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海南乡村休闲产业的经验与教训【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全文字数 | 3181
阅读时间 | 10 分钟
2018年9月21-23日,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建设学术交流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办,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海南华都城市设计有限公司协办,特邀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耀研究员做题为《海南乡村休闲产业的经验与教训》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罗圣钊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邹海燕,根据会议速记稿及主讲人PPT整理,特此感谢!
本文已经秘书处审核,未经发言人审定。
开卷有益
主讲人
陈耀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海南省社科院 特约研究员
本报告介绍海南乡村休闲产业的经验与教训,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这么多年的实践当中海南有哪些经验?
二是有什么教训?
三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海南乡村休闲产业主要是旅游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乡村传统的农业有专门的农业学院研究,一般工业在海南的乡村不被允许,乡村最重要的是做好生态环境。在此发展背景下,海南的乡村经济更多靠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海南和内地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海南的自然条件好。
现在乡村振兴将乡村休闲产业分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但个人认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一回事,只不过一开始旅游是副业,成功后才发现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所以现在讲的休闲农业本质上应当是乡村旅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但海南远离市场,是内需不足的岛屿型区域。海南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缺乏内地乡村观光和乡村休闲的优势,这导致了海南的乡村旅游和全国一样,虽从1988年建省即开始,但发展慢,乡村旅游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和较小规模上。
海南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优势与劣势都非常明显:海南的优势是生态环境和热带气候,劣势是缺市场和人才。
海南的经验和教训都是重要的财富。现在海南被国家定位为旅游业创新改革试验区,虽然不能保证试验都能成功,但是我们收获了经验。海南为国家做试点有示范优势,因为在“缺市场、少人才”的条件下,海南的成功在全国的示范效应更强。
一
经验
海南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三个经验
海南较早地探索了乡村旅游的推进模式。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结合保亭县的规划,提出了“大区小镇”的乡村发展模式。因海南省内市场小,现在海南没有城市能够支撑起较大规模的乡村休闲产业,而“大区小镇”模式通过“大区”为海南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同时打造与“大区”文化相对接,主题相连贯,产品延伸的主题休闲小镇,依靠企业建造的“乡村度假村”和自然村改造的“旅游村”,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如果乡村设施不全、档次不高,就不能吸引游客,但如果每个乡村都配置齐全的配套设施,则成本太高。海南的休闲小镇实际上是游客聚居的地方,也对周边乡村度假群落,起到支撑和辐射作用。乡村应当配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利用小镇统一支持,使度假村的服务质量有质的提升。所以“大区小镇”的休闲度假群落是一个集“旅游支撑”、“旅游度假”一体的基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
“大区小镇”模式
海南必须走和内地不同的道路,内地的乡村旅游以乡村观光、休闲为主,海南由于缺乏市场,必须考虑如何吸引游客,所以提出以“乡村度假”为主题,分流一部分游客到乡村。
海南在全国较早提出“乡村度假”,因为海南虽缺少奇山异水,但是处处是好山好水。
滨海度假的乡村延伸
海南的路径是从“旅游境区”到“旅游全域化”。海南因没有内需市场做支撑,只能扬长避短发展乡村度假,这是滨海度假的乡村延伸。
2003年打造“健康淘”品牌的经验以后,海南成功的打开了向外的度假市场,然而外国游客却又不适应环境。我们发现观光旅游是靠旅游行业,但是休闲度假要靠全社会支撑,因此结合乡村旅游提出了“旅游境区”。
“旅游境区”需有一定的环境基础,包括优越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景观环境、优雅的文化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然后通过“大区小镇”模式和产品结构完善,包括景区观光、小镇休闲和乡村度假,构成“旅游境区”到“旅游全域化”的转变。
“旅游境区”的概念框图
2012年,因为地方政府重视,琼海提出整个市域范围打造幸福家园,当时书记提出就地城镇化,建议把农民的村庄就地改造成农民的家园,变成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发展全域旅游,即以“田园城市”为特色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让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兼顾发展旅游的需求,实现旅游全域化。
多年来的城乡“剪刀差”发展,把好的资源都集中在城市,现在“城乡一体化”最重要的不是给乡村造房子,而是把城市里的公共服务能更多地均等化发展到乡村。这样使农民不愿意离开乡村,且有更多的城市人口也愿意到乡村,且在兼顾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满足了城市人的旅游需求,实现旅游全域化。通过三年的努力,琼海改变了样貌,这是我们取得的经验。
《全域旅游的琼海范例》书影
二
教训
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海南也有不少教训,这和运动式地推进乡村改造是相关的。
1999年海南就开始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但过程中一直以统一标准来建设,包括村庄的道路硬化、墙壁白化等。海口有个村,村内的墙都是火山石砌的,非常有美感,结果全部被“白化”成白墙。标准化的环境和标准化的设施,使具有传统智慧、依山傍水的乡村变成了标准化的文明生态村,如何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已经成为现在主要考虑的问题。
文明生态村的标准化建设
对乡村进行城市化的住房改造和对乡村环境进行公园化的打造,以及不同市场的旅游开发都造成了许多问题。
海南有个村庄的周边都是竹林,其中有一处18户人家的村落,简直是世外桃源。但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庄为修路砍了部分竹子,紧接着有人建了两栋乡村小旅馆,并将村内的自然水池硬化成了三米深的砌墙水泥地,且模仿罗马广场修建了台阶式下沉广场,这是以美丽乡村建设的名义实施的破坏性开发的案例之一。
美丽乡村建设的城市化和公园化
个人认为村民不能做农家乐,村民做农家乐既没有参照对象,又缺乏系统指导,所以不能因农家乐赚钱。如下图中这片水塘的周边是做农家乐最好的地方,但是现在周边的农家乐把水塘变成了排废口,在水塘里杀鸡、杀鸭,严重污染了水塘环境。
面向池塘水面的家禽加工点
三
今后
诸多教训甚至表明,海南的很多乡村不建设都比建设好。现在很多突击式的乡村规划,任务重但规划力量不足,且限定了完成时间。而事实上再有能力的规划师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好几十项乡村规划。
海南日报曾登出某县的一个苗族村改造,该村把所有的房子拆掉改造为一模一样的小别墅,这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失败的典型案例。如果把山推平、把水填平,乡村就成了“城市工厂”,所以下一步海南的乡村建设和产业引入非常重要。
完善大区小镇的发展模式,形成客源的市场支撑,让乡村建设有人消费。不能对接市场,乡村就是空的,需通过扶持产业,让村民成为主人,而不是单纯的建房子让村民成为主人。事实上,在调查中发现,海南很多贫困户都是住在几百平方米的别墅内。
