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惠丨我喜欢海顿丨“别人的一生是抛物线,有相当长的下降阶段,海顿却一直上升,近死方休,这样的一生真是无限的完善,令人嫉妒。 ”
吕正惠丨我喜欢海顿
当我听到海顿时,海顿什么道理也没讲,我所感受到的只是绵绵细细、生生不已的生机,永远鲜活、清新、自然,而又变动不居。 ——题记
谁是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吕正惠,一九四八年生,台湾嘉义人。先后任台湾清华大学与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治唐诗与台湾现代文学。作者除了看杂书,主要的嗜好是听西洋古典音乐。本书是吕正惠的古典音乐乐评集,对作者而言,搜集古典音乐CD是一种乐趣,寻找CD甘苦夹杂,聆听CD又是一种孤独中的精神歇息。听着CD,怀想音乐家与演奏家的心音,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台湾文化名人吕正惠先生这部品味西洋古典音乐的随笔集,显示了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往往寥寥几字,境界全出,深受爱乐者喜欢。作者写作《CD流浪记:欣赏古典拥抱浪漫》时,正值台独猖獗;作为统派的领导人物,作者处境孤困,心情苦闷,很多时间以听西洋古典音乐来休养身心,在此际写出了这一批温馨动人的文章,介乎乐评与心情散记之间。
听古典音乐的人常常会被人问:你喜欢哪一个音乐家?回答这个问题颇费一番斟酌。如果你说是萧邦或柴可夫斯基,那可见你是小儿科,居然还停留在优美旋律的入门阶段。
延伸阅读:BBC纪录片:《用肖邦拯救人生》丨《肖邦:纪念比较版》(全三卷)丨【乐】巴伦博伊姆纪念肖邦华沙音乐会视频丨黑塞:致傅聪的信丨他在《庄子》之“道”的引领下演绎肖邦丨柴可夫斯基《四季》丨《睡美人》
如果你提到贝多芬或巴赫,那就有点像唬人,哪用得着端出这么伟大的人物!况且听古典音乐而尚不能接受贝多芬和巴赫,怎么算得上乐迷?你必须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之外,煞有介事的提到另外一些头面人物,譬如瓦格纳、或者德彪西、或者舒曼等等,一方面让人莫测高深,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机讲出一、两番道理。如果你有勇气说出像史克里亚宾、西贝柳斯或者布鲁克纳的大名,并且还凑得出几句极抽象的赞美词,相信会得到极大的敬意。
延伸阅读: 《巴赫:一生激情》丨听彭广林讲解巴赫丨巴赫如何感动我们?丨能理清生命所不能整理的一切!巴赫的虔诚与对巴赫的虔诚丨现代人的巴赫丨 巴赫从哪开始听?《哥德堡变奏》的全称丨巴赫解释学丨卡尔·里希特丨瓦尔哈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丨舒伯特《流浪》丨《冬之旅》丨纪念瓦格纳诞辰丨瓦格纳的音乐梦想丨艺术作为人的绝对需要丨如果人类正在走向分裂的异化状态,那么瓦格纳的梦想就是留住艺术,重建人丨为何瓦格纳音乐缺乏高贵丨为何瓦格纳的基督教是渎神丨尼采论贝多芬、歌德与启蒙运动哲学丨布鲁克纳d小调第九交响曲详解丨最后的虔敬:关于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丨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一~三乐章丨德彪西《月光》丨《牧神午后》丨德彪西《夜曲》
碰到这样的机会,我一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每一个作曲家你都可以喜欢他的某一方面,并不一定要综合起来打总分,选出一个“最喜欢”的不可。不过,如果不要看得太严肃,这个游戏实在也不妨玩一玩。就这样,经过一、两年的思考,再加上最近的心情,我的回答是:我喜欢海顿。
提出这样的答案,说实在的,需要非常大、非常大的胆量,因为这比萧邦、柴可夫斯基更糟。这就譬如,当有人问你最喜欢哪一首流行歌,你完全没提到排行榜中的名字,而说是《绿岛小夜曲》或《今宵多珍重》,那也就够差了;而你却竟然还敢说是哪一首民谣、哪一首山歌!因为——海顿的音乐真是太“简单”了,在古典音乐中就如山歌、民谣一般,绝对的小儿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872vdyjt&width=500&height=375&auto=0
席夫演绎海顿 钢琴奏鸣曲 Hob XVI 52 降B大调
