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青谭 | 如何面对孩子的恶

张冬青 日日新 2019-07-27
 
 


冬 青 谭

N°  78

孩子的恶需要理解,但理解不意味着允许。孩子要有恶的体验,但体验是为了明晰是非。



成人喜欢把孩子们比喻为天使,儿童的纯洁天真使他们担得起这个比喻。儿童的天使属性虽然不能阻止成人社会的恶,却可以抚慰被恶伤害过的人,可以净化经历过恶的灵魂。


成人还喜欢把孩子们限定在天使的身份台上,这种限定有两个途径实现,一个是不容许孩子犯错,要求他们只呈现天使的一面,这就使得成人对自己的孩子很苛刻,对别的孩子更苛刻,担心别的孩子带坏自己的孩子,所以总是通过行为挖掘动机的道德错误,比如孩子撒了谎就怀疑他品质不良,成人以为自己眼里不揉沙子就尽到了教育的义务,获得了道德的自我嘉许。记得在我大女儿2岁左右的时候,她说了一句骂人的话,我煞有介事地严厉批评了她,当时我正义感满满。后来我反思自己的反应过度,无非是要显示自己的道德优越,我对自己煞有介事的威风感到汗颜;另一条途径是看不见孩子的错误,或是美化孩子的错误,用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抹去了一切。别小看孩子,他们也有恶的一面。







关于孩子的恶,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先生写了一本书:《孩子与恶》,和一般的了解孩子的书不同,它研究的是孩子身上的“恶”,诸如令老师和父母头疼的“偷窃”“谎言”“校园欺凌”等行为。这本书让我们成人去理解“恶”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恶”可以成为孩子自立的契机。孩子走向自立的第一步,必然是对父母或者对环境的“反抗”。每个人成为自己之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严是一定会被摧毁的。这是一个危险的过程。


这本书非常值得当代的家长们阅读和思考,现在我要谈的是阅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事情,我们要防止矫枉过正。


河合隼雄先生认为现在的孩子们“对恶的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家长对孩子看护的越来越仔细,甚至上了小学的孩子们也很难逃离开父母的视野单独和同伴长时间的玩耍。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矛盾还没有升级,家长就已经介入了,孩子很少自己去解决纠纷。


那么要不要给孩子提供更多体验恶的机会呢?不要!可学习恶的机会明明少了,不是应该增加吗?这就像一个体重合适的孩子,由于背负了沉重的包袱而体重超重了,这时需要的是放下包袱,而不是减肥。体验恶的机会不需要增加,因为恶会寻找各种机会表现自己,只需要家长不要总把孩子置于自己的视野内,使孩子没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现在的家长容易犯天真病,专家说要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自主成长、自我负责,于是就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了。眼睁睁看着孩子欺负别人了,眼睁睁看着孩子违反规则了,以让孩子自主的名义不加管教。专家的话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迷信的。


另一种天真病就是管不住孩子。


比如,几个9岁、10岁的孩子总是给别人起外号,令被呼外号的人很痛苦。当成人制止其行为时,有的孩子会改正;有的孩子会当时停止,换个场景还会叫;有一个孩子马上和别人开始聊天,但是他把那个外号嵌在一句话里说出来,当别人指责他时,他以“我聊天呢”为挡箭牌,反而指责别人冤枉他。


这时候成人经常无计可施了。孩子这样的行为有几重恶:

 第一重,用外号嘲笑别人;

 第二重,做了伪装继续嘲笑别人;

 第三重,懂得用被冤枉反击成人的管教。


成人往往失败在第二重和第三重。成人容易犯的错误是或者高估孩子的恶或者低估孩子的恶。当高估孩子的恶时,会造成人格压制;当低估时,会带来纵容。在这个例子中,成人如何不失败在后两重门前呢?成人要告诉这个自作聪明的孩子,现在,外号涉及的这几个字就是禁忌,不管它是单独被说出来还是隐藏在一句话里被说出来,此时此刻,都不可以出现,因为这几个字一出现,别人会难过。我们不必纠缠冤不冤枉的问题,我们更不要陷入信不信任孩子的道德纠结,划清行为的界限就行。


孩子犯了错误总会狡辩,困扰成人的是总辩不过孩子,结果要么被孩子钻了空子,要么通过发脾气解决争端。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成人自己对行为的是非边界没有清晰的思考和界定。


有一次我告诉一个妈妈她儿子的行为总在突破规则,她回答说:我不知道哪些行为该管,哪些不用管。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富裕的中产家庭的母亲,孩子在公共场所破坏规则,还分不清该不该管,难道这是正常的吗?


