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克里希那穆提:只要有自我意识,就会有死亡、孤独与悲伤 | 纯粹新书

克里希纳 等 纯粹Pura
2024-09-16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敬请仔细阅读本期推送,文末有赠阅福利哦

银盘中的宝石 (梵澄译丛)
作者:[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刘文艳 叶继英 闻中 吴承庭 池秀芝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04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闻中担任主编的梵澄译丛之《银盘中的宝石》,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银盘中的宝石》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克里希那穆提,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心灵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全方位呈现这位世界级哲人的生平,是走近克里希那穆提及其修行的绝佳参考指南。

《银盘中的宝石》作为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详述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银盘中的宝石》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纯粹君


文/拉维·拉温德拉

很高兴能为我的朋友克里希纳的著作撰写前言,这本书讲述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事迹。对许多人来说,克里希那穆提是佛陀的化身;对一些人而言,他是20世纪的苏格拉底;维玛拉·塔卡尔(Vimala Thakar)在接受作者采访时,评述他“更像一种现象,而不像是一个个体”。克里希那穆提是非凡之辈,具有无法用任何理性术语解释的意识品质,而他自己也无法解释他是如何达到摆脱自我限制的那种意识境界的。


克里希那穆提

本书作者克里希纳博士是一位杰出人士,具有敏锐的科学头脑和极高的精神敏感性。近三十年来,他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从书中许多描述可以看出,克里希那穆提对克里希纳有着特别而深情的欣赏与尊重,并说服了他成为拉吉嘉特教育中心与拉吉嘉特—贝赞特学校的校长。在克氏去世五周前,他就对克里希纳说:“这世界上我完全信任的人很少,而你就是其中之一。”在此书中,克里希纳对克里希那穆提的性格有许多细节描述,同时又保留了他的某种神秘性,他一直是以敬畏、尊重与谦卑之心去接触克里希那穆提的。他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克里希那穆提的事,但从来没有宣称要解释他。

克里希纳通过他与克里希那穆提许多次会面的回忆,以及对与他非常亲近之人富有启示性的采访,包括维玛拉·塔卡尔、阿楚约特·帕瓦尔当(Achyut Patwardhan)和拉塔·布尼尔(Radha Burnier)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以了解克氏的非凡本性。克里希纳非常喜欢他们直率且真诚的访谈,借此让不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人了解他。虽然我已与克里希那吉(“吉”,对克里希那穆提的尊称)相识二十余年,并在许多场合相互交流过,但我依然着迷于这些关于他的许多全新且有趣的细节。


克里希那穆提

我们很难概述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但是我很高兴从此书中了解到克氏本人的回应,当有人要求他用一句话总结他全部的教诲时,他说:“在空性无边的寂静中,无须费力,学会与死亡的共存。”此书另一句话也阐明了克氏的观点:“有人问克氏的教导主旨,他说,‘先生,没有教导这回事,你不须了解它;你要做的就是了解你自己。我整个教导的目的是要让你意识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曾有人触及克里希那穆提的意识特质,但克里希纳和我所知的其他人一样,尽可能学习克氏的教导,并以它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对我而言,我很难相信对克里希那穆提这个人或对他的教导感兴趣之人,对克里希纳所写的这本书不会产生兴趣。此书揭示克氏的热情与卓越的意识境界。克里希纳多方面地详述克氏的教导,特别是在人类问题的那些层次上面,清晰而富有洞见。在我看来,克里希纳是克氏教导的最佳阐述者,我非常感激克里希纳撰写了此书。

深度阅读


我所认识的克里希那穆提

 文/ 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通常我们用血统、家庭、成就和教育等描述一个人,但是,身为解脱者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些都与他毫不相干。他用另一种维度的意识活着,直到我们在自身那里也发现这种同样的意识,才能确实知道他的意识。人们能够借着理性来推测这位男人,但怎么能够传达出他生命的馨香与存在呢?我在尝试描述他时所面临的问题,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了《薄伽梵歌》(Bhagwad Gita)当中的对话。

阿周那(Arjuna)问黑天(Krishna):什么是解脱者的样子,这种人是怎么生活,如何行事、吃饭和睡觉的呢?黑天详细地答复了他,其大意是:“从表面上看,他与众人一样,吃饭、睡觉、生活;然而他又与众人完全不同,因为当他做这一切时,他与这些普通人的理由是不同的。”在一切的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他活着时的意识状态,而不是他的社会成就、教育程度、学问或所有的演讲等等。即使没有上述的这些成就,也丝毫无损于他的意识状态。


《银盘中的宝石》内页

要如何表达那种意识状态?在他面前,人能感受到这种状态,但无法用语言描述。语言只能表达外在的活动,包括你听到的话语,你把握住的想法,等等。人们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心灵或意识的状态,得从字里行间去深入感受,然后说:“让我试试!”