不过,我可不是开玩笑的,有事实为证:我花了八千块钱买了一套海顿交响曲全集,又花了八、九千块买了一套匈牙利版的海顿弦乐四重奏全集,还花了近四千元买了一套俄国版的海顿钢琴奏鸣曲全集。此外,诸如他的钢琴三重奏、弥撒曲以及歌剧,我也都买了一整套。当我凑足了六干元,一口气买了海顿一套八种歌剧,潘光哲只有一句评语:你捎的!但是,我“毫无愧色”。海顿值得我为他买两百多张的CD,而且,将来还要继续买下去。
如果你完全瞧不起海顿,那么,我可以教你一种佩服他的方法。你不要老是听《惊愕交响曲》、《时钟交响曲》、《皇帝四重奏》或者《小喇叭协奏曲》这些少数名作。你应该一口气听六首(至少也要三首),譬如作品七十六的六首四重奏,或者两组《伦敦交响曲》(每组六首)每次只需三小时,包准你对海顿会开始肃然起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86fepcxr&width=500&height=375&auto=0
海顿D大调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Hob.1.104
你听了第一首,可能还是会认为没什么,其实那可不简单:像交响曲、四重奏这种复杂的大形式,海顿处理起来易如反掌折枝,而且旋律优美、单纯、愉快而优雅。但是,更不简单的是:他的第二首虽然风格依旧,花样却翻了新;而第三首又是另一个样,第四首又不同,第五首、第六首他竟然还有余力变样剪裁。他在一组六首作品中腾挪变化的能力,我觉得只有巴赫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可以比拟。
只一首、一首零星地听海顿的少数名作,无论如何也无法了解海顿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但是,我佩服的并不只是海顿的创造力,而是与这种创造力密切结合的“生命形式”。
每次想起海顿的一生,我总会兴起“高山仰止”的心情。海顿生长于奥地利的边境小城,父亲只是一个车轮匠。由于嗓音优美,很幸运地被选进维也纳圣史提芬大教堂唱诗班(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前身)。十七岁时变声,被赶出唱诗班,从此在维也纳流浪。九年之间,他想尽办法糊口,也找各种机会学习,二十六岁才找到第一份固定工作。我难以想象海顿在十七岁到二十六岁之间受尽了多少苦、咬紧了多少牙,我怎么也想不出他煎熬下去的方法。
二十九岁时,海顿开始当匈牙利艾斯特哈吉亲王府的宫廷乐长(前几年只当副乐长),实际负责乐团工作达二十九年(至一七九O年)。他需要管理团员的生活,训练团员的技术、排练演奏各种曲子和歌剧、应付亲王私人癖好的作曲要求,同时还要忍受自己太太的胡闹(海顿太太是有名的悍妇)。他长期远离音乐中心维也纳,关闭在匈牙利自我摸索。在与世隔绝中不知作了多少曲子,然后在二十多年后发现欧洲各国都在演奏他的曲子了。
海顿从一个默默无名的车轮匠之子,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走,从不知煎熬苦练为何物,心中也许没有所谓的奋斗的概念,也没有竞争、嫉妒、排挤、陷害,只是默默地,不断地工作,三十年如一日,就这样,在五、六十岁之间、不知不觉成了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
但是,这还不是海顿生命最大的奇迹。他在五十八岁时离开亲王府,此后又活了十九年(七十七岁去世)。他一生最好的作品都是在他的“余生”之中完成的,包括:最后十二首交响曲、最后六首四重奏、最后六首弥撒曲、以及两部神剧。如果说人的一生有高低起伏,而高潮大都在中年、或中年即将进入老年之际,海顿生命的高潮却在五十八岁至七十一岁之间。海顿艺术生命的创造力是在他生命临尽终点时达到最高峰;别人的一生是抛物线,有相当长的下降阶段,而海顿却一直往上升,近死而方休,这样的一生真是无限的完善,令人嫉妒。
当我听贝多芬时,贝多芬一直在教我:要奋斗,要奋斗,不能泄气。当我听布拉姆斯时,布拉姆斯仿佛在说:寂寞痛苦吗?本来就是这样,要忍,要熬啊。当我听舒伯特时,又好像听他倾诉埋藏在心底的难以言说的孤苦。可是,当我听海顿时,海顿什么道理也没讲,我所感受到的只是绵绵细细、生生不已的生机,永远鲜活、清新、自然,而又变动不居。两、三小时后,我好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不自觉地会从沙发上直起身子,想站起来走动走动。
五十八岁时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海顿,不顾年轻的莫扎特(当时三十四岁,次年去世)的苦劝,决定远渡重洋到英国去。对于这次的海行,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全程都待在甲板上,凝视着海洋这个巨兽。风平浪静时,我一点也不怕。但当吹起强风,每分钟都越来越强,看到激烈的海浪打击着,就越来越紧张,有点不知所措。但我还是克服,安然抵达目的地,而且没有晕船。
