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150)《阿西里西》,被写进教材的彝族音乐

作 者:王继超 云上毕节 2022-03-30


黔西北彝族民歌《阿西里西》,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词和反复的连唱,但是它却以音乐的翅膀,从磅礴乌蒙山腹地的百草坪、韭菜坪大山下的彝家山寨传出,唱响神州大地,传向五湖四海。


流传于威宁板底、赫章珠市一带的《阿西里西》,是旋律最欢快的彝歌之一。《阿西里西》简洁、热情、优美、奔放,百唱不厌,百听不烦,是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黔西北彝族歌曲。“阿西”彝语意为“我们”(咱们),“里”彝语意为“来”,“西”彝语意为“再”;《阿西里西》汉语直译为“咱们再来”,意译为“咱们一起来跳舞(玩耍)”。《阿西里西》的歌词大意是:咱们再来呀,咱们再来呀,钻呀那个钻篱笆,快快来把篱笆钻。


▲赫章阿西里西大草原(叶光良  摄影)


这“篱笆”,只是一种象征意义的。“篱笆”的别称叫“龙门”,《阿西里西》源于彝家青少年寓歌唱、舞蹈、游戏于一体的“牵手跳龙门”。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在院落旁熊熊的篝火边,彝家青少年男女跳篝火时站成一排,挨着站的人,后面一人的手都放在前面一位的肩上,带跳的人先拉一人钻过第二个人放在人家肩上的手下,依次轮流从每个人的手下钻过,钻的人越来越多,“龙门”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一人也被带了走,又恢复开始的站列,又再一次钻,周而复始,直到玩累为止。钻“龙门”跳的时候,边唱《阿西里西》边钻。《阿西里西》为彝家男女老少所喜闻乐见。


罗林姐、龙文英、陈荣英三位老人正在梳妆打扮(叶光良  摄影)


1959年,彝族民间音乐家代俄勾吐汝(李永才)先生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将“牵手跳龙门”创作为 《阿西里西》。一时之间, 《阿西里西》在百草坪、韭菜坪大山下的彝家山寨家喻户晓,竞唱开来,并走上了北京的舞台。



▲赫章4位演员参与的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合影(叶光良  摄影)


2014年4月,在时任赫章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况华斌、赫章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副局长王飞翔的热心帮助下,2014年4月17日晚上,我们采访组一行有幸在赫章县城得以遇见了当年进京演出的罗林姐(65岁)、龙文英(67岁)、陈荣英(66岁)、罗兴秀(66岁)4位演员


2014年4月18日上午,罗林姐、龙文英、陈荣英3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还穿上了彝家的盛装,在赫章夜郎国家森林公园平山景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拍摄。


▲罗林姐、龙文英、陈荣英三位老人合影(叶光良  摄影)


据她们介绍:1964年,当时的毕节专区赴京演出的演员一共有9人,分别是赫章县妈姑区平桥公社的罗林姐(女),赫章县妈姑区珠市公社的龙文英(女)、罗兴秀(女)、杨德会(男)、陆永忠(男),威宁自治县板底公社的陈荣英(女),以及当时属于毕节专区水城县的另外3人。


▲翻拍当年《阿西里西》演出团队分演员的合影旧照(叶光良  摄影)


据这4位老人介绍,具体情况是:1964年10月16日,贵州省组成了35人的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公演选拔,当时毕节专区9人组成的代表队演出的彝族舞蹈《阿西里西》在全国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彝族舞蹈《阿西里西》得以代表贵州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公演。

1964年12月2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并合影留念。在此之前,《阿西里西》演出团队已经在北京演出一个多月,作为压轴节目,场场爆满,场场观众掌声雷动。


▲1964年12月2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并合影留念。(叶光良  摄影)


《阿西里西》曲目优美动听,舞姿欢快潇洒。歌舞《阿西里西》曾被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艺术片《红花遍地开》在全国放映。随着电影《红花遍地开》的放映,《阿西里西》歌声不胫而走,飞过高山,飞过平原,飞过长江、黄河,先后被收入贵州省小学音乐教材,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初中音乐16册即初中二年级教材。《阿西里西》在全国中小学生的课桌上,放上了一张靓丽的彝族名片。


▲彝族青年在演唱《阿西里西》(叶光良  摄影)


以《阿西里西》的乐曲编排的舞蹈,易学易跳,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非常强,是重要庆祝活动和彝族群众每年过彝族年、火把节等大型节日期间的音乐主旋律。


▲彝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叶光良  摄影)


当《阿西里西》的乐曲响起,当美丽的彝家姑娘飘逸飞舞的百褶长裙伴随着彝族小伙热烈奔放的舞步上下翻飞时,不禁使人激情飞扬,产生一种律动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欢快的队伍中去。那抒情的旋律,奔放的舞姿,炽热的情感,独特的服饰,成就了《阿西里西》突出的艺术个性及艺术魅力,令人难以忘怀。

 

▲《阿西里西》视频 (来源:《毕节之最》    时长:6分32秒)


作者王继超简介

王继超,贵州省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原主任、译审。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毕节市市管专家,2002被评为毕节地区“首届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
贵州省古籍保护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和毕节市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等。整理翻译有《彝族源流》、《彝文典籍图录》等和著述《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彝文文献翻译与彝族文化研究》等,公开出版著述四十余部、近百卷、一千八百余万字。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10月和2005年5月,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称号。国家民委、国家文化部表彰的全国古籍整理先进工作者。


作   者:王继超
编   辑:吴   芳
编   审:秦   恒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