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年的消逝》:你还相信光吗?

读书组 传说公关
2024-09-01

主笔 | 李昌阳子
编辑 | 陈银儿


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


《童年的消逝》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

ISBN:9787563344987

译者:吴燕莛


“迪迦奥特曼下架”登上热搜

2021年9月,“奥特曼下架”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迪迦奥特曼下架”排在微博热搜第一位。

广电总局回应原因

关于下架原因,广电总局回应称是为了抵制含有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不良情节和漫画的动画片,规范节目内容等以起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视听空间

其他动画接连“遭殃”

同时,除了《迪迦奥特曼》,更有其他动画片接连被细致地指出具体问题。


在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中,作者将童年看作一种环境的结果。在这个环境中,“一些专为成人控制的、特定形式的信息,通过分阶段用儿童心理能吸收的方式提供给儿童”


而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传播工具的更新,广播、电视等不具有排他性的媒介兴起,儿童这个“不知道成人所知道的某些信息的群体”,因为懂的越来越多而逐渐脱离“童年”走向“成人”


生物概念上的儿童似乎越来越在认知上“早熟”,性知识、暴力血腥、复杂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已不是秘密。


2022年3月,深圳不少居民住宅小区和商业楼宇电梯等地出现了内容低俗“辣眼睛”的广告,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之后涉事广告公司已被立案查处,相关电梯广告被要求全部整改。随着电梯空间投播广告的持续扩张,涉及成人、软色情、低俗的内容,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错误引导等乱象层出不穷。


正是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才有了家长、政府对儿童的“保护”,对“专为儿童打造的”动画片进行限制,但这样对动画片的限制真的能还给孩子们童年吗?


在不具排他性的互联网高速发达,信息爆炸的21世纪,我们还有童年吗?



童年的从无到有


中世纪是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其一,中世纪没有识字的文化,以谈话为主,通过歌唱强化,口口相传,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播不能将儿童和成人分开


其二,中世纪通过学徒和服务来学习知识,学校里学生年龄混杂不一,没有循序渐进的概念,更不存在教育的观念,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没有实际上的区别


其三,中世纪没有羞耻的观念,正因为孩子们处在口口相传的时代里,他们的社会范围和成人没有区别,有机会接触该社会范围内的几乎一切行为方式


在这三个原因的影响下,“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一个7岁的男性都是一个男人,除了他不会做爱,不会发动战争”,中世纪没有童年


《梅斯圣路易教务会福音书》中,仅及耶稣腰部高度、有着成人模样的小人就是手持鱼的小孩。

从罗马程式的世界到13世纪末,儿童没有自身的特点,只是身材缩小的成人,这种在艺术中拒绝接受儿童形象的做法在大部分古老文明中都能看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15世纪中叶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一个符号世界。


印刷术带来了个人主义,打破知识垄断的同时带来了知识差距——书籍一方面使政治、神学、科学方面的“秘密”更能广为人知,另一方面给识字和不识字的人之间带来了更大的知识鸿沟


信息传播由口口相传增加到了阅读得知,由无门槛获取信息到“识字”才能获取信息,方便了成人隐瞒金钱、暴力、性关系、社会关系等不能在儿童面前说的话。


不识字的儿童被称为“未成形的成人”,不列颠以阅读能力给儿童分班,创立学校,从而出现了象征性而非生物性的童年的概念


17世纪末,强制性的学校教育出现了,它们将孩子与成人世界隔离开来,走读学校又发展为寄宿学校,在这里儿童要度过一段漫长的禁闭生涯。


此外,经济发展,中产阶级崛起,正规教育成为家长的责任,产生现代家庭的形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保护更强化了童年的概念


童年的从有到无


印刷术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强化了童年的概念,但与此同时,识字的头脑却为识字的文化埋下了毁灭的伏笔


因为识字的头脑发展教育,促进科学,创造了新的传播媒介,十九至二十世纪,电报、电话、留声机、电影、收音机、电视等物品逐渐被发明出来,引发电子革命、图像革命


我们可以用电视这个典型媒介来说明童年的消逝趋势:理解电视没有复杂的要求,不需要观者接受额外的训练,且电视不能分离观众,成人和孩子可以同等地接受电视里的信息


动漫《蜡笔小新》片段

在家里只有小新和广治(小新的爸爸)时两人一起观看成人影视,小新不仅乐在其中,还会现实中模仿电视里面的内容。


孩子消息灵通,可以比在印刷时代更加了解成人生活,当孩子不满足“不知道成人所知道的某些信息”这个条件时,自然被逐出“儿童”这个群体了。


此外,相对于书籍,电视重视情感而非理智,强调审美而非逻辑


在这个转变中,识字文化对观者具有抽象有序思维能力的要求被图像文化的低要求取代,人生三个阶段变成婴儿期、成人化的儿童和老年期


电视的本性是使智力趋向单一化,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让儿童“消逝”的同时也正在让成年消逝



我们还有童年吗?


