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三 生活习俗(十)

2017-04-02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家常饮食


一、面食


1)蒸制食品


窝窝:窝窝是保德农村中的主食。早餐都是蒸窝窝、山药、倭瓜,配以稀粥或拌汤。


窝窝的形状有两种,一种为圆椎形,中有空洞,形似帽壳。名叫“帽壳窝窝”或“牛笼嘴窝窝”。另一种为楕圆形片状,名“窝窝拍子”。


按面的品种分,有:糜子面窝窝、谷子面窝窝、米面窝窝、玉米面窝窝、高梁面窝窝、杂面窝窝等。掺杂入苦菜的叫苦菜窝窝,掺杂入榆钱的叫榆钱窝窝,掺杂入其它菜的一律叫菜窝窝。



按制作方法分,有随蒸窝窝、尸窝窝,起窝窝三种。


随蒸窝窝,也叫死面窝窝,和起面便蒸。这种窝窝发硬,不好吃。


尸窝窝,是一种半发酵窝窝,即在头天晚上将面和起,捏成窝窝,上锅蒸至出水即拿出,待其慢慢发酵,第二天早晨再蒸熟。这种窝窝软硬适度,略带甜味,家村普遍吃这种窝窝。


起窝窝,就是发面窝窝。即将面发酵后,兑入碱水,调成糊状,倒在笼布上蒸熟,用刀切成块状即可,今谓之发糕,多用米面或玉米面制作,今人将白面掺入,只是吃米面或玉米面的味而已。


在蒸制时,有的加入红枣叫枣窝窝,有的加入煮熟的豇豆叫包豆子窝窝。这种窝窝平时吃得少,只有年节下或正月间才吃。


蒸河捞:原料为莜面或高梁面,将面和起,用河捞床挤压成面条,名曰“河捞”,蒸熟即可,蘸上调和汤即可食用。


搓鱼鱼:原料为莜面或高梁面,将面和起,用手捏搓成鱼状的小面条,蒸熟即可,可蘸着调和汤吃,也可炒着吃。炒吃时,加入豆角最好。

推窝窝:原料为莜面或高梁面,将面和起,揪成小块,在光滑的石板上推压成薄片,用手指卷成筒,码在箅子上,蒸熟即成。蘸着调汤即可食用。


块垒:原料为莜面或玉米面或其它杂面。将面拌成块垒状,入锅蒸熟,炒入调和即可食用。拌块垒时,也可掺入其它食品。加山药的叫山药块垒,加菜的叫菜块垒,加米饭的叫米块垒,加豆腐渣的叫“白瞪眼”。


黄米面蒸食有三种,即素糕、劲儿糕和油糕。将软米面用热水和起,手握成“羊羊”,入锅蒸熟,放入盆内揣揉在一起便是素糕,食时配大杂烩菜。素糕内夹入红枣便为劲儿糕,用刀切割食用。将素糕团擀成片,抹上枣泥,卷成圆棒,然后用线勒成块块小糕,入油锅煎炸,至金黄色捞出即为油糕,食油糕多配粉汤。



除了糕片以外,还有糕角子,馅料有枣泥、豆沙、糖、胡萝卜丝等。


油糕粉汤是保德的风味食品,每逢婚嫁喜庆,生日岁时,必食油糕粉汤。它既是一道精细美食,又有吉祥寓意,吃糕暗喻“步步高升”。


白面蒸食可分两类,一类为发面制品,一类为死面制品。发面制品有:馒头、花馍、卷子、糖三角,包子等。包子以馅而分,有肉包子、菜包子、瓜包子、糖包子。


将白面片和玉米面片迭在一起,卷成棒,用刀切成块,扭成花卷,叫“金裹银”。

死面制品多为蒸饼和各种蒸饺。


蒸饼:将面加入泡打粉,用热水和起,擀成片,抹上油、盐、花椒面、葱花,重叠,切成小片蒸熟即可。


蒸饺:其形状为两种,一种叫扁食,一种叫角子。馅料有荤有素,有粗有细。白菜、韮菜、胡萝卜、豆芽、倭瓜、山药丝、豆腐、粉条、鸡蛋均可作馅料。

此外,莜面、荞面、高梁面也可作角子,多为素馅。


蒸制食品还有:山药、红薯、倭瓜、胡萝卜、蔓菁等。



(2)煮制食品


河捞:原料为白面或荞面、米面、玉米面、高梁面、豆面等,其它二合杂面,三合杂面均可。二合面称“二霸王面”,三合面称“三齐王面”。


将面和起,醒好,搓成计子,放入河捞床内,直接挤压在开水锅中,煮熟捞出,浇上稍子(卤汁)即可食用。


捏钵子:原料为豆面或高梁面及其它杂面。在面内掺入少许榆皮面或粉面,用水澥(方言读hà)成稠膏状,放入捏钵(一种炊具)内,挤压入开水锅中,煮熟捞出,浇上稍子即可食用。