我遇到过一个妈妈,10岁的儿子欺负邻居一个小女孩,以至于小女孩不敢单独出去玩,邻居找上门告状,这个妈妈竟然自己替儿子道歉了事,最终儿子连道歉也没有做到。


我问妈妈为什么没让儿子自己道歉,妈妈说:“我让他道歉了,他不愿意,我觉得他还没有做好道歉的准备”。


“可是他早做好了欺负别人的准备了”,我说。


这样放肆地纵容孩子行恶,成为一批追求爱与自由教育的家长的写照。看来,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家庭教育新的命题。


孩子的恶需要理解,但理解不意味着允许。孩子要有恶的体验,但体验是为了明晰是非。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和社群。

权所有,如欲转载,请后台联系。

如果您有教育新知和心得,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woqiuyuan@126.com



《冬青谭》全系列

1.  要成为自己灵魂的船长
2.  廉价思想批判
3.  真实是接纳自己的前提
4.  不能在“主义”不同的前提下谈问题
5.  尊重,从拉开身体的距离开始
6.  请允许孩子自卑
7.  冲突让孩子有分寸有胆量
8.  莫被兴趣迷惑
9.  教育是个平常事
10.  给孩子沉静的生活
11.  读《公主四点会来》
12.  读《有麻烦了》
13.  成人,请照照孩子这面镜子——读《愿你》
14.  细读《一片叶子落下来》
15.  童诗批评
16.  关于学生阅读的建议
17.  论厌学
18.  “都怪你”
19.  不要把母亲节过成悲情节
20.  莫把才艺教育当作素质教育
21.  游戏与劳动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22.  善良是一块抹布?
23.  谁会给你安全感
24.  “发脾气”问答
25.  一分不可为二
26.  信任会让孩子珍惜自己
27.  自信的底气在哪里
28.  学会理性二则
29.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一)
30.  不善待幼儿园老师的社会没有未来
31.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二)
32.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三)
33.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四)
34.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五)
35.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六)
36.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七)
37.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八)
38.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九)
39.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十)
40.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十一)
41.  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十二)
42.  三幅画像
43.  义的担当
44.  如果续写《赵氏孤儿》
45.  承担成就尊严
46.  平等与平和
47.  关于谦虚的思考
48.  焦虑是一种癌症
49.  识别毒鸡汤文
50.  接纳孩子·允许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51.  自由成长是负责任地成长
52.  课程化成长——成长的异化
53.  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停地输血
54.  语文学习中标准答案带来的后遗症
55.  善待孩子的神游
56.  赏析《小猫钓鱼(仿写)》
57.  赏析《我要为妈妈做星空大餐》
58.  做一个多元的人
59.  伪快乐成长
60.  远距离干扰与近距离干扰
61.  语文的基础应该什么样(一)
62.  语文的基础应该什么样(二)
63.  语文的基础应该什么样(三)
64.  语文的基础应该什么样(四)
65.  语文的基础应该什么样(五)
66.  时间,你在吗
67.  有病一定要治吗
68.  你是功利主义者吗?你肯定说:不是

69.  学习是件困难的事

70.  任性是个捣蛋鬼
71.  关于一次作业的探讨?

72.  一年级,你担心什么?
73.  一年级,你担心什么?「续」
74.  可动摇教育地基的家长们

75.  尊重生命,是尊重灵魂还是肉体?

76.  面对一个没有认真生活过的孩子
77.  “我的孩子很敏感”


每周五上午 是日日新学堂开放日

欢迎参观交流

日日新学堂

做自然而然的教育

北京·昌平·小沙河村 渥丘园

010-61779879 

 010-61779699  

关 注 日 日 新   了 解 新 教 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