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康:假如精神分析不能以知识的形式被表达和传授,它在大学中就没有位置丨纯粹现场

唐健 齐泽克 拉康 纯粹Pura 2023-06-04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敬请仔细读完本条推送,文末有赠阅福利哦

斯拉沃热·齐泽克

10月27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读书会(第152期),特邀《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译者唐健,推出“拉康眼中的知识主体:齐泽克《面具与真相》新书分享会”,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来聊了聊拉康派精神分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的《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系拉康弟子、世界著名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以通俗易懂的七堂课解读老师拉康思想的用心之作,讲述了“被精神分析穿越的哲学”,如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新启示,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深入大众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大众化拉康教科书。现特整理推出现场语音的音频及文字实录,以飨读者。


▲10月27日,拉康眼中的知识主体:齐泽克《面具与真相》新书分享会音频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
作者: [斯]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唐健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唐健:大家好,谢谢大家今天晚上抽时间出来,我们一起来聊聊拉康,我是唐健。可能主持人已经介绍了我的身份,基本上我是一个翻译和拉康精神分析的研究者。可以这么说吧,今天我是有点紧张的,因为我好几年前做过一些线上的座谈,邀请最多几十个人,但是编辑说可能有几万个朋友今天晚上会来听,我就有点紧张。这个形式其实我是第一次,之前我试过用视频,请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晚上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宏大,我们今天晚上是一个分享座谈的形式,所以不是论文式的那种写法。我觉得一些关于拉康跟哲学的,和关于《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这本书有趣的和重要的地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也相信在座有一些朋友比我更熟悉了解拉康或者是齐泽克理论,也可以提出发言,我们大家交流一下。我不废话了,这个题目我今天有点头疼,也商量过也修改过,但是还是很宏大的样子。我后来偶然间看到书中第173页拉康有一句话我觉得挺适合的,就是讨论知识跟主体这个问题,在这本书173页的最后一句。


雅克·拉康

173页这句在说:“拉康宣布了他的立场,‘假如精神分析不能以知识的形式被表达和传授,它在大学中就没有位置——(因为)大学只处理知识。’”这句话说明了一件事情,拉康他本人觉得精神分析这个东西除了知识以外还有其他的东西可能是知识都承载不了的。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呢,谈这个问题之前先提醒一下,也提醒一下我自己,这本书是在齐泽克数十本大作当中的一本不太重要的小书。有些朋友可能第一次看齐泽克,另外一些朋友已经很熟了,看过很多本甚至超过十本他的书。比如台湾翻译成《敏感的主体》的一本,或者他第一本书《崇高的主体》,他自己号称是自己最重要的书。我想说的那本书,忘记名字了,应该是《比无更少》,是关于黑格尔的,他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黑格尔专家。当然搞笑的是他很重视的一位学术上的朋友巴迪欧说他是一个康德专家——题外话。关键是说这本书未必有承载今天标题题目的这个能力,不过不是太重要,这个问题在精神分析里是一般性的问题,等一下我们会从临床的问题上,看到知识的这个问题在拉康的临床实践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性质和地位。

由于今天这本书是齐泽克写的,齐泽克经常把知识当成人们日常每天在使用的我称之为日常理论的东西。什么叫做日常理论呢,我们平常怎么样生活呢,我们平常都是有一些理论的。譬如说女人都是难以触摸的,这有点沙文主义,只是举个例子。又譬如说黑人都是比较暴力,这样一些理论。又譬如说我所在的这个城市现在有一种挺流行的理论,工作就是会去尽量偷懒的,因为现在老板给的薪水不太合适。另外一种很流行的理论是这个世界你不需要太认真的,如果你太认真你就会输,所以有句话叫做认真你就输了。

我讲这些例子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家有看到齐泽克这本书中文版的序言里谈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可以看出这是一些人类生活里的经验和知识。齐泽克说这些知识在某一刻会变成一种幻象的框架,你去看Pokemon Go这个游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游戏,你大概会明白它对拉康的知识和幻象的那个概念的移动和使用。这里牵扯到哲学本身的基础欠缺,他在这篇中文版序里一开始就提出拉康精神分析是在哲学里面的一个缺口那里产生的东西,就是哲学的一种基础的欠缺。你可以回想刚才我们在173页读到的拉康的那句话,可能也包含了这种意思在里边。


拉康选集
作者: [法]雅克·拉康 著  褚孝泉 译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10

说到这里我又要回过头去自我痛打一下,我们要注意第173页拉康说的那句话在生活里面是比较复杂的——怎么说,因为他提到知识,他言下之意是如果精神分析的知识没有办法制度化、机构化或者实践的话,实际上它就有一个实践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注意到这句,我说得不太好,我演说的能力比较差,不过我想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这本书的第一章是最重要的,第一章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有好几句拉康的引文都比较重要,就齐泽克版本的拉康精神分析而言是重要的。

我记得他在这章里面提到一个例子,一个笑话,那个笑话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但它的那个涵义是很复杂的。他提到那些学者在学术会议讨论的时候谈论日常的理论或者是意识形态,大家懂的,我们不谈意识形态,我们谈日常的理论。当这些学者在开会谈话人们日常的理论的时候,就是处于非常之科学的非常之透彻的也可以说非常中立的、客观的状态之下,但是下一秒他去厕所或者他去吃饭,下一秒他又深陷在理论里面,他又深陷在这种日常的理论里面而无法自拔。

我想说的是带到大家去到关于日常理论或者是知识这个问题,在人类学或者在他第一章所谈的performative(述行[理论])的理论里面有一个实践的维度。大家可以看出超出了知识或者符号的场域,但是其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我觉得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所以意识形态跟这个也就是知识跟主体的问题,主体其实是有行动的,所以这个问题是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的。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呢,这本书没有给出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不过我觉得大家要注意的这个主题应该差不多完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第22页那里,它引述到另一位哲学家,这位哲学家不是拉康派的也不是欧陆哲学的,是研究语言的英美哲学派的。22页头一句就是“符号作用将自身呈现为主体里的一个双重运动:人类将自己的行动变成一个对象/物件(object),但仅仅是为了在某个时候将这个对象的奠基性位置(foundational place)还给他。在这种含糊之中存在着行动和知识在当中轮流交替的整个作用过程。”这个问题我们就先到这里,因为等下应该还会回去的。


