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冲上热搜!“大学生德华”是什么梗?
今年春节假期,“大学生德华”成了互联网上备受关注的群体。她们在寒假回家后承担起了照顾哥哥或者姐姐孩子的重任,就如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江德华的角色,而被称为“大学生德华”。
“大学生德华”回来了!
今年春节过得好,家里的“德华”们功不可没。
德华原本是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男主人公的妹妹,在男女主工作忙碌时帮忙带大了五个侄子侄女。其中的一个名场面就是,德华在已经帮哥嫂带三个孩子后,得知嫂子又怀了双胞胎后的那句:累死俺算了!
如今,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变成了德华,假期为哥哥嫂子或者姐姐姐夫带娃。近一个月来,关于“大学生德华”的内容屡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今年刚上大二的赵鱼塘算得上“资深德华”。由于工作的原因,她的姐夫常年不在家,而姐姐和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工作。于是从姐姐诞下第一个孩子开始,身为小姨的她就开始帮忙分担带娃重任,从小时候负责换尿布等一直到孩子大了。
赵鱼塘和两个外甥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目前,大外甥已经5岁,小外甥也有2岁。在赵鱼塘看来,带孩子倒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加上姐姐姐夫的全力支持,她说,“习惯了,能应对”。
相比之下,本身就学幼师专业的康康带起孩子来则更加得心应手。她在实习的时候就带过和家里差不多大的一批孩子,还照顾过家里的妹妹和表哥表姐家的孩子。这些经验甚至让她自己在实习的时候更容易得到认可。
康康说,现在她和外甥几乎是形影不离的状态,自己社交娱乐的时间明显减少。“我对象有的时候联系我,根本联系不到。”在康康看来,带孩子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能看着孩子一点点各方面进步,会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康康和外甥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一种维系亲情的方式
除了育儿话题在互联网本身自带流量以外,对于“大学生德华”走红的原因,或许也与近年来年轻一代的亲缘关系如何维系受到关注有关。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小武在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中提出“断亲”这一概念,并定义为人们几乎不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这篇论文一度引起热议。
当亲属关系不再是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时候,人们想知道,年轻一代的家庭结构将会出现怎样的形态。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大学生放假回家,靠做家务来维系亲情。”无论是带孩子或者主动做家务,都不难看出,当代年轻人已经在有意识地巩固家庭关系。
与电视剧中的德华相比,赵鱼塘认为,相同的地方是都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大家庭,互帮互助。电视剧中,德华因为兄妹之情,无私地帮助嫂嫂把孩子抚养长大,而她也从小和姐姐一起长大,自然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帮助,这本来也是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做的。而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姐姐可能不会生这么多。
双向奔赴而非强求
陈女士认为,有人帮她带孩子能让远嫁的她消除对新家庭的陌生感,这也让她和孩子姑姑的相处变得更像亲姐妹。
陈女士的“德华”虽然才读大一,但从月子时候就开始来帮她带孩子,现在孩子已经9个月了。
“小孩看到姑姑就不要妈妈抱了,虽然是大学生,但心很细,出去玩的时候风大,姑姑会给小孩拿毯子包着头。”陈女士孩子的爸爸和爷爷奶奶都有工作要忙,而她的家人也远在异地无法过来,刚好那时孩子的姑姑放假,便主动提出要去陪她。
陈女士回忆,姑姑第一次抱孩子的时候手都在抖。慢慢学会给小孩换尿不湿,抱着哄睡,玩耍,再后来换衣服,换鞋子,帮忙洗澡。“姑姑疼爱小孩,小孩喜欢姑姑,大家是双向奔赴”。
“大学生德华”走红之后,有观点认为不应该把这样的现象当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对此,陈女士说,首先要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不能强求谁一定要给自己帮忙,本身就没有这个规定。对于主动帮忙的孩子姑姑,她十分感激,平时会送上新衣服、化妆品等作为礼物。
“有的地方,生了孩子就会希望有人帮忙,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因为姑姑不来就强行要求或者批评人家,这就不对了。”陈女士说。
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江德华。(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媒体声音
新京报评论:
“大学生德华”,是玩梗也是认同
大学生群体从质疑德华,到理解德华,再到成为德华,这样的心路历程中,当然有对丧失“假期自由”的玩梗意味,却也不乏对“身兼数职”的身份认同。
大学生们虽嘴上吐槽“德华上岗”的苦和累,发出德华式的抱怨:“累死俺算了!”但手上的活是一刻也没停,陪玩、哄睡、辅导作业……与其说,这是年轻人维系亲情关系的形式,不如说是年轻人力所能及帮家庭分担责任、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我身边也有不少“德华”,不只是大学生群体,很多是已经工作了的小姨、小姑,每到春节假期,都称得上是“资深德华”。帮父母做家务、帮兄弟姐妹带孩子,几乎占据了自己大部分时间,甚至同学聚会都被孩子黏着。即便如此,朋友每次回家前仍是满心期待,早早买好了给小侄女、小外甥的礼物。
就像父母带娃,常常累到“怀疑人生”一样,“德华上岗”也是痛并快乐着。大学生们不再是“长不大的孩子”,从被家庭照顾的“老小”,到成为可以独自带娃的“德华”,也昭示着年轻人的成长,一种身份角色的转换。因此,网友们调侃“德华带娃”,看似是在诙谐搞笑,其实也包含着一种积极肯定。
大学生回归家庭,当“德华”的日子里有苦有累,也有温暖和爱。如果说青年“断亲”是代际鸿沟导致的亲属关系断裂,“德华上岗”则代表人伦亲情延续的另一面。因为,带娃做家务,并非大学生们无可奈何的选择,更多是天然亲情的驱使,感情的双向奔赴。
比如,“10后”会在填空题里自豪地写上我爱我的姑姑;被照顾的娃蹲守在房间门口等“德华”醒来,送上焐化了的巧克力;愿意拿出“奥特曼卡”换大学生晚一天回学校。
可见,年轻人不只是“带娃工具人”,更是孩子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这样亲情和责任的传递,同样让人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想必,这也是年轻人甘愿成为“德华”的原因。(本文有删编)
你是“德华”吗?
