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北宋皇室的崇道活动 ▎2张伯端与两宋内丹道派 ▎…《道教史话》四 道教的变革

王卡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元 壁画《神仙赴会图》局部


1北宋皇室的崇道活动 ▎2 张伯端与两宋内丹道派 ▎3 太一道与真大道的兴衰 ▎4 全真道的创立与兴盛 ▎5 宋元旧符箓派的发展 ▎6 内丹外符的新兴道派 ▎7 许逊信仰与净明道派《道教史话》四 道教的变革

 

四 道教的变革

 

1北宋皇室的崇道活动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继唐朝之后道教兴盛的时期。宋朝开国之初,太祖、太宗皇帝即注意扶持道教,礼遇隐逸道士,搜访道教经书,敕建宫观,使遭受唐末五代战乱破坏的道教有所恢复。北宋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与唐朝一样,也是为了利用道教神化其统治,制造所谓“天神授命”的神话。传说宋朝开国之初,在陕西终南山就有天神降临道士张守真家,自称是玉帝之辅佐,奉上帝之命护卫宋朝。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元年(976)召张守真入朝,令他在琼林苑设周天大醮,并遣使至终南山建上清太平宫,奉祀天神。

 

到了宋真宋即位之后,经济渐趋繁荣,边患暂时缓和,宋朝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也随之进入高潮。据《宋史·王旦传》等史料记述:景德元年(1004),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休兵罢战,宋真宗和天官寇准都面有得意之色。枢密院知事王钦若因与寇准有隙,进言曰:“此《春秋》城下之盟,诸侯犹耻之,而陛下以为功,臣窃不取。”真宗闻言愀然变色,问如何才能雪耻。王钦若便劝他学古代帝王去泰山封禅,制造祥瑞,以此“镇服四海,夸示戎狄”。宋真宗为了掩饰自己对辽国屈辱求和,便认可王钦若之言。于是由他亲自导演,宰相王旦和王钦若等人积极参与,演出了一场“天书下降”的崇道闹剧。

 

大中祥符元年(1007)正月,宋真宗在崇政殿召见王旦、王钦若等人,自称梦见神人降临,预告将有天书《大中祥符》下降。王旦等听说后都欢呼万岁,随真宗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命内侍登上屋顶取下“天书”,又命枢密院知事陈尧叟启读天书。只见封帛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眘,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撕去封帛,里面有三幅黄字天书,称颂真宗能以至孝至道绍世继位,晓谕他为政要清静简愉,使宋朝世祚延永。陈尧叟读毕天书,乃藏于金匮。于是皇上赐宴,群臣朝贺,又奏告宗庙社稷及京城祠庙,酌献天书,宣布大赦,改元大中祥符。同年四月,在大内功德阁又有天书下降,内容不详。六月八日,王钦若又奏称:有人在泰山西南灵液亭北,见有天书降落林木之上。天书上写的是:“汝崇孝奉吾,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

 

接连三次天书下降,闹得朝野轰动,从此四方效法言祥瑞者日益增多。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宋真宗又召见大臣,自称梦见神人来传玉皇之命,告知“赵氏始祖”要来见朕。于是带领王旦等人去延恩殿,向他们指示天神降临之处,并布告天下。宋真宗所说的这位“赵氏始祖”,就是道教所奉的神灵“九天司命天尊”。这年闰十月,真宗下诏定赵氏圣祖名讳为“玄朗”,上圣祖尊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圣母之号曰“元天大圣后”。这样,赵宋统治者通过降神闹剧,为自己制造了一位道教祖宗“圣祖赵玄朗”。

 

为了奉祀玉皇大帝和赵氏圣祖,宋真宗不惜耗费财力,大兴土木。从大中祥符元年至七年,委派丁谓主持修建了规模宏大、雕镂精巧的玉清昭应宫。建成后由宰相王旦亲任玉清昭应宫使。宫中奉祀的玉皇、圣祖像,专门委派江准发运使李溥在建安军募巧匠铸造。造成后运抵京师,真宗亲率百官斋戒具服迎接,送至宫内安放。大中祥符年间,还先后下令在京城左承天门天书下降处建元符观,天下各州府军监皆建供奉天书及圣祖的天庆观,京师及曲阜建景灵观,寿丘建太极观以奉圣祖和圣祖母。真宗还将天书及圣祖降世的日子都定为节日。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四月一日为天祯节,六月六日为天贶节,七月一日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为降圣节。节日期间官员放假,两京及诸路州府军监皆建道场设醮,断屠宰,听士民宴乐,京师张灯一夕,百官去道教宫观上香等等,靡费甚巨。

 

宋真宗的崇道活动,搞得朝野乌烟瘴气,劳民伤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大臣孙奭屡次上疏,批评崇道活动,要他以唐玄宗崇道招祸之事为戒。宋仁宗时,朝臣宋祁上疏言北宋财政危机的根源,其中也提到“道场斋醮无有虚日,且百司供亿至不可资计”。对道教的崇奉,是造成北宋“兵虚财匮”,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北宋统治已陷入内外交困。但以徽宗和蔡京为首的统治集团不是积极改良政治,克服危机,而是排斥忠良,任用亲信,大建园林楼阁,纵情享乐,并且狂热崇奉道教。宋徽宗效法唐明皇和宋真宗,也编造所谓“天神托梦”故事。政和三年(1113)十一月,微宗自称梦见老君告谕:“汝当宿命,当兴吾教。”他与蔡攸(蔡京之子)同去南郊祭天,行至南薰门,忽然问道:“玉津园东若有楼台数重,是何处也?”蔡攸心领神会,随即上奏:“见云间楼殿台阁数重,既而审视,皆去地数十丈。”徽宗又问:“见人物否?”蔡攸奏称:“有道流童子持幡节盖,相继出云间,衣服眉目历历可识。”于是徽宗亲自撰写《天真降临示现记》,记录此次天神降临,颁示天下,并在京师建迎真馆恭候天神下降。

 

政和六年,左道录徐知常推荐温州道士林灵素来见徽宗。此人善幻术,为人机敏而好大言。他对徽宗说:上天有九霄,最高者为神霄,神霄府中有神霄玉清王,乃上帝之元子,号长生大帝君。陛下就是神霄玉清王转世,降为人主,暂由王弟青华帝君摄领天上神霄府事。林又说自己是神霄府仙卿,降临人世辅佐帝君;蔡京、童贯等人亦是神霄府仙伯、仙吏,贵妃刘氏是上天“九华玉真安妃”。这番话说得徽宗心中大悦,赐林灵素号曰通真达灵先生,在皇宫附近为他修建上清宝篆宫。次年二月,徽宗自称青华帝君夜降宣和殿,授他帝诰及天书云篆。命道士2000余人集于上清宝箓宫,听林灵素宣布此事。四月,又讽示道录院:“朕乃昊天上帝之元子,为太霄帝君。虑中华被金狄之教(佛教),焚指炼臂,舍身求正觉。朕甚悯焉,遂哀恳上帝,愿为人主,令天下归于正道。帝允所请,令弟青华帝君权领朕太霄之府。朕夙昔惊惧,尚虑我教所订未周,卿等可表章,册朕为教主道君皇帝。”于是群臣及道录院秉承旨意,上章请求上帝册封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徽宗又命林灵素在上清宝篆宫讲道,士庶入殿听讲者数千人。然而林所讲内容颇为平常,只好说些插科打诨的笑话,令听众大为不满。但徽宗仍对林倍加宠信,赐号金门羽客、冲和殿侍宸,可随意出入宫禁。后因林恃宠跋扈,与太子争道,被贬斥还故里病死。

 

宋徽宗因佞信道教而大兴土木,下令将原在他出生地(京师福宁殿东)所建的玉清和阳宫,改名为玉清神霄宫,天下各州府所建天宁万寿观也都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供奉长生大帝君和青华帝君神位。他对改建工作甚为重视,惩罚修建不力的地方官员。又亲自为京师神霄宫撰写《神霄玉清万寿宫记》,刻碑立石。各地宫观皆赐田产千亩,每一斋施动辄数十万缗。又命各处道教洞天福地皆修造宫观,塑圣像,因此而靡费甚巨。

 

宋徽宗还多次下诏在全国搜访有道异人,令各路监司选送道士至京师道录院学习道教科仪。规定道士可入州县学校教养,学习道教经书,考试合格者可入京师辟雍深造,准许参加科举考试。除京师有道录院外,宣和三年又令各州镇亦设道录、副道录、女道录、道正等官员。他还比照政府官吏品级,设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规定地方监司郡县官与道观知观道士以客礼相见,天下道士免阶墀迎接府衙。极力提高道士社会地位。

 

