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摘】《群众与暴民》| 群众概念的历史沿革

约翰·麦克莱兰 罗伯特议事规则 2021-02-01

《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


[]约翰·麦克莱兰  

何道宽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5


---


  平民处处碰壁、屡战屡败;贵族精心培养对平民的鄙视,将其视为没有脊梁的群众、被欺骗的暴民,这成了屡战屡胜的贵族重要的资产。


  《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们敦促读者相信,平均的要求绝不是平民的要求,而是暴民的要求。


  在美国人眼里,“骚乱和叛乱”是防止政府沿着汉密尔顿主张的道路滑向财政腐败和行政坐大的手段。


——约翰·麦克莱兰


---



绪论

群众概念的历史沿革

 

P3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看待群众的独特方式。然而,对“群众心理”明显、自觉而理论化的兴趣不久前才兴起。建构群众行为理论的尝试始于1870年。至于群众理论(crowd theory)的研究,到了1960年才有首部杰作问世,这就是卡内蒂①的《群众与权力》(Crowds and Power)。

---

①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1905-194),英国作家。评论家、社会学家和剧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有政论著作《群众与权力》、剧本《虚荣的喜剧》、小说《迷惘》等。

 

政治思想的诸多历史著作的焦点都是为各种形式的统治辩护,无一例外。至于何为被统治的对象即群众,何为威胁统治的力量即暴民,其论述都只能靠边即使群众进入其论述的视野,思想家对群众的论述还是难以进入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们也命运多舛,即使被接受也难免被误解,甚至被认为有偏颇而被嗤之以鼻。

 

思想史著作的视角是居高临下的。我不是说,其作者都“站在统治者一边”,虽然这样的例子也有。我的意思是,由于注意为各种形式的统治辩护,思想史家没有看到,如果被统治者被描绘的最佳形象是群众(crowd)、最坏形象是暴民(mob),如果群众是需要被统治的,暴民对治人者的统治是有威胁的,他们的辩护才更加令人信服。

 

政治思想史著作在这方面的失误令人吃惊,因为一种难以抗拒的倾向是:把被统治者描绘为群众和暴民,这样的政治思想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几乎可以说,发明政治理论的目的是要证明,民主即人们的自我管制必然会演变成暴民。雅典的民主运行了两百年以后柏拉图①才登场,他邀请我们去看:雅典民众(demos)是愚昧、非理性的群众,可能会因鼓动者的调唆而成为暴民。

---

①柏拉图(Platon,约公元前427-347)古希腊杰出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创办雅典学园,提出理念论和灵魂不朽说,有30余篇对话和书信存世,著有《对话录》、《理想国》等。

 

与此相似,在罗马共和国之后的著述中,罗马的李维②剥夺了人民享受罗马兴盛的权利;他断言,如果贤明的罗马贵族没有花费如此之多的宝贵精力去征服国内的敌人,罗马的兴盛和伟业很可能会早得多。他所谓内敌就是罗马的暴民及其鼓动者,护民官就是蛊惑人心的内敌。

---

②李维(Livy,公元前59-公元17),马历史学家,其所著的罗马历史共有142卷,记述罗马自建城到公元9年的历史,现存35卷。

  

P4

如果说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存在的话,这个传统就始于这种深厚的反民主的偏见中,不知不觉间,它潜入了政治思想的著作里。政治思想的历史始于这种反民主的论述,或许这不是谁的过错,因为古代民主实践的传统没有觉得有必要用理论来武装自己。

 

当人民贫困,手里又有武器时,他们就掌握了穷人道德主张的权利,就有了实现并捍卫这些主张的手段。在其滥觞期,“高级”意义上的政治理论建构活动,对政治统治形式进行反思的活动,就成了土地贵族反对平民武装活动的一部分,平民(plebs)要求用土地法确保土地拥有权的斗争古已有之。

 

平民处处碰壁、屡战屡败;贵族精心培养对平民的鄙视,将其视为没有脊梁的群众、被欺骗的暴民,这成了屡战屡胜的贵族重要的资产。然而,古代平民反复重申其道德诉求。基督教强化了穷人的道德诉求,这使教皇和主教们感到尴尬。他们捍卫既存的秩序,反对千百年来号称上帝子民的群众;中世纪的教会总是提醒自己说,群众释放了歹徒巴拉巴(Barabbas),处死了耶稣基督。

