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我和娱乐究竟谁是谁的附庸?
主笔 | 许慧婷
编辑 | 陈银儿
人们看得以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然而斑斓夺目。
《娱乐至死》
作者:[美] 尼尔·波兹曼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
ISBN:9787563344970
译者:章艳
“当人们阅读越来越少,却娱乐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少,却八卦越来越多”,这便是在一步步印证着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提到的预言——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按照自己对现实的观察,以及参考他人文献而发表的有关于电视媒介对人类的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希望能让人们警惕这些影响。
尼尔·波兹曼认为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信息或内容,而信息及内容主要产生于媒介。
《娱乐至死》作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
媒介的工具则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语言、文字、图片、影像,书中主要论述了“书籍”与“电视”两者的区别。
尼尔·波兹曼并非单纯地反对电视媒介的出现,而是对当时风行在美国的电视媒介做出批判。他认为电视媒介不应该涉及相对严肃的话题,如政治、宗教、教育、新闻等。
因为一旦这些严肃的话题被娱乐化,娱乐产业与非娱乐产业之间的界限将被模糊,最终出现“娱乐至死”的现象。
书籍的黄金时代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采用的诠释方法,是通过证明印刷媒介的好处反向论证电视媒介的坏处。
在与作为媒介工具的语言相比较下,文字的出现使知识得以长久流传,并不再需要依靠人们的记忆再加以口述转告的方式才得以流传。
文字的运用也让人们在将知识记载在书籍的过程中用词变得相对更加严谨、客观和理性,因为读者在阅读书籍时通常会带着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并批判书籍内容。
同时,阅读书籍对于读者而言是一项挑战,因为读者在阅读时不仅需要巨大的耐心,更需要强大的理解力、判断力与归纳能力。
影片讲述了肥胖粗俗、内心充满苦楚和脆弱的基曼遇到在公园里大声朗读的玛格丽特,他决定把午后的时间交给了她的阅读,并在聆听老太太的阅读中有了美妙的体验和感受。人们在影片中深刻感受阅读的力量和真挚的情谊,正如玛格丽特老太太所言“有了书本,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遨游,可以停止、可以做梦。”
(视频源自B站up主“法语 劳斯_肆玖9”)
因此,尼尔·波兹曼认为文字与书籍会改变一个社会的形态与民众的思想。
正如他在书中所提到的,在“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美国的民众“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他更是给出直接的例子,当时的美国民众有足够的耐心听完并听懂林肯与道格拉斯的七场辩论。
1858年伊利诺伊州林肯与道格拉斯的辩论
这印证了在印刷媒介下的美国民众因为阅读量大,所以培养出一个由知识分子所构成的社会,他们不仅有耐心,还有着强大的理解能力。
严肃话题不能被娱乐化
相较于书籍,电视媒介的问题主要源于电视媒介更倾向是一种商业工具。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高低将直接影响电视台收入的多少,因此电视节目需要充满娱乐性以便吸引观众观看,这同时也是导致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者,电视媒介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快速地将精减后的信息呈现在观众眼前。电视媒介出现的片段时间短、节奏快,这不足以承载复杂的措辞、充分的证据与严密的逻辑。
新闻娱乐化后,新闻报道一则新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完成,而新闻主持人的一声“好……现在”就可以将人们在脑海里联想着有关上一则新闻的片段中抽离出来,转而把注意力投入下一则新闻当中。
按照尼尔·波兹曼的说法,这样一声“好……现在”的新闻是零散不全并且失去了背景、结果、价值、严肃性的新闻,新闻变成了纯粹的娱乐。
影片《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揭露了新闻媒体与公众的困境,新闻媒体需要利用戏剧化娱乐化、制造噱头和博眼球等方式保证点击率和收视率,零散不全的新闻失去了背景、结果和价值。这种情况下,公众也无法思考、深究事件背后的真相,如其中王赦律师一直想追问导致无差别杀人的社会深层矛盾,但公众不但不理解,还向他身上泼大便。
(视频源自B站up主“游鱼YOUYU_”)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将自己竞选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化妆师的蓄意破坏、给爱德华·肯尼迪的竞选建议是减去20磅等等都是政治娱乐化的现象之一。
民众更崇尚政治人物的形象与包装,一个胖子或者秃子几乎是没有权力参选高层政治人物的。
除此之外,政治的娱乐化还将政治当作广告进行处理,它将政治人物包装成政治明星,使该政治人物变得广为人知。
而政治竞选也逐渐采用电视广告的形式,通过不同的广告手段将一个政治人物塑造成有亲和力、政治虔诚等形象。
为了名气和竞选成绩,甚至有政治人物会加入娱乐圈,他们可以为产品代言、参加不同的电视节目、拍摄电视剧电影等等。
美国著名脱口秀《吉米鸡毛秀》就曾邀请多位总统参加节目,其中包括乔治·沃克·布什、特朗普、奥巴马等。
宗教的传播通过电视媒介变成了一种娱乐节目,宗教失去了原有的神圣庄重的面貌,失去了该有的仪式、教义、传统、精神的超脱。
通过电视节目传教,幽默风趣、眉清目秀的传教士变成了传教的主持人,上帝则成为了一个配角。
再者,通过电视媒介传教的过程中,观众所崇拜的对象也极容易出现偏差,观众崇拜的可以不是上帝而是屏幕里正在传教的“主持人”。
《圣经》的十诫中的第二诫是禁止以色列人制作任何具体的形象,但是电视媒介在传教过程中却需要有趣的画面吸引观众,上帝也因此被形象化,违背了宗教的训诫。
在美国著名的宣教节目《700俱乐部》中,人们在精心制作的文献电视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如视频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被朋友们不看好,但仍用心经营多年婚姻,该档传教节目则将两人在一起受到宗教的影响称为“Christ helped them beat the odds(基督帮助他们战胜了困难)”,在标题也使用了生动的描述“有趣的是上帝可以改变婚姻”以吸引受众。同时,每期节目也会播放丰富多彩的节目预告并配上“精彩节目不嫌多...”的结束语,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失去了原有的神圣庄重的面貌,失去了该有的仪式、教义、传统、精神的超脱,传教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上帝也因此被形象化,但这其实违背了宗教的训诫。
(视频源自YouTube“The 700 Club”)
电视媒介播放教育节目不仅成为孩子们名正言顺观看电视的借口,更让父母误以为有了教育节目的帮助孩子们可以相对减少阅读传统教育书籍的时间。
无可否认的是无论什么电视节目都会有其独特的教育性,电视教育相比起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不可靠的。
电视教育只能片段化、碎片化地教育孩子,它只能起到鼓励的作用,但是没办法对孩子起到思考的作用。
因为电视教育无法像学校的老师那样对孩子的提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它也没办法纠正孩子错误的回答。
但是偏偏是这个不全面的学习方法剥夺了孩子原先宝贵的学习时光。
是什么在沦为娱乐的附庸?