北宋开国之初,宋太宗即下令搜访道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命张君房主持增修《道藏》,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张君房又摘录《天宫宝藏》之精要,编成《云笈七籤》120卷,进呈御览。宋徽宗政和年间,多次下诏访求道教经书,敕道士元妙宗、王道坚等人校勘整理,编成《万寿道藏》5481卷,送福州刊板。宣和年间又命道录院编写《道史》和《道典》。徽宗还亲自注解《道德经》、《冲虚经》及《南华经》等书,使道教典籍更加完备。

 

宋徽宗迷信道教,原想借助宗教神化自己,威吓臣民和敌国。但事与愿违,正当北宋君臣崇奉道教之时,北方金人已兵临城下了。在国家危亡之际,徽宗犹自相信道教法术能抵御金贼。宣和七年(1125)秋,金兵已渡过黄河,徽宗还在派遣使者押解道士刘知常所炼“神霄宝轮”去各地宫观,宣称可以镇四方兵灾。金兵围困汴京后,兵部尚书孙傅迷信方士郭京“能六甲法,可以生擒金二帅”。结果郭京驱使“神兵”开城,不战而逃,金兵乘机登上城墙,加速了京师的陷落。徽宗、软宗连同北宋宗庙神器,府库蓄积,都被金兵悉数掳去。这位“教主道君皇帝”做了囚徒,犹且身穿紫道袍,头戴逍遥巾,作道流打扮,真可谓至死不悟。

 

2 张伯端与两宋内丹道派

 

唐末五代兴起的道教内丹炼养术,在宋元两代愈益兴盛,形成诸多派系。其内丹学说大多宗承钟离权、吕洞宾为祖师,故称“钟吕金丹派”。北宋后期,内丹学已渐趋成熟。到了南宋与金元对峙时期,终于形成了以内丹修炼为宗旨的两大道派,即流传于南宋境内的金丹派南宗,以及兴起于金元之际的北方全真道派。

 

金丹派南宗,又称紫阳派,其创始人为北宋著名道教学者张伯端。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真人,浙江天台人。自幼好学,涉猎三教经典。曾任府吏之职,因触犯律法,谪戍岭南军籍,后随龙图阁学士陆诜转赴成都。据说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他在成都遇见“异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遂改名张用成,著《悟真篇》阐述内丹功法。其后又研习佛经禅学,撰写《禅宗诗偈》,附于《悟真篇》。传说他晚年皈依佛门,回归故乡,元丰二年去世。

 

张伯端的《悟真篇》是道教内丹学名著,被誉为“千古丹经之祖”。该书以诗词歌颂形式阐述内丹宗旨及炼功方法,倡言性命双修,道禅融合。其书分正编与附录两部分。正编讲述“养命固形之术”,即内丹“命功”修炼方法。旨在以人体内精气神三宝为药物,经修炼后合成金丹。附录部分吸取佛教禅宗义理,讲述“达本明性之道”,即内丹修性功法。旨在通过心性修养,达到返归虚无,证道成真。其修炼程序为先修命功,后修性功。

 

张伯端顺应时代思潮,倡言儒释道三教合一。他认为三教思想宗旨应同归于“性命”二字。但是佛教以空寂为宗,主张顿悟圆通,直超彼岸,其教法“详言性而略言命”,未免偏颇。早期道教以炼丹养生为务,欲图长生不死,飞升成仙,但其方术“详言命而略言性”,亦不足取。儒家学说的宗旨,在序正人伦,施行仁义教化,对性命修炼则言之未详。因此在张伯端看来,只有钟吕内丹派提倡性命双修,形神俱妙,才是唯一得到三教真传的“最上乘法”。因此《悟真篇》开篇即称:“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学炼内丹以成仙证真,是张伯端及内丹术士们追求的最高理想。

 

张伯端的内丹学说受道家黄老思想影响,认为人身是一小宇宙,在人体内修丹成仙,须要逆反宇宙生成法则。宇宙万物的生成顺序是“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天地人),三体重生万物昌”。这是从无到有的自然生成顺序。修炼内丹的奥秘则在于颠倒逆行,即逆反“道生万物”的自然程序,使身中阴阳五行交合为一,炼形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从而返本还元,复归于虚无,使自我与无生无灭的道体合一,即可永世长存。逆炼归元必须先识取人身中所藏“真铅真汞”作为炼丹药物。所谓真铅即下丹田所藏真阳之气,是为阴中之阳,喻作水中之金:真汞即上丹田所藏真阴之精,是为阳中之阴,喻为火中之水。此二物阴阳交合,再加上“真土”(即心中真意)的调和作用,便可使人体阴阳五行(即元精元气元神)混合为一,结成金丹。其具体功法为隐秘。大致是以意念调动体内精气,沿腹背上的任督二脉循环运转,入上下丹田中反复烹炼。先炼精化气,再炼气化神,结成金丹,此之谓命功;最后炼神还虚,称作性功。其炼神养性之法吸取佛教禅宗之说,要在明心见性,体悟至道空寂,生命本无,使真心显现,阳神飞升,与道合体。张伯端认为修性之法为“无上至真之妙道”,修道者若只知命术而不通性理,便不能超出三界,了断生死。总之,从道教命术入手,以佛教修性为用,道禅融合,性命双修,先命后性,而终归于成仙合道,是为张伯端内丹学说之要旨。

 

张伯端的内丹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其身后形成了专主内丹修炼的金丹派南宗。据《混元仙派图》等道书记述,张氏门下有刘奉真、石泰、马自然、石淳一等四大弟子。石泰(1022~1158)撰有《还源篇》,传法于薛道光:薛道光(1078~1191)撰有《还丹复命篇》,传法于陈楠:陈楠(?~1213)号泥丸,撰有《翠虚篇》等书,其门下弟子以白玉蟾最为著名。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号海琼子,海南琼州人(一说福建闽清人);早年业儒,富文才;后因任侠杀人,亡命至福建武夷山为道士,师事陈泥丸,尽得其学;后来常游历江南庐山、武夷、平江(苏州)等地,授徒讲学。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白应召入朝,御前对答称旨,诏命馆于京师太乙宫。一日忽不知所在,据说后来尸解于广东海丰县。其著述颇多,现存《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先生文集》等。白玉蟾门下徒众甚多,较著名者有彭耜、留元长、詹继瑞、陈守默、洪知常、方碧虚、王金蟾、林自然、桃源子等人。这些人又各有门徒,活跃于宋末元初,他们留下许多内丹著作。其内丹法大抵秉承张伯端性命双修之说,但更重视心性修炼,近于佛教禅宗和北方全真道

 

张伯端至白玉蟾一派为南宗嫡系,主张独自清修,故称清修派。外在南宋还有主张男女双修的内丹派系,也自称出于张伯端门下。双修派始于南宋初道士刘永年,刘永年传授无名子翁葆光。翁氏撰《悟真篇注》等书,以阴阳双修说解释《悟真篇》丹法。与翁同时的陈达灵,亦主双修。张伯端的《悟真篇》,强调修丹须阴阳和合,书中多用男女、夫妇、婴儿姹女等隐语譬喻丹法,极易被理解为男女双修。翁葆光宣称《悟真篇》丹法之要,先以二八真阴真阳之物立为炉鼎,取先天一气归斯炉中,变成一粒,大如粟米;既得一粒,饵归丹田,然后运火烹炼,待十月功备,胎圆而成,便可修成地仙,身躯化为纯阳。翁氏所说用作内丹炉鼎的“二八真阴真阳之物”,似指少女。他认为炼丹所用的“真铅”,藏于女子之身,男子单修无法回阳换骨,返本还元,须有“丹友”方能成就。阴阳丹法后来发展成两派,一派专讲男女交合,采阴补阳。为了购买双修所需少女,他们常依赖有财力的官宦富豪人家庇护,因而受到道教内外正直人士的贬斥,视之为旁门左道。另一派虽讲男女双修,但与房中术的体接法不同,而是隔体神交,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成双静坐,神气相通,二气交媾而生成大丹。明清时内丹东派和西派均主此说

 

宋代内丹学派还有许多,难以逐一列举。总的看来,各家内丹法大多主张性命双修,强调以先天元气为药物,以元神真意为内炼主宰。其性命修炼综合早期道教炼养方术,又吸收儒家《易》学和佛教禅宗思想。因此,道教内丹学的成熟推动了唐宋间三教合流思潮的发展。道教徒研修内丹,旨在解决长生成仙的宗教信仰问题。其说虽荒谬无稽,但内丹家重视研究生命的由来,积极探索自主生命之道,重视精神形体的锻炼保养,客观上有益于中国古代人体科学的发展。

 

3 太一道与真大道的兴衰

 

道教在唐代和北宋因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而兴盛显贵,充当了统治者“神道设教”的工具。北宋灭亡后,中国北方长期处于异族政权统治之下,战乱频繁,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饱受离乱之苦的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及普通民众,都需要有新的宗教作为抚慰心灵创伤和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因此在金元时期,道教内部发生重大变革,先后出现了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等新兴道派。

 

