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娃”的拼图人生(中)
【李晶专栏】
“福禄娃”的拼图人生(中)
原创作者|李晶
杨世一:男,八零后
“睿萌星”中国体验式教育联合创始人
福禄娃:做儿童户外活动领队的专属花名
参军入伍,是杨世一儿时的梦想。两年军营生活不仅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还让他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思想得到了洗涤、意志得到了磨炼。在那里,他从一个懵懂少年迅速成长为一个经受过身心雕琢的青年,个性中嵌入了更强的韧性和责任心。
从部队复员后,爱子心切的父母立刻帮儿子联系了一份国营宾馆的工作。他们觉得国企是铁饭碗,工作不累、旱涝保收。他觉得听父母的准没错,就开开心心地上班去了。
第一个岗位是总务处,兼做电工、木工、水暖工。说起来内容很多,但工作量并不大。加上他心灵手巧,上手快,即使有活几分钟就能搞定。大把的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只好每天跟着老师傅一起捂蛐蛐、揉核桃、下象棋、打扑克,要不就泡杯茶看报纸、看电视打发时间。
20出头的小伙子哪能长时间耐得住寂寞,看到前台的工作光鲜亮丽,他感觉自己长得挺帅,又爱聊天,就申请调到前台做服务员。新岗位并不轻松,需要值夜班,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凡经他手的业务无不井井有条。
然而几年下来,杨世一的工作总有些磕磕绊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倔强的脾气。宾馆是服务性行业,形形色色的客人中不免有些会对服务员吆三喝四或吹毛求疵,而自尊心、原则性都极强的他每到这个时候总是压不住火。开始熟悉的领导还能帮着处理,后来老领导调走了,他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辞职,想自己出去闯闯。新婚妻子首先被说服,父母心里不高兴,也知道儿大不由娘。于是在那年炎热的夏天,他离开了工作五年的国企。
杨世一一直都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可自己喜欢什么?又能做什么?这两个深奥哲学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一时想不明白,就索性先申请自己熟悉的岗位。他琢磨自己能说会道,还有多年前台接待经历,觉得与销售工作非常类似,于是开始在网上广投简历。
过了几天他就接到了面试通知,到了地点一看是个大会场,里面坐着好几十人。原来这是一个求职网站组织的集中面试,现场有多家公司同时招聘。网站工作人员的简要介绍结束后,求职者开始分别面试,他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然后问那位宣讲者:“你们公司缺人吗?”杨世一就这样谋到了他的第二份工作。虽然只是临时起意,但他直觉自己完全能够胜任。
他进入状态特别快,也很用心。公司里他总是最早到,最晚走。从下载求职者简历到电话沟通,从联系面试到入职跟踪,每天都忙碌不停。他的成功率也非常高,第一个月就帮41人找到了工作,并且连续三个月霸占了全公司业绩榜的第1名,比很多老员工的收入都高。为此,公司还下调了新员工的提成金额。不过,他当时干得正带劲,根本没多想。他说:“我当时觉得帮助别人找工作是件很神圣的事,头戴光环,觉得自己好了不起!”
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杨世一的预料。当无意之间了解到那位平时工作轻松自在且业务能力平平的上司,比自己的工资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时,他开始对公司的分配制度产生不满。当他被调动到市场部,而那里的提成只有原来的百分之一时,他无论如何都无法说服自己继续留在这里了。
虽然在这个类似于“猎头”的公司里只做了一年半,但他对求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总结的经验是:盲目地“海投”简历或一时兴起地应聘,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出手之前一定要首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了解工作时间、地点和薪酬,还要尽可能找部门负责人直接面试。这样应聘的成功率和工作的满意度都会大大提高。
如果说杨世一前两次都是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这一次他打算顺着自己的兴趣,听从自己的内心。
因为缺乏同龄玩伴,他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常与家附近的体育师范大学和电影学院的大学生一起度过。他喜欢站在场地旁看他们打篮球,帮他们捡网球。而他们也喜欢这个机灵又好动的男孩,经常请他吃饭,还带他到自己的宿舍参观。这种被年长者平等相处、关爱有加的经历在他心里埋下的小小的种子,这个时候开始悄悄萌芽了。
再次打开求职网站,杨世一第一个想到的是去欢乐谷扮小丑、玩偶,或者开游乐设备,不仅自己开心,还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那里离家实在太远,他在地图上比划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顺着这个思路,下一个目标就是动物园,可招聘的职位都要求持有上岗证或工作经验。接着,他就想到了海洋馆。
面试的时候总监问他想干什么,他指着海豚和海豹的大幅宣传图片问:“你们缺不缺和动物一起表演的演员?”后来他知道这个岗位就是“驯养师”。于是一个半小时后,杨世一在海洋馆的动物部上岗了。
开始,他每天的工作只是擦地、擦笼子,去冷库搬鱼、化鱼、称重。虽然不能跟动物亲密接触,但他说:“我可以离海狮很近,海豚就在我脚下游泳,我还可以拿玩具跟它们玩。我觉得特别开心,达到巅峰了!”