海南发展乡村度假不能完全按照内地模式,对标内地,小经验可以学,大经验需创新。全国乡村旅游度假才刚刚开始,海南还有创新的时间。随着国家将海南定位为国际自贸区,海南目标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因此海南的乡村度假要面向国际市场和借鉴国际经验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
巴厘岛的乡村,农民房子里住的都是欧洲度假游客,且停留期长达20~30天。这样的游客即使海南的五星级酒店也很难接待到。表面上看巴厘岛比海南的三亚等城市差,但是海南的乡村不如巴厘岛的乡村。海南下一步发展乡村度假,目标就是要以国际标准打造国际化的特色乡村度假。
海南需扬长避短打造乡村度假产品。现在海南的短处是人才不足和缺乏市场,那么就需学习各地经验,引进人才,在全域化、自贸化的背景下打造乡村度假。例如,国内本科院校是否能把旅游、地理系合作打造成乡村旅游培训学院,培养“新农人”呢?
海南的下一步发展要通过乡村文创来促进产业提升。乡村的产业围绕在农产品上,并延伸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的体验,但这并不能为村民带来足够的收入,所以应该大力发展乡村文创,把乡村的文化产品通过文创变成乡村产业的提升版本,从而让游客“住得下”、“吃得饱”的同时,还能“带得走”。
谢谢大家!
图文 | 罗圣钊、邹海燕 整理
编辑 | 孙一休
END
学术报告
相关资讯
77. 宁志中:从全域旅游实践看乡村产业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6. 万艳华:乡村环境景观与山水美学【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5. 冯长春:加强要素流动,促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4. 万艳华:休闲养老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3. 周建军:中国美丽乡村海岛样本——舟山新建社区绿色发展实践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2. 徐煜辉:共治视角下乡村历史民居修缮资金渠道研究【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1. 周安伟:形而下学——乡村规划建设中的政府作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0. 柳肃:生态环境保护与村落防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9. 敬东:乡村振兴 流与留【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8. 范凌云:乡村规划教育实践与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7. 宁志中:趣谈乡村聚落称谓【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6. 张佳:重塑经济地理,助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5. 谢英俊:农民能参与的集成化建筑体系【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4. 张尚武: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乡村社会再生产功能的修复和重塑【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3. 张佳:国土综合整治视野下大地景观再造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为例【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62. 顾守柏:上海大都市乡村振兴的空间机制与政策【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61. 魏春雨:另一种乡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0. 李京生: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的规划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9. 彭震伟: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的上海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8. 沈蕊:北斗乡建故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7. 余侃华:“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6. 张旭锋: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5. 田涛:从礼泉县乡村规划建设引发的几点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4. 盛国宏:富阳美丽乡村建设进展【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3. 武前波: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浙江乡建的实践历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2. 范凌云:乡村振兴视阈下苏南乡村规划演进及展望【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1. 罗震东:新时代、新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0. 段德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49. 李京生:关于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的讨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交流会】
48. 归玉东:蝴蝶村的蜕变【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7. 桑万琛:基于文化传承的一般性乡村规划实践——以“杭派民居”规划研究实施为例【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6. 戴星翼:传统与现代农村社区【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5. 罗震东:淘宝村3.0与美丽乡村建设【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4. 王春:如何理解“田园综合体”【2017年会专题】
43. 彭婧:我的故事我的家——美丽乡愁大学生公益实践计划【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2. 张尚武:城乡现代化与乡村振兴【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1. 李京生:“学院派”的乡村规划——编写《乡村规划原理》时的思考【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40. 宁志中:从乡村旅游实践看乡村规划教学内容的拓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9. 张秋玲:农业产业视角的乡村规划教育需求研讨【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8. 但文红:文化公平视阈下乡村规划教育课程设想【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7. 任文伟:湿地文化、乡村湿地与农村经济发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6. 桂华: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5. 李铁: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
32. 戴冰武:系统性乡村建设实践
30. 但文红:交换视阈下的苗族招龙节解析——兼论不同群体的文化集体记忆与行为差异
29. 史怀昱:白鹿原乡村地区的发展探索
28. 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6. 张立:日本的老龄化与地方人口减少及应对 ——东亚经济体农村考察(二)
24. 康洪莉:农业美——乡村才美
23. 陈瑶:返乡创客是这个时代先行者
22. 王竹:乡建——经营与永居
20. 林善浪:新常态,新农村
18. 杨飏:创意,让农村更有价值
16. 赵民:韩国、日本乡村发展考察——城乡关系、困境和政策应对、启示和思考
14. 王竹, 钱振澜:“韶山试验”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方法
12. 贺雪峰: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6. 张立:韩国:改良支援程序、齐心协力促进农村发展——韩国农村考察纪实及启示(一)
3. 李京生:乡村空间的解读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