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那亚正在“逆生长”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时隔一年多,走在阿那亚海边,孤独图书馆和海边礼堂的气氛没有变。


依然是排着队打卡,络绎不绝的情侣、家庭和老人孩子,都会奔着它而来。这两个建筑奠定了这片海岸的底色,永远面朝大海,是精神的,是持久的,它始终能穿越人和人的社会身份,指向我们内心最底层的安全感诉求。


这是我们都熟悉的,阿那亚最早的气质,是“生活可以更美”的具象表达,但这种美不一定只是向内的,安静的。


如今,在阿那亚原有空间秩序之上,一些更年轻好玩的内容正在生长起来。依靠着这些新店新品牌的到来,阿那亚正在“逆生长”,愈发的年轻和主动变化。


同样在海边,你就能发现这种变化。Bar Lotus有一栋小小的的方盒子直面大海,有浅色的原木框架和能够一览海边沙滩的窗户。就这种最简单的空间体验,不需要堆砌过多的装饰,就能让这里成为年轻人碰头和遇到熟人的地方。


这很契合Bar Lotus自己的逻辑。在成都的青莲上街,在上海的巨鹿路,Bar Lotus的中心从来不在店内空间的装修设计上,而是做内容做气氛,把特调和酒单做的好玩,然后展现出所在区域的日常气氛就足够了:在成都和上海的关键词是隐藏在街区里,而在阿那亚,就是一个海边小亭子,就这么简单且顺其自然。


Bar Lotus & AVENUE & SON


而顺着海边一路往南走,你能看到AVENUE & SON在这里做的滑板公园,从白天到傍晚,可以迎着海风与海浪去滑板。这种舒适感不是在都市里能够比拟的,滑手在这里是主角,像是回到自己的家,而非城市里的“滑板表演”。


Arabica也有个纯白色的小盒子在海边,让大家有个地方坐着聊聊;理想国书店在这里也放置了一个“报刊亭”,把各种和读书生活相关的内容和杂货在这里展示快闪。在阿那亚并不算长的海边,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被年轻生活气氛点缀的廊道,是支撑大家在海边发呆更久的配套,也在让海边有更多有意思的去处。


当然不止于海边,向里走,你会发现在文创街区、在阿那亚小镇,在各种食堂的旁边也冒出了许多小店,并且一个比一个更会自我表达,把原本所在城市的城市态度和气质也都带到了阿那亚。


如今你可以说阿那亚是“上海分海”,in the Park和Slab Town在这里有自己的快闪、DOE在总站旁边有自己的买手店集合店、咖啡、开出了一个完全符合DOE想法的小客厅,而它旁边就是还正在打围挡的,愚园路的basdban“巴适的板”,未来乌中路的Fine Park也会到来。


阿那亚还是“广州分州”,东山口的BadMarket、白鸟之歌和ok center,还有沙面岛的kar room,广州的潮流与温柔,都被带到了这里。同时,这里还是“成都分成”,从hug开始,到REGULAR源野,一直到tazaTe大地茶厂,当然还有前面提到Bar Lotus,还有未来会出现的chu等等,成都的年轻生活的符号也在这里全面展开。


阿那亚早就不只是北京的“文艺飞地”。如今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个跨城市跨文化的,表达中国青年态度的品牌集群。


阿那亚小镇&文创街区


但凡对新商业内容有些了解,看到这些品牌你就能明白,阿那亚早已从所谓的“北京中产乌托邦”的刻板印象里跳脱出来,把北上广成四座城市,以及各个地方的年轻先锋的品牌几乎搜罗一空,打包般的装进阿那亚的海边和街区里。


开店只是一部分而已,真正有影响力的,其实是这些品牌背后的号召力。不光是主理人本身,还有他们在各自城市里所制造的内容,社群和活动,都会通过品牌自己的渠道在阿那亚有所表达。的确,坐在阿那亚Bar Lotus的外摆,平时在上海成都不好约的圈内人,在这大概率能偶遇。


走在现在的园区里,总会有种反差感。一方面它很“阿那亚”,还是会有着文艺与回归本质的气质。但同时这些品牌又是熟悉的,但却用阿那亚或者北方海边的风格,再次表达了出来,制造出“熟悉的陌生”;即便是连锁品牌,阿那亚新开的Arabica和Shake Shack都自带着一层度假风,和城市里的体验也不一样。


坦白讲,这样的商业氛围和状态,无论是对于做文旅地产、城市更新,商业地产来说,都是让人羡慕的。阿那亚近乎在用一个更前瞻的,更纯粹“理想商业”的逻辑来做商业,不是把商户简单当作租金的提供者,而是在把商业当作好内容来看待,但凡是能够指向年轻、先锋和多元的的好品牌,就可以去组合,去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时间。


阿那亚心目中的未来理想商业,已经不是蓝图和想象,而是正在成为可见的现实。


hug & DOE COFFEE


这不是条好走的路。阿那亚这样的商业玩法,从开始就会遇到行业内外的质疑、各种疑问一直都没停止过。


就比如,阿那亚平时的客流足以支撑这些品牌吗?北方秋冬的寒冷影响五个月的正常运营,算的过帐吗?依靠公寓销售来贴补商业呈现,这样的能持久吗?这些“小众独立年轻”的品牌堆在一块是互补还是互斥?