第一次接触,德里(1958—1959)

我出生于印度中北部的印多尔(Indore)。1955年,我17岁,正在家乡的一所大学学习,就是在这段时间,初次接触到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导。暑假期间,有一次我正在翻阅父亲书架上的书时,碰巧看到一本小册子,封面上的书名是《与学生谈话》(Talks to Students),作者克里希那穆提。那时我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当然对他也就一无所知。受到书名的吸引,我开始阅读。内容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恰好是正值青春期的我,头脑中常常萦绕不散的问题,但是我们的老师从不讨论。他会这样问学生:“老师走进教室时,你们为什么要起立?”“尊重与恐惧一样吗?”他又会问女孩们:“你们为什么在自己的额头上点上‘蒂卡’(tika,红点)?”“你们清楚你们做这些事的目的吗?它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质疑过自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为什么害怕考试?”我们的教育体系从来不讨论书中的问题,所以这本书也就特别让我着迷,并且更想阅读他的其余著作。我询问父亲有关克里希那穆提的事,他告诉我他在通神学会成长的过程、如何被“发现”等等。我父亲也在通神学会住到1920年,他们两人是同时期的人,我的父亲只比他小两岁。


克里希那穆提

当时我唯一能取得的另一本书是《最初和最终的自由》(The First and Last Freedom),内容同样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让我在心中把他想象成同佛教僧侣一样:明智、平静和沉着。所以当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不免大吃一惊,感到极为惊讶,因为他与我脑海里的形象截然不同。1957—1958年的冬天,他在德里,住在希瓦·饶(B. Shiva Rao)的家中,当时我正在德里大学攻读物理学的硕士学位。我参加了他的公开讲座,并渴望见到他。有一天,希瓦·饶先生邀我和他一起吃午餐。餐前,当饶先生把我介绍给克里希那穆提的时候,他问我:“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大学修物理学。”他就问:“你为什么修物理学呢?”因为大家都读大学,我觉得他的问题有点奇怪,我回答:“为了能有工作、可以谋生、有安定的生活。”他呼叫饶先生,对他说:“希瓦·饶,我们的教育有严重的错误!看看,这位年仅19岁的男孩,他已经在焦虑他的生活、婚姻和谋生了!”我一下子感到尴尬而渺小,我以为他是在故意奚落我。我说:“先生,难道我的想法有问题吗?”他说:“做你喜欢的事 ——即便是乞讨、借贷或偷窃也好,别担心未来,也别担心将来究竟是怎么谋生的。”我非常震惊!我问他:“偷窃?”他回答说:“不,不是偷窃,我是指可以做任何一件事情,但是,需要你能够带着热情去做,为了喜欢去做,而不是为了谋生!”他补充道:“我们教育体系的问题,是其目的只是为了谋生,只是为了寻找工作。我们已经把教育变得这么卑微,这么可怕!”这就是他,不试图取悦人,或留给人们好印象。他热切、敏锐、自然、绝不虚伪,又充满了热情。

我们午餐吃了很久,中间穿插了一些有趣的谈话。我问他:“先生,您的书里面也曾提到了您在通神学会时,大家坐在一间封闭的房间里聚会,以便与死灵交谈,这些都是神秘现象,这些都是瞎编的吗?”他回答说:“不,这些都是存在的,它是另一种能量形式,然而无关我们的德行,所以我对它们不感兴趣。”接着,他又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当然,心灵,也有极大的能力产生出幻觉。”我后来琢磨他的意思,我觉得他试图传达神秘现象、心灵感应、超意识与灵性能力是确实存在的,但若是人们对金钱、权力、职位或地位没有兴趣——那么人们何苦需要培养这种神秘的力量呢?