斯拉沃热·齐泽克

再来谈一下齐泽克,简单介绍一下,其实这个人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他跟学术界和出版界都关系非常之好,对于他的那些对手他也不狠。我举个例子是怎么不狠,大家有追踪齐泽克的会知道,大概两年前,他跟一个加拿大的学者举行了一场世纪大辩论。他们2020年在多伦多一个会场里面举行两人的大辩论,先在YouTube那边吵架,互相发帖。结果非常简单地说,彼得森(Jordan Peterson)这位学者是一个心理学者,他当天的准备比较差,很烂,他在谈马克思的时候好像没有做好功课没有写好论文的大学生的样子,但是齐泽克没有追杀他,为什么,因为彼得森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公开讲道的机会。当时是数十年来头一次举行这种公开学术辩论,而且这次是付费的。我记得那时候我刚好在美国,我有点想过去,但是票价好贵,有的炒到1千多2千美元。

这是一个小花边,但是我想说的是齐泽克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经常有些人批评他说自我抄袭或者博取名声,但是我想说一件事情:如果你去演讲,比如好像宗教的牧师、神父、和尚高僧,你去演讲,劝大家信你的宗教,你不会每次演讲都有一个新的东西出来。他可能有六七十本书,还不算他跟别人合作和编辑那些都已经有五六十本了。他很多书我都跟不上,他没办法每本书都是全新的东西,重点还不是这里,重点是他在某个程度上是在传道,他好像那些讲耶稣的人那样去传道。

其实他是一个很天真、在学者里面比较谦逊的人。他是一个哲学家,他主要的定位是一个哲学家。他20多年前在书里面或者在演讲里面已经在大量引用他敬重的巴迪欧的概念或者书。他怎么描述巴迪欧呢,他经常就那句话:”看!柏拉图在我们中间漫步”。我想说作为一位哲学家,那是很谦虚的也很天真。然后有不少人批评他作为一位revolutionary的学者在谈revolution,他的revolution的理论没有实际的效果。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他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谈行动问题的时候主要是采用巴迪欧的理论,譬如事件的这个理论,是一种突破口的东西,我只能说到这里,大家也懂的。


视差之见
作者:[斯]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季广茂 译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2

另外一个对齐泽克的攻击,譬如说Chomsky(诺姆·乔姆斯基)对拉康派齐泽克说他们不实证,甚至说拉康是Charlantan(骗子),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搞笑的。一方面Chomsky作为语言学家他怎么突然间去评论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学的理论甚至哲学的理论? 他在这些领域究竟有多少知识跟专业性呢。但是我们知道Chomsky在1970年代跟另外一位当代比齐泽克还重要得多的学者——福柯有一场辩论。我们看那场辩论以后就理解到,福柯的说法是:世界是先于个人的,在我们出生以前我们到这个社会以前,已经有强力渗透在所有人的生活里面的一些所谓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个人根本不可能脱离这种网络,个人是这种网络的产品。因此人需要一些关于这些社会关系观的理论去描述主体、描述他自己,那么如果你要描述主体甚至社会的话,不可能没有关于这些社会的理论,而社会是由语言或者文化构成的,这些东西并不是可以定量分析的。所以Chomsky批评精神分析不实证,他自己这些批评才是真正的不实证。

另外我想说一下,齐泽克是靠着个人的一些技巧或者魅力占据了发言的位置,但是他本身这个学派这些理论是很边缘的。精神分析是少数、拉康精神分析是少数中的少数派,大家不要忘记这一点。我现在发现时间不是太多,不是太够,不过我每次都是这样。拉康有一个重要性在那边,我也要说拉康了,这本书后面有一个拉康年表,不过我想勾画一些重要的事情。拉康的年表你可以自己看,我主要提的是什么呢,他是有天主教耶稣会的背景在里边,本来他是一个精神科的医生,跟弗洛伊德一样原来是精神科医师。这里我想提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拉康的背景里面,大家看这本书也需要知道一点,他是1901年出生的,1980年80岁的时候过世。我知道编辑说今天有一些是学校的朋友,尤其是学校的朋友你需要注意人文学科跟社会学科里面很重要的人物的生年。福柯是1926年出生,比拉康晚了25年,德里达是1930年,比拉康晚了30年。还有德勒兹,当学者们觉得福柯跟德里达都耗尽了他们的理论,就开始很喜欢德勒兹,德勒兹是1925年的,跟福柯差不多同年。


德勒兹

我们要注意到这几个人,比如福柯、德里达跟德勒兹,尤其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里面被引述的频率可能是最高的,所以他对人文学科除了科学以外的这些学术界的影响,这几个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广泛的。但是他们跟拉康有一个关系,长辈晚辈的关系,而且在理论上有一个关系,比如福柯跟拉康的关系挺深的。这几位重要的哲学家,他们对精神分析的回应,他们的著作里面经常有对精神分析的回应跟评论,其实就是对拉康的回应,因为拉康在1953年就开始在巴黎影响力非常大的讲座,所谓的研讨班,几乎每星期都举行一次,真到他80年代初去世为止,大概就是这样。

词与物: 人文知识的考古学
作者:[斯]米歇尔·福柯 著  莫伟民 译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6-07

在理论上也非常重要,我们刚才说到知识的那个问题,本来拉康曾被批评。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的时候,学生们对拉康一个很著名的批评就是”结构不上街”,这件事等下要提到另外一本书。福柯在1966年也出席过拉康的一期研讨班,可能那是唯一的一次。当时拉康在之前讲座里面也暗中提到福柯很受欢迎的那本书《词与物》,让他成名的那本书。这两个人在1966年的时候暗中有一个辩论,这个辩论是关于一个很著名的艺术品叫做Las Meninas,中文翻译成《仕女图》或《宫女图》,西班牙很著名的画家费利克斯著名的画作。我现在就不进入这个画作,对这个画作评论背后的很复杂的拉康派精神分析理论在里边,就是关于一个幻象框架的理论,但是我想起的是福柯跟他的关系是很深的。在理论上不论这批人是反对他还是支持他,都受到拉康的直接影响。德勒兹后来写著名的<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Anit Oedip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就是公开反对他吧。不过我觉得很奇妙,因为后来有些拉康派甚至德勒兹那派的人经过一些讨论之后发现这本书跟晚期拉康的某些主要概念神交,而且据闻拉康本人也挺喜欢它。

宫女图(西班牙著名画家费利克斯)

