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五天,如何更新太古里?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图自成都远洋太古里、存在建筑


在所有的商业广场里,成都远洋太古里的“漫广场”是独一无二的,即便这些年那么多的新商业涌现,但它依然难以超越。


它是国内最有商业价值的广场之一,它首先是成都远洋太古里最大最核心的广场,是这座街区商业的题眼所在。八年以来,这里几乎是所有来成都的首店品牌,国际品牌的首选,成都Top级的快闪、活动、演出和展览在这里举办,任何出现在这里的内容,都会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自然流量,而一个月动辄数百万的场地费用,也印证着着它的价值。


而在商业的另一面,漫广场也有自己独特的场所意义。在最早的设计理念里,这里就是太古里的当代“坝子”,人们围坐在这里喝茶聊天,这就是成都最原有的生活样貌,它塑造了成都人的性格与生活态度,是太古里最早“快耍慢活”中,慢活的具象表达。即便今天的太古里重奢品牌林立,但这里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气氛,让人“待得住”,感到舒适和放松。


而最有意思的,还是它所面对的两个建筑群落。漫广场的一边是千年的大慈寺,这里曾经是玄奘法师“求学出家”的地方,也一直都是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塔”,而对面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则是当代成都商业文明的一个代表;来自于精神和传统的,来自于现代和商业的,两种场所精神凝聚在一起,也让漫广场拥有了时光交错的魅力。


而成都远洋太古里,也不知不觉走过了八年的时间。可以说,每一个喜欢逛耍,喜欢城市和商业的本地人甚至是常来成都的外地人,都对太古里的每个角落太熟悉,数不清逛了有多少遍。


在线下消费逐步回暖的过程中,在成都核心商圈回血的过程里,太古里需要一些更新的内容来去链接外界。的确,不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空间的“成都首店”来表达,这些归根到底是品牌视角,太古里需要些独属于自己的内容,来表达自己。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八周年,五一小长假,以及这个漫广场是一次难得的更新机会。


图自存在建筑


成都远洋太古里对于到来的八周年,给出了一个极富在地化的主题,叫做“撇捺之间”。


“八”字说到底,就是有这么一撇和一捺组成,这是个极简的汉字,有长有短,一顿一挫,并且组合在一起,很像成都远洋太古里特有的商业独栋的坡屋顶,从概念、形式和寓意,都很中国、很成都、也很“太古里”风格。


面对这个半命题作文,解答问题的团队,叫做“裸筑更新”。和传统的市场活动不同的是,他们不是一家展陈或者公关活动公司,这是一支建筑设计团队,或者说,是一个不模仿自己,时刻的都在做尝试和突破的“建筑内容团队”曾经安福路的三顿半“原力飞行Into the force”就是他们的作品之一。


创新往往是深思熟虑过后的模仿。同样在这里,裸筑更新不会上他们曾经的套路,但用建筑设计的逻辑来回答“撇捺之间”,是难得的机会也是考验。虽然不需要解决商业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解读这个广场,如何以点带面的“更新太古里”,如何去融入一些新的建筑观念...再诸多的要素面前穿针引线,并且具象的表达出来,是不容易的。


对于“撇捺之间”,裸筑给的下联叫做“穿斗陌阡”,这是建筑与城市形态的融合概念。


“穿斗”是四川民间对一种纯木建筑结构的俗称。早年间四川本地缺乏金属,只能用各种木材盖房子,也让这里有了许多“穿斗”式的建筑形态,整个屋顶被一层层的木梁和木柱顶起来,形成纵横交错的空间系统,它凝聚了本土建筑的民间智慧。


而这种建筑形式,就被裸筑用在了“撇捺之间”中。就像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打破广场的平面布局,用穿斗的形式,一撇一捺,用了近1200根竹竿,让立体的“八”的笔锋,跃然再漫广场的纸上,形成这样有力量感但却轻盈的临时建筑,融入进太古里的建筑群里。


“陌阡”是在表达成都原有的街巷城市形态。这种有力量感的临时建筑突然呈现后,它自然而然会吸引人们进去探索穿梭,再其中自然形成的纵横阡陌中游览,就如同太古里重新给成都带来的街巷体验一般;并且每一个角度,你都能看到不同的结构和风景,沿着楼梯走到高9米的三层,一面是大慈寺的庙宇叠嶂,一面看到太古里的当代烟火,古往今来的空间叙事凝聚在这一点,这也是漫广场上从未有过的观看视角。


裸筑用当代的材料和设计语言来表达的本地传统建筑形态,一如最早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在开发阶段时,用国际化商业的内容来延续成都传统的街巷商街一般,两者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方法,达成了一种默契:致敬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让过去与当代链接,让国际与在地链接,并始终把真正的好内容带给城市。


图自存在建筑


五一期间,每个来到太古里的访客,都会被它粗粝原生的气质所打动,驻足打望。平日里平静,非常“innerpeace”也不失精致的漫广场,从平地里破土生长出“一撇一捺”指向天空,竹子、钢管、材料都是熟悉的材料,却在穿斗结构下演绎出完全不同的样貌,像是一种烈日下的庇护,也吸引着公众在其中探索漫游的欲望。


对于线下而言,最难的事情可不止于创意,还有呈现落地。在太古里给出的命题下面,还有一个更严苛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在五一小长假前完整对公众呈现。