太一道创立于金熙宗天眷年间(1138~1140)。创立者为卫州(今河南汲县)人萧抱珍(?~1166)。当时金朝占据华北未久,北方各地抗金义军风起,社会动乱,人心不宁。中原汉族民众渴望有神灵佑助他们驱除金人,摆脱国破家亡的苦难。萧抱珍看准时机,在黄河北岸的卫州树起太一教的旗号,以收服人心,吸引群众。

 

由于文献记载较少,太一道的教理教义已难详知。大概该教奉祀太一神,因传习“太一三元法”而得名。太一神是位居上天中央紫宫,统御五帝的最高神灵。太一信仰早在秦汉时已有。北宋定都开封后,在京城内外建了三座奉祀太一神的宫庙。道教也尊奉太一神。汉末太平道奉祀“中黄太一”为主神。东晋南朝上清派的道书中宣称人首有太一帝君,统御身中诸神,修道者若闭目存思神名,并佩符念咒,可以治病禳灾。萧抱珍大概利用这种信仰和法术,以传授太一三元符篆为人治病驱邪,祈祷消灾的方法传播道教。

 

萧抱珍创立的太一教传播很快,影响及于山东、河北等地。“远迩向风,受篆为徒者岁无虑千数。”这时金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内统治,对民间宗教活动加强控制和利用,设置道司、道录管理道教。皇统八年(1148),金熙宗遣使召萧抱珍进京,为皇后驱鬼治病有验,大受赏识,敕赐萧抱珍所居卫州太一庵堂名为“太一万寿观”。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为解决财政急需,放松对民间宗教活动的禁令,出售寺观名额及僧道度牒。太一教趁机买了一些观额度牒。

 

大定六年,萧抱珍在卫州去世。弟子韩道熙(1156?)嗣掌教事,按教门规矩改姓萧。他曾应诏入京主持天长观事,后辞归乡里。大定二十二年,金世宗又召他至内殿,问以养生之道,对答称旨,世宗赞叹,宠赐甚渥。至大定二十六年(1186),萧道熙以教事传付王志冲,飘然而去,不知所终。他主事期间,太一教徒发展到数万人。

 

三祖萧志冲(1151~1216)掌教后,曾应诏住持中都天长观,后因黄河泛滥,赶回卫州,修复被大水冲坏的太一万寿观。“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迹,岁所传无虑数千人。”这时金朝境内的民间道教势力很大,使统治者感到忧虑。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下令禁止民间私自剃度僧道。次年又明令禁止“以太一、混元受箓,私建庵室者”。但后来禁令渐弛。金章宗泰和初(1201),诏于毫州太清宫设普天大醮,祈祷皇嗣,萧志冲应选行醮。泰和五年再度应诏参与醮事,事毕后留中都太极宫主事。泰和七年又奉诏行醮驱蝗,入宫为内人治病。敕任道教提点,赐“元通大师”号。

 

四祖萧辅道(1191~1252)掌教时,正值蒙古南侵,金朝被迫迁都南京(今开封)。当时蒙金战事惨烈,许多道教宫观毁于兵火。太一教的中心卫州也遭蒙古兵屠城之厄,太一万寿观化为灰烟。萧辅道造“堆金冢”掩埋屠城枯骨,为社会人士所称道。他还与蒙古贵族拉上关系,劝降金朝柘城守将。1247年,蒙古皇妃唆鲁古唐氏(忽必烈之母)曾降旨褒奖萧辅道,赐号“中和仁靖真人”。

 

五祖萧居寿(?~1280)掌教后,太一教受到元朝统治者支持。元世祖忽必烈常命萧居寿为皇室设醮,赐号“太一演化贞常真人”。又特命他在大都、和林两处各建太一广福万寿宫一所,举行祀典,经费由国库开支,并给万寿宫道士岁费。至元十六年(1279),萧居寿建议让太子参与国政,为元世祖采纳。萧又趁机请求赐封太一教历代掌教宗师以真人之号。

 

太一教六代祖师萧全佑、七代祖师萧天佑,皆得元朝所赐真人号。元仁宗时,他们曾奉旨与正一道玄教宗师、全真道掌教在大都建金箓大醮。但自七祖之后,太一教掌教宗师的名字便不再见于史传。元朝末年,该教大概与正一道合并了。

 

大道教的创立略晚于太一教。创始人刘德仁(1122~1180),号无忧子,河北沧州人。自幼读书而通大义,后出家游历,在淄州(今淄博)颜城瓮口谷南建堂宇而居。据说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有天早晨刘德仁睡醒初起,忽见一老叟须眉皓白,乘青牛犊车路过其家门,以《道德经》要言授之。他根据白发老叟传授的《道德经》要言,制定了九条训诫:

 

 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

 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口无绮语,辞无恶声;

 除邪淫,守清静:

 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而用;

 毋事博弈,毋习盗窃;

 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

 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

 毋事强弈,谦尊而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九条训诫大多取自老子之说,能适应社会大众,尤其是农民小生产者的愿望,有利于在战乱后恢复生产和社会安定。据说刘德仁门下的大道教徒往往自庐而居,凿而饮,耕而食,蚕而衣,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这种勤俭自足的朴实教风,较之奢侈腐化的北宋道教,可谓面目一新。在修行方面,大道教崇尚无为,既不重炼养仙术,亦不用符箓咒术,不奉祀众多鬼神,唯以一瓣香恳礼天地。据说刘德仁为人治病,不用针药和符篆,只是仰面朝天默祷,而病人无不痊愈。这种简要的修持方法,在道教诸派中独具一格。

 

刘德仁的教义吸引了不少信徒,远近人民愿为其弟子者很多。据说:“一时州里田野,各以其所近而从之。受其教诫者风靡水流,散于郡县。皆能力耕作,治庐舍,联络表树,以相保守,久而未之变也。”大道教的迅速传播引起金国朝廷注意。大定七年(1167),金世宗召刘德仁入居中都天长观,赐号“东岳先生”,以示褒奖。在朝廷保护下,大道教得以稳定发展。到刘德仁晚年,“传其道者几遍国中”。

 

大道教第二代祖师陈师正掌教15年,三祖张信真掌教25年,教门势力继续发展。至金朝末年,四祖毛希琮居燕京玉虚观,掌教5年。毛氏卒后,大道教在元初发生内部争执,分裂成玉虚观和天宝宫两派。天宝宫派拥立郦希成为第五代祖师,玉虚观派拥戴李希安为五代祖师。郦希成在玉虚观站不住脚,便跑到山东、河北等地继续传教。过了15年(1238),他才战胜对手,使教门得真假之分。这时大道教的势力已经很大,“南通河岳,北极齐燕,立观度人,莫知其数”。郦希成得到蒙古宪宗支持,赐号“太玄真人”,并追赠大道教前四代掌教真人称号。他还请宪宗赐其教名为“真大道”,表示他的教派才是大道教正统。宪宗九年(1259)郦希成去世后,天宝宫派又推举六祖孙德福、七祖李德和相继掌教。孙、李二人皆受元室赐封真人之号。

 

再说燕京玉虚观派,先推举李希安为第五代祖师,后来又传刘有明为第六祖、杜福春为第七祖,皆得元室真人封号,可见其势力与天宝宫派不相上下。但是杜福春之后,玉虚宫一派传承不明,可能又与天宝宫派合并了。

 

真大道第八祖岳德文(1235~1299)掌教时期,得到元室大力扶植,教门兴盛。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世祖赐岳德文“崇玄广化真人”称号,命他掌教于京师,统辖诸路真大道教,赐给玺书。岳德文曾为丞相安童治病立愈,时人神之,王公显贵竞相与岳交往,势都儿王爷出资为真大道增修宫观,置买田庄。元贞元年(1295),朝廷又加封真大道历代祖师,赏赐丰厚。这时真大道荣耀至极,教团亦随之大为扩张。“西出关陇至于蜀,东望齐鲁至于海滨,南极江准之表,奉其教诫者皆攻苦力作,严祀香火,朔望晨夕望拜,礼其师之为真人者,如神明然。”

 

岳德文去世后,九祖张清志嗣掌教事,教门益盛,祖庭天宝宫“完旧营新”,“日食千指”。但张清志之后大道教传承不明,大概元末该教已趋衰微,并入全真教或其他道派。

 

4 全真道的创立与兴盛

 

全真道创始人王喆(1112~1170),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其家乃当地大族;早年入府学读书,修习儒业;金熙宗天眷初(1138)应试武举,得中甲科,但只做过小吏;因感怀才不遇,辞官归家,心情苦闷,佯装疯狂。时值金朝倡修文治,对民间太一教、大道教予以承认,王重阳经过内心痛苦的追求,乃慨然皈依道教。正隆四年(1159),王喆自称在甘河镇酒肆中遇二位仙人,授以金丹真诀,遂弃家入终南山南时村修炼,在山中凿穴而居,号其居处为“活死人墓”;后来又去刘蒋村结庐而居,修行传道。大定七年(1167),王喆放火焚烧所住茅庵,东出潼关,沿途乞化,前往山东;先后在宁海、文登、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了五个教会。随王重阳受教的弟子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七位:马钰,号丹阳子;谭处端,号长真子;刘处玄,号长生子;丘处机,号长春子:王处一,号玉阳子;郝大通,号广宁子;孙不二(马钰之妻),号清静散人。这七大弟子即所谓的“全真七子”,是全真道早期的重要骨

