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季舍夫诗2首赏析

拉季舍夫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РАДИЩ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1749-1802年)是俄国早期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俄国解放运动史上第一位作家,18世纪俄国最优秀的文学家、唯物思想家、反抗专制政治和农奴制的斗士,《彼得堡——莫斯科旅行记》一书的作者。拉季舍夫的文章体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作为哲学家的思辨以及作为革命家的气魄。他的思想固然是相当激进的,但他只能被看作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先驱者,这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尚缺乏独特性。不过他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像仅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普希金就坦诚自己是“跟随拉季舍夫之后讴歌自由的人”;流亡英国的赫尔岑也深深懂得《彼得堡——莫斯科旅行记》的价值,把它大量印行出版了。




自由颂(节选)


1


啊!上天最美好的馈赠,

一切伟大事业由你产生;

自由啊自由,无价之瑰宝,

让奴隶来把你歌颂夸耀。

把你的热情注入人们的心灵,

以你的双手发出万钧雷霆,

将奴隶制的黑暗化为光明。

愿布鲁图和切利再生,

让那些当权的沙皇们

听到你的声音胆战心惊。


3

是什么限制了我的自由?

我看到处处给愿望设置关口;

人民中产生了公共权力,

一切政权的共同源头。

社会事事听从它的指使,

社会处处要和它一致;

人人尊重公共的利益;

公共权力中有我的权力,

大众的意志也就是我的意志;

社会上从此产生了法律。


10

纵目展望辽阔的国土,

上面耸立着奴隶制阴森森的宝座。

各城市的政权温良恭顺,

把沙皇奉为神的化身。

沙皇的权力保护宗教,

宗教确认沙皇的权力;

他们联合起来压迫社会;

一个为束缚理性费尽心机,

一个力图把自由消灭;

两者都说:为了公共利益。


51

火海翻腾,饥荒肆虐,

血流成河,满目疮痍,

就在这专制当局所造成的

一片辽阔的废墟上,

将升起一颗颗小小的星星。

给舵手们戴上友好的桂冠,

让他们坚定地操纵着舵柄,

把船驶向公共利益的海湾。

掐死这只凶残的狼——

这个被盲人称为父亲的王。


52

但是这一天还没有到来,

悲惨的命运还没有终结,

这一天还很遥远,遥远。

一切灾难何时才能完结!

黑暗统治的枷锁终将粉碎。

顽固的政权集中全力,

在它摇摇欲坠的时刻,

要以沉重的一击砸烂一切,

它建立了严格的书报检查,

这是最令人痛苦的灾难。


54

我已经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起事的召唤,上帝的呼声,

震荡着世代黑暗的长空,

这时新事物正在诞生。

创始人端庄而又威严,

独自慢慢地降临人间。

他发出明亮的光辉,

把虚伪的奴役政权摧毁;

他驱散了沉沉的黑暗,

拨开乌云展现明朗的青天。


汤 毓 强、吴 育 群、张 均 欧 / 译


在俄国文学史上,拉季舍夫是第一个以文学为武器,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贵族作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因揭露了专制制度,宣传了革命思想,从而激怒了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他于1790年被捕,先判处死刑,后又改判为10年流放。
拉季舍夫在1773年翻译的法国启蒙主义者马布里的《论希腊史》一书的注释中指出:“专制独裁是最违反人类本性的一种制度。”而在这首著名的《自由颂》一诗中,他进一步深化和发挥了这一思想观点。
《自由颂》是《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的一首哲理性和政治性的颂诗,语言通俗凝练,但气势非凡。作者以古典主义的颂诗形式和豪迈的气概歌颂了自由。该诗首先赞美自由是“上天最美好的馈赠”和“无价之瑰宝”,接着陈述了自由的特性,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而且能用自由的双手创造财富,美化生活。只是由于统治者“坐在森严的宝座上”,握着“铁的权杖”,扼杀了自由,专制制度造成了人们悲惨的命运,所以诗中号召人们起来摧毁“虚伪的奴役政权”,在自由的指引下,“将奴隶制的黑暗化为光明”。
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时读了《自由颂》之后,曾在批语中写道:“《颂》是一首非常清楚的反诗,诗中以断头台威胁沙皇,赞赏克伦威尔的榜样。这几页有犯罪意图,完全是造反。应该问问该诗的作者,诗的用意何在?”应当说,叶卡捷琳娜二世并没有曲解作品的内涵,而是把握了该诗的实质和“要害”。该诗表现出了俄国文学中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和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随之而来的整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为之奠定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吴 笛 )




萨福体


清冷的夜,碧天如水,

星星闪着微光,泉水静静地流,

微风轻拂,白杨的树叶

  在不停地颤抖。

你发誓不会变心,

把夜的女神给我作保证;

