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名与无人之境中寻找人|陈萧伊个展观后
01
小引
在更广袤与亘古的“荒野”,在无名与无人之境中寻找人。
无人之地,有“无名之朴”(老子),我们今天常在思想、哲学和文学领域说到的,去发现去发明,去重新描述,去锚定。就正如孔子所讲的正名,关于名实相符。
去“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释私论》),对世界之“名”的更新理解后,我们还需要继续自然而然。
02
人在宇宙/自然/世界/万有中,究竟如何自处?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在《尸子》中,对“宇宙”一词所含括的时空之意,作了描述。
陈萧伊的影像作品“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2022),延续2018年以来她对山系的“影像扫描”工作所生发的一个具体内容及创作突破。影像拍摄于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脉,展现自特提斯海迄今的一个时间尺度,作品中多用静帧,文本由三条主线交错出讲述者(有声或无声),配以音乐人白水的音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表达,营造出一个重访“无名天地”的寓言之境。
具而析之,我感受到人与宇宙/自然,来自中国古代先秦哲学绵延至今的一种解读可能性。天地、万物、无有、名实、气和象、虚静、易等等。这里比较突出的是,庄老哲学中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在阅读庄老相关著述时,它们提示着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框定和发明,或许先秦哲学中提供的一些现今还在我们的文化语境——思想和语词——中流通的“元概念”,可供现今的我们进行不断参照、吸纳。人在宇宙/自然/世界/万有中,究竟如何自处?在21世纪的20年代以及近期的未来,面临的现代性、生态、气候、人类中心化、地缘政治的危机,陈萧伊的山地影像扫描的最新工作成果《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个展,20220319-20220528)提供了一个小而具体的思考界面。
在此次个展中,人试着后退一步继而重新融入的影像作品《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2022)与人完全退出由红外相机捕获的自然之境的影像装置《心跳》系列(2021),形成互文的关系,作为本次个展的核心,支撑起一个立体的展览叙述情境及其背后的艺术家的认知与感受的角度及其倾向。
“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晋的嵇康与阮籍等所崇),在当下似乎是有一种急迫性,或者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要面临的——那即,再次或者重新进入万有周遭。就像陈萧伊“在必须亲历的经验中,开始摸索联结地方感的力量,于是群山开始显得是自己有故事要讲了”,“自太初时期,孕育于海洋的‘矿脉’像是内蕴的线索,牵引出失落时间、以及自然与大地的谜团。中西部作为线索历史中的‘资源区’,我以此地域的矿山与开采遗迹作为切口,在山脉的时空堆叠与土地关系中展开工作,从过去的采矿业到如今的山地生态,尝试通过更广阔的叙事对西部山地进行‘影像扫描’。”
KOAN(2013-2015)在Materia Gallery(罗马)展览现场,2016
03
万物所能承载和显现的时间不同
时间在万物中,显现的差异性,促使着细心者换个角度、换个场域来思考自身、周遭以及人类现场。
这里边感受或者承载时间的主体,包括人,以及更广阔的人之外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及其世界。世界不止一个,时间也是(暂不论及天文学意义上的时间膨胀)。
在陈萧伊自2018年开始的对山系的“影像扫描”工作,其思考是延绵、持续与扎实的,体现在2021年3月发表的小说“重誓”(假杂志,-> 🔎 )以及2021年9月发表的论说文章“没时间讨论自然:魔法石头,洞穴,创造力与灾变”(普遍手册,-> 🔎 )。在“重誓”中,主人公“她”不断进入嵡族人所生活的横断山地中,时间流逝的场域的转移、切换与融入,使得小说主人公与读者感受到万物所能承载的时间不同之丰富性,以及身处在这片万物世界中的嵡族人的精神世界——呼应着他们所处的外在,那种对话——借由“巫”,实现着天地人的沟通与融会。时间在万物之间流淌,并留下其谜题。魔法石头、洞穴、废弃矿山留下的人类痕迹、古特提斯海、人类纪、四季、大地、水与气,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思考及其融合叙事,从论说文章“没时间讨论自然:魔法石头,洞穴,创造力与灾变”一路流淌进影像作品“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正如陈萧伊对此影像作品的描述中提到的:“在生命尺度的短暂性与土地恒久变迁的关系中,召唤一个远古的时空;就如同影像,虽拍摄于当下的矿区废墟、自然与山林,但所在文本的复调中,引起的想象是关于地层时间的堆栈。白海螺如同一个钥匙的存在,作为一种尺度对话之间的联结,是从现在到过去的一种时间推移,从山峰回到海洋,从人回到石头。”
关于山系“影像扫描”的概念、工作方法和内容指向
陈萧伊小时在横断山脉的某个区域生活,近年在横断山脉开启其“影像扫描”工作后,她说“第一次看见它”,看见横断山脉。
“影像扫描”是陈萧伊从摄影出发后的工作方式的扩容与变革,以容纳她多维度的感知和创作,明显已不同于“拍照”。在具体工作方法里,前期调研非常重要。以影像“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为例,其中的文本是她前期调研的一部分,在影像中以虚构的方式来进入。