 

王重阳及其弟子们开创的全真道,是北宋以后最重要的新道派。其教义教制较天师道、上清派等旧道教有不少创新。

 

首先,全真道受晚唐北宋以来“三教合一”思潮影响,在教义及修持方面极力标榜“三教圆融”;自称以“太上为祖,释迦为宗,夫子为科牌”;劝导徒众诵读道教《道德经》、《清静经》及佛教《心经》、儒家《孝经》。儒释道三教之学,本来各有其宗旨,宋儒言“理”,禅宗明“性”,道教修“命”;但是全真道认为“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三教之学皆不离“大道”,归根到底都是“道德性命之学”。因此王重阳主张创立一种融会贯通三教的性命之道”,亦即全真道。全真的意思是“全其本真”,即保全作为人性命之根本的精气神三要素,使其不受污损。

 

其次,全真道在修持方面反对道教传统的外丹烧炼和符箓驱鬼之术,而师法晚唐北宋以来流行的内丹方术,主张性命双修,特别强调以“识心见性”为修仙正途。全真家认为:人心固有的“本来真性”(或称真心、元神),不生不灭,超越生死,是成仙证真的唯一根据;而四大假合生成的肉体则有生有灭,不可能永存不死。人的真心真性本来清静无染,但世人皆被后天的物欲所迷惑,不识自心真性,因而流转生死苦海,不得解脱。修行者若能在心地上做功夫,对境忘缘,澄心静虑,一念回光,识得自心真性,保持不乱,便可使精神超越生死之外。王重阳说:“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他在《立教十五论》中批评肉体长生说:“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者也。”认为养生是养法身而非肉身,“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之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这个无形无相的法身,即众生从道体禀受的元神真性。《立教十五论》还说:内丹修炼以锻炼性命为根本,修炼成功者可超凡入圣。但是超凡入圣的含义不是肉体白日升天,离开凡尘,而是“身在人间而神游天上”,“形寄于尘中而心明于物外”,离凡世是指心离而非身离。他说:“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见即超无色界。”这种精神超出三界的人,身在凡间而心在圣境,犹如莲根在淤泥之中而花开虚空之美。这样,全真道对道教早期的修道成仙信仰作了较大的改变,从追求肉体长生不死飞升上清,转变为精神超越长存而形体不离凡间。

 

全真道在宣扬修真成仙的同时,还要求其信徒必须有克己忍辱,清修自苦精神。王重阳及其弟子吸取佛教人生观,极力渲染人生短促无常及六道轮回之苦,劝导人们看破功名富贵、家财妻子皆虚幻不实,立志求道学仙,追求天上真乐,脱离人间“火宅”。因此全真道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遵守严格的清规戒律,不娶妻室,不茹荤腥,居处不雕梁峻宇,要断除酒色财气,攀援爱念,忧愁思虑,乃至遏制食睡色三种基本的生理需要;苦炼积功,苦行济世,如此才能超凡入圣。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七大弟子,大体都能保持这种自甘勤苦,安贫守贱的全真精神,以“异迹惊人,畸行感人”。全真道早期的庵观也多尚简朴,道士力耕而食。其丛林庵观制度多仿禅宗丛林之制,对不守清规的弟子有严厉的处罚条例,从跪香、逐出师门,直至处死。这种禁欲苦行精神和严执戒规的教风,是对唐宋以来官方道教结交权贵、奢侈腐化之风的革新。全真教自祖师王重阳死后,其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相继嗣教,教门有所发展。至丘处机嗣教以后,因金元统治者的支持,使全真教迅速发展到全盛时期。

 

丘处机(114~1227),字通密,山东栖霞人。早年在昆嵛山栖霞洞遇王重阳,成为其高足弟子。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去世后,他随师兄马钰等护灵柩归葬故里。庐墓期满,丘处机西入磻溪(今宝鸡市虢镇附近),穴居隐修六年,后又迁隐陇州龙门山七年。隐修期间,他行则一蓑一笠,居则胁未沾席,日乞一食,寒暑不异,苦行实践重阳祖师提倡的全真精神。他的苦修异行惊动世俗,远方从学者甚多。时值金世宗晚年多病,欲博访高道以求保养之术,因于大定二十七年(1187)召王处一至阙问道:次年春又召丘处机赴燕京,屡次接见,问保安身体之道。丘答以抑情寡欲,养气顾神,世宗大悦而益敬之,眷遇至渥,命主持万春节醮事。但不久后金世宗去世,新上台的章宗发现全真道已在民间广泛传播,“常惧其有张角斗米之变”,乃于1190年11月下诏禁罢全真。丘处机被迫于次年从陕西回山东栖霞县故乡。但是这次取缔全真道的命令并未严格执行,因为“当时将相大臣有为主张者,故已绝而复存,稍微而更炽”。丘处机继续在山东“大建琳宫”,起太虚观,气象雄伟,号称东方道林之冠。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因蒙古军入侵,金朝被迫迁都汴梁。是年秋,山东爆发红袄军反金起义,金朝派驸马都尉仆散安贞将兵讨伐。时登州、宁海未服,驸马都尉请丘处机前往招抚,“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因此丘处机声望愈隆,宋、金、元三方皆争相结纳。兴定三年(1219)冬,蒙古成吉思汗自西域乃蛮国派遣近臣刘仲禄、札八儿持诏召请。丘处机测度形势,慨然应命,乃于次年春率尹志平等十八弟子启程西行。历时三年多,旅途万余里,终于到达印度大雪山之阳(今阿富汗境内)。成吉思汗在行宫接见丘处机,设庐赐食,礼遇至隆,请问治国之方,长生久视之道。丘大略以“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作为回答。成吉思汗大悦,称之为“仙翁”,命左右录其所言。次年二月,诏许东归,赐以礼物,诏令免除全真道赋税差役,发给丘处机金虎牌、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又派甲士千人护送。

 

1224年,丘还居燕京天长观(今北京市白云观)。此后每有使者赴行宫,成吉思汗必问神仙安否,尝曰:“朕所有之地,其欲居者居之。”

 

在京住持期间,丘建立八个教会,开坛说戒,大收门徒。在都名儒官绅无不争相结纳,或以诗贺之,或争献钱币,葺修宫观。丘之门徒李志柔、刘志源、宋德方、綦志远等亦四出修建宫观,刊刻《道藏》。全真道于是达到极盛,“教门四辟,百倍往昔”。1227年,丘处机病逝于燕京,次年葬于白云观安顺堂,四方弟子来会者达万余人。其弟子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等人继续掌教,教门仍然兴盛。元朝消灭南宋之后,全真道又乘势渡江南传,踪迹很快遍及江浙闽鄂。

 

全真道自王重阳七大弟子相继去世后,其门徒各立门户,繁衍出7个支派,即马钰门下的遇仙派、丘处机的龙门派、谭处端的南无派、刘处玄的随山派、王处一的嵛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孙不二的清静派。七派之中以丘处机的龙门派势力最盛。除此七派之外,还有南宋时在江南传播的张伯端南宗派系,其道法与全真道频多相似之处。当元朝统一全国,全真道南传后,南宗徒裔纷纷归于全真门下,著名道士有李道纯、李月溪、牧常晁、李玉、赵友钦等人。赵友钦的弟子陈致虚(1290?),为元代著名道士,撰写《金丹大要》一书,综合南北两派内丹功法,并倡言两派合并。以王重阳所创门派为全真北宗,张伯端派系为南宗。南北宗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全真道五祖师,其下各立“七真”。南宗七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刘永年、彭耜,北宗七真即王重阳七大弟子。经过一番认祖归宗,南北两派合并,全真道的势力更强大了。

 

全真道在元代长期兴盛显贵,历任掌教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孙德彧等人,都被元室封为真人,受到重用。到元朝后期,全真道的教风渐与祖师所立宗旨背离。规模宏大的宫观纷纷建立,并占有大量田产,道士们成为坐食租米的寄生者。上层道士居于京城,结纳豪贵,有些人甚至作奸犯法。例如泰定三年(1326),全真道掌教蓝道元即因犯罪被黜。教团的腐化堕落,使全真道盛极而衰。自元统三年(1335)完颜德明出任掌教后,其后继者再未见于史书记载。

 

5 宋元旧符箓派的发展

 