拨股子:又名剔尖、剔鱼子,剔拨股。原料为白面、豆面或杂面。白面不必加榆皮面,其它面要加榆皮面或粉面。用水澥成膏状,摊在切刀上,用筷子逐个拨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浇上稍子即可食用。


长豆面:也叫擀豆面。原料为碗豆面。在面内加入蒿籽(面丹),用水和起,醒一夜,第二天再揉成若干面团,将面团置案板或“红油炕上”擀成大薄片,折叠起来,切成面条,抓成小把,置阴凉处待用。食时拿来下锅即可。是一种方便食品。


圪筒儿:原料为荞面或其它杂面。将面和起,搓成细条,再掐成小丸,在手心内捻成小圪筒儿,下锅煮熟,浇上稍子即可食用。也可和汤菜烩在一起,名为“和汤圪筒儿”。


揪圪瘩:又叫“揪片儿”或片子。原料为白面或其它杂面。将面和起,擀开,切成寸许宽的面条,再揪成小片直接入锅。另一种做法是不用擀面,拿一块面团,手上蘸水,边揪面,边捏成薄片直接入锅。名为“手握片”。


面条类是煮制食品的大宗,除了前面介绍的以外,还有刀切面、刀削面、拉面、抿面等。


白面面条,可以调吃,也可以炒吃,还可以汤吃。


过去白面不多的时候,人们用白面包裹高梁面,做成面条名“包皮面”。


稍子是面食的重要组织部分,种类很多。有山药稍子、豆腐稍子、鸡蛋稍子、羊肉稍子、西红市稍子、茄子稍子、肉炸酱等。


包馅类煮食有饺子、馄饨、汤圆等。


饺子又称扁食,是最上讲究的食品,过去只在春节或待客时食用,现在已成为日常食品。


牙糕:又称“拿糕”。原料为莜面或荞面、玉米面、高梁面均可。水开锅后,边撒面边搅拌至熟,呈粘稠状,用盐醋汤或酸菜汤加些油煎葱辣子蘸着吃即可,但牙糕不易熟,所以制作时要反复翻搅,注意断生。


刺粉:原料为豌豆面或绿豆面、小米面。在面内加入蒿籽待用。先熬小米稀粥,待米烂后,边撒面边搅拌,呈粘稠膏状,趁热将其摊在水瓮上或高梁杆锅盖上。晾凉后,将其剥下,卷起,切成细条,加入盐醋葱花即可食用。

煮制食品还有凉粉、粉皮、凉皮等。


(3)焖制食品


焖面是制作比较方便的主食,面条不需要煮制,直接放在菜上焖制,菜熟,面熟而汤干,菜面同时入味,再不用任何下饭菜肴便是一顿美餐。

焖面蔬菜多用豆角、黄豆芽、山药、茴子白等。



(4)煎烤食品


烙饼:将白面和成软面,醒一会儿。将面团摊开,抹上油,撒上盐、花椒面、葱花、干面,卷起,切成计子,逐个拉一拉,扭一扭,按扁,擀成饼状,烙熟即可。


家常饼:将面团擀成薄饼,抹油烙熟即可。


将饼切条,和菜蔬炒吃叫炒饼。如焖在大杂烩菜上,待菜熟搅匀即可食用。叫焖饼或烩饼。


煎饼:原料为白面或荞面、豆面、高梁面、绿豆面加小米面均可。


将面调成糊状,最好加入鸡蛋,在锅内摊挂上薄薄一层,烙熟即可。


其吃法有两种,一种是切成条和豆芽、地皮菜等炒着吃;另一种吃法是,将豆芽、粉条、油煮豆腐丝调成馅,煎饼包馅,浇上醋蒜食用。


摊黄儿:将小米面或玉米面发酵,兑碱水调成糊状,舀在“黄儿鏊子”(一种中间高,周边低洼的小圆鏊)上烙熟,折起来食用,所以又叫折饼。


山药饼子:将山药蒸熟,去皮,捣烂,加入盐、葱花、花椒面,加入适量面粉(莜面、玉米面、高梁面均可)和成面团,揪成计子,擀成饼子抹油烙熟即可。


馅饼:将白面加泡打粉调成软面,抹油醒好,揪一小块在手内摊成面皮,包入肉馅,放入煎锅内用手摊成饼,两面煎熟,叫做手摊馅饼。多数人家不会做。

锅贴:将饺子入煎锅内加盖中火煎三四分钟,淋水再煎一二分钟即可。农家很少食用,市场上有专卖品。


烤制类食品还有各种饼子,如烧饼、糖饼、油旋饼、月饼等。

煎制食品还有韮菜盒子。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二 生活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一 生活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 生活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九 生活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八 生活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