《银盘中的宝石》展开图

他说他自己完全不记得童年,也不记得住到38岁的阿迪亚尔,他也不记得他的弟弟尼亚的脸。“我勉强记得的,是母亲(指贝赞特夫人)那一张脸的轮廓。”然后,他说了听起来很难理解的话:“当然,如果我想要,我是能够记起他们的。”我问他这是不是他不活在过去,而总是活在当下的原因,而我们却在当下的时候,老是想着那些未完的过去,并不断加深对过去的印象,他回答:“不,并非如此。”

我仍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是否想告诉我,这些事情并不存在于他的记忆中,但是,他能够从别处回忆起它们吗?那天午餐结束后,他又说了一些让我极为震惊的话:“我不知道什么是饥饿!”我问他:“您是什么意思?您长时间不进食的话,难道会没食欲吗?”他回答道:“不,我只是变弱了;我吃东西,就是为了保护这具身体。”我很难相信他没有食欲,并好奇他的无欲无求是否真能到达如此高的境界!

那段时间,正好艾米莉·鲁琴斯夫人(Lady Emily Lutyens)的《日中之烛》(Candles in the Sun)出版了,书中描述克里希那穆提在通神学会的生活及发生在他周遭的政事与阴谋。我告诉克里希那穆提我已经读过了此书,他问我:“你有什么看法?”我告诉他:“我觉得毫无必要。”他问我:“先生,有哪一本书是必读的呢?”

一般在参加他的座谈会后,我会向他提出很多的问题。有一次,在问答环节后去跟他打招呼,他慈爱地握着我的手,说:“你有太多的问题,孩子啊,你有太多的问题!”

在他面前时,我所感受到的爱和关怀,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或传达。从他的声音、表情当中,他的整个举止与存在当中,爱与关心都在倾泻而出。


《银盘中的宝石》书籍内外封展示

1960年之前,与克里希那穆提在拉吉嘉特

1959年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我到贝拿勒斯印度大学攻读博士课程。那段时间他来到瓦拉纳西,在位于拉吉嘉特的基金会的学校进行几场讲座。这所学校,即是他后来于1986年任命我为校长的学校。讲座地点离大学很远,大概是八到十英里,只要他一来这儿演讲,我就会骑着自行车去参加。有一次他在演讲中说道:“有纪律的头脑是怠惰的头脑!”我不明白这句话,对我来说,纪律严明的人应该是工作积极、守时、生活有规律。后来有一次遇到他,我问他这句话的意思,他立即回答:“如果他不懒惰,他为什么要自律呢?如果我必须在早晨六点起床,我就起床;但是,如果需要一整套的纪律来强迫自己起床,那么这个人是怠惰的,不是吗?”

他用这几句话向我解释二元性的对立和冲突的起因:当某人试着培养勇气时,意味着他害怕;当某人试图不用暴力,这意味着他是暴力的。无论我们试图追求什么,事实恰恰相反,这是他的教导核心之一。人应该着重的是停止怠惰,而不是通过自律来强迫自己改掉懒惰习性。懒惰是有其原因的,也许是没吃东西、没睡觉、不好好运动,或者身体疲惫而没有足够的能量,等等。如果人们试图强迫自己培养纪律,而不是改正上述的原因,这就是永久性的怠惰。怠惰和纪律之间会有争执,进而产生冲突。

又一次,在关于结束冲突为主题的讲座结束之后,我问他:“先生,您在讲座前六个月宣布,如果那天您有讲座,却不想讲,这不会造成冲突吗?”他说:“不,若我不想演讲,我就不讲,但从没发生过这种情形!”近五十年来,他一直演讲,却从来没产生过不想演讲的想法!这让我明白冲突的终结意味着对计划好的事没有内在抵触、没有喜怒无常、没有喜欢和不喜欢。自由不是缺乏精心的组织,而是我们内在没有抵触!


克里希那穆提

当克里希那吉与年轻的学生交谈时,他会根据他们的层次进行交谈;与科学家戴维·伯姆(David Bohm)交谈时,他也会根据他的层次进行对话。他不像我们会评估对方的地位和成就,不管他跟谁说话,每次都一样充满着热情,从不关心对方的身份。我观察到,他总是能够对所有的人,即使是最普通卑微的人,都保持专注、敏锐、留心和尊重,看不见一丝的懒散。他对每个人都充满关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与事实妥协,或是因为痛苦而逃避。 

1960年左右,在一次讲座之后,我去找他,站在他的身旁时,有一位绅士从听众席走了过来,赞不绝口地说:“先生,讲得极好,这是极其绝妙的演讲!”当这位绅士离开之后,克里希那吉转过身,对我说:“先生,这是侮辱!”对我来说,他非常努力分享生命的真理,但这位绅士不是过来探讨他的演讲内容,而是觉得这场讲座有趣!克里希那吉不喜欢赞美,而且把我们视作的恭维与赞美当成是一种侮辱。

