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谣言是人民的第一自由广播电台
主笔 | 叶怡伶
编辑 | 陈银儿
谣言是对权威的一种返还。它揭露秘密,提出假设,迫使当局开口说话。同时,谣言还对当局作为唯一权威性信息来源的地位提出异议。
《谣言: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
作者:【法】诺埃尔·卡普费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ISBN:9787208076495
译者:郑若麟
该书由法国作家诺埃尔·卡普费雷所著,是传播学领域的一本著作,对公众舆论研究有着莫大的贡献。卡普费雷收集并研究了法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盛行的种种谣言,详尽地阐述了谣言的演变过程与其对社会的影响。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共计21章。作者在第一部分就谣言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解释了谣言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的原因。并在第二部分揭露了谣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背景,揭示了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则探讨了人类是如何利用谣言谋利,将谣言融入商业手段里的。书中最后部分阐释了人们在应对谣言时应持有的正确姿态,与应对、反击谣言的方法。
面对“谣言”,人人常常持有负面态度。
谈及“谣言” 人们总会对它抱有负面印象,觉得谣言是带有“不实”意思的信息。但其实不然,就如同作者在书中所说,谣言(Rumeurs)的概念是中性的,谣言这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预示它的内容真实或虚假。
所谓谣言的真假对于理解谣言并未有太大用处,因为谣言之所以得以传播,是因为人们的主观意愿相信这是一个事实,于是向身边的人进行传播。
人们是在之后掌握了更多信息的时候,才能核实其是真实信息或是缺乏依据的消息。因此并不能非黑即白地将谣言一词定义为事实或虚假消息,一旦陷入这个“真假”怪圈,将会为理解谣言传播的过程加大难度。
作者在书中将那些被称之为“谣言”的,解释为“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辟谣的消息”。
谣言是社会自发的产物
谣言并不如其他媒介般有着清晰的发展史,因此相较于其他媒介,大众对于谣言的研究寥落星辰、少之又少。
此外,人们关注的点往往都会是谣言所附带的道德价值分析,而不是谣言结构的分析,致使民众经常对于谣言的印象经常会过于片面,觉得谣言很神秘。
要了解什么是谣言,就得从谣言是怎么诞生的开始着手研究。卡普费雷在书中强调说追溯谣言的来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谣言通常是社会自发的产物,既非故意亦非谋划。
谣言是一种行为,是在特定时间内,一小群人围绕着某种见证、信息或事件进行传谣的传染性行为。
一条谣言的诞生往往源自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认为自己得知了一个本来不可能得知的现实,那些罕见并自带神秘光环的消息理所当然的会引起人们或兴奋、吃惊或激动的心理,随之急忙趁消息仍旧有价值之时传递给下一个人知道,与他人共同分享这股激动之情,继而一传十,十传百,使谣言甚嚣尘上。
2名大妈在宴席上聊天,宛如传输最高级别情报,皱眉摇头逗乐网友。
(视频来自于B站up主“快看视频资讯”)
因此,谣言的基础其实不在于那一条谣言的始作俑者,而是在于那些参加谣言传播活动中的人们。
谣言为何得以流传?
谣言之所以能广泛流传,是因为其在社会上的功能所促成的。
首先,能引发谣言的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或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事情,牵涉的不仅是自身,还包括了集体,因此要是人们对这个无论真假的消息一无所知,就会引发一些不安全感或感到危险。
2022年西安孕妇流产事件
疫情防控期间,此消息引起了人们吃惊、气愤、同情和恐惧等高唤醒情绪,在相关信息未明确完整和得到证实之前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互联网大量传播。
此外,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相互交换、议论信息是人类的本性,而谣言的出现正是人类群体行动的表现之一。谣言是社会协调一致的有效媒介,人们透过谣言知道了自己所依据团体的看法后,才能保持与群体一致的观点,以维持自己的信念感与归宿感。
谣言也称为发泄的一种手段,能消除孤独感、减少焦虑,是人人都可拿起抒发自己情感的媒介,也是弱者的武器。
书中作者将谣言比喻为人人皆可书写而免受惩罚的匿名信,谣言借助“有人说”、“听他人说”的说法,消除人们内心的罪恶感,允许人们肆无忌惮的进行宣泄。
2022年徐州丰县八孩女子事件
在不确凿的信息和有关部门的不作为中,谣言的流传让没有能力的受害者得到关注和帮助,在多方声讨包括实际行动的助推下,事件有了更多的进展。
此外,在与他人分享谣言之时,传谣者也会在那一过程中收获了消息价值所产生的利息,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也会因此增添不少光辉,扮演着“启示者“的角色,从交谈中获得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与快感。
因此,当一个既带有娱乐属性,又能满足人们舆论要求,还看似无害的消息出现之时,它的真实性就会经常性的被忽略掉,从而导致即使那条消息荒谬无比,仍有人愿意相信,形成谣言的情况。
在很多时候谣言也是人类相互交流的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谣言往往是开启话题的最佳选择,能让你在社交中避免相对无言的尴尬状况发生,建立起更密切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完成社会联系。
为什么女生都爱聊八卦?不然你要我们聊什么!
(视频来自B站up主“花逗请说”)
为什么谣言总是越传越离谱?