 

文艺复兴以后,敬畏共和国的思想总是和李维对罗马人民的描绘联系在一起;在他的笔下,人民是蛊惑人心者鼓动起来的乌合之众(rabble)。这个传统清晰可见,贯穿马基雅弗利①、17世纪英国的共和主义、孟德斯鸠②直到18世纪末欧洲的革命时期;不过,从“暴民王”③到革命群众过渡的故事是相当复杂的。

---

①尼古拉·马基雅弗利(NicolaMchiavelli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作家,主张君主专制和意大利的统一,著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李维论》等。

②夏尔路易·塞孔达·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著有《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等。

③“暴民王”(King Mob):20世纪70年代伦敦的一个激进群体。

 

P5

18世纪,大西洋两岸的政界人士和政治评论员都害怕暴民会“失控”。他们的意思是,为了捍卫公司的利益,反对国王对公司利益的侵蚀,从上到下鼓动起来的暴民有可能以社会均衡化的名义提出自己的革命要求;这一类例子有威尔克斯(Wilkes)领导的米德尔塞克斯郡自耕农争取权利的斗争、萨缪尔·亚当斯④和他起草的马萨诸塞权利法案。类似的例子还有:谢斯起义⑤冲击巴士底狱以后出现的无裤党的激进共和主义和各地出现的人权要求。

---

④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1722-1803),常名萨姆·亚当斯(Sam Adams),美国殖民地时期律师、政界人士、马萨诸塞权利法案起草人,美国《独立宣言》签名人之一。

⑤谢斯起义(Shays Rebellion),独立战争时由谢斯(Daniel Shays1747-1825)领导的马萨诸塞州的农民起义。

 

 

《联邦党人文集》⑥是近代的第一部政治理论著作,其隐含意义是重述李维罗马史的主题,目的是敦促读者批准美国宪法,以便为强势的政府创造条件,防止重新分配耕地和废除债务的要求成为法律。《文集》的作者们敦促读者相信,平均的要求绝不是平民的要求,而是暴民的要求。《文集》特别诉求的结果是,杰斐逊①简朴而高尚的农耕共和社会梦想逐渐走向衰落,与其相对的无限经济机会理念随之崛起。共和主义被经济个人主义取代,最终被萨姆纳主义②取而代之。

---

⑥《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Papers),18世纪80年代制定宪法过程中的重要文献,共85篇,由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伊撰写,是研究美国宪法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①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美国政治家,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②萨姆纳主义(Sumnerism),即萨姆纳的经济理论;威廉·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1840-1910),美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民俗论》、《社会的科学》等。

 

P6

19世纪中叶、1848年或1871年是群众观念史上的转折点,这是因为从那时起,群众就成了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主题;换言之,社会理论的任何尝试都必须要在其核心地带为群众理念留下一席之地,否则任何理论都会带上一丝权宜、错误、愚顽的色彩。群众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疯狂的暴民、被误解的民众、受骗上当的政治炮灰;寻求公义的古老冲动的载体、倒退到动物境遇的代理、对当前的威胁、对未来的希望。

 

但无论群众以什么面目出现,社会理论都不能仅仅给它匆匆一瞥,亦不能将其斥之为昙花一现。理论上注意力向群众转移的现象与政界的转移有相似之处。群众的现象越来越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与此同时,群众的理念也在进入理论关怀的中心。

 

1848年以后,在很大程度上,现代国家被发明的故事都可以这样来书写:那就是现代国家试图适应和对付群众的历史。现代国家被发明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都可以这样写,无一例外。

 

这些现象有:现代国家半公开半秘密的警察,法律和目标,嫌疑人名单,应急预案,为缓和社会矛盾而实施社会福利的初步尝试,用征兵制来规训“刁民”的渴望(英国群众心理学家威尔弗雷德·特罗特[Wilfred Trotter1872-1939]把世界大战中交战的大军称为“手举屠刀的群众”)。群众迅速成为持久的威胁,它威胁着社会生活的既定模式、稳定的政治秩序和普遍接受的文化观念。

 