1960年左右,我想通过拍摄来记录他。那一段时间,我整天背着相机,但他就是不允许我拍他。他也不允许任何人在他演说时做笔记,他不希望他的演讲被缩减成某一种知识,他希望他所有的演讲内容与他们的所看见一道,能够成为人们即刻的体验。他反复强调他不是发表演说:“我不想传递给你们不知道的信息,我们要像两位朋友一样,一起观察生命。”虽然他是对着所有来宾说的,但他强调讲话的本质是两个朋友面对面地谈话,我们应该把他的话当成面前的镜子,用来观察我们的生命,并证明他所说的话是否真实,不要盲目接受。


克里希那穆提

他主张“赞成”或“否定”本身是毫无价值的,这对真理的追求意义不大。我可以“同意”或“反对”你的意见,但我们两人仍不知道真相是什么。真相的价值,并非出于同意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某种观念。有一次,大概是在1976年,他在拉吉嘉特的一场讲座中,解释社会混乱产生的原因:我们都自私地生活着。他强调,我们必须走出以自我为中心所划出的范围 。最后,我问他一个非常无礼的问题,但我们的对话却非常富有意义:

P.克里希纳:先生,佛陀来这世上后涅槃,耶稣来这世上后也离开,克里希那穆提来了,也是会离世的,但是,人类的河流,却一直照旧朝着同一个方向流动;那么,一位圣者生而为人,他踏出了这一条河流,又有什么价值呢?

克里希那穆提:那么,是谁在问人与河流这个问题?

P.克里希纳:我只能以河流做比喻,因为我就身在其中!

克里希那穆提:对于尚在河中的人来说,这一个问题毫无价值,因为他要用奖励和惩罚来衡量一切,但这不是奖励的结果。

P.克里希纳:先生,我懂,但你仍未回答我的问题。如果已踏出河流的人不能帮助他的同伴,那他的这种踏出,不就是自私的吗?

克里希那穆提:你说的“帮助”是什么意思?

P.克里希纳:哦,帮助他打破他的监狱,若是他不能打破,至少帮他改善监狱的条件。我把这些视作帮助。

甘地传 (梵澄译丛)
作者:[法] 罗曼·罗兰 著  高勍 闻中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04

克里希那穆提:你的意思是说让监狱更舒适,有更好的风扇和浴室?

P.克里希纳:不,不是如此,如果踏出河流,只是意味着这个人追求他自己的当下喜悦,过着宁静的生活,感受一切的美好,难道他不自私吗?

克里希那穆提:当某一人从河流中出来时,他就会影响整个人类的意识,因为整个人类意识,原本就是一体的(the whole of consciousness of man is one)。

接下来我一直保持着沉默,因为他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理解。自此之后,此一问题就一直伴随着我!

在英国布洛克伍德(1977—1980)

1977年,在英格兰的一所名为布洛克伍德(Brockwood)的基金会学校,戴维·伯姆教授、阿西特·彰德玛尔(Asit Chandmal)和克里希那吉与我在那儿进行了一场对话。我记得对话一开始,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问题我们几个人在前一夜就已经讨论过。伯姆教授是伦敦的伯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理论物理学的教授,彰德玛尔则是来自美国的计算机科学家,他们都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我一开场就提出:“您说,由于人的自我产生的心灵制约和污染,人无法以不曲解(单纯、天真)的方式清晰地观看;因为我们无法察觉真相,所以自我继续滋长。那么,要怎么结束这样一种恶性的循环呢?”他深入这问题,我们进行谈论。(第三章中会全文转载我们的这一个对话)。每次我们问他问题,他都会重新审视,不会重复之前同一个问题的观念或结论。他有一种特质——他从不执着过去,他认为重要的是要重新觉察真相,而不凭借记忆。于是,他深入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不确定只有当自我完全消失之时,洞察力是不是才会出现;或者洞察力过于巨大,以至于抹去自我。”这不是先摆脱然后有洞察力,或先有洞察力后去掉自我的过程,它必须是同时发生。他的教导否定了时间,或是可以说,否定真相接受的前后相续之过程。这是关于人是否能够觉察真相,人不会逐步接近真相,他说,真相就像某一处的盗贼,突然闯入了心中!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导论 (梵澄译丛)
作者:[印] 斯瓦米·尼伟达南达 著  陈亚妮 江小敏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04

