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必须回归知识分子行业(杜课701期)

杜骏飞 杜课 2019-08-22


新闻必须回归知识分子行业

七百期群聊夜·答疑一




@谢耳朵的little fan:

杜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会话语权下放,促成了人人皆记者的情况。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感觉到了记者的作用其实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包括在收集信息,核实情况各各方面都可能被取代。我们该如何看待今天的记者身份?对于想要当记者或是身处记者行业的人,杜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呢?

 

杜骏飞:


新闻必须回归知识分子行业。

 


编辑部注:

 

“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来自西方,就现行较常用的英文来说,一个是intelligentsia, 另一个是intellectual。主要是指以阐发或者运用知识为核心工作的脑力劳动者。


他们应该具有四个特征:首先,当然必须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其次,必须拥有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比较系统的知识;第三,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或职位,而应该关注整个社会;第四,必须具有批判精神。

 

@爱迪生:

杜老师好~新传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业界的实践特别需要开阔的视野。而来自农村的孩子,因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恰恰视野相对窄。


请问应该如何缩短差距?或者说来自农村的孩子应该如何在心态上认知这个事情?

 

杜骏飞:


借助于新媒体,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互联网,我们不再被局限了。

 


编辑部注:

 

移动设备及网络使用成本不断降低,由于经济实力所导致的人们在接触和使用基础设备上的差距在减小;另外,新媒体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和信息的海量性使得知识传播在困难程度上有所降低;再加之互联网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人们平等的获知权和表达权,知识沟在不断缩小。


但是,在极易被信息洪流所淹没的今天,无用信息所带来的迷惑是否又会在另一层面上扩大了知识沟呢?



@江覆:

杜老师您好,一开始出于某种新闻理想选择新闻专业,但本科的学习和对现在的新闻环境的失望使得自己渐渐失去一种热忱,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与松动,对未来职业生涯也产生一种迷茫。


请问老师,还可以用一种理想主义期待目前中国的新闻业吗?技术影响愈加深刻的当下,怎样找到自己在职业生涯的坐标呢?

 

杜骏飞:


理想主义不是一种规则,也不是一种规划,而是一种路径选择。


 

编辑部注:

 

认同,首先是一个动词,identifying,这是个习得的过程,个体会从他人身上选择性地内化一些特征,将这些特征变成自体的一部分;其次它是一个名词,identity,这是identifying这个动作结束之后的产物——你的身份。你认同了什么,你就是什么。


实际上,认同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机制,它可以帮助回答两个重要问题:“你是谁?你从何而来?”。

 

@默默:

杜老师,如何看待对今年丛生的各种女性平权运动,原因何在?结果何评?未来何解?

 

杜骏飞:


女权运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乐此不疲:

网民被称为“无组织的组织”,每次重大事件大家都会积极参与,可是随着事件迭代,好多次网络运动都没有结果。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使用这股力量呢?

 

杜骏飞:


网络社会运动如果不能落地于现实世界,只会起到一个群体意见压力的作用。


 

编辑部注:

 

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即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在压力之下,人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妥协,并做出从众行为。这种群体压力产生的原因包括,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且群体给予了个体以归属感和自我同一性。


我们这里所提到的群体压力主要是指,公众在网络社会中所作出的意见表达,在聚合后产生压力,从而对于社会事件所产生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


@崔崔:

什么是科学的教育观念?

 

杜骏飞: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



@葵葵:

老师您好。新闻日日新,新闻乱象多,传播套路广,作为一个个普通的我们:1.应该以什么视角来应对这样的“拟态环境”,辩证的看待我们的信息环境?2.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提升自己透过传播现象看到背后折射的社会原因的能力以及觉知这种传播路径常常奏效的原因?

 

杜骏飞:


如果你打算对周围的世界保持高度的辨析能力,其核心的力量只能来自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崔崔:

杜老师,人民日报发文抨击自媒体乱象,唯利是图,贩卖焦虑,甚至利用新闻的影响力去敲诈企业。您觉得作为政府如何加强自媒体的管理呢?

 

杜骏飞:


自媒体不靠人民日报管理的,而靠法律、道德和公民素养来管理。

 


编辑部注:

 

公民素养,即当代公民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生活技巧、素质、或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文化素质、法律和自律意识以及道德修养。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公民素养,主要指的是公民作为自媒体的受众,在辨别信息内容,判断背后用意,拒绝负面干扰时所具备的能力及素质。

 

@葵葵:

杜老师,您好。

1.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除了自我的慎独和呵护,您认为长期易执行的培养方式有哪些呢?