对于拉康的介绍就到这里,但是等下还要回去,还有一个就是Chomsky对拉康有一个很不专业的谈论,说拉康是个骗子。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像是拉康1970年在MIT(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演讲,结果在座上百个MIT教授都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智商的尊严受到了打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事让Chomsky很不高兴,但他这个评论其实没有太多的实证性,也没有证据,完全没有专业性可言。他根本不知道精神分析是个什么东西,也不明白哲学。说简单介绍也花了不少时间,我可能要快一点,有这么多听众,我又不知道这些朋友背景是什么,具体来说可能有些是对拉康精神分析的临床问题比较感兴趣的,甚至是想找分析师的病人;另外一些是对拉康的理论很感兴趣的,比如对精神分析很感兴趣的学生;还有第三种是对哲学对人生意义很感兴趣爱读书的人,对文化知识不断在追求的朋友。如果你们看《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这本书,会不会能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呢,或者会得到什么东西呢,得到什么样的知识呢。如果这样具体化对我来说会比较容易地去议定我该说什么,要不然我就会漫无边际。

我先说病人那个,有时候有些朋友忘记我不是搞临床的,但是经常有些朋友讲某某朋友的朋友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或者情绪上面的问题,她/他想找分析师,唐老师你可不可以介绍下,通常我觉得有点难。大家看到我《代译序》里面也稍微谈到这个问题。有些病人看齐泽克跟拉康的书,他们关心怎么样消除自己的困难跟痛苦。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拉康派有一个特点,有些朋友想找拉康派的精神分析师,我先不说传统弗洛伊德派的精神分析师,那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你。传统的拉康派的精神分析的技巧就是他不会当你的人生导师,也不会以一个传统的有智慧的人的角色在你面前出现。如果你想找的是一个拉康派的人,他表现出来的是智者有智慧的人生导师,如果拉康派是这样的话,根据我所知道的,不太好,你就不要找他了。

我有一点点切身的经验,好几年前我在北京时,我以前也有一些心理状况需要找分析师——当然,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分析师——那个分析师替我做了分析大概一年,这个分析师也是一个学者,他也是拉康派的。他会指出我的一些症状背后的一些原因,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我本身是搞这个理论的,我自己分析一下觉得他说得对,就算不对也不会差那么远,但是这样有没有效果呢,这样就没有效果。不过他不算很差劲,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尝试指导我该怎么做,在生命里生活里,就好像有些自称拉康派的分析师一边做分析一边讲佛家理论、基督教理论和各种各样人生的智慧,更像是微博大牛。齐泽克在这方面比我狠得多,他说智慧这个东西是很呕心,大概是这个意思,智慧是一个很无聊的东西。我想说的是:你找一个沉默的分析师,比一个能教你人生道理的分析师要好。其实最好暂时不要找精神分析师了,找个负责任、心地比较良善的辅导员可能更能缓和你的痛苦或人生困境。


米歇尔·福柯

临床上还有更多的问题,有时候会导致病人受到更多的伤害。如果你要找到拉康派的分析师,最好是法国或拉美那边有专门拉康派训练背景的。另外,分析师把他的病人症状背后的原因解释给病人听这种错误的技巧,这里有个经典笑话。在拉康派精神分析里面无人不知:有个病人很害怕鸡会把他吃掉,他经过五年的分析治好了,不怕了,没有这个妄想症了出院了,可是没多久他又回去找医生。医生说你不是好了吗,你已经知道鸡不会把你吃掉呀,病人说我当然知道我不是一粒米,所以鸡是不可能把我吃掉的,问题是鸡知不知道呢?无意识的症状不是说你把症状背后的原因说出来让这个原因进入意识,那个无意识的症状就会消失,无意识本身或者无意识欲望本身要被带到存在那个真相的位置上面才会有效果。

我们知道弗洛伊德开头的时候经常跟病人解释他为什么会有那些症状,会有什么结果,会有什么阻抗。比如最著名的是屠夫的妻子,弗洛伊德跟那女人发表了他对症状的精妙解释,结果下一次女人就说我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大概意思是这样子,它里面的逻辑跟你所说的理论是相反的。另外一点也挺重要的,我非常简单地说,如果你的症状一般的情绪问题:焦虑、忧郁、强迫,甚至是有轻微妄想的倾向,你先不要去找精神科医生,他们一来就会让你药;又如果你已经去看了并且吃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觉得那些药的效果不太好,可能你就要小心。因为精神科是不太科学的东西,这是在西方医学体系里面他们都知道的,你可以上网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这些药物尤其是处理我刚才说的那几种很常见的情绪问题的那些药物,它们的有效率跟安慰剂的有效率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这些药物长期来说对脑袋的神经的影响是有的,尤其是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那些药。

当然精神分裂症有严重症状的时候,他不吃那些药往往也是不行。当然也只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人没办法不吃那些药,甚至是轻微的那些,我可能不应该说这个问题。我们在这边看到的一种不太好的倾向是这样子的:当一些人去跟医生说我有某某幻象错觉,医生就马上给他开妄想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的药,说他是精神病,但一般人是经常有幻觉的。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不过没办法在这里多说了。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在梦里,我们看见的东西其实不是我们眼睛直接给我们看到的,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是脑袋给我们看到的。所以一般正常的人没有精神病的人是会有错觉和幻觉的,但是精神科医生经常因为他们口头的报告(oral report)就马上说他们有精神病,给他们开那些副作用很大的药,情绪病的药和精神病的药是两种东西,妄想症和精神分裂药的副作用很大。


雅克·德里达

幻觉并不是精神病的断症准则。我举个例子,晚上我们做梦的时候眼睛是闭上的,眼球和耳朵没有接收任何影像和声音刺激,但是大脑却让我们看见很多人、很多的场景,这个是不是幻觉呢?视觉上的幻觉?是不是要因此而吃精神病的药呢?对于找分析师的朋友我就说到这里。对于追求哲学跟人生意义的,我觉得是这样,我不知道怎么说,其实会比较困难。我觉得这是现代人的悲哀,如果是随意去看一些哲学入门的书或者流行的书甚至一些流行的宗教,其实未必会找到一些你想要的东西。不过拉康这种理论,其实我觉得拉康派这些是已经很学术的了,他是要挺认真的而且花挺多时间的,不过我觉得也是值得的,与其去听彼得森那种老生常谈的所谓人生意义、人生哲学、人生智慧,你去读读齐泽克和拉康,我觉得得到的还会更多。不过我要说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认真去研究齐泽克跟拉康派的这些所谓学术,最后严格来说不一定会有你们期待那种所谓的意义。不过也是一种获得,我们在谈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对拉康来说就是所谓的对象a或者小对象那个东西。不是说不存在人生意义,而是说最终你会发现,意义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拉康会说尤其不存在一种终极的担保、不存在终极的人生意义,不论在是文学艺术或者是历史的领域;我则认为,也许意义,最终你发现它不是一种知识,甚至不是启蒙。