当我问他:“您是一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吗?您脱离了它吗?还是您本来就不在其中?”他说:“我也想问这个问题!”他也想知道由通神学会培养的小克里希那穆提,比起一般正常的儿童标准,他迟钝,无法通过所有的考试,但是他的心却不像其他人那样,受到限制。为什么他能够保持开放,接受新的东西?当你发现一位小男孩,把他培养成一位喇嘛,他就会成为那位喇嘛,所以,对他来说,成为伟大的神智学学者,或通神学会的领导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他是如何产生全新的东西?当所有的孩子都受到局限,难以摆脱自身的习气时,为什么这一个孩子就能够从每一次的经验中间学习?至今仍然没有答案。

我问他有自我意识的人是否会造恶,他立刻回答:“不,他不是造恶者,是恶藏在他的里面!”对于我来说,他没有批判,也没有指责之意,只是对事实的一种确认,只要人是自私自利的,他/她的内在就有恶。

他的传记告诉我们,1925年,他30岁,在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听到弟弟尼亚的死讯时,感到悲痛万分。但是,一个星期之后,他登陆印度时,内心已经完全平复。后来,他给一位朋友写了一句话:“只要有自我意识,就会有死亡、有孤独与悲伤。当我经历了尼亚的离世,我明白隐藏在悲伤背后的东西,以及它的起因,我逃脱了死亡。”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似乎表达他因弟弟的过世而有个人伤痛,而且可能让他陷入自悲自怜等;但相反的是,他识破了这种个人的悲伤,了解死亡和执着的含义,让自己自由。难道意识或心的质量是通过经验取得,而不是通过收集情结、偏见,或新的习气来观察真相,获得自由的吗?

云使之歌 (梵澄译丛)
作者:[印]迦梨陀娑 等 著  贾勤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2-12

有人曾经告诉克里希那吉,他很幸运,能够受到通神学会的抚养,有赖德拜特和安妮·贝赞特为老师。他说:“对,我很幸运,他们是我的导师。”然后那人说:“我们就不怎么幸运,我们上一般的学校,我们怎能发现真理呢?”他回答:“先生,我很幸运,因为不管他们告诉我什么,我总是一耳进,一耳出!”他并非贬低通神学会和那儿的老师,他只是指出他们的教导没有限制住他的心。他的教导是:人必须由自己探求真理,不要从老师那儿接受真理,从老师那儿接受的真理只会变成语言,而不是自我认识(self-knowledge)。

婆罗门已从这个国家消失了吗?

1985年,他最后一次到印度,我们在拉吉嘉特吃午饭,如同往常,他总是问没人问过我的那些问题:“先生,婆罗门已经从这个国家消失了吗?”我说:“这取决于你对婆罗门的定义。这国家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是婆罗门。”他说:“不,我不是指由出身决定的婆罗门,这很幼稚!你知道婆罗门的品质吗?”我问:“您说的婆罗门是指什么?”他讲述了一个故事,作为回答:

当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时,与国王波若斯(Porus)大战,他战胜了。进入印度之后,他看到了卓越的印度政府的管理系统,整个国家整洁、干净、井然有序,人们生活十分快乐。他就问波若斯:“是谁负责你的国家行政?”波若斯回答:“是一位婆罗门宰相,他负责一切的行政管理。”亚历山大就说:“我想和他谈谈。”波若斯回答:“因为我们输掉了战争,他已辞职,返回乡村去了。”亚历山大说:“不管怎样,你必须召唤他过来。”国王派出了信使,他隔天回来,转述了婆罗门大臣的话:“告诉国王,我已辞职,而且婆罗门是不会到任何人那里去的,所以很抱歉,我不会来见他。”亚历山大听了之后,就说:“好,那我去他所在的村庄拜访他!”

