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第2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专注分享学习,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微信公众号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梁国杰
01
作者:袁周敏
身份修辞的关系空间——一项本土语用研究
摘要:语用学视角下身份的研究经历了从本质主义向建构主义的转向。关注身份及其建构的话语过程而非仅仅话语产品业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该类研究却或多或少忽视了身份在不同文化中的特性。本文论证汉语文化中的身份需要在关系中得以运作与解读,认为关系中的身份是理解汉语文化中身份修辞的核心要素,并可进一步概括为身份修辞的关系空间,即身份修辞被设定在纵向尊轴与横向亲轴的四维象限的球体空间中得以规制与运作,而在任一象限之中的身份修辞则体现出交际者的主体性。身份修辞关系空间的引入体现了汉语本土语用研究的人际语用特性,克服了以往语用分析对第三方的忽视,同时也构成了汉语本土语用研究对国际语用学的贡献。
关键词:身份修辞;关系空间;关系身份;汉语文化;本土研究
02
作者:毛延生
人际话语管理中的文化
语用调控
摘要:人际话语管理中的文化语用调控是人际语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影响着交际的整体走向与效果。本文基于文化语用学的基本分析视角,系统考察人际话语管理中的文化语用调控内涵、理据与评估。结果发现:文化合理性、文化合适性和文化有效性是人际话语管理中实现文化语用调控可能性、可行性与现实性的重要前提;文化信息的监控、指导与分层构成了人际话语管理方向性、稳定性与程序性的基本要求;自身的语境化投射、语用化优选以及调控化避选是其实现人际话语表征以及文化语用期望,进而最终避免文化脱敏的核心所在。上述发现突显了本土文化视角在人际话语研究中的价值,这为国内语用研究融入国际“解放语用学”当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际话语管理;文化语用调控;本土化
03
作者:李成团
汉语医患交际中职业身份构建的言语策略及其道德秩序
摘要:本文基于汉语医患交际语料,采用Spencer-Oatey(2008)的人际协同管理理论和孔夫子的道德秩序作为理论框架,考察医生在治疗方案协商中使用不同的言语策略构建自我职业身份和实现人际协同。分析发现,医生职业身份构建须符合孔夫子的道德秩序,即恭、宽、信、敏、惠等主要要素,以形成积极的个人形象、正面的情感站位和礼貌的社会评价。本研究构建了职业身份人际语用机制模式,提供了分析汉语文化语境中身份构建的道德维度和研究范式。
关键词:医患交际;职业身份构建;道德秩序;人际协同
04
作者:夏登山 邹媛媛
汉语零称谓语的情景化原则
摘要:称谓语选择体现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以及语用行为规则,历来受到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视。国内外语言学家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汉语称谓语使用的规范原则,如“称谓准则”和“适切称谓/不称谓原则”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导致了现代汉语日常交际中出现了称谓缺位现象,产生了“零称谓”这一特殊的社会称谓语类型,对传统的称谓理论提出挑战。本研究观察了商场、车站和校园三个场所共900个陌生人交际的会话情景,收集了289例零称谓语料,并结合访谈的方法进行质性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零称谓语有三种常见的类型:人称代词零称谓语、礼貌补偿零称谓语和无修饰零称谓语;(2)尽管存在教育程度和主观意愿等其他影响因素,零称谓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话发生的情景语境的制约。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提出当代汉语零称谓语使用的“情景化原则”。
关键词:零称谓语;称谓困境;情景化原则
05
作者:何伟 伟圣鑫
英汉小句状语成分分布
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从功能视角对英汉小句状语成分的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对英汉状语在句法分布中的差异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人际状语和语篇状语在英汉小句中的分布差异不大,而经验状语和逻辑状语的分布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不同的语序特点;语序上的不同源于中西方民族不同的认知凸显方式;认知上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思维上是重理性还是重悟性的特点;思维上的不同最终归于中西方文化及孕育环境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语小句;汉语小句;状语;句法分布;对比研究
06
作者:程丽霞 陈国华
位移构式GO HOME的演变:原型与类推
摘要:英语go home、on the way home中的home常被认为是副词或介词,这种说法不能解释为何*on the way differently、*watch TV home不合语法。源于生成语法的提升说、动介合并说因为缺少语料证实而不令人信服,针对希腊语GO HOME构式的名词动化说、合并说、空介词说也无法解释英语的同类现象。考察英语历史语料,我们发现home在古英语时期常以表方向的宾格形式或是以表方位的与格形式出现。由于高频使用,go home在现代英语中完整地保存下来并成为GO HOME构式的原型,一些类似构式在原型的类推作用下逐渐趋同,出现walk/run/fly home等构式。这一原型甚至类推至其他动词如bring home a dog/bring a dog home和其他名词如go shop、go town。