这一转折并无新意可言——这样说容易。因为我们可以说自古典希腊时代起,群众的观念就与我们息息相关。或许在此前的荷马时代就有了群众的观念。荷马史诗《伊利亚特》(The Iliad)里有暗示,因战争而筋疲力尽的希腊人恫吓议事会的诸王:“谁蹂躏了温柔的海伦?管他是谁呢!”不过总体上看,《伊利亚特》要我们看到,虽然百姓纷争不息、奋勇参战、在葬礼竞技会上竞技,他们却钦佩伟人,聆听伟人说教。

 

P7

然而,在《理想国》(The Republic)里,柏拉图却将民主描绘为暴民统治,民主堕落成了暴政。这样的描绘为众多群众形象作了铺垫:围殴基督致死的群众;在斗兽场嗜血号叫的群众;哗变的罗马军团拥戴新王的群众;远古在野蛮酋长引领下走出荒原的群众;君士坦丁堡尼卡暴乱①几乎推翻查士丁尼②帝国的群众;罗马后期给教皇制造麻烦的群众;中世纪节庆活动中喜怒无常的群众;十字军的群众(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将十字军分为首领和群众);宗教战争里野蛮的群众;刑场上围观的群众;造反的农夫;18世纪70年代伦敦骚乱中的群众;波士顿争取自由的暴民;法国革命里的武装;搞私刑的暴民;工厂骚乱中的暴民,如此等等,挂一漏万。

---

①尼卡暴乱(Nikariots),公元532113日的马车比赛场上,蓝党和绿党之间的冲突,引起暴乱。暴乱者高呼“尼卡”(胜利),查士丁尼几乎被推翻。几天以后,皇后率军反击,屠杀竞技场上的3.5万人。

②查士丁尼(Justinian483-565),拜占庭皇帝,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征战波斯,征服北非及意大利等地。

 

每一种群众都引出独特的理论回应,其回应常常以承载政治含义、历史叙事的形式出现。这些理论回应必须被视为有累积叠加的效应。后继的思想家总是从过去的反群众理论中吸收思想,所以,实现建构群众理论的马基雅弗利钻进故纸堆深挖钩沉,追根溯源,直达李维所著罗马史,终于找到反群众偏见的主要根源(见本书第二章)。

 

19世纪中叶以后的群众理论自有其特征。此前,群众似乎并未使思想家不得不重新检视自己政治理论里的预设。以柏拉图为例,他推出了深思熟虑的群众观,以及暴民民主(mob democracy)观。他将苏格拉底③之死归罪于暴民民主。在他看来,群众的本质属性是负面的,与事物应然的秩序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暴民盲目出现的群众与城邦应然的秩序是绝然对立的。

---

③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399),希腊哲学家,善辩,重面授,强调口头交流和口传文化,首创问答教学方法,认为哲学在于认识自我,美德即知识,反对文字撰述,其学说仅见于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转述。因被控毒害年轻人而被处死。

 

P8

于是,暴民的危险就成了他构建理论的另一条理由;他重申并捍卫对贵族传统的预设,认为那才是令人满意的社会生活。群众本身就可以成为社会生活范本的念头,从来就不曾在他脑子里浮现。民主的社会生活主张暴民;民主的必然趋势是堕落为暴民统治,然后又堕落为暴政,这正是民主极端不稳定的原因;因此柏拉图认为,暴民统治是社会生活里朝生暮死的一幕,是断不能持久的(见本书第一章)。

 

李维的著作述及的群众俯拾即是。他的罗马史可以这样来解读:这是政治手腕高明的贵族的历史;他们为防止人民堕落为暴民的倾向,学会了种种手腕。书中的一幕就是其手腕的生动写照:梅能尼乌斯·阿格里帕(Menenius Agrippa)讲一个童话故事,说服平民回归忠诚,回归劳作。

 

稍后,帝国为子民提供竞技场,也许,这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将娱乐制度化以控制群众的尝试。人民被允许成为暴民,但那是在严格控制的范围之内;在竞技场内,暴民可以肆无忌惮,率性而为,只要他们闹腾后悄悄地回家就行。这需要特别的警力控制,此外不用其他手段,但这绝不是一般人看待社会的新方式。在其他人中间,暴民肯定对社会构成危险,这是靠法治的广袤的罗马帝国不得不处理的一个问题。

 