是新闻、是政治、是宗教、是教育,这些原先应是非常严肃的话题在逐渐沦为娱乐的附庸,被电视媒介娱乐化。
而根据《娱乐至死》的内容作出分析,我们得知电视媒介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可简单分为以下四种:
偏感性不理性:人们会因为某个片段或画面变得愤怒或冲动,人们逐渐失去了应有的理性思考能力。
重娱乐轻作用: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更注重信息的娱乐性,遗忘了信息应有的作用,信息变成纯粹的在娱乐观众。
王思聪孙一宁事件
聊天记录中的内容及事后双方的发声更多地娱乐化和“梗”化,留下的都是诸如“想你的液”等土味情话和表情包。这种段子化的解构方式使人物事件严重性被消解、严肃话题被娱乐化,真正需要严肃对待的亲密关系安全问题、舆论道德问题无人问津,孙一宁团队及合作平台却通过直播回怼、事件营销等获得巨大的流量关注和粉丝收益。重盲从轻思考:人们变得不再善于思考,只是被动地在接收电视媒介上的信息与观点,缺乏了阅读书籍时具备的思考判断能力。
注意力与耐性变差:人们不再愿意花相对长的时间专注在做一件事上,人们更愿意接收一些短时间内可以理解的信息,比如几十秒可以完成的新闻报道、短视频、电影电视剧解说等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广西坠机事件谣言四起在2022年3月21日东航坠机事故发生后,网上广泛流传着无法明证的坠机、山火视频,关于机组人员、乘客信息、坠机原因等不实信息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神预言”、冒充未登机的“幸运者”攫取流量关注。在重大的灾难面前,人们被动地接收片面的信息和观点,并且更愿意相信戏剧性强、短时间内能够理解的内容并传播,更少地愿意花时间对复杂的问题加以思考。以上便是尼尔·波兹曼所担心的,倘若人们长期纯粹地依赖电视媒介传播和接收信息,人们便极有可能会因此丧失深刻、严肃的思想,人类的文化精神也将会就此枯萎。
这便是尼尔·波兹曼所说的——娱乐至死。
本文作者
主讲人:许慧婷
许慧婷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2021级公共关系学本科生
昨日阴霾永远阻挡不了爱的光芒
【往期热文推荐】
上海奢侈品为客户送菜:“投其所好”为何引发声讨?
《消失的地域》:网课忘记关麦的时候你听到过什么?
盼盼回应求援女孩:组织与公关之间公关最应扮演什么角色?
【公关解析】“投其所好”却“引发声讨” | 盼盼暖心回应女孩 315探灯如期打亮 | 3.8节广告层出不穷 羽生结弦无缘世锦赛 | 麦当劳香菜口味新地 星巴克驱逐民警 | 谷爱凌代言暴增 冰墩墩频上热搜 | 金钱豹“财神爷”
【重磅书评】 消失的地域 | 技术垄断 | 是她照亮我 娱乐至死 | 知识分子的鸦片 | 跑赢危机 童年的消逝 | 疯癫与文明 | 舆论 叫魂 | 谣言 | 论可爱 文本盗猎者 | 未来是湿的 | 观看之道
狂热分子 | 交往在云端
【传播科普】
基模理论 | 社交货币 | 休眠效果文本盗猎 | 女性媒介作品 | 可见性 | 自我呈现生命故事与画像 | 认知不协调 | CMC媒介环境学 | 拟像理论 | 高考作文中的传播学意义协调管理 | 网络迷因 | 知沟假说
【营销解析】UGC营销 | 数据营销 | 善经济 | 文化IP | “她”经济 疫情中被偏爱的品牌 | 搜索引擎营销 | 禁忌营销 综艺营销 | 会员卡营销 | 社群营销 | 秀场营销 效果广告思维 | 短视频营销 | 信息流广告 病毒营销 | 跨界营销 | 饥饿营销 | 情感营销
【大咖讲座】 世界500强实战经验 | 策划实践出公关
公关核心素养:洞察 | 数字时代下的对话甲方高管对外发声 | 企业高效赢取信任流量时代塑造品牌 | 小事件大议题大数据赋能公关传播 | 舆论引导的困境与破局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