齐泽克曾经有个提法,他在这本书第五章说的所谓的真实界有几种形态,其中有科学性的真实界或者科学性的时代界。那是一个什么东西呢,科学性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一条公式,那些公式比如1+1=2这种东西,或者某一条很重要的科学理论公式,比如相对论这些,你都没办法用意义的角度去理解它,不过你还是很需要坚持的。对知识跟意义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坚持的欲望,所以到最后会能够穿越幻象。所以我用临床作为例子,什么叫做“穿越幻象”,就是你发现你的分析师对你的欲望一无所知。他先需要利用你的移情,假定大他者知道你的人生秘密知道你的人生意义,所以你才去找他,你可能对他不完全有信心,甚至你不完全信任这个人,但是你假定就算不是这个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也会有某个大他某个人。他在这个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他是明白我的,他是拥有关于我这个人的人生秘密的知识的。所以最终所谓分析的工作对病人来说就是他慢慢地接受这种被寄放在外部的人生意义的虚幻,最终才发现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它是你自己的任务。

另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看齐泽克的书,如果你对哲学问题跟心理分析、精神分析问题感兴趣,或者你对世界的理论、对社会的理论,对日常的理论感兴趣的话,没有办法绕开拉康。巴迪欧曾经说在当代你做哲学家,你不知道拉康你就没办法搞哲学——当然,英美学派那些并不一定会同意。最关键的是关于社会学科理论、人文学科理论里面,我觉得如果你不理解拉康的精神分析,对于理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甚至人类学、甚至建筑这些理论会有很大的困难。


弗洛伊德

还有一个问题,人究竟是不是自由的,又譬如说人性是什么这些问题,我觉得拉康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一个方面。他对所谓人性这些东西,这是很奇怪的东西。因为人性,如果你谈到一个名词你就要去定义它,如果它不是一个事,那又怎么样。大家看到我刚才发了几个图片,随便发的,关于突破式的图形的,如果说某个东西它的定义是变动不羁的,那又怎么样呢。我知道拉康的这些精神分析没有办法准确地变成数学的那些规则,但是我想说这个方向从自由弗洛伊德开始,科学化、数学化这个方向,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会面对一个问题,人是一个生物体,大家都认为在生物学和物理学里面是有既定规则的,为什么人的语言活动,人的文化活动和所谓的精神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一些语言活动,这些活动为什么没有规则呢?如果我们假定它没有规则的话,我们很快就会陷入一个问题,它就会变成一种神秘的东西,一种不可言说的意义,然后很快你就发现学术大师、科学大师、各种各样大师的话变成了你的信仰。文史哲艺术当中存在无穷尽的意义让你去享受而不需要认知,不少人最终会发现自己成为了风水师、占卜师家的常客。

问题并不完全是因为我们没办法把生活数学化,数学本身也没法数学化,哥德尔发现了这个惨剧,而现代人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惨剧——是我们在生于科学时代,知识和信仰的性质彻底改变——我们亚洲人也进入了现代性:工业化、技术和最重要的科学(齐泽克说,科学单枪匹马就可以让最疯狂的宗教份子闭嘴)———结果我们在谈论自己、谈论人类本身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神秘意义的领域,它超出了客观的规则、超出了科学,意思是我们手上剩下唯一的工具是神秘化,这是现代人的悲剧。

然后我要谈一下,对于齐泽克的学生,对哲学感兴趣、对齐泽克的哲学、对黑格尔、对拉康的理论很感兴趣的那些学生。我第一项当然是介绍大家去看这本书最后的进阶书目,那是齐泽克推荐大家去看的。另外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们现在面对传播或者翻译的问题,如果你想找到关于拉康理论的一些描述准确的书,确实有点困难。用一个排除法,有些学者本身就不是专门搞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他们误会和出错的机会是挺大的,可能有超过80%的几率,他们在谈拉康理论的时候是有一些误解的。所以如果你要学拉康的理论,你要找齐泽克这种专门搞拉康理论的才会比较有保障。

我还要提一个问题,等下我要再谈到这个问题,欲望的这个问题在拉康那里的定义其实是比较简单的。要求减去需要,demand减去need就是desire,但是在语言里边这个词它是可以定义的,你要把它分成我们一般所说的欲望和无意识欲望这两个东西。比如孩子看到母亲,她需要某一个人,对于小孩理解来说这是母亲的欲望,那个人就是母亲欲望的对象。拉康谈的那个欲望,他没有特别说明,但是经常谈论的是无意识的欲望,无意识欲望就是欲望的原因,这个母亲想见这个人想要这个人需要这个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个就是欲望的原因或者说无意识的欲望。所以欲望本身虽然是大他的欲望,因为社会跟语言全部文化全部都早现于我们,先于个体,所以欲望虽然是大他的欲望,但是大他的欲望也意味着大他的欠缺,欠缺这个概念非常之重要。


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
作者: [斯]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季广茂 译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欠缺这个词在拉康的欲望或者无意识欲望这个概念里面占据中心的地位,这是我的理解。我们一般谈论的欲望好像是一个喻体,一个比喻里面喻体的东西,就是用一个东西来指涉、解释另一个东西,这是任何语言的根本。然后我们查字典,我们谈到书,书是什么,书是一张纸,纸是什么,纸是木头做出来的,木头是什么,木头是植物,植物需要阳光,没完没了一直这样数下去。我还想简单地谈一下,我知道我没办法追踪齐泽克所有的著作,而且近几年因为工作跟家庭原因,我都追不上了。不过我看到一个方向,我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安提戈涅这个问题,因为安提戈涅跟欲望跟精神分析的伦理很有关系,而且安提戈涅是拉康研讨班第一期的核心主题的人物,安提戈涅也是我大学一年级上文学理论课的时候第一个谈到的文本,文学课要读这个古希腊的剧本《Antigone》,拉康在研讨班第一期伦理学里以安提戈涅为题。