但一旦北风劲吹——

  信誓就毫无踪影。

唉,为什么这样不守信用……还不如

永远冷酷无情,心里还比较好过,

你只是用相互的情欲来诱惑我,

  使我无法解脱。

不如死了吧,命运啊,残酷的命运,

除非你能使他忠实于自己的誓言,

祝你幸福,如果你能够

  不受爱情的熬煎。


张 草 纫 / 译

拉季舍夫以《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而作为革命诗人闻名于世,他的揭露专制制度的残暴、宣扬革命观念的诗作影响了许多俄罗斯作家的创作。可他所创作的《萨福体》展现的却是另一番诗才。这首诗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人类理智的信仰,还有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萨福,是古希腊以友谊爱情为主题而举世闻名的抒情诗人。拉季舍夫的这首《萨福体》从两个方面表现了对这位古希腊著名女诗人的崇敬。
首先是在主题上的继承,该诗不仅表现了萨福式的主题,也展现了萨福式的情感世界。尤其将萨福式“发烧又发冷”的遭受爱情“煎熬”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极为真切细腻。而且,作者还善于用自然场景的变换来烘托情感的变故。当拥有爱情的时候,夜色清冷,碧天如水,微风吹拂,星光闪烁,泉水潺潺。当爱情消逝的时候,清风不再,吹来的已是一阵阵狂暴的北风了。这阵阵北风预示着一种外在的摧残的力量。所以,诗人将爱情的变故看成是由“残酷的命运”所导致。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利用场景的微妙变化,恰如其分地烘托了抒情主人公的细腻的内心体验,也为后两个诗节中所描述的山盟海誓的背弃以及情感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其次是在诗体上的模仿。拉季舍夫的这首《萨福体》所采用的是萨福式的长短音诗律,在形式方面,与萨福式的情感世界达到了一种吻合。在俄文原文中,该诗完全模仿萨福的长短音诗律,每一节的前三行为十一音节诗行,最后一行为五音节诗行,体现了拉季舍夫出色的艺术才华。拉季舍夫这种对西方传统诗歌技艺的借鉴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探究,为俄罗斯诗歌的发展无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吴 笛 )



推荐阅读:

谢默斯·希尼诗4首赏析

托马斯·温茨洛瓦诗5首

德里克·旺诗5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尼尔斯·哈夫诗14首

卢齐安·布拉加诗6首

玛丽.蓝朗诗歌5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4首

伊曼·梅瑟尔诗9首

英格·克里斯滕森诗2首

何塞·奥古斯丁·戈伊蒂索洛11首

玛丽安娜·拉尔森诗12首

帕斯卡尔·帕蒂诗7首

托马斯·萨拉蒙诗10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5首

英格尔·克里斯滕森《光》

伊瓦·丽普斯卡诗11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10首

毕肖普诗8首

保罗·穆东诗9首

卡罗琳·多丽丝·赖特诗5首

塔杜施·达博若夫斯基诗5首

肖恩·奥布莱恩诗4首

温德尔·贝里诗12首

托马斯.萨拉蒙诗3首

罗伯特·勃莱诗7首

沙拉蒙诗4首

泰德·库瑟诗9首

肖恩·奥布莱恩诗3首

希尼诗2首

C.D.赖特4首

海因茨·切肖夫斯基诗3首

保罗·策兰诗26首

安妮·塞克斯顿诗5首

萩原朔太郎诗7首

法伊兹诗3首

汉斯·娄岱森诗10首

亨利.米肖《我从遥远的国度给你写信》

萨拉·基尔施诗7首

圣·丹尼·加尔诺《天地间的游戏与目光》28首

阿莱西·希德戈诗20首

保罗·策兰散文诗16首

简·赫斯菲尔德诗10首

罗伯特.洛威尔诗5首

罗伯特·勃莱诗3首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7首

乌拉·哈恩诗3首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7首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11首

A.E.史陶林诗12首

阿方斯娜·斯托尔妮诗7首

埃利蒂斯诗4首

蒂姆·利尔本诗11首

简·赫斯菲尔德诗13首

罗伯特·瓦尔泽诗3首

迈克尔·杜曼尼斯诗9首

马斯特斯《匙河集》38首

洛尔娜·克罗齐诗13首

普拉斯诗3首

萨拉·基尔施《乡村之行》12首

塔尔科夫斯基诗6首

保罗·穆顿诗27首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7首

安娜·斯维尔诗3首

米沃什诗15首

帕沃·哈维科《冬日宫殿》

穆罕默德·达维什《爱德华·赛义德:一种对位的阅读》

根纳季·艾基诗3首

露易丝·格利克诗5首

翁贝托·萨巴《山羊》

凯瑟琳·巴内特7首

安娜·斯维尔《夜间一场悲哀的对话》

阿尔·珀迪诗11首


我们肉眼看到的星辰 也许在亿万年前已爆裂死亡
此刻它们的光芒到达我的瞳孔 是最神秘的意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