宋元时期道教改革之风遍及大江南北,不仅在北方有太一、大道、全真等新道派涌现,南方也出现了金丹派南宗和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新符箓道派。与此同时,汉魏六朝时已形成的正一派(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等三大旧符箓道派,在教义上也有许多革新和变化。正一派创始于汉末祖天师张陵,在道教诸派中历史最为久远。相传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西晋时从中原迁居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其后子孙世代在此传道,形成天师道龙虎宗系;但是这一传说不太可靠。据考证,大约最迟在晚唐五代时,张陵后裔已迁居江西龙虎山传教,使该山成为天师道中心。

 

到了宋元时期,正一道因统治者的扶持而日渐兴盛起来。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召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入京,赐号“贞静先生”。此后历代正一天师均得到宋室所封“先生”称号。宋微宗宠信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数次召见问道,赐号“虚靖先生”,赏给金铸老君及汉天师像,并将龙虎山上清观改为“上清正一宫”,赐银扩建,拨步口田五万亩为庙产。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诏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江南“三山符篆”,兼管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正一派从此取得统领道教符箓诸派的地位。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1276)召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赐以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他主领江南诸路道教,赐给银印。次年又封张宗演为真人,命于长春宫主持周天大醮。此后元朝历代天师嗣位,皆沿例赐封为真人,袭掌三山符箓及江南诸路道教,有权荐举任免江南各地的道录与宫观提点,奏请新建宫观名额及度牒。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因劾治潮患有功,被元成宗封为“正一教主”,武宗即位后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赐给金印,秩视一品。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被封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并授集贤院知事,掌管天下道教事务。元朝宠遇张天师后裔,是想利用正一道在民间的影响笼络人心,缓和民族矛盾,并通过正一天师控制江南道教。元代正一道士中,还出现了荣耀超过天师的张留孙、吴全节师徒。

 

张留孙(1248~1321)原是张宗演弟子,至元十三年随师入朝,对答称旨,遂留侍阙下。元世祖常向他询问修身治国之道。他曾为皇太子、皇后请祷治病有验,因而得到宠信,被封为上卿,赐给宝剑,并敕命两京各建崇真宫,让张留孙居之以掌祀事。后又加封他为玄教大宗师、道教都提点、管领江北准东准西荆襄道教事,佩银印。元成宗、武宗、仁宗等帝王,对张的宠信亦始终不衰,“朝廷有大谋议,必见谘问”。他被加封的头衔愈来愈显耀,官阶也从三品进至一品。张留孙去世后,弟子吴全节(1240~1321)继承师位,出任玄教大宗师,赐真人号,总摄江准荆襄等处道教。他掌教25年,好与儒士结交,去世后,夏文泳、张德隆、于有兴等人相继出掌玄教宗师。直至元朝灭亡后,明太祖只承认张天师后嗣,张留孙的玄教法嗣遂告终结。

 

宋元两朝正一天师及张留孙、吴全节之流,虽累受朝廷封赐,尊荣至极,但他们多以符篆斋醮为能事,无著作留下,对教义的发展贡献不大。唯有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博学能文,撰有《明真破妄章颂》等诗文,阐扬正一宗旨。正一道法原本以符箓咒术为主,不讲内丹心性修炼。

 

张继先顺应时代潮流,学修内丹。他认为心性为万法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只有内炼心性,保养精气元神,才能超越生死,脱离苦海。他还学习当时新符箓道派的神霄雷法,融合内丹修炼与符箓法术;主张以自我内炼,真性不迷为本,以施用符箓咒决为末:认为“此心心外更无法,咒诀符图妙合心,心合将灵为妙用,灵光一点便为灵”。就是说心中的一点灵光可以通天感神,达到役使鬼神的目的,所以法师作道法时,要先内炼心性,而书符上章、召神降魔等事项,皆须与心相合才能灵验。如果心灵不明,只是妄作画符念咒,则不可能灵验。

 

这种唯心主义的咒术哲学,是宋元内丹学说影响符咒方术的产物。茅山上清派在宋元两代仍受统治者重视,历代茅山宗师多得宋室所赐“先生”称号。第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曾应宋真宗召请,为国求嗣有功,被尊为国师,并敕建茅山乾元、天圣二观。又为明肃太后传授“大洞毕法”,赐号“观妙先生”。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应召为哲宗皇后孟氏治病,因而赐先生号,敕命江宁府改建其茅山旧居为元符观。宋徽宗即位后,对刘混康更为尊崇,敕令扩建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赏赐九老仙都玉印、玉器宝剑及御书画等。死后追赠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南宋时,上清第三十五代宗师任元阜,曾应宋宁宗诏命修大醮治水患,赐先生号。到了元代,上清第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因祈雨有验,蒙元世祖召见,赐以宝冠法服。第四十四代宗师王道孟,也因祈雨驱蝗事迹,被元室赐予真人号。第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编撰《茅山志》33卷,搜集茅山上清派文史资料甚为丰富。他是宋元茅山派宗师中唯一有著作传世者。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赐刘大彬号“洞徽观妙玄应真人”。

 

宋元之际著名的上清派道士还有杜道坚、张雨,他们都精通儒释道三教之学。杜道坚受元朝赐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撰有《道德玄经原旨》及《玄经原旨发挥》,吸取宋儒邵雍先天象数学原理解释老子思想。张雨号称句曲外史,撰有《寻山志》、《玄品录》、《外史山世集》、《碧岩玄会录》等书,以诗文与士大夫交游。

 

宋元上清派道士也受时代思潮影响,采摭新说以丰富上清派传统道法。上清道法原以存神守一、诵经念咒为主,不言内丹。南宋上清法师萧应叟,却承袭蜀人张天罡、彭梦蘧一派的内丹功法。萧所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内义》,以内丹学说解释《度人经》。认为内炼之要在守摄眼耳鼻口意诸窍,不随逐物欲,使先天一灵不泄于外,五气保固于五脏,精气神混一成丹。如此则内能长春不老,与天齐休,外能发布真无,化土石为宝,起枯骨成人,乃至救万病、辟邪妖、动风雷、挟万物、拔幽魂,此即所谓《度人经》之“上品大乘法”要义。可见其道法亦以内炼成丹为本,以发布真气治病辟邪等符咒法术为用,与宋元新符箓派雷法相似。萧氏弟子许明道撰《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亦言内丹法。灵宝派在隋唐五代沉寂无闻,传承法嗣不明。直至北宋时,才在江西临江军(今清江县)阁皂山出现传授灵宝经篆的派系,称作阁皂宗。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敕命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江南符篆派三山。但灵宝派道士以斋醮祭炼法术见长,多活动于民间,受朝廷召见赐封者颇为罕见。元代阁皂山万寿崇真宫第46代嗣教宗师杨伯,被朝廷加封为“太玄崇德翊教真人”。

 

除阁皂山宗门之外,灵宝派在宋元间还分化出一个支流——东华派。该派远追徐来勒、葛玄、郑隐、葛洪、陆修静等人为本门宗师,实际创始于北宋末年。创始人宁全真(1101~1181),原名宁立本,字道立,开封府人。年少时被尚书王古邀作史掾。据说有个叫田灵虚(法名思真)的道士在庐山遇见陆修静,得授三洞经教。王古延请田灵虚至家中,命宁全真抄录其道法。田灵虚见宁全真对经箓秘文一见辄悟,遂授道于他。宁全真“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达灵,飞神谒帝,名振京师”。后因遭遇靖康之变,宁全真渡江南下,以斋醮祈祷之术行化于江南。绍兴十六年(1146),宋高宗召他设醮祈晴,又请入宫祈禳金兵南侵之患,赐号“洞微高士”,继而迁升“赞化先生”,常主持朝廷醮祭法事。江浙士庶慕其道而归之者如市,从其学道者甚多。

 

宁全真开创的东华派在南宋传承不绝。据《道法会元》卷二四四“灵宝源流”所列,东华派传承法嗣,自陆修静以下相继有王古、田思真、宁全真、王契真、赵德真、宋存真、张洞真、孔敬真、卢堪真、薛顾真、林灵真等人。林灵真为宋末元初人(1239&1302),原名伟夫,字君昭,其家世居温州平阳。早年学儒家经书,因科举不第,弃儒从道。随薛颐真学道多年,有所深造,“乃绍开东华之教,蔚为一代真师”。他被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擢为温州路玄学讲师,继升温州道录,敕授“灵宝通玄弘教法师教门高士”。其弟子甚多,龙虎山道士董处谦、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等皆从其受教。董处谦继林灵真为东华掌教,其后又传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大概在元代后期,东华派已归入龙虎山正一道门下。

 

