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政事务||张其学副校长主持召开台湾研究院调整工作会议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张其学副校长主持召开

台湾研究院调整工作会议



 

2020年12月2日上午,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整体调整工作会议在文逸楼514室举行。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其学教授主持会议并作了调整工作讲话,人事处副处长鄢智青、科研处副处长袁杨、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海燕陪同参加了会议,学院班子成员、系主任和各办主任参加了会议。

 

 

张其学副校长在会上宣读了《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调整方案》,决定继续保留台湾研究院学校Ι类科研机构的属性,挂靠公共管理学院进行建设和管理。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兼任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海燕教授继续担任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台湾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的人事关系转入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院现有办公空间、办公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资源划归公共管理学院统筹使用。



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台湾研究院院长陈潭教授作了发言。陈潭院长指出,此番对台湾研究院作整体调整是学校开展高校特色智库综合改革的一个举措,“调整”不是“削弱”了,而是扩充和壮大了台湾研究院的发展空间和学术力量,将使台湾研究院的研究队伍得到进一步整合和充实,有助于研究院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有助于放大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延展效应。陈潭院长表示,台湾研究院将继续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省市台办要求,共同打造涉台智库研究的广府重镇,他要求研究人员尽快融入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队伍和专业团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加强适应性拓展,编制好研究院建设方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在两岸教育政策、农村治理、婚姻家庭、舆情调控等方面致力开展有个性、有温度、有品质的特色智库研究。



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海燕、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台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正义在会上相继进行了发言。李海燕副院长表示,台湾研究院与公共管理学院具有合作发展与深度融合的坚实基础,此次调整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台湾研究院将紧抓发展契机,与公共管理学院凝心聚力、争创一流。刘向晖书记表示,公共管理学院将推进与台湾研究院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夯实学科建设,优化学术布局,充分创新并释放台湾研究院的发展活力,公共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共同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马正义博士代表台湾研究院专职人员作了表态发言,他表示拥护学校的决定,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干好本职工作,把公共管理学院和台湾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张其学副校长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感谢台湾研究院与公共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充分肯定了公共管理学院良好的政治生态、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突出的育人成效。他希望台湾研究院珍惜此次发展机遇,与公共管理学院共谋发展,也希望公共管理学院在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上继续发力,充分探索高校特色智库治理的广大经验。他在讲话中强调,保持政治站位,坚守使命担当,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的历史方位中努力奋斗,做出更大成就。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记者|林曼曼

摄影|林曼曼

编辑|廖令剑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珠江会讲||第34期:疫情之下的瑞士观察
珠江会讲||第35期:疫情之下的伊朗观察
珠江会讲||第36期:疫情之下的日本观察
珠江会讲||第37期:疫情之下的德国观察珠江会讲||第38期:疫情之下的荷兰观察珠江会讲||第39期:疫情之下的俄国观察珠江会讲||第40期:疫情之下的伯城观察珠江会讲||第41期:疫情之下的杰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42期:疫情之下的麦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43期:疫情之下的治理反思
珠江会讲||第44期:疫情之下的社会成长

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谢治菊:《中国扶贫密码》打造扶贫育人新模式
刘建义: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王枫云: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姚华松:关注“附近”与“日常”的接地气教学
姚华松:七嘴八舌话“地摊经济”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程潮: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刘念: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谷琶书苑||《政府3.0:后NPM时代的政府再造》

谷琶书苑||《政府3.0》入选2019百道好书榜年榜TOP100

谷琶书苑||《工业4.0》入选为2016年度“十大好书”

谷琶书苑||《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

谷琶书苑||《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

谷琶书苑||《差等正义及其批判研究》

谷琶书苑||《生态型责任政府论》

谷琶书苑||《非洲人在广州:跨境迁移者的口述史》

谷琶书苑||《新时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研究》

谷琶书苑||《缔造大英帝国:从史前时代到北美十三州独立》

谷琶书苑||《间断均衡与中国地方污染治理的逻辑》

谷琶书苑||《大都市涉外社区治理》

谷琶书苑||《R语言与社会科学调查数据分析》

谷琶书苑||《大都市治理的荔湾实践》

谷琶书苑||《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

谷琶书苑||《国家、资本家与工人》

谷琶书苑||《治理的变革:网络空间的意义世界与行动逻辑》

谷琶书苑||《治理的秩序:乡土中国的政治生态与实践逻辑》

谷琶书苑||《信任的度量:澳门居民政治信任的实证研究》

谷琶书苑||《理想与现实之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寻求基层治理中的结构平衡》

谷琶书苑||中国首部《涉外政务英语》出版

谷琶书苑||《四十再当妈?》:女神节迟到的礼物

谷琶书苑||《广州农民工研究报告(2019)》

谷琶书苑||《民生本位视域中的社会建设》

谷琶书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研究》

谷琶书苑||《和谐共进中的政府协调》

谷琶书苑||《国际防扩散机制与防扩散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公共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

谷琶书苑||《南国公共管理文库》系列作品陆续出版

谷琶书苑||《南国政治学人文库》系列作品陆续出版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