亚历山大到了村子,看到婆罗门正坐在树下教两个孩子。当有人通知婆罗门,说亚历山大大帝到来的消息时,婆罗门抬头说:“我能为你做什么?”亚历山大问:“你是宰相吗?”婆罗门回答:“是。”“你管理得非常杰出!”“谢谢你。”“你愿意跟我走吗?我带你到希腊,提供你最好的宫殿住,成为我们军队的统帅。跟我走吧!”婆罗门略一沉吟,就抬头看着亚历山大的眼睛,答道:“对不起,我想教这些孩子。”


吉檀迦利 (梵澄译丛)
作者: [印度] 泰戈尔 著  闻中 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克里希那吉讲完这个故事,对我说:“这就是婆罗门——你是不能收买他的!”他不是为了奖赏而工作,他做了婆罗门该做的事:作为宰相,他竭尽所能,管好国家;当战争失败,他承担了失败的责任而辞职,这是正确的做法。当他在村庄里面,做他想做的事,不屈从国王或屈从于奖赏,这就是婆罗门的品质。克里希那吉说完,问我:“现在告诉我,婆罗门从这个国家消失了吗?”我说:“我不知道。可能还有人在喜马拉雅山,但我从没碰到过。”不对,我曾遇到过,因为——我眼前的他就是婆罗门。

这个国家还有什么独特的?

又有一次,他问我:“这个国家还有什么独特的?”我说:“应该是家庭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用爱尊重彼此,然而,我也不能说,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他地方也有,只是程度或有不同。”他点了点头,保持沉默,他经常会给你留下这类问题,让你自己思考。

我隔天见到他时,他说:“我想告诉你这个国家的特别之处:我走遍了全世界,观察到这个国家是唯一一个穷人还会笑的国家!”克里希那吉不关心宫殿、成就、桥梁、火车,他观察人们,看他们怎么生活,所以他会注意到印度的穷人仍然会笑。在美国或欧洲的穷人,大都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可怜的,被剥夺被损害,但在印度,他看到那些穷人尽管贫穷,他们仍然会笑,他们的精神并没有被摧毁。他继续说道:“在这个国家,虽然我们失去了这种品质,但仍然还保留下了一些。”


《银盘中的宝石》封面平面展示

如果深入这些问题和他对这些问题的评论,并放在自己心里,它们就会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他从不要求我们全盘接受他的话,他是要我们反思,为自己思考,检视他所说的话是否正确,人要以一己之力发现真相。在他的一生中,他从不允许任何人依赖他:他不收弟子、不求帮助,也丝毫不打算出家为僧。他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着,只因爱着世界而对世人讲话。

我们都很幸运,能够有这样的一位智者相伴,不管视他为通神学会的学者,或是他离开了通神学会,这些想法都微不足道。像他这种人并不隶属于任何人、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通神学会、印度或任何国家,他属于全世界!当然,他出生在某一个家庭,在某一所学校接受培养和教育。那所学校或通神学会会因培育了他而声名大噪,然而,是他们的培育造就他现在的样子吗?阿楚约特·帕尔瓦当(Achyut Patwardhan)曾告诉过我,世界导师是因应世间的泪水而生,因此他属于全人类。贝赞特夫人曾告诉阿楚约特:“当你不同意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时,也不要抛弃或忽视它们,把这些观点记在心里。他是至上意识,我们必须反思、探索他的观点,而不是直接否定。”阿楚约特吉对我说:“我从没拒绝过克里希那吉说过的那些话,然而,尽管我们看法差异甚大,但我会重视并沉思他的观点。”

通神学会、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以及我们所有人都很荣幸,有机会与克里希那吉合作,关心他,出版他的书,向全世界传播他的教导,或是和他一起,了解他,聆听他的教导!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像他这种人是非常罕见的。有一次,有人问他:“你从哪里来?”他回答:“我来自瑞希山谷(Valley of the Rishis)。”

是的,他属于瑞希山谷!

克里希那提(J.KRISHNAMURTI 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所喜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讲话集结而成,已经译成了47种语言出版。

作者简介:
帕德玛那潘· 克里希纳,出生于印度清奈,1966年获印度贝纳勒斯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并于物理系任教。曾出版《佛教寓言》(Buddhist Parables)、《现代社会的正确生活》(Right Living in Modern Society)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70多篇研究论文。曾担任国际晶体学联盟晶体学教学委员会主席,并获选班加罗尔印度科学院院士及新德里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

译者简介:
闻中,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哲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

刘文艳,女,克里希那穆提读书会组织者,克里希那穆提视频的资深译者。
叶继英,男,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硕士,心理咨询师,自由译者,译有《悲伤的另一面》《友谊》《尊严》等作品。

吴承庭,印度学博士,毕业于印度的瓦拉纳西大学。现任职于杭州佛学院。

池秀芝,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副教授。

(本文选自《银盘中的宝石》,[印] 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2023年4月)

