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须深经》笔记
编者按:
近来有人提倡“大众阅藏”,其实,那不是真正中国佛教传统的阅藏,用现代话可以叫“读经”。
那么,一个对佛教基本理论都没概念的善男信女如何读佛经呢?
笔者把自己阅读佛经,写笔记的心得分享大众,仅供参考。
读佛经,不是把经随便翻开,张嘴念过就算了,而是要恭敬经书法宝,净身、净心、静虑,随经文如理思维。
我们安静地坐下来,阅读一篇佛经,反复阅读,仔细思维佛陀的教导。然后,用笔在自己笔记本上,作重点的记录,最好保持原文记录,请不要在佛经上写字。这样,关于佛经的内容就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下面,把一篇2001年阅藏时的旧笔记,供养佛菩萨,供养诸师友,及其阅读本文者。
愿佛陀正法久住!
愿一切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入海!
行愿 合十
《杂阿含经》(大正二.九七—九八.三四七经)中记载:外道须生来佛法中盗法,结果,因听闻佛陀说十二有支缘起,还灭之理,得阿罗汉。现根据经文学习如下:
一、须生盗法
须生出家,时经半月。一日,大众之中,有比丘告诉须生:我等生死已尽,梵行以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须生问:尊者,是不是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1],得不起诸漏,心得解脱呢?
比丘答:不是,须生。
又问:那是不是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2],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得不起诸漏,心得解脱呢?
比丘答:不是,须生。
又问:那是不是离喜,以捨心住[3],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具足第三禅,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呢?
仍答:不是,须生。
又问:那是不是离苦息乐,忧、喜现断,不苦不乐[4],捨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呢?
仍答:不是,须生。
又问:那是不是修寂静解脱[5],起色、无色定身证具足住,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呢?
仍答:不是,须生。
又问:怎么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不得禅定,而复记说呢?
比丘答:我等是慧解脱阿罗汉!
说完,大众离坐而去。可是,须生却非常迷惘,私自思维:“这些尊者和余人所说不同,前后相违;既说不得正受,有记自知作证,这事很难相信,当去问佛,看佛如何裁示。”因往佛所,细述其事,及其所疑,请示佛陀。
二、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佛语须生:这是要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那些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维,住不放逸,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须生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唯愿世尊为我解说,令我得之。
1、先知法住
佛语须生:我今问你,你可随意答我。须生,有生故有老死,不应离生而有老死。
须生答言:是的,世尊!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而有老死。
佛陀有问: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吗?
须生答言: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
2、后知涅槃
佛陀又问: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故老死灭吧?
须生答言:是的,世尊!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故老死灭。
佛陀又问: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须生答言:是的,世尊!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3、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陀又问:但是这样的知,这样的见,就能离欲、离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具足住吗?
须生答言:不能,世尊!
佛语须生:所以说:要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那些善男子,缘念十二有支缘起还灭之理,独一静处,住不放逸,离与我见。若实离于我见,便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三、须生得度
1、得法住智见道
须生一心恭听佛陀教授之后,即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
2、得涅槃智证慧解脱
佛陀又籍须生悔过的因缘,为说盗法苦报(今生惭愧勇猛)。须生便于言下漏尽意解,成阿罗汉。
四、阿罗汉由二种道得心善解脱
诸阿罗汉由二种道得心善解脱。二道者,见谛道,思维道或说为见道和修道。须生尊者,先由见谛道离障道垢的法眼净,后由思维道得漏尽意解(意解即心解脱)。
又二道皆断烦恼,诸烦恼不外爱、见,属爱者覆心,属见者覆慧。爱即爱染,爱染断,属爱者亦断;见属无明,无明断,属见者亦断。断爱染得心解脱,断无明得慧解脱。于中,若得无生智不退法,名心善解脱、慧解脱;若但得尽智,则为退法,虽得解脱,不名为善。
须生尊者,先得见谛道,得法眼净;后过思维道,得漏尽意解;过次二道名阿罗汉,未记退法,当知是得的不退法。
又声闻所断障有二分:一烦恼障,指爱、见诸烦恼;二定障有二说:八解脱定或九次第定,为禅定障;由障解脱果为烦恼,不是禅定,故行者的八解脱或九次第定,未尽诸漏,但名身证,是不还果。若更以慧尽诸漏,即名俱解脱阿罗汉。若但以慧尽诸漏,未除定障,得名慧解脱阿罗汉,后习禅定,除定障,即成俱解脱。
须生尊者在短短时间内,不能得诸定,佛也没有为他开示正受法门,只籍他问慧解脱阿罗汉因缘,为说缘起法,令住不放逸专精思维,依不放逸无散乱定,先得法住智,过见谛道,后得涅槃智,过思维道,成就慧解脱阿罗汉。
五、法住智、涅槃智
若有人问:何谓法住智?
