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喜剧艺术的本质,“九转大肠”热梗因何爆火?
文案编辑 | 李绍宾
推送排版 | 刘雨晴 张宇航
近段时间,东方卫视一档非常久远的综艺节目《顶级厨师》中的一个片段,在网络中疯狂流传,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迅速围观、转发甚至是二次创作。
在该片段中,一位名叫俞涛、外号小胖的厨师,根据节目要求制作出了一道九转大肠。担任评委的曹可凡在品尝时,被这道菜所保留的原汁原味“折服”,迅速拿着手帕吐了出来,并留下了咬牙切齿的名场面。
《顶级厨师》中“九转大肠”热梗所指的具体片段
视频来源:b站up主@EVK塔克
曹可凡咧着嘴、皱起眉头抬眼望过去的面容,与小胖在节目中被截取的微笑得意的神情拼接在一起,瞬间赋予了这个画面重量级的“笑点”。
在网友开怀大笑的背后,本篇文章将为读者解读幽默的形成机制以及喜剧艺术的本质,以期更加深入地解读这一热梗爆火的原因。
何为笑点?冒犯是幽默的应有之义
首先,我们来分析“九转大肠”这一热梗缘何好笑。
在关于幽默的研究中,一种公认的观点是认为幽默的本质是一种“乖讹”,意即“不协调、不一致的事物相结合,将属于一个情境中的事物并入另一个情境之中”。当我们意识到其中的不和谐并在理解后将这一不和谐消解时,“笑果”便产生了。
著名春晚小品《如此包装》中,赵丽蓉本打算录制评戏的MTV,但是在巩汉林的包装之下,却演变成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通过将传统的评戏与夸张的肢体语言以及时髦的说唱杂糅在一起,让人忍俊不禁
幽默形成的心理机制便是由“乖讹产生—消解”的两个阶段所构成。具体说来,即是接收者发现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期待与实际的结尾并不一致,而当接收者通过重新解释,专注于将这一不和谐解决之后,便会体会到一种心理上的愉悦。
在“九转大肠”片段中,针对“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说辞,观众对于评委曹可凡的回应,通常情况下仅限于“好吃或难吃”,但是通过曹可凡夸张的表情我们才得知了真相。因为过于超出想象的惊诧,导致了这一画面戏剧性十足
如果从语用交际的角度来看,我们在人类交往和会话中,通常会秉持着“合作”的原则,默认交流双方根据意图和语境会采取合作态度,并会具体遵循以下四项准则:
· 数量准则:表达的内容需满足交谈所需要的信息,不多也不少;
· 质量准则:不要说证据不足或虚假的话;
· 关系准则:话题要相关并切题;
· 方式准则:表达要清晰明了,避免出现晦涩、歧义。
但是,我们并不会总是完全遵守上述准则,甚至会有意违反。由此,便产生了“言外之意”,需要对方去领会这一特殊的含蓄含义。
幽默便产生于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之中,是一种熟悉感与新奇感的交错。从形成期待到期待扑空的突然转换,“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
著名春晚小品《卖车》中,赵本山的经典台词“树上七(骑)个猴”,便是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原则,通过歧义制造出了幽默
以笑点密集的脱口秀,这一幽默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来看,其更是完全遵照幽默的形成机制,拥有一个成熟的“段子创作”工具。
在《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一书中,作者介绍了“包袱”响亮的三个机制,揭示了笑话背后结构的秘密。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作者:[美] 格雷格·迪安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译者:梁海源 / 程璐
出版时间:2018-1
ISBN:9787213085956
笑话由“铺垫和笑点”两部分组成。铺垫制造预期,笑点揭示意外。
当脱口秀演员讲出铺垫时,我们会在头脑中根据铺垫创造一个通常情况下符合正常逻辑的“目标假设”;但是当“笑点”被抛出时,观众发现其打破了自身的目标假设。通过再解读,我们寻找到了一种意外。
