果你不够幸运,多半是因为不够强劲。


想当年,门客毛遂主动自荐要跟领导平原君去出差,平原君觉得他平时成绩不好,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是说,你如果是人才,不早冒尖了吗?毛遂说,他这把锥子需要得处囊中才能脱颖而出。平原君看他挺会说话,带他去了,果然立功受奖:说动楚国出兵抗秦救赵。话说回来,如果小毛同学不是锥子,就算被领导放进囊中,又有什么机会呢?毛同学能有勇气站出来,能成功说服平原君,又能成功说动楚国,那还真是一把锥子。


所以,如果你家境和背景一般,缺乏社会资本,那就在自己身上多磨砺,好好励志,时时努力,家贫就得多励志!至少要在机会来临之前,先把自己磨尖再说。


集两句诗送你们:莫愁前路无知己,吹尽黄沙始见金。


要奋斗啊!



新闻学子该何去何从?

(本部分参考公众号“意大利华人街”水木然《10万+,正在毁掉新闻行业,毁掉互联网,毁掉年轻人》)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正在变成一门性价比极高的生意,首先击垮的就是100年来形成的新闻传播体制。回首从前,在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虽然新闻行业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至少还是有很多新闻工作者在追求真相;


然而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我们惊讶的发现“100000+”成了所有自媒体人梦寐以求的追求,有人喜欢搞怪,有人公开发牢骚,有人喜欢危言耸听,一篇篇简单粗暴、哗众取宠、撕逼骂街的文章,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裂着社会。


它满足了我们的猎奇、需要发泄的欲望,让我们上瘾、不可自拔。我们自古以来喜欢围观、跟风、人云亦云,这种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半个世界。


10万+,不仅成了新闻人、媒体人的魔咒和梦魇,更让无数的“能人志士”义无反顾的奔波在追求10万+的大道上。


大部分自媒体的本质,都是一桩生意。做生意的思路是以最小的投入博取最大的回报,而且最快的回报,因此当一件大事发生的时候,大家不是去前线探究真相,而是喜欢猜测和评论,因为记者奔赴前线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于是,大家比拼的就不再是谁先快速报道真相,而是谁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传统媒体养记者,自媒体只养段子手。于是当很多传统媒体被自媒体干趴下的时候,我们也惊讶的发现: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记者越来越少了。


评论人曹林说:“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了。”这就是国内新闻媒体的尴尬:评论过剩,预测过剩,事实的传输能力严重不足。


在媒体行业一片惨淡的背景下,新闻类专业报考人数却在增多、录取分数逐年升高,这从一个侧面凸显出传媒业的入行门槛高和传媒人才所体现的价值。在很多人印象中,新闻类专业应该好就业;实际上,该专业的就业率并不高。十年前,新闻专业的一个班有绝大多数人是去媒体工作;而近十年,毕业生要进媒体越来越不易,供大于求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各式媒体新闻的信息表明,为新闻专业学生提供职位最多的仍是企业。


1、  企业:多数人的选择

传播公司、国企、中小型企业、合资企业、汽车公司等,都有新闻专业学生的身影。对于僧多粥少的现实情况,吃饭比实现新闻梦想更实际。没有在媒体中谋得理想职位的同学不妨考虑进入企业,策划、运营、广告等方向都属于广义传播范畴,也是可以学以致用。


2、  在学校继续深造

很多同学会选择在大学毕业后不立马工作,而是读研,他们中有些是想继续充电,为以后就业多铺设几条出路,有些则是对学术研究抱有热情,想在专业方面更进一步。


3.、自己创业

在职场形势变化多端、大多数公司招聘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有少数毕业生选择不给别人打工,而是自己做老板。利用专业所学,创办自己的公司或者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开工作室也是不错的选择。



读后感

文 | 刘一醇


毕业之后,大学之外,是一番怎样的光景?


想必这是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思考过的问题。理想主义者会给出许许多多色彩明丽的假设猜想;现实主义者会搬出一些条分缕析的计划方案。而大多数人都是矛盾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不定,难免纠结。


这时,不妨做一些减法。少一些贪心,避免什么都想学,却一门也不专;少一些患得患失,不要总是纠结“有没有‘用’”;少一些没有依据的臆测;也少一些过度乐观或悲观的判断······几番舍弃之后,或许可以体会到余秋雨所言的“减而见筋”的极致简单、“减而显神”的轻松自在、“减而得脉”的目标明确。



再做加法,让我们的生活充盈起来。


我们要在已被整理清扫过的精神世界里增加对有价值事物的追求热情。在大学中,“术”“学”兼顾,既要有专业素养也要有专业气质。作为新传人,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掌握采、写、编、评、摄等业务技能,关注社会热点,也要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不能贪图做全能记者而丧失了自己的专长。如体育记者、娱乐记者、法律记者,擅长写通讯、写评论的记者等等,总之,要炼就自己的一技之长。



在礼仪之邦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礼尚往来,现实生活中的不良风气也会顺承这种潜存的文化规则:找工作靠关系。然而,社会在改变,如今依靠能力找工作绝对是主流,退一步讲,即使你凭借关系进入某个单位,没有实力做不成事不说,还会遭到别人的非议,何去何从,自己考虑。


记住:眼光放远、脚步放近,心态放高、姿态放低,就好。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人生百问


孤独 | 焦虑 | 爱的态度 | 金钱观 | 爱的选择 | 书单 | 失去 |  “诚” |研究生 | 职场 | 谈阅读  ( 1 ) (2)(3)异地恋 | 存在感 谈奢侈(1)(2)(3)新年计划 | 专业课与公共课 | 寒假攻略 | 催婚 | 闲话PX | 面试 | 大屠杀 | 提问 | 友情 | 新闻理想 | 阅读到解释 | 亲子关系 | 粉丝(1、2) | (3、4)|(5、6)单身大学规划投资自己吃瓜群众恋爱准则 | 师生关系爱的能力 | 大学

时事热评


【美国大选】关注 | 媒体偏向 | 人工智能 |【罗尔事件】|【霸凌事件】沉默者 | 社会化法则 | 


故事随笔


【采访对象】(1)|(2)|(3)|(4)|(5)|(6)|【和唱歌的朋友聊天】|【微信】| 【虚拟人类】|【娱乐新闻】|【路的禅】(1)(2)(3) | (4)【读诗】(1)(2)

传媒思考


盲从 | 谣言 | 社区报 | 新媒体 | 国家形象 | 网络暴民 | 公共领域 | 战略 | 创新扩散 | 网络政治 | 网络游戏 | 网络言论 | 新闻政治 | 严肃新闻 |【网络写作】(1)|(2)|(3)|(4)微博七宗罪【理解新媒介】泛媒介新媒介即人结构即内容虚拟即存在 | 【微博掐架定律】(1)(2)

特别关注


高华 | 科恩 | 感恩节 | 新年 | 莎翁情诗【评“脱不花的建议”】批评 | 百期Lumina之问(1)(2)(3)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刘一醇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