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黔西北记忆(156)百里杜鹃的民族节庆活动

云上毕节 2022-03-30




一、彝族的“彝族年”

百里杜鹃管理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南与黔西县相邻,西北与大方县接壤,东与金沙县相依,辖7个民族乡1个街道办1个管理区,总面积近700平方公里;辖区平均海拔1580米,森林覆盖率达62.29%,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1.8℃,夏季平均气温19℃;居住着汉、彝、苗、白、满、布依、蒙古等25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9.6%。百里杜鹃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养生福地、清凉世界”


▲彝族火把节取火仪式 (李华  摄影)


“彝族年”彝语称“课海”,也称“课害”,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至初三。彝族是最早创造历法、拥有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彝族先民把一年分为十个月,一个月平均分为36天,十个月360天,剩下5天为过年日(1天除夕日,3天过年、剩下1天用来过“火把节”),每隔四年时的“过年日”闰作6天,用这样的历法,每月的天数稳定为36天,通常年是365天,逢闰年是366天,四年平均天数为365.25天,既方便记忆,又与回归数值有相当高的重合度。浙江大学谢禄鸣教授曾说:“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历史上最科学的历法”。


▲彝族火把节盛况(朱乔  摄影)


“彝族年”又称“彝族十月年”。“彝族年”当天,彝族布摩都要吟诵祭祖经,祭奠祖先,庆贺当年丰收,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人健康长寿,一切顺利。


“彝族年”期间的生活,由各家各户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安排,有的杀猪、有的宰羊,有的煮酒熬糖,最为普遍的是“做水花酒”“打糯米粑”,没有糯米的地方也要打糯包谷粑。有条件的既杀猪宰羊,也做上好的咂酒,打上百斤糯米粑。


▲彝族年活动  (李华   摄影)


除此之外,人们还要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多数是在地势居中,人口聚集的地方进行。每逢彝历新年,老人们均会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年轻人载歌载舞,小孩嬉戏追逐。活动内容有唱歌、跳舞、荡秋千、摔跤、射箭、斗牛、斗鸡、转磨秋和八人秋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等。活动在彝家传统舞蹈《龙门舞》《阿西里西》《撤荞舞》《撤麻舞》等歌舞声中开始,人们把一年的辛苦疲劳尽情在活动中挥发释放。同时,节日期间也是人们走亲访友,共叙丰收,庆祝新年的好时节。现在,每年百里杜鹃的“彝族年”都会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观赏体验,也了吸引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


▲彝族同胞给客人敬拦门酒 (周燕林   摄影)




二、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拥有“火的民族”的赞誉,彝族先民发明用火、崇拜火、又敬畏火,火既能照明、取暖、熟化食物,又具有驱赶野兽、驱鬼避邪的作用,还有火灾给人们带来的烦恼;因此每年“火把节”要举行祭火、迎火、送火等仪式,所有活动结束后,要举行送火仪式,把不规矩的火送回取火的地方,以免祸害人民。


彝族对火的崇拜,集中表现在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火把节”上。“火把节”的由来传说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彝族火把节盛况(朱乔  摄影)

彝族“火把节”以火为中心,分为取火、祭火、玩火、送火几个环节,准备好火把、祭祀等相关道具后,在布摩的主持下,逐一进行每个环节,最神秘的就是布摩吟诵取火经、祭火经、玩火经和送火经,活动仪式庄严、神秘。 彝族火把节最热闹的要数夜晚众人举起火把形成一条火龙入场,随着布摩吟诵的玩火经的声音绕场正三圈反三圈,然后把火把全部集中到柴堆中点燃篝火,熊熊火焰照亮彝家阿哥阿妹的脸庞,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索玛花,劳作了一年的彝家人在篝火外围成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


▲彝族火把节 (钱科宇  摄影)


如今“火把节”已经成为彝族人民进行社交和开展商贸活动,以及彝家小伙、姑娘谈情说爱的美好日子。 百里杜鹃管理区的彝族“火把节”每年都要举办,而且一年比一年隆重。 




三、白族的“团圆节”


白族是我国有着优良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云南大理为白族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以黔西北为居住中心的白族,1988年之前属于未定民族。1988年10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行文认定为白族。


▲白族团圆节 (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


之后,白族各界(黔西北片区)的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建立地方白族节日的倡议。经多方论证和根据其先民于明洪武、建文年间两次入黔的史实及地方民族风情特点,遂定于每年的正月初十举办白族团圆节,并于1994年农历正月初十在大方县响水民族乡成功举办了黔西北片区首届白族团圆节。