在此过程中,引发人们产生不同解读的地方便被称作为“连接点”。
以脱口秀大会冠军呼兰为例,在该段子中,我们针对铺垫所形成的目标假设,是对于东北破旧厂房、工人家属楼等想象。当我们看到“老铁”时,我们会因为其一语双关而产生不同的解读
笑话是否好笑,则取决于“再解读”是否足够的新奇巧妙,但又合乎情理。
那为何会说“冒犯是幽默的应有之义”?其原因是我们经常会将“笑点”描述的对象设置为自己或他人。
在郭德纲的相声中,经常会出现围绕“父亲”的梗。例如“于谦的父亲,老爷子姓郭” “我和他父亲是拜把子兄弟”之类,通过贬损对方从而产生幽默的笑果
利奇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补充,提出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礼貌原则”。
其中包括尽可能在交谈中让他们受益最大,使自己受惠最小;尽可能夸大对他人的赞扬,减少对自己的赞美;尽可能缩小与他人的分歧以保持一致,并减少与他人在情感上的对立。
当然,这一原则对于人们交往的描述过于理想化,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按此遵循。甚至在幽默语言中,人们会有意地越过礼貌的边界,以一种“不礼貌”方式进行表达。
无论是对于自我的吹嘘,还是对他人过度的夸耀;是对自我揭短的吐槽,还是对他人有意的贬损,都涵括在内。
在今年春晚中,脱口秀节目《给我一分钟》可以说最大的笑点便在于脱口秀演员在镜头前的紧张和局促。失去了所谓的“冒犯性”,笑点便削弱很多
其中,所要把握的“分寸”非常重要,要准确平衡好善意的幽默与没面子的尴尬,才不至于真正冒犯到他人。
由于吐槽策略及人群过于直接和广泛,杨笠曾在节目中因吐槽男性而引起了巨大争议。很多观众认为其并不是幽默,而是恶意的贬损
喜剧的艺术:揭示人类生活的真相
但是,喜剧不同于单纯的“搞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喜剧拥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探究喜剧艺术,便不止是介绍几种剧本创作技巧那样简单,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喜剧的真正定义。
在《喜剧这回事》这本书中,作者史蒂夫·卡普兰对于“喜剧”给出了一个相当准确的定义:“喜剧是一种阐述人类生活真相的艺术”。
《喜剧这回事》
作者:[美]史蒂夫·卡普兰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译者:陈易之
出版时间:2020-8
ISBN:9787221160003
在正剧之中,主人公被塑造为十全十美的人物,任何看似低俗和滑稽的缺陷都被抹去,正面的光辉被无限放大,变成了我们所有人仰慕的超级英雄。正如卡普兰提到:“正剧帮助我们打造出我们想成为的人”。
在近日频繁刷屏的电视剧《狂飙》中,主角安欣便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他为了维护正义,乃至选择抛弃了爱情,孤身一人。“刚正不阿”、“忠贞不屈”的形象或许也是其不如反派人物“高启强”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被观众代入共情的原因
但是,不同于正剧,喜剧阐述了真相,阐述了“人何以为人”的真相。相比正剧聚焦于人类的理想境界,“喜剧更加直面我们所处的现实,以真实自我的面貌去展示人性的弱点”。我们必须承认:人无完人,我们都有弱点和缺陷。
在该书中,卡普兰还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喜剧公式:喜剧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在不具备许多获胜必备的技能和工具的情况下,与无法克服的困难作斗争,且从不放弃希望。
由张艺谋执导的春节档电影《满江红》定位为“悬疑管够,笑到最后”。其喜剧成分并不只是演员在台词中“抖几个包袱”,而是张大这样的小人物,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其中自然流露出的卑微与怯懦