谣言的发展归功于公众自发的对他们认为是真实的信息进行传播,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毕竟存在着许多客观的差别,在进行信息传递时,传谣者会对他们刚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复,以此将事情传播出去。
很快的,重复就会演变成解释,一个从原始事实出发的未经官方认证的消息,会在传谣的过程中融入不同传谣者与群体对这起事件的主观想法,从而致使谣言在某一程度下偏离事实。
但这就意味着谣言全是谎言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黄晓明与杨颖Angelababy在2022年1月28日正式宣布解除婚姻关系,而大多网友们对此给出的反应并不是惊讶或震惊,而是表现出一种早已预料到的样子,纷纷评论表示他们“终于公布了”。
2022年“黄晓明杨颖离婚”事件
因为早在这之前,社会上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夫妻两不和并已离婚的谣言,尽管各个谣言版本里的离婚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指向一个共同结果,那就是他们离婚了,而这个“谣言”在官方正式承认的那天,也转变成了“事实”。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些谣言与事实共存的本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谣言都是基于事实而问世的,这世界同样存在着谣言制造了事件本身的例子,因此作者才会在书中指出“未被官方所认证的消息”才是对谣言最好的诠释,所谓“真假”都无法定义谣言。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谣言?
传谣者在传谣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强调其来源于一个可靠人士或是接收者熟知或认识的人,让接收者自然而然接受那条消息,而不去辨别它的真伪。
大家要是仔细观察那些在社交媒体进行传谣的用户能发现他们在散播谣言时无一例外会在前面提及“据知情人士透露”,增加可信性。
此外,传谣者在将消息透露给他人的时候,总会把传播谣言包装成一种利他主义的行动,以一个单纯无害的传达者身份的角色作为掩护,使接收者认为这是一条无利害关系的信息,从而增加谣言的可信度。
除了消息来源的性质,消息信息本身也是谣言得以让人信任的因素,是人们愿意相信的原因。
2020年“周立波美国被捕”事件
此前,有关周立波的行为处事及人品方面的问题就存在颇多争议,这使得一开始周立波在众网友心中的形象就处于了不利地位,故大家自然而然倾向于对其被捕表示赞同。故消息一出,可谓是“波波有难,八方点赞”,关于“周立波吸毒”等未经证实的言论也大范围扩散。
在很多情况下,谣言得以流传开来,正是因为它足够现实与真实,让人们无法分辨真伪。也有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人们众望所归的消息,导致人们对它产生强烈的相信欲望,才会使谣言的力量变得如此强大,无处不充斥着大家的生活。
谣言之强大可以摧毁一个个体或集体。
因此免不了有些人会尝试借助谣言的力量为自己获得利益,所以谣言总是围绕在娱乐圈、企业内部、政治、销售、金融圈等这些名利场上。有心之人将谣言化为武器,借刀杀人。
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大众经常持有的“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的观点有着极强的联系,对大家而言“谣言”不叮无缝的蛋,而正是因为这点,战略家们总结出来一个著名的行动原则:“毁谤吧,毁谤吧,总有什么留下的”。
事实证明,越是模糊不清的事件越容易引发谣言。媒体的失语,官方的不作为,才是导致谣言加剧的主要原因。
作者借助这本书提醒了读者,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因为人们相信,它们才是真实的。任何可靠性的都是社会性的。
谣言并没想象中神秘、可怖,它的所有规律均有迹可寻,公众应从中学会培养理智的怀疑意识,理性审视身边的舆论,才能在信息与谣言洪流里清醒地活着,不被裹挟。
本文作者
主讲人:叶怡伶
叶怡伶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本科生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往期热文推荐】
【公关解析】谷爱凌代言暴增 | 冰墩墩频上热搜 金钱豹“财神爷” | 屈臣氏营销失败
王冰冰被“塌房” | 三只松鼠被指辱华 薇娅逃税漏税 | 星巴克食材过期 小红书未成年性暗示 | 加拿大鹅拒绝退货
【重磅书评】 知识分子的鸦片 | 跑赢危机 | 童年的消逝 疯癫与文明 | 舆论 | 叫魂 论可爱 | 文本盗猎者 | 未来是湿的 观看之道 | 狂热分子 | 交往在云端 结构洞 | 沉默的螺旋 | 消费社会
幻影公众 | 议程设置
【传播科普】
基模理论 | 社交货币 | 休眠效果文本盗猎 | 女性媒介作品 | 可见性 | 自我呈现生命故事与画像 | 认知不协调 | CMC媒介环境学 | 拟像理论 | 高考作文中的传播学意义协调管理 | 网络迷因 | 知沟假说
【营销解析】UGC营销 | 数据营销 | 善经济 | 文化IP | “她”经济 疫情中被偏爱的品牌 | 搜索引擎营销 | 禁忌营销 综艺营销 | 会员卡营销 | 社群营销 | 秀场营销 效果广告思维 | 短视频营销 | 信息流广告 病毒营销 | 跨界营销 | 饥饿营销 | 情感营销
【大咖讲座】 世界500强实战经验 | 策划实践出公关
公关核心素养:洞察 | 数字时代下的对话甲方高管对外发声 | 企业高效赢取信任流量时代塑造品牌 | 小事件大议题大数据赋能公关传播 | 舆论引导的困境与破局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