灵宝东华派的经典,主要有王契真、林灵真二人根据宁全真所传道法编成的两部大书,即《上清灵宝大法》66卷、《灵宝领教济度金书》320卷。从书中可看出东华派斋醮祭炼法术亦受时代思潮影响,吸取内丹和雷法。《济度金书》宣称:摄召鬼神和亡魂,必须用“元始之真光”:“以运神为主,至于歌章吟偈,乃科仪耳”。所谓元始真光,即内丹家所说“元神”或“心中一点灵光”。书中又强调炼度亡魂阴鬼超升,须以法师自己内炼全阳为本,若未能全我之阳,便不能补彼之阴而全其形神。又如《上清灵宝大法》宣称:行灵宝斋法祈禳炼度者,必须常修“大定之法”。其法于每日清晨静坐寂定,存心端谨,无内外想,澄心绝虑;继而运绛宫赤无(心火)下降,玄泉(肾水)上升,使心血肾精二无交合,放入丹田中孕生婴儿;其次再存想婴儿自夹脊直上泥丸(脑部上丹田),行周天运转。可见其法术取自内丹功法,而略加上清、灵宝派存思旧术,大抵以内炼成丹为外用符篆之本。

 

总而言之,正一、上清、灵宝三派的教义方术,在宋元时期都有所革新,以内丹修炼与符咒法术相结合,是改革的主要趋向。元代后期,南方新旧符篆各派相互交融,已难分泾渭。它们以龙虎山天师道为首,逐渐融合成一大派系,总称为正一道。

 

6 内丹外符的新兴道派

 

晚唐北宋以来风行的内丹炼养术,影响于符箓道教,孕育产生了一些新符箓道派。这些新道派除前述灵宝东华派外,还有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派。

 

天心派以传习“天心正法”而得名,在各派中出现较早。据说天心正法传自汉末正一天师张陵,但天心派实际当创始于北宋初。相传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江西临川县掾饶洞天,掘地得“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饶虽获秘文,但未识行用之法,复遇神人指点,师从五代著名道士谭紫霄,授得其道,成为“天心初祖”。饶氏传法于弟子朱仲素,朱传游道首,游传邹贵,邹传符天信,符传邓有功。邓有功根据师传编成《上清天心正法》、《上清骨髓灵文鬼律》等书。南宋初,朝散侍郎路时中修行天心正法,驱邪有功,俗称路真官。他于绍兴年间重编天心正法,撰成《无上三天玉堂大法》传世。宋元之际,有湖北道士雷时中,自称于庚午年(1270)三月三日,蒙路真官下降道坛,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让他“大兴吾教”。此后“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二派”。另据《道法会元》记载,宋元之间传播天心正法的还有廖守真。廖氏传法谱系为:廖传萧安国,萧传彭元泰,彭传史白云,史传费文亨,费传陈一中。元代以后,天心派的传承不明。

 

天心派的道法最初与正一、上清派相近,尤其近似唐代北帝派。其法奉上天北极大帝为主神,宣称上清北极天枢院主掌灵文鬼律,“批断鬼神罪犯,辅正驱邪,与民为福,为国御灾者焉”。因此该派主要施用符箓、法印及存神念咒之术,召请上清天枢院神吏兵将,伏魔驱邪,治病禳灾。其所传符印颇多,主要有北帝正法三符(天罡大圣符、黑煞符、三光符)及两枚神印(北极天枢院印、都天大法主印),另有各种咒诀、誓文、榜式,等等。传至南宋初时,天心派也吸取新说,强调内丹与符咒术结合,以内修为本而以法术为末。例如路时中《无上三天玉堂大法》宣称:炼度亡魂须先自己内功成就,作法时“使内无以合外无,外神以符内神,则一瞬之间报应如响矣”。

 

神霄派以传习神霄雷法而得名,假托其道法出自元始天王之子神霄玉清真王。实际该派创始人应为北宋末江西南丰道士王文卿(1093~1153)。王文卿自称于宣和年间在扬子江遇唐道士火师汪真君,授以飞神帝之道。又在野泽中遇老妪,得书数卷,其书言致雷电役鬼神之说。王文卿以其法术济人甚多,名闻江湖间。后被宋徽宗召见,拜为金门羽客,凝神殿待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据说王文卿能预知天数,善祷雨降妖。曾数次劝谏宋徽宗修政练兵,但不为采纳,乃拂袖还乡。温州道士林灵噩,原出灵宝东华派,后稍识神霄五雷法,被荐于朝。他迎合宋徽宗之意,宣称徽宗是神霄玉清真王降世。徽宗大喜,拜他为金门羽客,改名灵素。又令京师及天下诸州修建神霄玉清万寿宫,祭祀神霄真王。神霄雷法因徽宗的推崇而盛行。当时著名道士如张继先、刘混康、徐守信、萨守坚、万宗师等,皆得神霄雷法之传。

 

北宋灭亡后,神霄法在南宋继续流传,支派歧出。据元人虞集《道园学古录》说:王文卿退居乡里后弟子甚多,得其真传者依次有新城高子羽、临江徐次举、金溪聂天锡等人。其后得其传而最显者,则为宋元间江西临川道士谭悟真,号称“谭五雷”。谭传庐陵人罗虚舟,罗又传授鄱阳胡道玄。胡道玄行法于关陕、荆襄、江汉、准海、闽浙之间,人称“神霄野客”。另有湖州道士莫月鼎(1223~1291),师事南丰人邹铁壁,得受王文卿雷法秘籍,以行其术驰名西江东吴。元世祖召莫月鼎入滦京内殿,试其法术有验,命掌教事。莫辞归家乡,佯狂避世,以符箓为人治病,无不立愈,人称之为莫真官。其门下弟子甚多,唯王继华、潘无涯得其真传。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元初还有自称“神霄散吏”的松江人王唯一,撰《道法心传》阐述神霄雷法。

 

北宋末南宋初又有西河人萨守坚,自称“汾阳萨客”,学神霄雷法于张继先、王文卿、林灵素。据说萨在青城山见王文卿而尽得神秘,游于东南,祈禳劾治,其神怪有过于王文卿。萨守坚撰有《雷说》、《内天罡法》、《续风雨雷电说》,阐述雷法要旨。其法裔流传后世,被称为“西河派”或“天山派”,属神霄支派。神霄雷法还影响宋元间其他道派。例如金丹派南宗的白玉蟾撰有雷法著作多种。

 

神霄派的雷法以融合内丹与符篆为特色,强调以自我元神本性为作法施符之本。他们吸取内丹家天人感应理论,认为道士施行雷法时所召摄的雷神将帅,实即自身中三宝(精神)及五行(五脏之)所化。金木水火土五雷,无非阴阳五行之气相激剥而生,而五气皆由先天祖气生化主宰。五气在人身为五脏之无,由真心元神主宰。作法者若能内炼成丹,以自心元神主宰自在,随意升降身中阴阳五行之无,使之交感激荡,便能感通身外天地间主掌阴阳五气的雷神将帅,从而达到兴云致雨或止雨放晴,驱邪伏魔,禳灾治病等目的。因此登坛作法的关键,在于运用意念调动自身精神与外神外气相感相应,而不在施符念咒祈求外神。王文卿说:“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合彼虚无之,加之步罡诀月、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肠而肠,曰雨即雨,故感应速如影响。”白玉蟾则说:“向外求神实非明理,空将酒物祭祀神明,真耗散,外神不灵。”又说:“雨者肾水也,运动自己阴海之,遍满天地,则有雨也;晴者心火也,想遍天地炎炎大火,烧开自身气宇,即晴也。”邹铁壁《雷法秘旨》则以无心无念为真心,以真心为作法感神之要。宣称:“有心感神,神反不灵,无心之感,其应如响”;“但无妄念,一片真心,不知不识,心与雷神混然如一,我即雷神,雷神即我,随我所应,应无不可。”总之,内炼心神,外用符咒,以内修为本,用符咒为末,这种内丹外符相结合的道法,即为神霄雷法之要诀。道教的符箓道法发展至此,具备了较深的哲学理论,更趋于完善成熟。

 

清微派以传习“清微雷法”而得名,假托其道法出自清微天元始天尊。该派道书宣称唐末广西道士祖舒创立了清微宗派,但是这一传说不太可靠。清微派的显盛,实际始于南宋。据《清微仙谱》等书记载:南宋时清微祖师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三代,皆隐居青城山。南毕道(1196~?)为四川眉山人,宋理宗时曾任广西宪司,以清微雷法授其幕僚黄某之子黄舜申。黄舜申(1224~?),号雷渊,福建丹山(今建宁)人。出身闽中世家,少年随父至广西,遇南毕道得授雷法,成为清微派第十代祖师。宝祐年间(1253~1258),黄曾出任检阅,以擅雷法闻名京师。宋理宗召见,赐号“雷囦真人”。元世祖至元丙戌(1286),应诏赴阙,未几乞还乡里,隐于紫霞湖沧洲之上。元室赐号为“雷囦广福普化真人”。黄舜申是清微派道法之集大成者,门徒颇多。江西南昌人熊道辉得其真传,阐教四方。熊传安城赵汝砺,赵传安福曾贵宽,曾传浚仪赵宜真。赵宜真为元明间人,兼传净明、全真派道法。

 