该公式中有几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把握:首先是“普通人”。喜剧中的主人公绝对不是一个只会哗众取宠的“蠢货”,也并非“无欲则刚”的圣人。他是和我们一样正常的人,一个不完美的人。
其次,主人公为了最终获得胜利,他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做自己认为有必要做的事情。当然,主角并不是一个坚不可摧、无所不能的人,他们也会产生犹豫和绝望,想过放弃。这些行动都应是出于“现实而又利己”的考虑,主角会不断权衡利弊,分析个人得失,并寄望于“试试吧,虽然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也许会起作用。”
为何近年来春晚小品不再好看?以小品《风雪饺子情》为例,贾冰的媳妇在年三十风雪交加的晚上,怀着孕挺着大肚子去执行道路清雪工作,为此不能和家人团聚,最后大家感动一起帮着贾冰包饺子。这种“公而忘私”的人物特质或许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人性”存在差异,所以便难以形成共情
但是,从始至终,喜剧的主人公绝不会放弃希望。即使被冲撞的头破血流,也许只是为了一个永远不能抵达的明天,但是仍会以踉跄笨拙但充满人性的方式,尽可能地去接近那一份美好。可以说“喜剧就是希望的艺术”。
我们为何会认为《顶级厨师》中“小胖”的闯关经历具有喜剧色彩?若我们拉通节目整季,便会发现年仅17岁的小胖,拥有着一个了不起的“厨师梦”。但是他起点不高,态度有些轻浮,周边的人都不看好他。而面对节目设置的许多带有刁难性质的考题,小胖虽困窘无措,但仍为实现梦想一步步迎难而上
卡普兰写到:“不管我们有多么绝望、可悲、可怜、精神错乱、自私自利,我们的解决方案有么多小家子气,这一切都闪耀着无比美丽、光芒耀眼的人性。而喜剧演员所做的,仅仅是作为一个勇敢的人,站在一大群陌生观众面前,承认那些人之为人所必备的特质,即讲述有关自己和他人的真相。”
在周星驰的经典喜剧中,芸芸众生面对着超出承受范围的痛苦,以自嘲寻求自尊,以自我否定去构建自我肯定。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其中的“可笑之处”,或许也是因为我们能够体会到现实中人们无尽的辛酸
这恰恰正是我们人类的真相:我们会撒谎、会怯懦、会搞砸一些事情。但为了一个毫无胜算的未来,即使被不断地被击垮倒地,哪怕人类“向死而生”,结局已然注定,但仍然会再一次选择爬起。是出于偏执?还是因为乐观?并不清楚,但至少为了生活比前一刻美好,我们会选择义无反顾地出发。
“喜剧,包含了我们的人性和与生俱来的罪恶,我们滑稽可笑的生命与其中蕴含的深切痛苦——它将两个极端照单全收。喜剧的精神是热爱人性且不必去原谅它”。
扫码阅读《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济南方特劝辞哺乳期员工惹争议:“弱者为王”的舆论传播
电影周边 | 春节档,不止有票房
别太荒谬!点击查看《满江红》官博精神状态
【深度评论】
【公关解析】
【好书推荐】
文本盗猎者 | 制造消费者 自我与防御机制 | 单向度的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 神逻辑 | 跑赢危机弱传播 | 心流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重磅书评】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 说服与认同 沉默的螺旋 | 消失的地域 技术垄断 | 是她照亮我 娱乐至死 | 知识分子的鸦片 | 跑赢危机 童年的消逝 | 疯癫与文明 | 舆论 叫魂 | 谣言 | 论可爱 | “读书的料” 文本盗猎者 | 未来是湿的
【传播科普】 基模理论 | 社交货币 | 休眠效果文本盗猎 | 女性媒介作品 | 可见性 | 自我呈现生命故事与画像 | 认知不协调 | CMC媒介环境学 | 拟像理论 | 高考作文中的传播学意义协调管理 | 网络迷因 | 知沟假说
【大咖讲座】 世界500强实战经验 | 策划实践里出公关 公关核心素养:洞察 | 数字时代下的对话 甲方高管对外发声 | 企业高效赢取信任 流量时代塑造品牌 | 小事件大议题 大数据赋能公关传播 | 舆论引导的困境和破局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