你认识“德华”吗?
评论区聊聊!
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 记者:韦香惠)、新京报(作者:翛然)
老规矩
觉得长知识的
点赞、在看、分享为敬
科普
科普 |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那么女导师的丈夫怎么称呼?
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
科普 | 如何用语言学知识分析“小偷偷偷偷东西”并对下联?网友的答案秀出了天际!
科普 | 最近刷屏的“显眼包”是什么梗?可不是eye pack哦!
科普 | 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声明为啥火了?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潮流语言的终级迷惑:“yyds”为什么从去年火到今年?
科普 |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就是学语文的?语言学有何用武之地?科普 | 语言学等于学语言吗?为什么要学语言学?科普 | 为什么有的人更擅长学习多种语言?科普 | 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吗?科普 | “牛轧糖”的“轧”到底读“gᔓzhá”还是“yà”?
科普 | 老外聊天时最后发的“X”是什么意思?理解错了很尴尬!
科普 | 圣诞节为什么拼写成Xmas?圣诞快乐可以说成Happy Christmas吗?
科普 | Excuse me是“不好意思”,那Excuse you是啥意思科普 | “You are an old dog”可不是骂你,理解错误就尴尬了!
科普 | 老外对你说“I eat no fish”是啥意思?可不是“我不吃鱼”!科普 | “you are a noodle”是什么意思?可不是“你是个面条”
科普 | “dog eat dog”是啥意思?可不是“狗咬狗”......
科普 | “blue moon”是啥意思?可不是“蓝月亮”!
科普 | “中国龙”翻译成Dragon还是Loong?网友吵开了
科普 | “what's cooking”是啥意思?可不是问在做什么饭
科普 | donkey是驴,work是工作,那么donkey work是啥意思?
科普 | water是水,work是工作,waterworks是啥意思?
科普 | kiss是亲亲,away是离开,但kiss away可不是吻别的意思
科普 | 歪果仁发消息说“sorry, WC”是啥意思?千万别误会了!
科普 | 中国人喊“扎心了”,歪果仁喊什么词?
科普 | “You're a fat cat ”是啥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科普 | “You excel me”是啥意思?可别翻译成“你表格我”!科普 | 为什么睡觉用“zzz”表示?
科普 | 今夕中秋:“月亮”的英语竟然不是moon!
科普 | “he is a zero”是什么意思?可不是“他是0”
科普 | bus是“公共汽车”,boy是“男孩”,那么busboy是什么意思?
科普 | walk是走,egg是鸡蛋,那么walk on eggs是啥意思?
科普 | dog是狗,body是身体,dogsbody竟然是这种人?
科普 | 为什么“蝴蝶”叫butterfly,而“蜻蜓”叫dragonfly?
科普 | smoke-free到底是“允许吸烟”还是“禁止吸烟”?
科普 | 二维码“QR Code”中的“QR”到底是什么意思?
科普 | “John”为何译成“约翰”?为什么中英文的发音差异这么大?
科普 | 歪果仁常说的“ditto”是什么意思?不只是歌名哦!
科普 | 不再emo!这届年轻人的新情绪emoha又是什么梗?
科普 | App,Emoji,YouTube……这些词我们一直都读错了?
科普 | Add oil = 加油 ?这些 “中式英语”居然是正确的!
科普 | 一图搞懂equality(平等)和equity(公平)的区别
科普 | “怂”不读“sóng”,“认怂”写错了?正确的读音和写法是啥?
好科普 | 我们分析了3447个地铁站,发现了中国城市地名的秘密
科普 | “街”:我国最奇特的一个字,3000年间都是一个读音
科普 | 全国各地普通话标准程度排行榜,你的家乡属于第几档?
科普 | 语言进化编年史:我们的语言如何进化,将来如何发展?
科普 | 惨绿少年、酒店猛狗……这些“令人喷饭”的词,居然都是成语
科普 | 为什么奥运会裁判报分时把1∶0称为one love?
科普 | 第20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IOL)中文版试题
科普 | 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中国红”,竟有这么多浪漫的名字!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19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