答:如佛陀说:“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此中法住、法界都是无我法性的异名,也即诸法缘起空无自性义。在佛法中能达诸法无自性,即是见缘起,即是见法——见法住无所住,遂名此智为法住智。得此智者,必得涅槃。
法住智:知诸法缘生之智。如:生缘老死乃至无明缘行。因为不论佛住世不住世,这缘起性(因缘性)都是常住的,所以,这叫法住智。
涅槃智:知十二因缘还灭之智。此法灭名涅槃智,此中的法灭指灭十二因缘。如:生灭故老死灭乃至无明灭故行灭。
这篇经文主要内容如下:
1、早期佛陀住世时代,佛教徒的修行次第是:“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2、慧解脱阿罗汉:“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维,住不放逸,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以慧尽诸漏,未除定障,得名慧解脱阿罗汉。”
3、俱解脱阿罗汉:以慧尽诸漏,未除定障,得名慧解脱阿罗汉,后习禅定,除定障,即成俱解脱。
4、什么是法住智?知诸法缘生之智。如:生缘老死乃至无明缘行。因为不论佛住世不住世,这缘起性(因缘性)都是常住的,所以,这叫法住智。
5、什么是涅槃智?知十二因缘还灭之智。
注释:
[1] 初禅有五种特征,说为初禅五支。即:觉(寻)、观(伺)、喜、乐、定。
[2] 内净一心,简说内净。内净、喜、乐、定是二禅四支。
[3] 捨心住,简说作捨。身心受乐,简说乐;捨、正念、正智、乐、定为三禅支。
[4] 不苦不乐,亦作中受,净念一心亦简说作念。中受、捨、念、定为四禅支。
[5] 此中解脱,指八解脱。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此三解脱,依初、二、四禅立。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
请在文章下点二维码关注后,留言。
相关其它阅读:
【护教】失实失范失德的清华大学蒋劲松副教授,何时停止煽动佛门内斗?
【评论】遗骸崇拜伪舍利借佛敛财,辱佛欺祖诓众生依法严惩——关于“真容寺梦老舍利的声明”解读
【评论荟萃】花儿正在绽放,谁来为她站岗?——幼儿园虐童案的启示
重磅 |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护教】请宝鸡市统战部、民宗局慎重对待“第三届佛教义学研讨会”函
【护教】请宝鸡市统战部、民宗局慎重对待“第三届佛教义学研讨会”函
学诚会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佛教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佛学论文:
【问佛访道】人類於感官現量和意現量是怎樣來認知世界的,其認知的心路過程如何?(一)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二)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三)
佛菩萨诞
忆佛念佛:
佛经导读:
【佛经导读】——《地藏经》的宗旨
【佛经导读】-《地藏经》缘起与概说
【佛经导读】八支圣道导向苦止息,三转四谛证无上菩提——《转法轮经》导读
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导读
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阿弥陀经》导读
【佛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金刚经》导读之一
【佛经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导读之二
【佛经导读】化盲从信仰为智慧,从烦恼苦痛中解脱—《卡拉玛经》导读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吉祥经》导读
【修慈】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慈经》讲座之三慈的功德利益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系列讲座之—恭诵《吉祥经Maṅgala Suttaṃ》
云水随笔:
【随笔】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给禅修道友的一封信
【佛在人间】释尊说法和佛经结集处——王舍城(Rāja-gha)
杂文荟萃:
行愿法师: 建寺安僧风范千古,不舍众生乘愿再来——悼念常应法师
佛教历史:
【佛史】部派佛教之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印度佛教史》课程十
【佛史】部派佛教与南传佛教传承及大乘佛教萌芽——《印度佛教史》课程九
【佛史】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佛经结集与僧团分化——《印度佛教史》课程八
【读史】悟了什么?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印度佛教史》课程六
【读史】人间佛教导师佛陀生日是初八还是十五?——《印度佛教史》课程五
【读史】古印度本土民族、文化、信仰、修行与佛教——《印度佛教史》课程三
【读史】雅利安文明与印度佛教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二
清净声呗:
【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问佛访道】赞佛功德殊胜行,自利利他皆吉祥—称赞佛陀十大名号
护教护法:
辱僧鞭尸谁之过?——由“万贤法师在闽南佛学院校友群骂人”引发的思考
是欺师灭祖还是佛门阿Q? ——读净旻法师《评议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
佛印:学习能忍法师“‘印老大乘发展论’论理中的十点思考”感悟
【护教】向钱看何惧千夫指,昧良心顽抗反投诉——宝应县佛协强拆静修6庵、害死大士庵尼师与宁国寺僧人实名举报信
台湾《弘誓》145期专辑: 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批印」风潮
法华义辩:
【评论荟萃】宁可千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被人误一一评索达吉堪布讲《六祖坛经释》误人误己误祖师
佛门 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