基督教化的帝国不得不对付神职人员领导的群众。这造成了一个特殊的问题——中世纪欧洲的常见问题,因为这里不仅涉及简单的“法律和秩序”问题。神职人员可能以忠诚于更高一级的法律的名义行事,所以他们为什么不能要求群众对自己表示某种合法的忠诚呢?当然,群众对神职人员的忠诚和他们对主教和治安官的忠诚是有所不同的,而且这样的忠诚对主教和治安官构成挑战。

 

政府和教会都不得不小心行事。有组织的主教和有组织的社会都不得不为群众留下活动空间。群众的活动因此而被仪式化。在某种场合,某种事情是允许的;当群众不愿回家时,那就是越过雷池的信号了。

 

社会认可司法的多样性时,群众就有了被允许的时间和空间。信教的群众是不能怠慢的;这是因为这样的群众隐含着天国之城和地上之城的信仰。然而,其虔诚对天国之城和地上之城都不构成威胁。从理论上来看,普通神学的常规足以应对群众,普通的执法足以应对群众的过激行为,只要社会不是过分秩序井然就没有问题。

 

农民起义来来去去,统治者的对付手段是让步和镇压。早期近代的城市群众可以因宗教或政治目的而被操纵,这不会使古代晚期的观察者感到惊奇;英国法令里所谓的“顽固乞丐”(sturdy beggars)使司法官头疼,但总体上看,没有什么问题是民兵不能对付的。

 

P9

同情者和共和党人对18世纪的政治骚乱予以注意,但这并不是群众在社会理论里新时运的开端。马基雅弗利把罗马平民从李维赋予的污名中解放出来,为群众的时来运转鸣锣开道;共和主义的自由理念成为武装“良民”行动的理念,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从来不曾消亡。这一理念在17世纪英国的共和主义中冒了出来,马基雅弗利是哈林顿①主义者心目中的英雄;这一理念成为18世纪共和主义者反对君主狂妄、寡头腐败和常备军的意识形态盔甲。

---

①哈林顿(James Harington1611-1677),英国政治哲学家,同情共和主义,著有《大洋共和国》。

 

孟德斯鸠、美洲的爱国者和杰斐逊主义者把“骚乱和叛乱”当作促使自由政府忠诚于共和主义的手段。在美国人眼里,“骚乱和叛乱”是防止政府沿着汉密尔顿②主张的道路滑向财政腐败和行政坐大的手段(见本书第四章)。

---

②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1755-804),美国政治家,曾任财政部长,建立中央银行,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与杰斐逊的政治主张对立。

 

不过,这种恢复群众名誉的主张仍然是在回头看;其形象是古罗马人及其对手希腊人的形象。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把人民说成是“巨兽”,休谟③期待绞死约翰·威尔克斯④那样的鼓动者,希望他们能用临刑前的雄辩术来改进英国人的文风;如此,他们说话时的心态看得出来仍然是柏拉图的理念,他们说话的对象仍然是柏拉图那个时代的精神世界。一旦天时地利具备,群众就能成为暴民:地方当局胆怯,没有抓捕蛊惑者;面包价格高企;失业。此时,群众休眠的激情就转化为暴民的野蛮行动;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暴民的天性:自审判苏格拉底以来,暴民的天性并未改变。

---

③大卫·休谟(David Hume1771-1776)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著有《人性论》、《人类理智研究》等。

④约翰·威尔克斯(John Wilkes1725-177),18世纪英国新闻工作者、议员,政治上激进,办《北不列颠人》,抨击国王。


(p10-41略)


作者简介

约翰·麦克莱兰John S.McClelland),英国政治学家,曾在英美几所大学执教,著有《西方政治思想史》、《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法国的右派》等。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已推出中文简、繁两种版本,在中国知识界、思想界享有盛誉。



中文版序

 

我撰写《群众与暴民》距今二十年有余,这使我有机会思考,倘若现在写这本书,那会有什么不同。我发现,有两点赫然呈现眼前。

 