关键词:位移构式;GO HOME;原型;类推;演变
07
作者:刘国兵 王凡瑜
郑冰寒
中西学者学术论文中评价局部语法型式使用特征研究
摘要:基于语料库的评价局部语法研究为人们探索文本的形式—意义特征提供了新方法,但已有研究尚未对同一学科不同母语背景学者的评价语言使用特征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商学学术论文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商学学者在学术论文中使用“v ADJ to-inf.”和“v ADJ that”型式时所呈现的局部语法型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者在评价语言中涉及的功能标签、评价语义以及共选关系三个方面差异性大于共性。两组学者共享高频评价型式和评价语义,但西方学者使用局部评价型式的频数明显高于中国学者,且有自己偏爱的语法型式(如“动作+评价范畴[合意性]+动作”等)。以上结果对中国学者丰富元话语手段,增加学术话语的可读性具有帮助。
关键词:局部语法;评价语言;功能标签;评价语义
08
作者:庄会彬
英汉语否定的句法探析
摘要:本研究引入Rizzi(1990)的“空范畴原则”,在Pollock(1989)所设想的“否定短语假说”理论框架下对英汉否定的句法表现做了考察。研究发现,英汉语否定的句法存在较大差异。英语的否定词not位于否定短语的中心语位置,而汉语的否定词“不”则位于否定短语的标志语位置。上述句法差异导致两种语言的否定句中时体与否定词的共现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英语否定句中,由于T无法降落,采用do-支撑来援救被搁浅的T;汉语否定句中则由于其否定短语(NegP)的中心语为空,体标记降落所留下的语迹无法得到恰当中心语管辖,以致“不”与(降落的)体标记无法共现。本研究不仅可以较好地处理英汉语否定相关的语言事实,而且还可以更好地解释两者之间的差异问题。
关键词:否定词;否定短语假说;空范畴原则;恰当中心语管辖
09
作者:范玉梅 徐锦芬
同伴熟悉度对同伴互动中学习者投入的影响研究
摘要:同伴熟悉度是影响二语学习的重要变量,但还未得到研究者应有的关注。本文考察同伴熟悉度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在同伴互动中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通过互动录音、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同伴熟悉度对学习者投入有显著性影响,且对各维度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研究结果鼓励教师在课堂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自由选择熟悉的同伴搭档,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体验、促进意义协商以及加强同伴之间的互助及社会联结,同时也提醒教师要注意熟悉同伴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揭示了同伴熟悉度对学习者投入影响的复杂性。
关键词:同伴熟悉度;学习者投入;同伴互动
10
作者:高霞
中国学者英文学术论文中的非正式语体特征研究
摘要:基于中西学者学术论文可比语料库和中国学者学术论文历时语料库,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西学者间和中国学者不同历时时期论文中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学者论文中高频使用的非正式语体特征相似,均为第一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句首连词/连接副词。中国人文社科学者论文中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频数显著低于西方学者,中西方理工科学者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无显著差异。同时,近20年间中国学者论文中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频数显著增加,尤其是理工科学者。这或许表明中国学者对非正式语体特征的使用态度日趋宽容,但与西方学者相比,仍趋于谨慎。
关键词:非正式语体特征;学术论文;中西方学者;历时
11
作者:朱慧敏
二语书面语句法发展及其动态增长模型建构研究
摘要:句法是二语书面语研究的重要维度。目前,对其内部指标动态发展进行历时个案研究并尝试动态建模的还很欠缺。本文以动态系统理论为框架,借助L2SCA和 CPA ,采用移动极值图、移动相关系数图、动态建模等可视化数据分析手段,辅以回溯访谈,追踪2名英语专业学生4个学期的议论文,考察二语书面语句法子系统内平均T单位长度(MLT)、从句与T单位比(DC/T)、复杂名词性短语与T单位比(CN/T)3个指标的发展轨迹并拟合动态增长模型。研究发现:这3个指标均具变异性、交互性、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发展特征,表现为支持、竞争、波动和高度协同,且存在个体差异;变点分析显示,不同学习者的不同指标分阶段显著发展;动态增长模型进一步检验了观测值发展趋势,求解了时间序列指标的增长率,科学预测了学习者在理想条件下最大发展潜力。该研究对二语写作教学与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二语书面语句法发展;变异与交互;动态增长模型