这也意味着,留给从方案到施工落地的时间,只有45天。45天可以做什么?做一场常规的商业展览都非常紧张,更何况这是一个临时建筑,在一个每天高强度运营,充满各种限制的商业空间里,在传统意义上,这点时间找相关部门报批都是一个问题。


这里面没有什么小聪明,解决问题,只有依靠方法和团队。一方面用模数化的预装竹桁架,把预制的构建在江苏盐城制作完成,然后运到现场施工搭建,像堆积木一样,才有可能在15天里把建筑“搭”完。


而另外一方面,依靠合作多年的团队来共同协作,集中了包括施工总包单位,结构、灯光、等多个单位现场办公,一支完全来自外地的团队在这里硬熬15个夜。大家都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传统的业务来对待,而是真正去呈现出一个作品的心态,才得以呈现。


无形中,这也探索出一种新的空间概念,可以称之为“建筑装置”。既是临时建筑,用建筑的思维来去构建出空间体系;也是巨大的公共艺术装置,不只是表达观念,也是像装置一样,用预制件的方式进行试验,然后现场拼装,在足够快的时间里呈现出来,并且在其中践行全程的可持续理念。


是的,这也是个“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可持续案例。


传统的商业公关活动物料,往往在活动和展览结束以后,就成为了一堆带着污染的建筑垃圾。但“撇捺之间”的建筑装置不一样,所有的钢梁钢管钢骨架,都可以回到钢厂回炉重铸;所有的碳化楠竹最终会被拆装为成都特色竹凳,一批散布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公共空间内供游客休憩,一批赠予太古地产竹创社区中心供当地村民使用,成为公共座椅,进入到四川人民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减少材料的浪费,尽可能的让所有的构件循环利用。


在“撇捺之间”落地背后的这些故事,不只是在回答为什么能在短时间里呈现这也的装置,它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趋势:更加对城市和环境负责任,更多的去思考如何改变我们的公共生活。的确,“可持续”不应该只是用来口嗨的营销话术;不是在装饰性的活动物料上,大大的写着“可持续”三个字;不是去评各种奖项,而是真的言出必行,它才有被传播和引领行业的意义。


图自成都远洋太古里


对裸筑更新来说,这是一次介于商业和公共装置的建筑综合实践。


不只是在回答关乎“撇捺之间”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运用建筑师擅长的方法,集合各个专业板块,让一个“空降”的外地建筑和技术团队,做一个非常“本地”风格的临时建筑,创作出一个巨大的“城市装置”。并且最终的还给城市,还给在这里生活的人,让这所有发生的行为意义,远大于建筑本身的呈现。


对成都远洋太古里而言,这是一次理念回归。


不得不说,商业是一条流动变换的河流。再优秀的项目,都会遇到自己发展运营上的瓶颈,这其实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商业来说,从内部来讲,有资方逐年攀升的运营指标,有团队和资源的更替往复,有如何在现状下进行创新和找增量的难题。


从外部来看,任何项目也并非绝对无可取代,好品牌对于高租金高成本的接受度越来越差,选择也越来越多,更多的新商业新场景也在分散着消费者的注意力。这就是商业市场,河东河西可能用不着十年,往往只在一瞬之间。


同样,成都远洋太古里一定也有类似的困扰。行业内外聊到现在的太古里,在客流和首店创新高,一片盛景的同时,有些本地年轻人会觉得它越来越“没逛头”,老商户们来来回回没什么变化,而“买不起看不懂的新牌子”却越来越多了;重奢旗舰店完全占据了主街,距离感越来越大,不再属于大多数客人。


游客越来越成为主导的同时,街道的流速也在加快,能“停下”的地方,和一些有意思的社交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也不好找什么多好吃的地方;平日夜晚的太古里、和二层的廊道依然冷清的老问题还存在,而负一层也上了更多的围挡。


这些看法重要吗?或许无可厚非,所有人面对太古里时总是会用最苛刻的要求来对待它,就因为它是成都商业的标杆,大家会赞美,会挑刺,它终究会是一个来日方长的项目,持续高水准,要比一时半会的夺人眼球重要的多。


但我们都会记得,太古里曾经为成都商业带来的触动。


当其他的项目都在算坪效算租金,折腾品牌组合,“大力出奇迹”硬砸各种资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做商业时,太古里却在很真诚的做内容。不光是带来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告诉大家好商业的样貌,让本地的公共生活气氛和高标准的国际化商业可以融合,同时也在持续的注入好展览和新的审美观念。


这一次的“撇捺之间”就是堆这种理念的回归。站在城市的立场上,用原创做好内容的方式,再次让成都的本地文化和前沿的设计、艺术和建筑的新观念站在一起,带给成都一份新的城市礼物。


除却商业的维度,我相信,这是成都远洋太古里和其他商业最大的区别所在。


图自存在建筑



特别感谢:

RoarcRenew裸筑更新

Helen、柏振琦











商业/

上海·张园/上海·INS复兴公园/上海·现所/

成都·REGULAR源野/成都·COSMO/

成都·远洋太古里/成都·SKP/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杭州·天目里/嘉兴西塘·良壤/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

苏州·仁恒仓街/宁波·槐STAGE/宁波·DEMOHOOD/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日本·Share Lounge/

日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品牌/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


设计/

重构商业设计


趋势/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


观点/

“网红”商业的渡劫/让商业回到真实中/

如何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人的语言困局/

公共性,城市更新的价值底色/城市更新乐与苦/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一个商业项目/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


-


新商业设计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