首先,我会更加强调,西欧的群众理论有何特点,它何以是对自由主义的回应;彼时,群众理论正在西欧各国发展,缓慢而不均衡。甫一问世,群众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回应旋即开始;同时,它对历代群众的兴趣亦随之兴起。群众人(crowd man)和自由人(liberal man)决然对立,毫无共同之处。一般认为,群众人是自由、理性、自主的,他和其他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公共理性之上。自由主义并不急于拥抱民主,然一旦拥抱民主,它即视政治辩论为理性的会话,视选举为知情投票人的理性选择。但群众政治对自由主义的这一切构成挑战。有人谓群众政治是民主的,其意义是:民主调动大群人,但这些人并非大群的自由个体。群众人需要摧毁使他和其他公民分离的关系,他想贴近群众领袖。对议会博弈的繁文缛节,群众人没有耐心,想要的是适合英雄人物的高涨情绪和政治运动。群众人需要的是“红肉”(red meat)。这是法西斯政治,法西斯政治侵染许多国家,其数量超乎我们的记忆;无疑,这是大多数群众思想家不愿看到的局面。也许,群众理论家最值得我们记住的是,他们有一些憧憬未来的思想。

 

其次,我会更加强调,群众理论家是多么雄心勃勃。大多数群众理论家并非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们尝试解开人类最大的谜团之一:什么力量使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连在一起?什么是这一联系的根本的黏合剂?社会思想家通常绕过这个问题,仅仅把人结为群体当作人性的既成事实。群众理论家则开始拷问,归根结底,大多数群体是否就是乌合之众。一些群众理论家比较粗糙,喜欢概括,倾向于说几乎一切人群都是乌合之众。这就使人害怕集体,因为说到底,一切群众都可以被视为暴民或伺机而起的暴民。实际上,对于什么构成基本的社会黏合剂,不同的群众思想家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无论什么机制使人结为群体,那肯定不是理性。今天,距离认识人的社会黏合剂,我们还差得很远,并不胜过昔日的群众理论家。至今,社会学家似乎仍然满足于将重点放在研究社会群体的差异上,他们设想,不同群体的黏合方式各具特色。这样的学者不妨向群众理论多多请益。

 

约翰·麦克莱兰

201311



目录

 

中文版序1

译者前言1

绪论 群众概念的历史沿革…1

 

第一章 古代的群众…43


第二章 中世纪群众例举及马基雅弗利论罗马人…75


第三章 群众与自由:

     马基雅弗利、孟德斯鸠和美国…103


第四章 法国革命前后的史家论群众:

     吉本、卡莱尔、米什莱和泰纳…135


第五章 群众是揭开现代世界之谜的线索:

     泰纳对启蒙运动的抗拒…169


第六章 从犯罪群众到社会理论:

      西庇阿·西盖勒和加布里埃尔·塔尔德…191


第七章 群众理论的流布:

     勒邦现象…239


第八章 领袖与群众:

     弗洛伊德的《群体心理学》(1921)…283


第九章 群众的胜利:

     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奋斗》(1924-1925)…319


第十章 群众的健全与权力的疯狂:

     埃利亚斯·卡内蒂的《群众与权力》…345

 

作者后记:远离多数以求安全383参考文献…392

索引396

译者后记410


---



专  题 


本期专题 :


【书摘】《群众与暴民》| 绪论  群众概念的历史沿革—(本文)




一、西方基督教


基督教复兴


  1. 【书摘】莱尔 |《英国复兴领袖传》18世纪初英格兰的信仰和道德光景

  2. 【书摘】莱尔 |《英国复兴领袖传》代表人物

  3. 【书摘】莱尔 |《英国复兴领袖传》怀特菲尔德

  4. 【书摘】莱尔|《英国复兴领袖传》卫斯理

  5. 【书摘】马斯登 |《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反对一种“几乎无法察觉的有害”教义

  6. 【书摘】马斯登 |《复兴神学家爱德华兹》上帝的以及撒旦的巨大工作


人物


1.【人物】特蕾莎修女信条

2.【人物】丹宁勋爵:公正、自由、上帝(1)

3.规则与道德《返璞归真》[英]C.S路易斯著

4.【书摘】《活着,为了什么?》| 关于帕斯卡

5.【书摘】帕斯卡 |《思想录》- 赌上帝存在(1)

6.【书摘】“法律与道德(信仰)”《兄弟相爱撼山河》

7.【书摘】“王后审判案”《兄弟相爱撼山河》(2)

8.【人物】司徒雷登 |《在华五十年》-“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诞辰144周年纪念



二、中国基督教


1.【书摘】林语堂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孔子的堂奥-中西对比

2.【书摘】林语堂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大光的威严

3.【书摘】史景迁 | 《太平天国》-中西差异之困顿

4.【书摘】史景迁 | 《太平天国》- 基督教异端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


1.【书摘】唐晓峰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对于非基督教运动的几点宏观认识

2.【书摘】胡适 等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新文化中几位学者对于基督教的态度

3.【书摘】屠孝实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科学与宗教果然是不两立么?