我跟大家简单说,没办法详细说,我慢慢地觉得我其实对安提戈涅的故事以前可能不是真正理解,或者说没有真正的接受它,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在知识大他面前我只能接受而不能质疑。后来十几年前齐泽克有个转向,就是安提戈涅这个问题,他开始觉得安提戈涅不对。那时候他说了一下,好像他写了本书,那本书我也没去看。不过他提了一下我就发现:哦,原来不只我一个人心里有疙瘩,就开始想安提戈涅这个方向果然是有问题的,就精神分析的伦理跟坚持你的欲望这个方向来说,安提戈涅更像是一个彻底的歇斯底里的问题。另外一个是齐泽克常说的一个笑话里的理论,不少人对这个笑话是有点误会的,犬儒主义,你知道要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你依然怎么样怎么样。是的,就是仓鼠那个笑话:一个男人的妻子死了,感情很要好,他大半年都不接受这个事情,当做他妻子还没有死。那时候他妻子留下的一只宠物仓鼠还活着,他就好像没事一样,好像妻子还在那样,于是大家觉得他有点冷血,后来突然半年后这个仓鼠一死掉他就崩溃进了精神病院,完全被妻子死掉这个灾难压碎,这个悲惨的笑话。

它的正解应该是这样的,我用另外一个故事或者笑话来解,比如说我儿子他7岁的时候还会问这边会过圣诞节,会放礼物到一个袜子里面,说是圣诞老人晚上偷偷给你送的。当然小孩子后来会怀疑,但是大人直到某个年纪甚至直到他们长大都不会承认这个事实,其实是父母把礼物放进去,根本没有什么圣诞老人,但是小孩是明白的,小孩到某个年纪会理解,他知道这个东西是神话,但是他也不点破你,问题在大人那边。他们会说我们怎么会相信有圣诞老人呢,但是小孩子相信了,他们知不知道小孩子也知道并不存在圣诞老人这个真实的东西呢,其实他们也知道小孩知道,这就是一个假定相信的主体的问题。所以仓鼠的笑话是这样的,那个男的把他老婆已经死掉的这个知识存放、寄放在仓鼠那边,仓鼠就作为大他存放这个知识,仓鼠的地位跟分析师的地位是一样的。


事件
作者: [斯]斯拉沃热·齐泽克  王师 译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02

这个是跟意义有关的,另外有个笑话,有一些人很认真,对没有客观事实支持的神话很相信,或者说比较脱离现实的一些东西。齐泽克有个笑话,都灵裹尸布,那块布曾经包裹过基督的尸体。齐泽克一针见血,他就说好吧,如果你们这样说的话,你们把那块布去检验一下,拿去做DNA基因分析一下,结果会怎么样,结果肯定是一个灾害,对于那些有信仰的人来说。但是我们会不会没有想到一个事情,我们有个信仰,信仰某些东西,比如信仰一定有一个天神降世去惩罚一些坏人,这种事情你期待它的来临。我觉得如果对于人的那个自由性或者人的个体性来说,如果真有一个万能的主宰,他降临在世界,结果是什么样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变成废物了。人的存在意义成为瞬间蒸发。

其实坚持你的欲望那句,跟弗洛伊德一句很著名的话是有关的:Wo Es War, soll ich werden,有几种翻译,基本是“无意识所在的地方我就会去到达或者是我就会去成就、成为它”。我们知道拉康让我们坚持的欲望其实是无意识的欲望,要去到大他的无意识欲望欠缺的那个地方,所以跟弗洛伊德的那句是吻合的。拉康也经常提弗洛伊德的这句话,无意识在它所在的地方、它曾经到过的地方,主体就要到达就要成就。这个gap这个裂口,它就是这个主体跟无意识欲望裂口了,因为无意识欲望某个程度上就是主体的对象,就是主体最宝贵的那个东西。所以这个距离看来是时间的距离,因为一个先一个后,但其实是结构性的。

然后我要说齐泽克在这本书最后一章提到谈论相对论这个问题。我曾经研究过一点点、业余的,这个所谓相对论的东西。我觉得他对相对论理论的理解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为了这个问题,两三个学者对这个问题做了一场辩论,那个辩论不一定跟我现在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齐泽克对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应用。

读者互动


黎:请问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什么渊源吗?

唐健:我觉得第一点刚才提过,他们都是朝科学化的方向。大家不一定知道弗洛伊德本来是搞神经学的,他是研究欧洲一种鳗鱼的神经系统的。后来他用了一些水力学各种各样的科学理论,套进去他自己的分析理论。拉康用了两种很重要的,一种是结构语言学,因为我们知道所谓精神文化这些东西,它的实体——不是全部,它的大部分的实体就是语言活动,所以拉康用了结构语言学,这是非常重要的。另一点是他后来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数学,包括拓扑学,刚才给大家看到一些图形,不是说主体和精神分析就是那样、就等于那样,不是这个意思,但这个方向我觉得没办法不坚持。不是因为我们会成功,甚至不是说拉康成功了或者一定会成功,而是悲剧性的。如果不朝着不断用逻辑跟科学的框架去验证这个理论本身,我们很容易就陷入一种神秘化的陈腔滥调的套套里面,有一种陈腔滥调叫做后现代主义,拉康绝对不是后现代主义。

前面一个问题也是后设语言的问题,拉康已经清楚地说不存在大他的大他,就是不存在纯粹的语言,不存在透明,不存在后设语言这种东西,不存在中立的客观的可以描述人类的精神活动而自己不被牵扯进去的一种后设语言(但必须记住,还是存在客观、逻辑和真理这些东西,你可以反对但我保证你马上又会滑落到你的观点的反面)。大家都很清楚,这种后设语言的假定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英美分析哲学的形式语言的计划的失败。今天,有另外一种极其流行、隐秘的后设语言信仰,它表现为:“这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那它自己怎么办?当然这一句其实很复杂,但今天没时间去一层层剥开它。问题并不是说我们要找到一个纯粹的语言去描述不受污染的理论去描述一个对象,而是说尤其在关于人的科学这种范畴里边,后设语言这种假定是非常有问题的。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我们的研究对象,如果它不是一个对象又怎么样呢,但是我们还是不可以放弃这个科学化的方向。