2.当我们具备了这种意识,却常与社会生活产生冲突,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呢?


谢谢老师!

 

杜骏飞:


如何培养批判意识呢,那就是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培养。只能如此。

 


编辑部注:

 

批判意识指的是在评论人或事物是非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这种意识指导着我们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除去自我慎独和呵护外,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培育学生的批判思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在当今急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

 


@金龙鱼:

作为一名心智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想问问老师,在面对社会乱象(疫苗等事件)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能做些什么?

 

杜骏飞:


如果你的心智还不成熟,那么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熟起来,拥有知识的力量,然后才能服务社会、改造社会。

 

@北大宋元:

在网络传播空间“404号高地”是如何生产的,我一直很好奇这么多的“404”是怎么产生的。

 

杜骏飞:


想生产404是很容易的,只要你坚持315即可。

 


编辑部注:

 

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而315对于“杜课”来说,就是有勇气说真话。

 

@远行客:

杜老师好,我正在看《罪与罚》,觉得很震撼,我们中国出不了这种作品,原因是什么?

 

杜骏飞:


你说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只可能产生于一个有良知的社会里、诚实的知识分子、呕心沥血的写作。

 


编辑部注:

 

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就是孟子所说的“不虑而知”,王阳明所说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圣灵充满”的优良之知。


通俗来说,良知就是你还能分清善和恶。没有良知就意味着不分好坏,意味着麻木。 良知使一个人、一个社会懂得去把握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知是故里:

听过有人说,毕业可能就是新闻理想丧失的过程,虽然这句话很丧气,但是有时候真的觉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小地方的电视台或报社工作的时候。

 

杜骏飞:


我同意你的看法。很多新闻毕业生毕业之后就丧失了新闻理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本人不够格,而是因为社会环境并没有支持他的理想。这时,你可以再做一次选择,要么为理想而坚持,要么为生存而妥协。

 


编辑部注:

 

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它的形成是媒介与社会在过去长期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互动中逐步形成的。


媒介环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影响媒介员工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媒介环境能使媒介员工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推动媒介各个系统良性运转。至于消极的环境会对新闻工作者产生何种影响,就留给各位同学思考。

 

@sybil:

杜老师您好,我是南大新传院的大二学生。最初选择新传是因为想写出像《举重冠军之死》那样的特稿,经过一定的专业学习并接触过很多业界和学界老师后,发现自己对传播学甚至是社会学也很有兴趣。


诚然,我对新闻的理解不像最初那么狭隘了,职业理想也不仅限于成为特稿记者(但我依然喜欢特稿)。我很享受这种吸纳新知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也有一种不知将来究竟要做什么的迷茫。

 

想请教老师,我应该在这个阶段尽快找到心之所向,对未来有所规划,还是只需要单纯享受读书时光,这种迷茫以及由迷茫带来的焦虑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感觉身边同学并没有我这种焦虑)。

 


杜骏飞:


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关于自己的自我认同,然后才是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然后再关心外部世界对自己的看法。

 


编辑部注:

 

自我认同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承认。既从这种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自我认同包含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两部分。


只有树立了这种自我认同,才能够做出更正确的人生选择。

  

@许冻冻:

请问新闻传播学的博士如何在有很多学术禁区的前提下还能选到有意义的选题并奠定学术基础呢?

 

杜骏飞:


学术无禁区,发表要谨慎。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精选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夜谈王国维陈寅恪九章秋瑾岂是关巧红民国“毒舌”斯文大夫吴孟超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仲秋访台赠高研院诸道友我们就是那少数人论沉默读诗三境界戊戌一百二十年祭哈哈!“旅行者”类型学中学的《1984》|大学笑话集这一课,讲崔永元吧谈“内卷人”“中才之人”生存守则我们如何去说服人民?杜骏飞:送别同学们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天下何处无夜叉毕业说什么?士的表达真理网络幸存者谈“怂”互联网绝不会是“平等”的如何做个社会人?交友箴言杜骏飞:七夕管得最少的政府——读梭罗九戒“共情”与反“共情”不读莫言乌尔班尼的牺牲今晚!杜老师喊你来群聊/ 从来就没有什么网络政治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耿直的招聘谈“迷信”谈官威奥普拉说什么?|叮!你有一道作文题如何理解俞飞鸿?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杀死一只啄木鸟九谈拼多多|为了忘却的记忆乡野咪蒙传媒与第一课|公共青年消失的冰冰不论贾与胡为什么是胡锡进|范长江的生与死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上弦月击鼓传花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钱明雅

责编|江珊 王之涵



标星+置顶杜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