4.【书摘】均默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批评朱执信著《耶稣是什么东西》之谬妄

5.【书摘】亦镜 |《民国时期非基督教运动重要文献汇编》与陈独秀先生说《基督教与基督教会》



三、查经


1.查经 | 新约-哥林多前书:爱是恒久忍耐
2.查经 |《旧约》-诗篇:不从恶人的计谋

3.查经 |《新约》马太福音:你们祷告

4.查经 |《新约》提摩太后书: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5.查经 |《新约》以弗所书:你们不要与他们同伙

6.查经 |  诗篇:他垂听

7.查经 |《新约》以弗所书:要穿戴 神所赐的全副军装

8.查经 | 诡诈、欺哄、说谎、诚实

9.查经 |《新约》 论断  Judge

10.查经 | 《圣经》 不可拜偶像

11.【查经】好果子,坏果子


四、中国文化


1.【书摘】《英轺私记》|“用夏变夷”的一次失败

2.【书摘】《英轺私记》| 见识

3.【书摘】《中国流氓史》| 流氓本色

4.【书摘】《中国流氓史》| 清代流氓社会

5.【书摘】《水浒与中国社会》梁山泊的社会基础

6.【书摘】史密斯 | 《中国人的德行》改善中国的问题

7.【书摘】史密斯 | 《中国人的德行》-思维混乱

8.【书摘】《故园风华:齐如山八十往事回忆录》-谈考试

9.【书摘】韦伯 |《儒教与道教》结论:儒教与清教

10.【书摘】韦伯 |《儒教与道教》正统与异端(道教)

11.【书摘】韦伯 |《儒教与道教》中国正统与异端伦理的传统主义性质

12.【书摘】《耍聪明的中国人》| 聪明就是不守规则

13.【书摘】《耍聪明的中国人》| 钻规则的空子

14.【书摘】《鱼翅与花椒》香奈儿与鸡爪

15.【书摘】《鱼翅与花椒》请客吃饭



五、西方文化


  1. 【书摘】福山 |《信任》— 社会德行

  2. 【书摘】福山 |《信任》一 盘散沙

  3. 【书摘】《知识分子与社会》| 知识与知识分子

  4. 【书摘】《知识分子与社会》| 知识与知识分子(续)

    5.【书摘】《雅典与耶路撒冷》| 论形而上真理的来源

    6.【书摘】《雅典与耶路撒冷》| 认识与意志自由



六、法治


外国法律


  1.【书摘】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导论

  2.【书摘】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

  3.【书摘】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功利原理

  4.【书摘】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目录

  5.【书摘】 哈特 |《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

  6.【书摘】 哈特 |《法律的概念》-法律效力和道德价值

  7.【书摘】富勒 |《法律的道德性》-两种道德

  8.【书摘】富勒 |《法律的道德性》-怨毒告密者的难题

  9.【书摘】庞德 |《法律与道德》-历史的视角

10.【书摘】庞德 |《法律与道德》-分析、哲学的视角

11.【书摘】伯尔曼 |《法律与宗教》-导言:法律必须被信仰

12.【书摘】伯尔曼 |《法律与宗教》-宗教中的法律

13.【书摘】《公正何以难行》| 检察官:违反规则 — 忏悔

14.【书摘】《公正何以难行》| 检察官:违反规则 — 欺诈

15.【书摘】《公正何以难行》| 检察官:违反规则 — 解决之道


自然法


  1. 【书摘】罗斯巴德 | 《自由的伦理》 自然法与理性

  2. 【书摘】《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  导论

  3. 【书摘】《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 一个普遍适用的法律体系

  4. 【书摘】《法学总论》序言;正义和法律;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

  5. 【书摘】《自然法论文集》 | 自然法的约束力

  6. 【书摘】《自然法:古典与现代》| “自然法”何以千年不衰

  7. 【书摘】《论一般法律》| 论自然法

  8. 【书摘】《自然法、自然法则、自然权利》| 前言、科学概念  

   9. 【书摘】《政治哲学史》| 路德、加尔文:律法、自然法、国家法


程序正义


  1. 【书摘】《看得见的正义》| 正义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

  2. 【书摘】《看得见的正义》| 正义先于真实

    (p152,引用了罗尔斯“分蛋糕”的示例)