熊道辉一派以黄舜申家乡福建为传播中心。另有一支则传于湖北武当山,始于武当道士张道贵、叶云莱、刘洞阳。张道贵系元初人,原先师从武当山全真派道士汪贞常,后来又与叶、刘二人同往朝拜黄舜申,得清微法还山。张道贵传法于张守清。张守清原来也是全真道士,元至大二年(1310)曾应诏入朝建金箓斋,皇庆元年(1312)因祈雨有功,赐号“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其门下黄明佑、彭通微、单道安等,皆传习清微雷法。张道贵、张守清一系,应属清微与全真合流的武当清微派。

 

清微派的道法书现存主要有《清微斋法》、《清微元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等。清微道法在理论上与神霄派大同小异,也主张以内炼为本,符咒斋仪为末,强调以“本性灵光”为作法之本。认为自心中“一点灵光”通天彻地,妙用无穷,而符咒斋仪不过是外在虚文形式而已。所谓“一点灵光”,即元神真性,须在日常炼功打坐中发明保养,功力纯熟,临坛作法时才能有用。其坐功要诀为收敛身心,顿息万缘,存无守有,专一无二,使“心田无秽,性地绝空,久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清微派有本门内丹法,分为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三段功。据说内丹功成,能了一心而通万法,天地五雷皆备我心中,以静定真心(即一点灵光)为主宰,随意升降交合自身阴阳,便可发为外界风雷雨肠。《清微丹诀》说:“我禀阴阳二,出则轰天震地,神归山岳摧崩,煞去精邪粉碎。”这与神霄派之说大致相同,都是假借天人同体相感之说,融会内丹与符咒道术,从而形成唯心主义的咒术哲学理论。

 

7 许逊信仰与净明道派

 

晚唐北宋以来,儒学复兴,吸收融摄佛道二教而形成新儒学。儒家学说更适合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因此在当政者大力提倡下,其社会地位日渐提高,迫使佛道二教向儒家靠拢,形成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宋元道教内丹、符箓诸道派,皆不同程度地吸收融会儒家思想,并且孕育产生了堪称儒道融合典型的道派一净明道。

 

净明道主要流传于江西南昌地区,托称其道法出自东晋道士许逊,因此特别尊奉许真君。对许逊的信仰由来已久,隋唐时期在南昌西山游帷观盛行的孝道派,即奉许逊为祖师。游帷观后改称玉隆观。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并扩建西山玉隆观,建成包括六殿六阁,七楼七门,共计有三大院落的宏伟建筑群。宋徽宗亲赐匾额“玉隆万寿宫”。宋元净明道派即以此处为传播中心。

 

南宋初,在金兵压境,家国不宁的气氛中,有周真公、何真公等人在西山祈祷许逊。据说许真君等六位真人于宋室南渡之年(1127)降神于渝水,“出示灵宝净明秘法,化民以忠孝廉慎之教”。后二年,许真君又降临游帷故地(即西山玉隆万寿宫),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于是周真公等人在玉隆万寿宫建立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形成一个新道派。现存于《道藏》中的《太上灵宝净明秘法》、《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宝净明黄素书》等十余种净明道书,当即南宋初周真公所传。从书中可知周真公净明道主要传行一种新符箓“净明秘法”,假托其法出自“太阳真君孝道明王”。其实净明秘法不过是灵宝派改造而成。该派与神霄、清微等新符箓派的道法相似,也重视内丹与心性修炼,调养心性,使之纤尘不染,无幽不烛,是谓净明。以清静无染的真心本性作为施符念咒、存神感灵之根本,又特重忠孝廉慎等伦理教化。因此,净明法大抵“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有儒道结合的特点。

 

周真公一派传行不久,便不再见于记载。到了元初,在南昌西山又出了一位隐居儒士刘玉(1257~1308)。此人幼读诗书,年仅弱冠而父母双亡,因家贫力耕而食,视尘世不足为,乃热衷于神仙之学。他自称于至元十九年(1282)遇见净明法师胡慧超,预告净明大教将兴,五陵之内当出八百弟子,以刘玉为师。元贞二年(1296),他又自称许真君亲降其家,授以中黄大道、八极真诠和《灵宝坛记》。于是刘玉乃“开阐大教,诱诲后学”,以神授旨义教化乡人,并为人祈祷禳解,一时从学者频多,遂形成新的净明道派。

 

刘玉开创的新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自己为第二代,不承认与南宋周真公净明道有传承关系。但从其学说渊源看,实为周真公旧净明道的发展。刘玉临终前以教事传付弟子黄元吉。黄元吉(1271~1325)字希文,号中黄先生。出身江西丰城望族,12岁即入西山玉隆万寿宫为道士,后随侍刘玉,受其器重。他掌教后,在西山建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传度弟子;并于至治三年(1323)游历京师,宣扬净明教旨,兼行祈禳之事。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莫不叹异。玄教大宗师张留孙荐之于上,朝廷赐以玺书。继黄元吉掌教的第三代净明宗师徐慧(1291~1350),一名徐异,号丹扃道人。其人长于文学,在京师与士大夫交游,朝廷赐号“净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师”。他编辑净明道诸位祖师传记、神降法语及刘玉、黄元吉语录,著成《净明忠孝全书》六卷。徐慧之后,净明道传承法嗣不明。相传元末明初道士赵宜真为净明第四代嗣师,但赵宜真主要传承清微、全真派道法,与徐慧并无师承关系。大概西山净明派后来归入全真道或清微宗,但当地朝拜许真君习俗,仍一直保持。

 

净明道教义以融摄儒道为特色,自称其教名为“净明忠孝道”。元人虞集说:“盖其说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而已。”《净明忠孝全书》也称刘玉立教“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所谓净明,是指先天无极大道及自我清静本心。净明家认为大道清虚无为,人心本来清净光明,与道相通。但因世人生来多渐染熏习,纵忿恣欲,背却本性,使心地不净不明,以致曲味道理,便不得为人之道。对治世人心病,恢复本性净明的办法,唯有惩忿室欲,正心诚意,收摄心念,使之不为物欲所动。所谓惩忿者,不仅要熄灭心中嗔怒仇恨,而且要惩治嫉妒褊狭、猜疑察察之心,对细小的忿嫉也不放过。所谓室欲者,不仅要断绝淫邪色欲,而且对涉及溺爱眷恋、滞著事物之间的一切欲望,皆须室塞。唯有惩治一切物欲贪念,使内心纤尘不染,改过迁善,明理复性,方可德配天地,无愧人道,“不用修炼,自然道成”。由此可见,净明道的修炼是以宗教禁欲主义为宗旨的道德修养。

 

净明道提倡忠孝,以“忠孝廉慎宽裕容忍”八字作为许真君降授的“垂世八宝”。尤其对忠孝神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宣称“忠孝大道之本也”,“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人道为之成”。又说忠孝为人性中固有的良知良能,“人人具此天理,非分外事也”。刘玉还强调提倡忠孝,扶植纲常不只是一句空话,而且必须“真践实履”。这种态度使当时许多儒家大臣也不得不佩服称叹,认为有益于世道人心。

 

净明道虽极力附和儒学,但毕竟属于符箓道派,因此较儒家多了些驱邪禳灾的本领,不过其符篆道法也强调先正其内,后治其外,要行法者着眼于惩忿欲的内功,以净明之心为画符念咒之本,而对法术仪式则尽量简化。这一特点与神霄、清微等道派大体相似。

 

综合本章各节所述,可知宋辽金元(960~1368)四百余年间,道教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变革阶段。特别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南宋金元时期,民间道教的活动最为兴盛活跃。宋元道教的兴盛首先表现在道派分化繁衍,除正一、上清、灵宝三大旧道派继续传播外,还出现了太一教、真大道、全真道、金丹派南宗、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派等大大小小的新兴道派。这些道派在教义、方术及组织制度等方面,多具有革新传统道教的特色。宋元道教各派教义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顺应时代思潮,倡言三教合一,融摄儒释二教思想。其次是内丹炼养术盛行,出现了专主内丹修炼的全真道南北宗两大道团。内丹学理论在传统道教宇宙论和炼养方术基础上,吸收禅宗和儒家理学思想,内容更为丰富和成熟。提倡性命双修,明心见性,是内丹派南北二宗的共同特点。内丹学的成熟又影响诸家符箓道法。各符篆道派皆融合内丹与符法,倡言“内丹外符”、“内道外法”,以内丹心性修炼作为施行符咒法术之本。道教的符咒法术至此而更臻于成熟。元朝统一之后,道教内部逐渐形成以内丹为主的全真道、以符箓为主的正一道两大派系。教义、教制充分成熟的宋元道教,为明清道教奠立了基本格局。

 

摘录自《道教史话》 作者:王卡

 