话说得非常平实,但自信在其中,虽然年纪老大,但还是保存了孩子般的兴奋。这就是海顿的“生命形式”,是他的艺术力量的来源。 【编者注:这一句呢,亦可为吕老的夫子自道】
这样的海顿让我心仪不已,我喜欢海顿。
可是,更遗憾的是,我没有学会任何一种乐器。也许家里穷,连口琴都买不起。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我既不能“唱”,也不能“吹”,更不要说到“拉”和“弹”了。孤独寂寞的时候是最难堪了。你无法尽情的唱,也无法尽情地吹,拉,弹一点什么。你只能看书,散步,抽烟。不过,这些也会厌倦的,你简直什么都不想,连呆坐都呆坐不下去,实在是“没辙”了,这个时候最后悔了,因为你很想,很想“弹钢琴”。——吕正惠,“假如我能弹钢琴”
“现代都市人常常是活在音乐史上,只会在丰富的音乐传统的语言中讨生活,忘了音乐的根本是在于:人与大自然,人与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吕正惠
做一个痴人,评《CD流浪记》
作者:琴殇小筑
我在书店几次与它相遇,有几次都被古典音乐这么个对我来讲无比宏伟却让我敬畏的退缩的词汇而吓跑所有准备捧家读去的想法,所以一次一次擦肩而过。
还好,最后一次,我终于把它买了回来。
从读下第一篇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倒不是说作者的文章多么的雄奇华丽,观点多么独到,思想多么深邃。(此书自然有以上优点)这些并非是让我倾心的原因。真正打动我的是由于某种爱好或者喜好,而形成一种癖,一种常人看了宛如疯子般的行为模式。一读到作者如何收集古典乐的CD,其中的苦与乐,兴奋和失落。和有同样收集癖和购书欲的我是如何的相似,哦,其实和作者相比,我的简直是九牛一毛。
不管怎么说,这种类似的痴一下子拉近了我与这本书的距离,那些个不眠的夜晚,那些不顾疲累东奔西跑寻找的过程,简直是代我追忆一直以来的时光。
爱,这件事真的很难说,它可以把原本辛苦的东西,变得那么有诱惑力,又如何想得到辛苦这种词汇,兴奋都来不及。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仅讲述了CD淘宝记,更是写下了那些生动的,让人仿若可以感同身受的描述自己听到这些古典乐后内心感受的文字,同时无遮掩的分享自己喜爱那些曲目。
对于我这种古典音乐菜鸟来说,被挑起了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也许它并不如它日常给我的印象中那般艰涩。
那些关于作曲家,演奏者的故事和经历在那个烦闷的午后,让我一阵阵心颤。
一个爱好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爱好,世界仿佛一下子大了起来。于是原本有限的时间也一下子忙碌了起来,而这忙碌完全是心甘情愿的。
不是痴人大概不能体味这其中的乐趣,可以完全隔绝现实世界,而沉浸到一个由心,美,思造就的世界,任一颗心变得无限大。
欢迎关注以上古典音乐公众号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的推荐购买书目
往期内容:李猛丨刘小枫丨甘阳丨吴飞丨吴增定丨孙向晨丨张志扬丨陈建洪丨丁耘丨刘晨光丨崇明丨张国旺丨张辉丨苏国勋丨王钦丨陈平原丨李零丨钱穆丨黄宗智丨赵晓力丨萌萌丨贺桂梅丨蔡翔丨翟永明丨温铁军丨贺雪峰丨汪晖丨王绍光丨崔之元丨张爽丨张文涛丨 章永乐丨郑兴凤丨张巍丨王汎森丨张慎丨李泽厚丨徐戬丨罗岗丨任军锋丨强世功丨张祥龙丨梁漱溟丨熊十力丨马一浮丨许明龙丨娄林丨冯象丨王小波丨吴天岳丨曹元弼丨张文江丨周飞舟丨北岛丨渠敬东丨王希 丨徐梵澄丨阎克文丨刘小枫丨陈家琪丨渠敬东丨费孝通丨甘阳丨严海蓉丨男高音范竞马丨谢文郁丨致傅聪丨林志猛的柏拉图研究丨潘光旦丨李零丨张祥龙丨傅雷谈翻译丨刘小枫:我是如何“再也无法阅读垃圾”的丨李猛访谈:你们每天晚上睡觉前为什么一定要把门锁上?
西方思想:列奥·施特劳斯丨海德格尔丨柏拉图丨亚里士多德丨色诺芬丨尼采丨卢梭丨洛克丨霍布斯丨黑格尔丨陀思妥丨巴赫丨莫扎特丨贝多芬丨皮埃尔·阿多丨《名人小传》丨莫米利亚诺丨托克维尔丨罗扎诺夫丨奥登丨里尔克丨纳博科夫丨古尔德丨舒伯特丨穆齐尔丨科耶夫丨哈姆雷特丨毛姆丨切斯特顿丨伯纳德特丨阿赫玛托娃丨吉皮乌斯丨勃洛克丨拉金丨诗人勃洛克丨舍斯托夫丨茨维塔耶娃丨塔科夫丨黑塞丨修昔底德细读丨布鲁姆丨黑塞丨曼斯菲尔德丨耶鲁政治哲学公开课丨布鲁姆:如果不搞清楚莎士比亚理解世界的方式,所有莎士比亚研究都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