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
作者: [斯]斯拉沃热·齐泽克  季广茂  译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03

第二点是拉康反对Ego psychology,即所谓的自我心理学。现在各种各样的动力学精神分析,主要是弗洛伊德女儿后来强调的那个精神分析的一个方向,主要就是说精神分析师他要强化病人的自我,但是我们知道自我本身甚至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面都是一个来自他人的东西,用分析师的形象来强化甚至取代我自己的自我。结构语言学这个东西,我自己觉得用来继承看起来是对一个新的东西新的发展。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你只是去看梦的分析梦的解释,尤其是梦的解释,梦的解释是很重要的,但你会觉得它完全是不科学的东西。你用来分析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那套工具,本身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但是有了结构语言学,梦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开始呈现出清晰的结构。

纵浮槎:在由拉康提出、齐泽克为之深化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揭示了某种当代人在想象与象征秩序中的层层异化与对象a的不可企及性。那么在当代人的视角中,是否还存在着另一种蹊径,得以让我们直面实在界的创伤,正视自己的欲望呢?如果有,这种对当代人的精神分析又该如何实施,我们又该如何“穿越基本幻象”呢?

唐健:第二个问题,齐泽克跟拉康理论跟后现代是扯不上关系的,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有关系。可以这么说,拉康理论看起来是对很多现象甚至对很多理论的一种解构,而且是对主流的那些理论、主流的对现实的哲学、心理学的理论的一种解构,在理论方面拉康并不是后现代。(福柯、德里达、德勒兹,他们是拉康的后辈,德里达在一个纪录片里还说拉康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尝试诱惑他把他拉进去自己的圈子里边) 提到想象界跟符号界或者象征界层层的异化,我想说所谓的异化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尤其是想象界。因为想象界在拉康看来是一个生物性的东西,符号界所谓的异化当然也是异化,符号界就是我刚才说的社会文化这些东西是先于个体的,这件事情并不存在没有社会没有文化它自由自在生出来的情况,是不是应该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不好意思一个很烂的笑话了。

异化这个东西在临床里面有一个对应的操作。在临床里面尤其是早期跟中期的拉康,有症状的人或者说病人或者是分析者,在某一个词或者某几个词那里被固定了,因为那几个词有快感,他没有办法理解它,所以它变成一种神圣的东西。因为他跟大他的欲望跟大他欲望的场景幻象直接相关,意思是有少数一些词它脱离了你大脑里面的词语系统或者说字典。它的意义不明或有特殊的奇怪的意义,它不在能指链的那个链条里面。这些词拥有一些地位,主体可能提到这个人,病人说到这个字的时候脑子空白或者说得出来,她也不明白对它是什么意思。分析师就不断带他去谈围绕这些场景跟这些词的一些事件,尽量地让他说,慢慢他就可以把这些词活动起来或者说辩证化了,就摆脱所谓的固着FIXATION,通过这样就可以解除他的快感跟症状。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或者《崇高对象》那本书。提到主体,他说伤口是一个快感,那个伤口不痊愈不好起来那个人是死不掉的。我再说一遍是死不掉的,所以那个问题并不是说(人生的问题原来并不是)我们做人要通过的直面真实的问题。真实界就是那个快感本身已经存在在那边,某个程度上让那个主体捆绑着主体的或者捆绑着个体的那个东西,因为那是痛苦或者痛苦里边的快感,那个主体才不愿意脱离那种困难的处境,然后不断地重复做一些事情去保持那个症状和那个场景。所以所谓坚持你的欲望就是说你要去到支撑欲望背后的幻象的场景,你要有勇气去到那里,是那个意思,要直面的是幻象场景而不是真实界。当然,它依然是一个勇气和坦率直面的问题。


宗教的凯旋
作者: [法]雅克·拉康 著  严和来 姜余 译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9-07

怎么样做当代人的精神分析,你问我我当然会说拉康的精神分析就是给当代人的精神分析,当然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对穿越幻象的解释。譬如拉康强调所谓的pass,我译成渡河,有些人简单的译为通过也可以,也是不错的翻译。我强调这只是一个比喻,严格来说不可以那样说的,就是说它有超出知识的那个部分在里边,所以我们要注意到尤其今天谈的知识主体,某种程度上知识是不够的。在齐泽克那边,你看这本书,你再看中文版的序,Pokemon Go的解构,也就是说他对于意识形态或者日常理论的解构,他的穿越幻象的那个版本更接近日常的层面,更接近社会的层面,他那个层面也很重要。因为你去找分析师解决你的症状或者得到更多精神上面的好处,但是关于日常的层面里边,如果你同意的话,也存在社会日常层面的穿越幻象。那个对人生来说我觉得也是重要的,因为人生大部分时间,人是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存在的,人大部分的时间跟精力都是在做一个社会动物要做的事情,然后就有南猫朋友的问题。

南猫先生:如果唯一使人罪疚的事情是在欲望的问题上让步,那么享乐应该是满足这种欲望,在此人实现了存在的价值,或者可以说,欲望推动个人到社会发展,那么为何享乐是古怪和被扭曲的道德责任?

唐健:我举一个让步的例子。如果你去看拉康的研讨班第七——《精神分析的伦理》这本书,他举的希腊人物的例子,但我在这里不详细讲,我讲一些简单的例子大家可以理解的例子。比如说你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报医学院,本来你是想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报艺术或者物理学,这很明显没有坚持自己的欲望,但是没有坚持的地方在哪里呢,因为这个要求在拉康看来它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但没有满足父母的欲望。可以这么说,因为他要求你做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这个例子也不太好,我们不要从这个地方去提另外一些人在外部的一些要求,本来每个人自己内心的一些要求都已经是他者的欲望了,这些他个人的欲望是从社会从文化从家庭那里长出来的。不过刚才那个例子比较容易理解,虽然不算很好。在分析师那里,分析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你说话,你说到一个地方不想说了,因为你觉得尴尬或者不光彩或者不道德,这也是在自己的欲望面前让步的,就是放弃自己的欲望的一个例子。因为你不想在分析师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不想他知道你的秘密,或者你想投其所好给他留下好的印象。