12
作者:罗良功 李淑春
文化空间政治与现代主义批判:兰斯顿•休斯的诗歌《立方块》解读
摘要: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非裔诗人,但他30年代的诗歌常常由于被认为政治性过强而没有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本文则以休斯1934年的诗作《立方块》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政治表达与艺术实验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以立体主义为代表的精英现代主义在西方文化空间政治中充当了同谋者的角色,帮助西方宗主国加强了对非洲殖民地的意识形态操控;休斯基于对精英现代主义批判和回写,表达并展演了自己的大众现代主义诗学观。本文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休斯在30年代坚守的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实用诗学原则,也体现了他毕生追求的艺术与政治融合的诗学理想。
关键词:兰斯顿•休斯;现代主义;文化空间政治;诗学观念
13
作者:肖谊 谢梦昕
元认知与英美小说对莎士比亚的挪用
摘要:莎士比亚作品是世界文学经典,也是英美小说创作的重要源泉。自18世纪中叶以来,小说家们就不断地将莎士比亚作为原型或典故运用到小说创作中,这种倾向在之后的两个多世纪中变得更加明显。英美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大量对莎士比亚进行挪用的实例,挪用的过程包含着创作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认知行为以及文化认知等要素。同时,对莎士比亚进行挪用的过程也是一种元认知过程。本文在梳理英美文学史上对莎士比亚进行挪用的实例后研究发现: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元认知是贯穿于文本世界的认知机制。探索与分析小说创作中的元认知,有益于进一步探析认知与小说叙事之间的关系,对探索认知叙事学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元认知;小说创作;莎士比亚;挪用;认知叙事学
14
作者:姜玉琴
论辛格短篇小说中的“阁楼”
摘要:在辛格的短篇小说中,“阁楼”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之一,可谓辛格小说中最为常见的道具符号。本文从“阁楼”的设置、“阁楼”中的光景和“阁楼”的隐喻三个文化符号链入手,论证与犹太主人公,特别是城市犹太知识分子相伴相随的“阁楼”,在辛格小说中具有的属性:指价格便宜的住所,即借地域的偏僻和混乱隐喻犹太人的廉价,精神上的偏离和不入流;指在历史上屡遭创伤的犹太人,通过“阁楼”的方式与社会、他人相疏离、隔绝,以实现自我保护。总之,辛格借用“阁楼”,隐喻了犹太人长期以来被社会所漠视、排斥和驱赶,最后不得不在远离中心和人群的角落苦苦挣扎的现实。
关键词:辛格;阁楼;意象;边缘人;孤独
15
作者:陈晞 石景艳
空间隐喻、空间焦虑与第三空间——论《骨》的
空间叙事
摘要: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小说《骨》中借助多维度的空间叙述了两代美国华裔移民对家园与身份的追寻,揭示了美国华裔移民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构建家园空间的尝试。本文从空间叙事角度出发,从空间隐喻、空间焦虑和第三空间构建三个层面对《骨》进行解构,分析了伍慧明怎样借助全方位、多层次的空间叙述技巧讲述华裔个人、家族、乃至种族在美国社会面临的危机,阐释了作者在多元文化语境下重构族裔生存空间的伦理诉求。《骨》中对文化碰撞、种族融合等问题的思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伍慧明; 《骨》; 空间叙事; 空间隐喻; 空间焦虑; 第三空间
大外学术期刊管理中心
《外语与外语教学》
期刊介绍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学报,是南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根据期刊定位,常设栏目有:“专题”、“语言研究”、“外语教学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翻译研究”。其中“专题”栏目是编辑部组织并策划的具有学术前瞻性、引领性、突出中国本土问题研究的主题栏目。《外语与外语教学》坚持内容质量为唯一标准,秉承科学、准确、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从不以作者单位、职称、地位、是否有高级别资助项目作为录用稿件的标准,刊发有学术水准、从国际前沿研究和本土需要和问题出发的有思想、有情怀、有品质的学术精品。
投稿网址:wyywyjx.dlufl.edu.cn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梁国杰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感兴趣的朋友可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4月21-23日,线上研修等你来!
张伟年 段宛云等.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都看到这里了,肯定是真爱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65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