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与法】Tobias Adrian,Tommaso Mancini-Griffoli:数字货币的兴起(1):综述
B D A I L C
欢 迎 关 注
Henri Le Sidaner
数字货币的兴起(1):综述
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Tobias Adrian,Tommaso Mancini-Griffoli
译 / 姜开锋
Alipay(支付宝)、Libra(脸书推出的电子货币)、M-Pesa(肯尼亚电子支付钱包)、 Paxos(Paxos公司发行的电子货币)、 Stablecoins(稳定币)、Swish(瑞典移动支付工具)、WeChat Pay(微信支付)、Zelle(美国数家银行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平台)以及其它各类数字货币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消费者的钱包,引起政策制定者们的关注。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新的数字形式的货币呢?它们究竟算是货币吗,抑或它们是不是货币已经不再重要?它们真的会从迅速的推广中获益吗?如果是的话,它们会对发行和监管货币的银行部门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央银行应如何应对呢?是否有可能从这一迅速的变革中获益,抑或只需对它们进行监管?
本文迈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鉴于问题的复杂性,本文对分析范围进行了限定,没有讨论规范层面的问题。本文的目标是对新型数字货币的分类提出一个概念框架,阐明数字货币的一些风险,剖析其影响,并为各国央行提供一些政策建议。新型数字货币与银行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如何确保金融稳定和保护消费者,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其它的一些风险和影响——例如对金融信用、货币政策、资本流动以及反垄断的影响,本文将会顺带提及,但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概言之,本文认为,当今最常见的两种货币形式——现金和银行存款(bank deposits),面临的竞争形势异常严峻,它们的地位可能会被超越。与它们形成竞争之势的电子货币(e-money),是通过电子渠道来存储其货币价值的,其价值与普通货币,如欧元、美元、人民币或这些货币的一揽子组合的价值单位相挂钩。其中,稳定币(stablecoins)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电子货币形式。电子货币作为支付方式而言,会更为方便;但其价值稳定性方面,仍存在相应的问题。毕竟,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它类似于一种向投资者保证能够以票面价值进行赎回的私人投资基金。发行人要履行这样的承诺:如果投入10欧元,则肯定能够赎出10欧元。
受到电子货币冲击的银行,或许可以通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务或类似的产品来进行应对。即便如此,政策制定者们也应该提前为银行业中可能出现的紊乱局面做好准备。支付领域如今的新加入者们,在将来的某一天可能自己就成为了银行,并根据他们获取的信息提供定向的贷款。因此,这样的一种银行业模式不太可能会消失。
中央银行将在塑造这一未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制定的规则将与新型数字货币的使用、新型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压力密切相关。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在严格的限定条件下,向选定的电子货币发行商提供央行储备(central bank reserves)。这样做会增加风险,但它也有不少优势。尤其是,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与电子货币发行商合作,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以下简称CBDC)”,一种数字版的钞票。我们将这种方案称作 “人工合成CBDC”(“synthetic CBDC”)。在描绘这些前景时,我们关注到,在设计具体政策之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数字货币,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概念框架来来对它们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指出,某些类型的数字货币可能会普及的非常迅速。尽管它们的储值功能并非完美,但由于网络的普及以及在线平台的整合,它们作为支付方式的便捷性是无与伦比的。简言之,第一部分对可能到来的改变进行了分类;本部分则指出,一些改变已然来临。第三部分讨论了数字货币的推广将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该部分设想了三种情景:一是数字货币作为现有货币的补充;二是数字货币成为了现有货币的替代品,但银行仍能够通过竞争揽得存款;三是银行在大规模的存款流出后,被转变成了私人投资基金。该部分还简要描述了其它一些可能的风险。第四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研究了央行应如何应对。该部分讨论了允许一些数字货币发行商持有央行储备的潜在好处,并指出这一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将CBDC向大众普及的有效模式。
仅作学习交流之用
往期荐读
编辑:钟柳依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