银盘中的宝石 (梵澄译丛)
作者:[印] 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刘文艳 叶继英 闻中 吴承庭 池秀芝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04

《银盘中的宝石》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克里希那穆提,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心灵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全方位呈现这位世界级哲人的生平,系走近克里希那穆提及其修行的参考指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甘地传 (梵澄译丛)
作者:[法] 罗曼·罗兰 著  高勍 闻中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04

《甘地传》,罗曼·罗兰 “三贤传”之一,充分挖掘甘地的思想和心路历程,及其对人类的特殊贡献,一部地道而纯正的甘地心灵史!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导论 (梵澄译丛)
作者:[印] 斯瓦米·尼伟达南达 著  陈亚妮 江小敏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04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导论》讲述的是印度传统文化,包括各种学术经典与思想流派的介绍,是对印度文化与思想的鸟瞰式通览,规模虽小,却描述精当,义理纯正,在印度广受推崇,并一再重版,属于最为畅销的文化导论之一。本书通过对印度的正法的解说,介绍了吠檀多典籍和四大研修系统,为我国读者开启了解印度文化与思想的一道窗口。

作者斯瓦米·尼伟达南达是印度现代思想的一位先驱,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同时是杰出的作家、深刻的思想家和雄辩的演说家。他书写了许多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书籍,在当今的印度文化圈内仍然广受欢迎。

云使之歌 (梵澄译丛)
作者:[印]迦梨陀娑 等 著  贾勤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2-12

本书系学者闻中主编的“梵澄译丛”之一,《云使之歌》是1500多年前印度古代诗人迦梨陀娑写下的爱情长诗,具有想象奇绝、譬喻绚丽的诗歌意境,是开启印度文化诗意之门之作!迦梨陀娑,印度古典诗人、剧作家,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本书上部收录迦梨陀娑的诗作《云使》112首,下部收录《安陀迦颂》96首。抒情长诗《云使》以爱情为主题,描写因被贬谪而与爱妻分离的夜叉,托一片雨云向爱妻表达思念和爱意忠贞的故事。诗人想象奇绝,譬喻绚丽,正所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全诗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使人感同身受。《安陀迦颂》是对盲人安陀迦的颂赞之歌。诗人从天地万物、人世的欢乐与虚空等展开一系列描述,赞颂了安陀迦不凡的一生。


吉檀迦利 (梵澄译丛)
作者: [印度] 泰戈尔 著  闻中 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吉檀迦利:献歌》(Gitanjali: Song Offerings)出版于1912年,共收诗103首,由泰戈尔从自己多部孟加拉文诗集中选出并译为英文。此诗集所收录诗歌是泰戈尔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亦为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语“献歌”的译音,这部抒情诗集是泰戈尔“奉献给神的祭品”。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咏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悲喜,表达了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对生命的关怀和思索。语言优美,哲思深刻。经由印度哲学研究者闻中先生的翻译,将泰戈尔诗歌中对生活、理想、生命等方面所要表达的深度以精准的措辞表现了出来,读来深刻优美而不乏生动轻快,是《吉檀迦利》继冰心译本后别样出彩的一个新译本。


纯粹赠阅


赠阅规则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

3. 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

4. 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转发“纯粹新书”栏目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幸运噢)

5. 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和转发质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为了和读者进行更好地互动和交流,现特将赠阅活动升级!纯粹赠阅和纯粹读书会的赠书活动一道,将以日常性赠阅方式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将设置时段的局部赠阅活动,调整为长效日常赠书活动,和广大爱书人一起共同营造一个高质量公共阅读空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深度阅读,纯粹Pura好书期待大家指正!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

[美] 孙康宜 著


曾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系主任、著名荣休讲座教授孙康宜先生,将女性独特的社会角色和性别含义引入对文本的解读中,重新阐释了古典文学,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书是一本自传与性别研究及其他的合集。自传部分,除了自述家世和幼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外,还详细追述了求学、治学经历。性别研究及其他部分,在对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中,孙康宜惊喜地发现了男女两性间的互补与合作的独特文化现象,纠正了西方性别理论一味强调“差异观”的偏颇。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

[美] 孙康宜 著


这是孙康宜先生汉学研究论集。收录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内容广涉孙先生的词学研究成果、对中西经典文学及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心得和洞见、边缘论题、最新探索的生荒领域,其中对中国古典作家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问题等,均做了饶有趣味的探讨,从中可以窥见孙康宜先生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研究成果。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