再次说一下,享乐快感不等于欲望的满足吗?我提一个比较搞笑比较极端的例子:你没有想过不欲望的欲望,其实有的。有一些宗教譬如说佛教,可能有点类似,如果我们有欲望,欲望的内容是我们不去欲望,那又怎么样呢,这个也是不可能的,存在一种逻辑上的不对称性。欲望这个东西是很霸道的,你不欲望的欲望也是一个欲望,不过总而言之享乐跟所谓的满足欲望不是一个东西。享乐是什么或者快感是什么呢,那种快感很简单,符号界或者象征界在文化精神上或者社会性的一些——譬如说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所谓言行的快感,你当法官或者当有权力的人或者你获得好的成绩,这些都是属于符号的快感或者符号的享受。我们有阴性的快感,那个非常复杂的,阴性的意思或者是女人的快感,它就是超出了符号界超出女人的一个东西。还有性质不一样的,所谓大他的快感,在我们谈到性倒错的时候会谈论这个,大他的快感就是大他违反了他自己的规则,违反了符号规则,他有个快感,他有个享受享乐。

读我的欲望!拉康与历史主义者的对抗
作者:  [美] 琼·柯普洁 著  王若千 译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03

李博洋:既然不能揭开幻象以避免实在界的一片虚无,而只能穿越幻象,在各种幻象间切换,那么如何能保证不掉进另外的意识形态幻象陷井呢?穿越幻象的那个关节点在何处?

唐健:我刚才提到所谓的实在界或者真实界它并不等于虚无,那就是敌人,它会破坏毁灭符号界或者毁灭世界的存在,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人想象出来的,主体想象出来的一个东西。真实界并不是虚无,它可以是很实在的东西或者是很可怕的东西。如何不跌进去这个幻象框架里边?当然不可能,幻象总是存在的,但不是不可改变。我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纯粹的语言,但是如果你够客观跟科学,像拉康精神分析这样,它至少可以把现存的幻象对主体所施加的这个迷惑打破。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是现代主体的悲情,不像古典那些人一样,你可以去相信一个东西,你相信就好了,现代的主体有了科学以后你就没法简单的相信。穿越幻象的关键点在哪里?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你可以去刚才我发给大家的那些图形,不同的主体那个模型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享乐是道德责任?其实很简单,为什么是伦理责任,它是人存在的动机。用一个比较日常的语言去说,用理论语言说无意识就是人的主体欲望的那个原因,所以你必须要到达那里;但是用一个比较简单的语言,人的存在,他存在那个动机他生存那个动机跟无意识的欲望是直接相关的,而且跟无意识欲望所导致的那个症状、所导致的快感跟享乐是相关的。所以如果你要获得某种自主性你就要到达那里,它是你的伦理责任或者说自由的责任,我也得澄清下伦理责任不等于道德责任,道德跟伦理是有点不一样的。

加油der鱼:想请问唐健老师,在翻译这本《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拉康研究专着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印象深刻的翻译上和关于精神分析内容上的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新启示,了解拉康思想对我们有什么益处?

唐健:加油der鱼问翻译《拉康的七堂课》这本书的时候遇到哪些翻译上和精神分析上的难题,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可以为我们提出哪些启示。这个翻译的问题问到我可能想吐槽的地方了。我只不过是齐泽克一本小书的小翻译,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很重要的翻译家、翻译译者就是布鲁斯芬克,他翻译了拉康的几本的研讨班,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译者。他经常吐槽作为译者的不受重视,他用的词语比较强烈叫做unthankful,有些翻译翻译成比较强烈地吃力不讨好、不感恩甚至是忘恩负义,我觉得也没有那么严重,主要是资本市场的问题。我们做译者的回报是非常非常少的,翻译这种学术书是不够生活没办法生活的,当然也不太受重视,作者最重要嘛。还有一些情况譬如说校对,校对的时候你要有某些坚持,有时候会得罪人,这个情况是很糟糕的。我遇过几次,所以我以后都不太想做校对这个事情,校对这个环节在翻译里面也是挺重要的。

我想趁机介绍一下另外一本书,这本书叫做《读我的欲望》,这本书也是一本很重要的拉康精神分析的书。这本书不是我翻译的,我只是做做校对而已。当然这本书比较厚,校对也比较繁重,搞了好几个月,但是这本书它有谈到拉康派关于怎么样分析电影文化,还谈到拉康派比较重要的一些理论,包括性理论,那个部分是比较复杂和比较重要的。所以对拉康精神分析有兴趣的朋友,除了有时间看看这本《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以外,也可以去看看《读我的欲望》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柯普洁,这位作者也是齐泽克非常赞同的一位拉康派的精神分析哲学家。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今天谈的就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回答大家的问题,不过我有机会会再跟大家交流。今天很感谢大家抽出时间,而且我已经超时了,感谢到这个时间还在听的这些朋友,非常感谢你们,我们有机会再一起聊聊。我希望会有一些互动的场景。感谢大家收听,下次我们再会,谢谢。





唐健,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硕士、拉康及齐泽克思想研究者。2010年创办香港齐泽克学会,推广以齐泽克及巴迪欧等学者为代表的拉康精神分析及黑格尔—马克思思想。译有《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死亡是生命的目的:弗洛伊德导读》等作品。

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Žižek),1949年出生,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拉康派精神分析继承者,卢布尔雅那大学高级研究员。擅以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社会文化现象,被称为“文化理论的猫王”“危险的西方哲人”“从天而降的第欧根尼”。20世纪90年代以降,齐泽克凭借对拉康及黑格尔的重新解读席卷西方学术界,以一己之力单挑以福柯、德里达、德勒兹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其学术著作有五十余种,代表作包括《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自由的深渊》《幻想的瘟疫》《斜目而视》《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等。现国内有近三十种其译著出版,近期著作有《全球大流行2:逝去时光的编年史》(Pandemic! 2: Chronicles of a Time Lost)、《敢于说出其名字的左翼:34个不合时宜的介入》。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公元1901年4月13日—公元1981年9月9日),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出生和逝世于法国巴黎。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被称为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
作者: [斯]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唐健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系法国作家、哲学家拉康的得意门生——斯洛文尼亚作家、哲学家齐泽克的拉康研究专著,向我们展示了“被精神分析穿越的哲学”,如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新启示。全书共分为八部分,含导论和七个章节,主要包括《空洞姿态和述行:拉康遇上中情局阴谋》《真实界带来的麻烦:拉康作为〈异形〉的观众》《自我理想与超我:拉康作为〈卡萨布兰卡〉的观众》等篇目。作者以“小对形”及真实理论作为全书中轴,以电影、故事或政治事件等作为案例,有条不紊地向读者展示了拉康理论的基本构图,帮助读者理解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思想。《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深入大众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大众化拉康教科书。