  3. 【书摘】罗尔斯 |《正义论》怎么分蛋糕公平

  4. 【书摘】《正当法律程序简史》| 正当法律程序 — 程序与实体



七、政治、哲学


政治

1.【书摘】《政治哲学史》| 路德、加尔文—“国家、政府”

2.【书摘】《政治哲学史》| 路德、加尔文:权柄、顺从、宽容

3.【书摘】《飞跃5000年》美国立国之本 | 宗教的作用

4.【书摘】《飞跃5000年》美国立国之本 | 自然法的真谛

5.【书摘】《飞跃5000年》美国立国之本 | 品德高尚的公民

6.【书摘】《飞跃5000年》美国立国之本 | 品德高尚的领袖

7.【书摘】《乌合之众》| 导言:群体的时代

8.【书摘】《乌合之众》| 群体的一般特征

9.【书摘】《乌合之众》| 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10.【书摘】《论投票》丨神话 ?!

11.【书摘】《论投票》丨候选对象的选择

12.【书摘】《同意的计算》导论

13.【书摘】《同意的计算》丨好社会的政治学

14.【书摘】《威权统治的转型》|  平息旧日恩怨

15.【书摘】《威权统治的转型》| “强硬派”与“温和派”

16.【书摘】《群众与权力》|  国会系统的本质:选票 与 死亡

17.【书摘】《群众与权力》| 命令-螫刺:反抗-逆转-解除


权利


1.【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导论
2.【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规则、原则

3.【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法律与道德

4.【书摘】《为权利而斗争》

5.【书摘】《约翰 洛克:权利与宽容  》 | 本书的目的

6.【书摘】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导论

7.【书摘】德沃金 |《认真对待权利》

8.【书摘】《自然权利与历史》| 导论

9.【书摘】《自然权利与历史》| 施特劳斯


逻辑 思维


1.【书摘】《逻辑学导论》(1)—定义及其用途

2.【书摘】《逻辑学导论》(2)定义的结构—外延和内涵

3.【书摘】《逻辑学导论》(3)—属加种差定义

4.【书摘】《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



八、罗规


1.【罗规】《罗伯特议事规则》| 通用议事规则的根本原则

2.【罗规专题2014-2019】 《罗伯特议事规则》


 规则


1.规则与道德《返璞归真》[英]C.S路易斯著

2.【书摘】《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3.规则:遵守vs打破《美国陆军军官手册》(1)

4.找规则”茬“的合理方式-”罗规“方式

5.【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规则、原则与行为

6.【书摘】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法律与道德

7.【书摘】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导言:法律必须被信仰

8.【书摘】《耍聪明的中国人》| 聪明就是不守规则(补)

9.【书摘】《耍聪明的中国人》| 钻规则的空子(补)



九、商务

   
   1.【商务 | 信誉】食品健康(1)- 引

   2.【商务 | 信誉】食品安全(2)-   如何是好?



十、读书群


 1.《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1)

 2.《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2)

 3.《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3)

 4.《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4)

 5.《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5)

 6.《罗伯特议事规则》公众号【读书群】群规(试行6)

7.【罗规】Z 助邦-罗规-读书群(付费)

8.本公众号【读书群】邀请(2020.12.07)


十一、付费阅读


1.【观点】“特色” 与 “普世”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马太福音 27:17 和合本)

So when the crowd had gathered, Pilate asked them, “Which one do you want me to release to you: Jesus Barabbas, or Jesus who is called the Messiah?” (Matthew 27:17 NIV)


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 (马太福音 27:20 和合本)

But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elders persuaded the crowd to ask for Barabbas and to have Jesus executed. (Matthew 27:20 NIV)



IN CHRIS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