没过多久,主管看他形象、气质和普通话都不错,就让他开始学习主持。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很多老师傅刷了三年桶才刚可以碰触动物。凭着从小培养的认真而专注的习惯,凭着在求职网站经常在大场合演讲的经历,他进步神速。入职的第三个月,他开始主持整场活动。到第五个月时,已经可以腰间挂着装鱼的小桶带海狮一起表演了。
那时候他每天下班前最喜欢的工作就是背着氧气瓶潜水查看水池,把游客误扔进去的东西捡出来。他笑眼弯弯地说:“我喜欢和所有动物在池子里一起游来游去。这时候海豚会过来蹭我的身体,冲我点头,看着我笑。我好像在梦境中一样。”
在海洋馆的经历也不都是掌声和笑脸。这里的工作很辛苦,大部分都是繁重的体力活。不仅全年无休,每到节假日还要增加表演场次。杨世一说:“春节期间,我每天要带着动物做六场表演,动物都累得够呛,人就更别提了。”在那里的第一年,他就得了腰肌劳损,到现在都没调理好。除此以外,这份工作还有一定危险性。有一次表演失误,他被海豚从水里顶起来的时候身体失去了平衡,差点从两三米的高空摔到硬硬的岸上。
辛苦和危险并没有影响他的干劲和热情,但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一只又一只动物的死亡。说到这里,他的语调沉重起来:“内陆海洋馆的海水都是人工勾兑的,因为没有自净能力,很容易滋生细菌病毒。为了防止海豚和海豹生病,我们每天都要把各种药物塞到鱼肚子里再喂给它们吃。可即便如此,它们还是很容易得肠胃炎或其它疾病。”
这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女儿,对鲜活的生命更加珍视。每当有动物死去,他总是企图用身体的劳累和时间的流逝掩盖、忘却悲伤,但孤独和迷茫的情绪却越积越多,难以排遣。他没法接受昨天还冲自己咧嘴笑的海豚,今天就被切成了肉段。
在海洋馆工作的两年半里,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这样的痛苦,又实在不想变得和其他人一样淡漠而麻木。思来想去、犹豫再三,虽然不舍,但他还是辞了职。
之后的一年,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杨世一在朋友的潜水俱乐部做了一年多的潜水教练。日常工作是授课和招生,有时也带学生出国潜水。可是在北京,潜水爱好者十分有限,于是在业余时间,他开始到一家经营青少年户外拓展活动的公司做兼职领队。
多年来迷迷茫茫却看不清的目标逐渐露出了端倪,一直寻寻觅觅却找不到的方向逐渐现出了微光。杨世一终于找到了人生拼图中最关键的一块,虽然他当时还不自知。
一次活动结束后,老板分配他给组里的八个孩子写点评。这是他第一次承担这个任务,心想一定不能“掉链子”。从下午五点活动结束开始构思,直到凌晨二点半他才交稿。从个人能力到团队表现,从原因分析到家教建议,他给每个孩子都洋洋洒洒写了七、八百字。当把这些评语发给老板和家长时,所有人都难以想象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孩子的问题看得这么精准、分析得这么透彻。
从那次之后,他发现自己做这个工作不仅开心,每每得到孩子和家长的认可,还会有很强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没过多久,杨世一正式加入这家企业。因为勤奋努力且业绩出色,入职两个月后他就成为北京分公司代理负责人,五个月时即获得正式任命。
他又找到了工作的激情。做活动策划、外出宣讲、带团做领队、招聘培训、写点评,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他感觉特别开心舒畅。公司的发展也开上了快车道,不仅在全国的主要城市都开设了分部,还找到了“风投”,成功实现了融资。
资金宽裕了,他本以为公司会设计更多高质量的活动,招揽、培训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然而投资人却希望通过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早日形成规模效益。此时,他的期望和思路与公司的发展策略产生了本质的冲突。
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总想把工作做到最好。可是往往刚培训好的新人就被派到其他城市。没办法,他只好凡事亲历亲为。可时间久了,不仅自己疲惫至极,甚至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女儿醒着的样子。即便如此,活动的质量还是因为人员不足逐渐下降。孩子和家长的不良反馈让他越来越感到不安,却也无能为力。
虽然心里的不满越积越多,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对工作的热情仍然让杨世一坚持着,直到“奖金事件”。暑假结束后的奖金是日夜辛苦两个月后的最大期盼,一贯不在意钱的他,因为公司奖励政策改变这次难得认真算了一回。北京的业绩比之前成倍提高,稳居全国第一,可是发奖金时老板坦然地只发了承诺的三分之一。他追问原由,老板没想到他真的会仔细计算,尴尬得哑口无言。
被曾经尊敬和信任的老板伤了的心,更因为“三观不合”,他再一次辞职了,但是这一次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创属于自己的以体验式教育和激发孩子潜能为核心的儿童拓展活动公司。
他说:“虽然进入这个行业还不到五年,但心里知道这就是我想从事一生的职业!如果我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点自己未来的样子,那是从小到大的所有成功与失败、荣耀与挫折造就了我。之前兜兜转转十多年的工作经历看似浪费了时间、走了弯路,但其实它们环环相扣,缺少任何一步都不会有我的今天。它们就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出了我人生的模样。”
虽然我们一直在谈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但话题总会转到精心策划的活动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每每提到这些,他总会滔滔不绝、意犹未尽。那不是他的工作,而是倾注了所有心血的事业。那不是他的谋生手段,而是实现人生梦想和价值的机会与途径。
杨世一的人生梦想其实源自小学毕业时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对于一个成年人,梦想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是什么?身边 “00后”的哪些共性让他摇头叹息?他又如何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待续……
(本文为李晶原创投稿,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尾线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欢迎关注李晶的新书《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华》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