纯粹赠阅


赠阅规则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

3. 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

4. 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转发“纯粹新书”栏目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幸运噢)

5. 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和转发质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此次活动时间截止2022年12月31日。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

[美] 孙康宜 著


曾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系主任、著名荣休讲座教授孙康宜先生,将女性独特的社会角色和性别含义引入对文本的解读中,重新阐释了古典文学,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书是一本自传与性别研究及其他的合集。自传部分,除了自述家世和幼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外,还详细追述了求学、治学经历。性别研究及其他部分,在对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中,孙康宜惊喜地发现了男女两性间的互补与合作的独特文化现象,纠正了西方性别理论一味强调“差异观”的偏颇。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

[美] 孙康宜 著


这是孙康宜先生汉学研究论集。收录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内容广涉孙先生的词学研究成果、对中西经典文学及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心得和洞见、边缘论题、最新探索的生荒领域,其中对中国古典作家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问题等,均做了饶有趣味的探讨,从中可以窥见孙康宜先生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研究成果。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

[美] 孙康宜 著


孙康宜先生对六朝诗的研究是其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成果在本书中得到充分展现。他对六朝诗歌的分析精准到位,赏析兼具,比学术圆润,比散文严谨,属别具一格的古典文论著作。通过对陈子龙与柳如是诗词情缘的关系和明清诗词中诗与面具的互利关系独到的诗词研究,在国内外古典诗词研究中独一无二,令人信服。孙康宜教授深受中西文学的熏陶,所做研究,属集中西方文化大成之作,每每将个人心得与史学价值融会贯通,使读者深受教益。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

[德] 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唐健 译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系法国作家、哲学家拉康的得意门生——斯洛文尼亚作家、哲学家齐泽克的拉康研究专著。作者以“小对形”及真实理论作为全书中轴,以电影、故事或政治事件等作为案例,有条不紊地向读者展示了拉康理论的基本构图。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深入大众文化的介绍拉康理论的“教科书”。

片刻与永恒:九十九个幸福时刻

[英] 乔治·麦尔森 著   庄安棋 译


英国作家乔治·麦尔森爬梳了古往今来不同身份的人的档案文件,不只是文学作品,还包括一般人忽视的文献资料:私人信函、日记、旅行日志、诗文。他得到的并不是重大的启发,也并不想借此筹划伟大的作品,而是从这些文本中摘取充满快乐和活力的片刻,与读者分享这些毫不矫饰的小小欢喜。横跨各文化、纵观数千年收集的九十九个幸福片刻,铸就出永恒的生命精华。

野棕榈

[美] 威廉·福克纳  著   斯钦  译


《野棕榈》是由《野棕榈》和《老人河》两部作品交织而成的一部作品,前者是一个爱情故事,后者是洪水中犯人救助受困者的故事。


福克纳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说:“我是像你们读到的那样,一章一章写下来的。先是《野棕榈》的一章,接着是大河故事的一章,《野棕榈》的另一章,然后再用大河故事的又一章来做对应部分。我想要同一个音乐家那样做,音乐家创作一个乐曲,在曲子里他需要平衡,需要对位。”两个情节完全没有联系的故事,交织奏响了一曲人性之歌,是福克纳作品中令人心痛至深的一部作品。

房间里的男人:顾彬诗选

[德] 顾彬  著   海娆  译


房间里的男人:顾彬诗选》精选了德国汉学家顾彬的四辑诗歌作品,让我们看到他对生命的爱,对存在的倾听,对他者的体认、宽容和同情。其中《房间里的男人》涉及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作者游学游历的痕迹,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评价,其中充溢着诗人强烈的“同情心”;《临渊之悟》包括爱情、女人与记忆,受伤的语言、受伤的生命,悲哀中的快乐等;《动荡的安宁》是对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些思索,艺术上受到德国现代短诗和中国唐宋诗词的影响,语句简洁,追求意象;《猴子结构》中,诗人对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化用,对汉语表达和资源的吸收,使他和汉语言文化达成了一种“亲密性”。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 

丁雨  著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集结22篇观展感悟,将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串联起来,借展览与文物述说起源、发展、交流与衰落。出土文物不仅是先民的生活剪影,也映射出他们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展览主题思想、布局、展出文物的介绍说明配以300余张照片,将展览现场生动地还原在读者眼前,弥补不能去到展馆现场的遗憾,也可作为曾经来过的珍藏记忆,是一本“拿在手上的展览”。


其文笔生动幽默,兼具锋锐的思考与丰沛的情感,借展览重现历史场景、人物风貌的同时,追溯了历史动态演进的线索以及历史规律。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高翔 著/绘/译  [法]旅克·理查德  著 

[法]楼兰·埃尔萨塞   译


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理查德2005 年从上海出发,逆长江走往青海源头。沿途采取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 搭拖拉机和任何可以借用的当地交通工具, 以最大的可能选择贴近这条流经最广袤地域的河流的路径。两位作者以行走的方式,一路分别用绘画和文字两种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发生巨变的长江及沿岸的地理、人文和生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他们带着对生态的关爱和赞美,对长江大胆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艺术性和记录性并存的考察。

乡村诗人札记

 李浩 著


70后先锋派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中篇小说精选集。他师承欧美现代和后现代文学传统,具有精进的文学姿态和出色的写作技巧。整部作品人情世故奇特,人物命运曲折,对人的生存状态提出质询,竭力发掘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这些作品涵盖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小说类型,大多带有鲜明的先锋文学的遗风流韵。作者选择“意象”作为切入点和必要构成因素,具有“现实”“虚幻”相互交织的独特审美力量。

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李浩 著


本书是作家李浩短篇小说精选集,继续了李浩小说清高、执拗、立志高拔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先锋性,体现出李浩别样的才华和维度;题材别致,语言自由,想象力丰沛,天马行空、意绪斑斓。塑造出一个个高于现实、具有魔幻感的世界。既是幻想之书,更是现实之书。李浩小说着力描写意象,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力量,使小说的内容主题拥有了诗歌的“意在言外”的审美特征,同时也拥有了超越性的、多重的深层内涵。



纯粹好书


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门槛·沙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丨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闻中·吉檀迦利张锐锋·卡夫卡谜题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 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