时至今日,我们从尼尔·波兹曼出版此书的二十世纪末来到了现在的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发展迅速,从电影、电视到网络小说、短视频,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内容越来越繁杂


为了保护孩子的童年,很多国家给电影分级,人为制造“排他性”的电影环境,也有国家采取审核制度,排除不利于儿童成长的电影。


电影的分级制度:啥是R级片?

(视频来源B站up主混之)

美国实行的是由行业组织美国电影协会制定的自愿分级制度,将电影总共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G级、PG级、PG级、R级和NC级,而电影《小丑》即属于R级。


但什么电影才是“少儿不宜”的呢?什么程度的暴力算“血腥”?儿童受动画片影响推搡他人,该怪的是看多了“不宜”的动画片还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单纯的审核而非分级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成人呢?


在这个信息爆炸、监管不足的时代,儿童有可能查资料弹出广告,点“关闭”却进入黄色网站;有可能用家长的手机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看到“请领导签字礼仪”的人际关系……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除非限制儿童网络的使用,不然这些信息“防不胜防”。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儿童在各个方面“早熟”,“懂得比大人还多”是必然的结果。


日本6岁有着大叔气质的小朋友,一双成熟老练的眼睛看透了太多。


电影、电视可以通过分级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加以限制,但网络上的信息呢


我们不要忘记,从尼尔·波兹曼出版《童年的消逝》到现在,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电影、电视,使其由最初的不具有排他性到如今具有一定排他性,完善分级制度,保护儿童的童年。


互联网如今的发展正相当于电视当时的发展,那么我们能不能乐观地期待未来互联网能在对成人更友好的同时对儿童更友好呢


童年概念强度随时间变化图表

(笔者根据《童年的消逝》原文所作)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比起电视,互联网更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变短了,传播的内容更扁平,传播速度更快。


短视频的火爆带来的是即时感性判断而非理性判断,有深度的长文不是没有,但真正静得下心去看思想,去深度思考的人比起看短视频娱乐的人又谁多谁少呢?


这样看来,如果说电视的本性是使智力趋向单一化,那互联网不是更有这样的特点?各种“速成”“干货”将知识总结成规则定律,成人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



在这样一个时间碎片化、生活节奏快的现代社会里,互联网不具有排他性,成人和孩子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大多图文并茂,而且互联网视频对理解能力的要求比书籍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要低很多


这样看来,似乎现代社会中把成人和儿童真正分开的是系统的学校教育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定义下的现代儿童,和成人的差异是思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而非印刷时期的思维和信息水平两个方面的差异


这也就是说,现代的儿童可以获取信息,但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理解加工信息


没有形成自己判断力的时期就已经接受了网络上的观点,接受信息(理解图像、视频)和理解信息(辨别信息真伪)能力不同步,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


印刷和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门槛不同导致的不同结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有童年吗?

孩子应该享有怎样程度的童年?

是不谙世事还是少年老成?

中间的度如何把握?

成人如何防止自己在打包好的信息中成为“儿童化的成人”?


这些问题是我们要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继续探索的。




本文作者




主讲人:李昌阳子



李昌阳子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方向)本科生


让我们拉拉肥拯救世界!




“羽生结弦无缘世锦赛”再引热议:日本选手为何深受国人喜爱?


《娱乐至死》:为何公众理性不断消失 


麦当劳香菜新地限时优惠:奇葩口味能否俘获大众?


《谣言: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谣言是人民的第一自由广播电台



【深度评论】 |  |    |  |  | 江苏大学坠楼 争议点理论 |   |  |  | 227 | 丰巢新规 | 高以翔
羽生结弦无缘世锦赛麦当劳香菜口味新地  星巴克驱逐民警  金钱豹“财神爷”  谷爱凌代言暴增 王冰冰被“塌房”  冰墩墩频上热搜薇娅逃税漏税 

【重磅书评】   娱乐至死知识分子的鸦片 | 跑赢危机童年的消逝 | 疯癫与文明 舆论 | 叫魂谣言 | 可爱 | 文本盗猎者未来是湿的 | 狂热分子 | 交往在云端 结构洞 | 沉默的螺旋 |  观看之道
消费社会 | 幻影公众 | 
【传播科普】
基模理论 | 社交货币 休眠效果 | 女性媒介作品 | 可见性 | 自我呈现生命故事与画像 | 认知不协调  | CMC媒介环境学 | 拟像理论 | 高考作文中的传播学意义协调管理 | 网络迷因  | 知沟假说 
UGC |  | 善经济 | 文化IP | “她”经济 疫情中被偏爱的品牌 | 搜索引擎营销 | 禁忌营销 综艺营销 | 会员卡营销 | 社群营销 | 秀场营销 效果广告思维 | 短视频营销 广 病毒营销 | 跨界营销 | 饥饿营销 

【大咖讲座】 500 | 
 |  | 流量时代塑造品牌 | 小事件大议题 舆论引导的困境与破局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传说公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