[美] 孙康宜 著


孙康宜先生对六朝诗的研究是其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成果在本书中得到充分展现。他对六朝诗歌的分析精准到位,赏析兼具,比学术圆润,比散文严谨,属别具一格的古典文论著作。通过对陈子龙与柳如是诗词情缘的关系和明清诗词中诗与面具的互利关系独到的诗词研究,在国内外古典诗词研究中独一无二,令人信服。孙康宜教授深受中西文学的熏陶,所做研究,属集中西方文化大成之作,每每将个人心得与史学价值融会贯通,使读者深受教益。

作女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作女》《情爱画廊》《隐形伴侣》《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乌镇的倒影》《牡丹的拒绝》《赤彤丹朱》《何以解忧》《仰望星空》10本。张抗抗的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塑造具有个性化特点,语言泼辣净爽,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描写了青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成长历程。《作女》是张抗抗长篇代表作,通过对卓尔等一群对生活充满激情、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女”的形象塑造,对一直处于男性中心的社会,提出极具冲击力的挑战和思考。

乌镇的倒影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之一。本书收录了作者从2000-2022年的散文代表作,包括《白色大鸟》《苏醒中的母亲》《西拉沐伦河漂流》《乌镇的倒影》等。作者用优美又富有思辨的语言,在对外部世界与国内南北方的自然景观、人文现象的细腻描述中,抒发了对于人间万象独特的参悟与阐释。她的散文与其小说作品形成“互文”文本,笔致飘逸,淡远雅致,呈现出哲思深邃、意味隽永的艺术特色。

人书俱老:观念与机制

邱振中 著


中央美院教授、书法理论家、书法家邱振中先生阐释唐代书法“人书俱老”最高艺术境界,以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为基础,结合王羲之等书家名帖,解读个体精神、书法文本和艺术传承的关系。在中国书法界,邱振中是少数既对传统书法有精深把握,又对当代艺术文化有所涉足的艺术家。他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有着融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的广阔视野。本书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论著,这是一部充满现代思想和个人观点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之作。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郝建,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

[斯] 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唐健 译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系法国作家、哲学家拉康的得意门生——斯洛文尼亚作家、哲学家齐泽克的拉康研究专著。作者以“小对形”及真实理论作为全书中轴,以电影、故事或政治事件等作为案例,有条不紊地向读者展示了拉康理论的基本构图。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深入大众文化的介绍拉康理论的“教科书”。

边缘之书

[法]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磅完美收官之作: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边缘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文笔洋溢浓郁的诗意,闪耀一个哲学家的深邃思考。埃德蒙·雅贝斯是法国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犹太人。“二战”后法国最著名的文学人物之一,对德里达、布朗肖、布努尔等法国思想家产生过深刻影响。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展示其作品的四位法语作家之一(另三位是萨特、加缪和列维-斯特劳斯)。1987年获法国国家诗歌大奖等。

世界的重量

[葡] 努诺·朱迪斯 著    姚风 译


世界著名诗人努诺•朱迪斯,根植于深远文化背景和谱系,不仅擅长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捕捉诗性的零光片羽,更长以智性的目光审视和思索人类生活的境况。2022年度“1573国际诗歌奖”获奖作品。诗人既有浪漫主义情怀,也惯于穿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边界,记忆、时间、语言、历史、自然、爱情、宗教、死亡、童年、艺术等,诗歌和散文两种语言风格互为交织,弱化抒情和叙事之间的边界,让文本获得更为自由的生长空间,形成一种宽广的互文性语境。

慎重:庞德——父亲和师长

[意] 玛丽·德·拉赫维尔茨 著   [英] 凯岚 译


这是一本珍贵的心灵之书、精神之书、情感之书。透过庞德女儿的挚爱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沛的庞德。同时,也是一部穿越历史和岁月的心灵与生命之书。玛丽·拉赫维尔茨是现代诗歌巨匠埃兹拉•庞德的女儿。她在书中,用优雅、独特和动人的散文笔法,记述了从童年开始和养父母一起在大自然环境中长大,以及后来与庞德和生母一起生活的经历,也讲述了战后庞德在美国精神病院被监禁13年的艰难痛苦。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朱迪斯·世界的重量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张宗子·时光的忧伤秀陶·树的轮回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夏维东·上古迷思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 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纯粹Pur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