▲白族姑娘 (图源:毕节发布 )


2005年初,在当时大方县民宗局的支持下,通过白族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将白族团圆节的时间改为每年农历的三月三。理由是:一方面考虑地方特点和为了与云南大理享誉世界的“三月街”文化接轨;二方面和“奢香文化节”“百里杜鹃花坡节”“苗族神鼓节”“彝族火把节”时间相近,以连锁办节的形式,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白族团圆节 (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2018年,在鹏程管理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本片区白族同胞中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决定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办“鹏程管理区白族团圆节”,以节日文化带动鹏程管理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于2018年农历三月三在桥头社区小桥新村白族文化广场成功举办了“鹏程管理区首届白族文化节”。同时,还将小桥新村白族文化广场指定为今后每年的白族团圆节举办地点。


▲白族姑娘 (图源:毕节发布 )


每年的三月三,是鹏程管理区举办白族团圆节的大喜日子。当天,周边十里八乡的白族同胞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汇聚到小桥新村白族文化广场,共同参加这一民族文化盛宴。


白族团圆节仪式 (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早上的拦路酒和中午的长桌宴,让远方的宾客品尝白族人热情好客的纯朴民风和美味佳肴。本族的祭祀活动体现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首首动听的白族民歌、一支支优美的民族舞蹈和精彩纷呈的民间体育竞技,充分将白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游客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四、苗族的“跳花节”


跳花节是毕节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世代传承不息。凡是有苗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跳花场,影响极为深远,人气十分旺盛。结合史料、传说、遗址等方面看,毕节苗族跳花节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百里杜鹃苗家姑娘的歌舞表演(叶光良  摄影)


相传,古时人间并没有跳花节,只有天帝家才举办。天帝家每次举办跳花节,都要派人到人间邀请苗族芦笙手,去花树下跳芦笙舞。有一次,天帝家请优秀的芦笙手多同去天上跳舞,被天帝家的小女儿纠缠不放。多同的爱人找到天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带回人间。跳花节的管事发现神仙和人产生了矛盾,于是拆掉了天梯,把花种丢到毕节的肯尼博闹(苗语地名),从此人间才有了自己的跳花节。后来,各地举办跳花节,都要赶马去肯尼博闹驼一撮泥巴,带到新的花场栽种花树,这样的跳花节才具有灵性。


▲苗族同胞在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敬酒 (百里杜鹃融媒体中心  供图 )

跳花节在毕节兴起后,先后出现三个著名的跳花节,分别在金海湖新区、纳雍县、威宁县,每个跳花场形成三条大街,每年按时隆重举行。清朝政府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强制将这三个跳花节取缔后,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苗族服饰(图片提供:罗国锦 )


苗族叙事长诗《盖绕和玛柔》这样描述古代跳花节的盛况:“神如底古罗家跳大花,大花跳七天七夜;花场摆去九匹山,九匹山上还不够。宰猪九百九十条,九百九十条不够;酿酒九万九千坛,九万九千坛不够。天上的小伙子,来了九万九;海底的小伙子,来了九万九。天上的姑娘,简直无法数;海底的姑娘,数也数不周。”


▲苗族风情   (钱科宇  摄影)

 

苗族跳花节仪式庄严神圣,程序繁杂,通常由威望很高、精通古规古礼的寨老主持。跳花节的功能,主要有祭祀祖先、祈求人丁兴旺和风调雨顺、交流思想感情、传承历史文化等多重功能。各地的跳花场一旦形成,苗家人都会穿上节日盛装,携老带幼,按时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欢度一年一度的良辰佳节。尤其是未婚的青年男女,借机在花场上切磋技艺、赛情歌,成就了一对又一对的美好姻缘,因此跳花节又被有关专家誉为“东方的情人节”。


苗家姑娘(图片提供:罗国锦 )


每年农历三月三就是苗族的跳坡时节,也是居住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极其周边苗族同胞特有和最盛大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大家都会穿上最新最艳丽的服装。未婚的青年男女,更会把自已打扮得大方得体、花枝招展,决意在场上一展高超技艺和浓郁风韵,以此选中自己如意的心上人。 



百里杜鹃管理区文广局  供稿
苗族跳花节的相关内容由罗国锦教授提供
编   辑:吴   芳
编   审:邹江川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