陈萧伊山系“影像扫描”调研的具体工作包括,她对关注区域的地质、生态等的文本阅读以及实地走访,去亲历感受那个区域的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等,调研往往耗时长久。“开始不会抱有做具体一个作品的想法,循着创作的内在驱动,在一个节点时,去生成在艺术家身份下的作品。”“当沉淀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要溢出来的东西,溢出来的这一小部分,成为了作品。而更多的没有消化的部分,还需要继续感知,留待以后。”
陈萧伊的“影像扫描”选择山系作为工作对象,与自然相关,更因这是她关注的事物的一个集合,试图在更大尺度上去叙事和表达。在有我与无我之境中自如切换,一定程度上在创作过程和最终作品中体验和实践着“吾丧我”(《庄子·齐物论》),“游心于物之初”(老子),切近庄子所言的逍遥游。
在我所见的陈萧伊展开工作的思想、方式和成果,大致判断其是诗人的一个状态,在影像工作里呈现“诗”之意象——这个意象是赵汀阳所讲的,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区别于西方(古希腊)的理性思维,我们是意象思维——这位影像诗人,如庄老一类,在最新影像“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中可感。
陈萧伊的这个创作状态和思想线索,在其“KOAN”(2013-2015,意为心印,详见:https://chenxiaoyi.net/Koan )系列摄影作品中,已开始显现并实践,对前语言世界以及语言世界之后的无名区域的探索,运用视觉语言来摆脱具体语言及概念的束缚的一个尝试,实现如陈萧伊所言的“如庄子美学中的得意不言,探索在符号化之前的精神性与直觉意识,试图保存图像经过语言与文字转换后被阉割掉的部分。”继而,在2018年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做的其关于瑞士驻地项目的展览“The stranger:...and while I blossomed all alone, the world slumbered”,将创作推进到了山系“影像扫描”,基本上清晰了自己的内容域、工作方式和呈现状态。
05
附录(一些摘录)
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乐记》)
孔子:“神无方而易无体。”“生生之谓易。”(《系辞传上》)
《庄子》所谓“乘天地之正”,与道合一乃真正“逍遥游”的背景和缘由。(陈引驰《庄子讲义》,中华书局,2021,页112)
“道无始终,物有死生”(《庄子·秋水》)
老子:“吾游心于物之初。”
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庄子:“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
(完)
文字:游正宇
(20220403-20220424,写作过程中与陈萧伊做了一次电话采访)
陈萧伊,1992年生于四川,2014 年获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摄影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成都。
她的作品基于摄影,并不局限在具体的媒介当中,通过生产图像的方式,关注于生命体的微妙感知,并不断挑战既定的逻辑、感知与想象来探讨存在本身的问题。她将创作定义为面对“存在本身”的一种度量,以“反定义”的图像生产去还原现代技术所遮蔽的时间意识,其作品尝试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图像的转换,通过还原因加速度而被“淹没”的感官,来显现出“临界”的微妙转换状态,使我们在与之有过共同经验的事物里感受间歇,并还原事物之间的“暧昧”。
她的作品曾获得中国第七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入选福布斯2017“30 UNDER30(Art)”亚洲榜单,并参与诸多国内外展览。她的个展项目有“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22),“争执”(成都当代影像馆,成都,2020),“他乡异客”(千高原艺术空间项目,巴塞尔LISTE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2019),“他乡异客:当我独自盛开时,世界还在沉睡”(The Crochetan剧院,瑞士,2018/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2018),“One Giant Leap” (Matèria Gallery,罗马,意大利,2017),“Never!”(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17),“Art Projects”(伦敦艺术博览会,英国,2017),“The Inadequacy of Language”(Matèria Gallery,罗马,意大利,2016)。作品曾展出于瑞士沃韦影像双年展,西班牙LA NUU摄影节,东亚文化之都当代艺术节(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厦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德国Folkwang博物馆,雅典Benaki博物馆,深圳OCAT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成都麓湖A4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视界艺术中心,成都蓝顶美术馆等。
支持“创作人 theCreator”
邱小小|《空白⁴:批评的批评》|张剑“大梦”系列|何云昌工作室|这个店|田林|任建军|徐静“成都明月村影像集”|哒子“花”|《甘肃影像1000》|宁航蜡染
微店
创作人 theCreator
-
• 更像文化 | 创作人 theCreator
• 出品人 / 主编:游正宇・http
• 发布、收藏、合作:thisishttp@foxmail.com;19160335612(WeChat/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