唐朝为何崇奉道教 唐明皇对道教的迷信 主要宗派 经书编纂 重玄哲学 炼丹养生方术 符箓…术 隐逸道士《道教史话》道教的兴盛


5寇谦之改造…… ▎6 茅山上清派的来历 ▎7《灵宝J》与灵宝派 ▎8 ……的来龙去脉《道教史话》道教的形成

3 魏晋神仙道教的兴起 ▎4 李家道与妖贼李弘《道教史话》道教的形成

1 《太平经》与太平道 ▎2 张tianshi创立五斗米道《道教史话》道教的形成

宋徽宗与神霄派 ▎林灵素与神霄派 ▎王文卿与神霄派 ▎张继先与神霄派《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二章 神霄派形成期

叶法善与洞渊道法 ▎邓紫阳与北帝大法 ▎胡惠超与净明道法 ▎汪真君与神霄雷法《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一章

第1章 3 天命·符命·印文·道符 ▎4 道符的形成《中国符咒文化研究》3

第1章 道符缘始 2.青铜纹饰的遗风《中国符咒文化研究》2

前言 ▎第1章 道符缘始 1、道符由来的传说《中国符咒文化研究》1

人人本有长生药(代序)《〈悟真篇〉导读》1

第二节 道教服食技术要素(上)《道教服食技术研究》第一章 道教服食技术本体论

第一节 道教服食技术本质《道教服食技术研究》第一章 道教服食技术本体论

援儒入道的寇谦之

洞天福地:道教理想的人居环境及其科学价值

道教禹步论(步罡踏斗)

阳明洞天考(禹穴 禹步 洞天福地 飞来石)

陈抟其人其事

道家故事:华山睡仙——陈抟老祖 ▎全真教主——王重阳 ▎太极宗师——张三丰

道家传奇人物:陈抟老祖

道家故事:道士陈抟与赵匡胤真的赌过华山吗?

老子名言故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庄子名言故事: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

澄怀观道 静照忘求——中国山水诗的审美观照方式

内丹与科学(炁 阳神 阴神 炉鼎 药物 火候 抗衰老 气功 带功报告)

茅山故事:洗心池的传说 ▎活死人墓的传说 ▎茅山求仙

八仙民俗:吉祥美名天下传《八仙》

绿野仙踪:黃鹤不知何处去(下)《八仙》

绿野仙踪:黃鹤不知何处去(上)《八仙》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宫 ▎月兔和蟾蜍 (霓裳羽衣曲 月兔捣药 兔崽子)

数术哲学与丹道的独创性(内丹 外丹 女丹 火候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梵天一如)

武夷山道士“不朽之身”调查 (羽化升仙 肉身不腐 仙蜕 炼丹)


鬼,原来是这个意思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世上本无鬼,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鬼(一鬼杀死一鬼 ▎一鬼吓死一鬼 ▎一人识破“群鬼”)《中国古代异闻录》


道家故事:吕洞宾茅山度老兵


第三章 炼丹成术《历史上的炼丹术》 附 吕祖点金术故事 二则


八仙掌故:侠骨丹心,游戏人间(下)《八仙》(狗咬吕洞宾 八仙过海 汉钟离十试吕洞宾 东坡访八仙)

神仙标配的办公用品:葫芦(壶公 悬壶济世 庄子 铁拐李)


传说中的不死神草:蓍草


老子归隐故乡考

关于列子:为什么《史记》不记列子?▎《庄子》是怎样描述列子的?

关于列子:历史上有没有列子其人?列子与现存《列子》有没有关系?

三茅真君 ▎茅山上清派的兴起《茅山道教志》

77 离明 ▎78 刘京 ▎79 清平吉 ▎80 灵寿光 ▎81 李根 ▎82 黄敬 ▎83 甘始《神仙传》

68涉正 ▎69皇化 ▎70北极子 ▎71李修 ▎72柳融 ▎73葛越 ▎74陈永伯 附增族 ▎75董仲君 ▎王仲都《神仙传》

62 尹轨 ▎63 介象 ▎64 苏仙公 ▎65 成仙公 ▎66 郭璞 ▎67 尹思《神仙传》

59 刘政 ▎60 茅君 ▎61 孔安国《神仙传》

54 墨子 ▎55 孙博 ▎56 天门子 ▎ 57 玉子 ▎58 陈安世 附 权叔本《神仙传》


50 严清(严青)▎51 帛和 ▎52 东陵圣母 ▎53 葛玄《神仙传》

45 太玄女 ▎46 西河少女 ▎47 程伟妻 ▎48 麻姑 ▎49 樊夫人《神仙传》 (麻姑献寿 沧海桑田 东海扬尘)

41 王烈 ▎42 焦先 ▎43 孙登 ▎44 董奉《神仙传》

37 壶公 ▎38 蓟子训 ▎39 李少君 ▎40 孔元方 《神仙传》

32 泰山老父 ▎33 巫炎 ▎34 刘凭 ▎35 栾巴 ▎36 左慈 《神仙传》

30 阴长生 ▎31 张道陵 《神仙传》

26 赵瞿 ▎27 王遥 ▎28 李常在 ▎29 刘安《神仙传》

23 李仲甫 ▎24 李意期 ▎25 王兴《神仙传》

21 河上公 ▎22 刘根 《神仙传》

19、李八百 ▏20、李阿《神仙传》

17 伯山甫 ▏18 马鸣生《神仙传》

16 魏伯阳《神仙传》

15 沈羲《神仙传》

14 王远《神仙传》

11 华子期 ▍12 乐子长 ▍13 卫叔卿《神仙传》

9 吕恭 ▎10 沈建《神仙传》

6 黄山君 ▎7 凤纲 ▎8 皇初平《神仙传》

4 彭祖《神仙传》

3 沈文泰 ▎5 白石生《神仙传》

2、若士 《神仙传》

1 广成子 《神仙传》附:葛洪生平

张义尚九十自述


道家故事:徐福求仙  附:安期生 简介


风水是一种文化《我们的传统:王鲁湘文化访谈录》

第二章 由采到炼 《历史上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节选)

以先天象数学演绎宇宙起源论的邵雍

道家故事:姚生敬奉《黄庭经》验 ▎海瑞朝山


老子名言故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第二章 幻术起于先秦《中国古代幻术》

我认识的戴思博 《〈修真图〉——道教与人体》序言

当汉字遇上电脑

煞神受枷 ▎张士贵 ▎杜工部 ▎胡求为鬼球《子不语》

国人对汉字到底了解多少?

道家文化:“捉鬼专家”钟馗

庄子名言故事: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义,原来是这个意思

一 衣服、饰物辟邪 ▎二 饮食、便溺辟邪 《中国辟邪文化》第三章 衣、食、住、行辟邪

泰山五大夫松本是一棵树


“城隍庙”的“城隍”到底是一尊什么样的神 ▎附:关于 城隍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周易—东方智慧的集大成者《我们的传统:王鲁湘文化访谈录》


茅山故事:葛玄修道与茅山雷劈池的传说(《清静经》 东华帝君 金阙帝君 西王母 口耳相传 不记文字)


介绍几幅故宫收藏的唐卡


三茅真君 ▎茅山上清派的兴起《茅山道教志》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君子自昭明德


轩辕黄帝 ▎唐尧:中华文明始祖 ▎虞舜:贤德之君 ▎舜帝禅位 ▎大禹治水 ▎夏朝的起起落落 ▎…《史记中那些值得铭记的故事》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 (下)附:体真山人汪东亭女丹诀一卷 ▎汪东亭论《灵源大道歌》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上


37 壶公 ▎38 蓟子训 ▎39 李少君 ▎40 孔元方 《神仙传》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节选)


纷繁多彩的八卦史话《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文化》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君子非礼弗履 (程门立雪)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雍正暴崩之谜(被吕四娘刺杀 ▎死于丹药中毒 ▎其他死因说)


自序:“一通百通治百病”《人体通补手册—丹道医学中的养命之术》


实修参考:道家丹道西派治病体系


手把手教你做内丹(上)


手把手教你做内丹(上)


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 (张至顺道长 油麻菜 中医)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剑仙揭秘 附 南怀瑾异闻三则:剑仙 ▎入川 ▎遇异


认识“道家健康术”(下)


认识“道家健康术”(中)


认识“道家健康术”(上)


不死药——长生的诱惑


道家饮食思想:养生为尚


道家故事:道士陈抟与赵匡胤真的赌过华山吗?


道家故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二则


湖州刺史颜真卿 与 茶


道家知识简介1:道家意涵新说


道家故事:“此山彼山,哪座山头柴好烧”


中国道家龙门派内丹功(原名《明一子内丹功经验谈》)


道家故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二则


修道的人,是怎么样的存在?道家修今生的思想如何理解?


道家的一元初始是什么意思?


道家修炼故事:公孙璞忏悔得救


著名道家修炼者王力平老师谈“盘腿”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隐士:透视孤独》精选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全集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不说,就Z来BJ了》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大成就者之歌》全集 附:本书术语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