的确,阿那亚逻辑实在太特殊了,它既不是城市但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度假村”,它和北京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却又是北京客人的一块“飞地”,与北京关联如此紧密。这些,都意味我们没法用传统的商业地产逻辑来看待阿那亚。


在我眼里,阿那亚在用“第一性原理”来理解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场景。


商业地产里常常会把消费逻辑转化总结为“人货场”的三个要素,但阿那亚已经有了自己最独特的“场”,并且只能在这个场里。


问题在于,怎么创造人与品牌,在阿那亚最直接的消费关联。


阿那亚不缺客流。历经三年压抑和去年LV大秀的影响力,2023年以来,阿那亚以周甚至以天为单位的各种文化内容展演几乎是延绵不断,相互重叠的,它本来就能吸引到不错的一线城市青年客群;再加之稳定的园区度假游客,阿那亚要解决的问题反而是如何在客流高峰时,还能保持稳定的服务水准。


作为一个“远方、目的地式”的消费场景,一个已经有稳定优质,有消费力和高认知客群的目的地,阿那亚要解决的是“有意义的日常刚需”以及“年轻的城市生活”。


阿那亚是有刚需的。不只是食堂超市那样的基础刚需,还有不同区域来阿那亚的“换季刚需”。阿那亚只要有熟悉的品牌、买手店和集合店,索性就可以不带那么多的衣服,直接来了买。


是的,BadMarket就是00后年轻人的“优衣库和muji”,DOE就是上海CityBoy的“试衣间”,hug是有想法有独立主张的姐姐们的“更衣室”,話梅则是另一种“屈臣氏”...从功能上来说,他们都是必要的,本来就要花这个钱,这样就给大家消费的理由,降低消费的心理成本;而这些品牌自带的风格、价值观与品牌属性,也是他们在城里本来就有的消费偏好,来都来了,在这买也一样。


而阿那亚近期的所有新店,几乎都指向年轻的新城市生活,并且留给品牌方足够大的自由度来发挥。


对于熟知这些品牌的客人来说,阿那亚店往往是这些品牌的新内容新表达,本身就值得来逛逛,这些品牌越不陌生,就越是容易游逛和消费;对于不熟悉这些品牌的客人而言,这些店就像“年轻文艺生活游乐场”里一个个的“游乐项目”和“平价衍生品商店”,去体验一下并不是什么难事,而这些品牌也乐意去破圈,去接触到北京的客人,接触到平时触达不到的客群。


的确,有很多人是从阿那亚第一次认识和购买ok center,并且感叹,为什么他们质量这么好还这么平价,还这么有设计感,为什么之前会不知道?


这些品牌在各自的城市里,要不淹没在街道里自发生长,要不就是在购物中心的角落里独自生存,还很少有一个完整的地方可以以他们为主角,不土、简单、轻松,有他们想要的大场景空间,有他们想要的邻居、活动和气氛。成都REGULAR源野算一个,遗憾的是小了点,但阿那亚的空间尺度是足够的。当这些品牌组合拼贴出来之后,一个完整的,集合北上广成的青年城市生活就可以直接呈现出来。


阿那亚是这样做的,只需要准确的筛选,聚集,配合着独一无二的场所空间,就可以创造出商业内容影响力,剩下的事情在于,如何去把这些品牌、产品和内容来聚集起来。


BadMarket


有些要素不必重复。阿那亚本来就有适合这些品牌的场所气氛:海边开店就是一种诱惑;有北方城市难得的舒适街区;有如今品牌追求的松弛感和“非商业”感;有统一一致,并且不容易过时的景观和设计;这些都可以让品牌更好的发挥。


从商业条件而言,这里早已不是一块“开荒生地”,阿那亚历经了不少品牌的实际运营,有直接的市场数据,对标业态的表现可以参考,帐也是能够算清楚;当然随着业态的丰富和商业量增加,阿那亚难免会越来越“卷”,园区内同品类会开始竞争,但这对于大家的商业水准提升而言是好事。


理念、价值观与审美也无需多言。阿那亚的场景吸引力,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差,现实越沉重,阿那亚就越是“不现实”。一次次的现场演出、展览、艺术季在海边发生,一条条图文推送和短视频就摆在哪里,这么多有意思的店开在这里,这早已不是简单的讲故事,而是台面上的事实,是大家能感知,能看到的结果。


如今,在阿那亚开店的品牌和主理人也不会孤独。相互之间本身就有认识有认同,来了这里又可以当邻居,甚至是当合作伙伴,一起做活动做产品,可以相互帮忙。


是的,以上这些加起来,就会变成年轻老板们的一句话:“我喜欢这个地方”。


这也让不少品牌在沟通阿那亚前就会对阿那亚有想法,于是招商往往就成了邀约,推进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营商环境。是最具体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再有想法再有情怀,落实到具体的店上,就是赤裸裸的数百万投入,毕竟不是复制一个短平快的连锁店,钱是一部分,自己的精力心力时间投入则是更重要的一部分;有太多的地方对主理人来说不是不想开,其实是不敢开。


这一切也会回到对甲方的要求。是不是能有那样的一个人或者团队,可以迅速拍板担责任、可以有契约精神有OwnerShip、可以和商户和老板来一起分担压力,可以能沟通讨论设计、产品和各种细节,可以为了以生意好产品好为最终目的;而不是简单完成工作完成指标混日子的“打工人心态”,这很重要。


相信才敢投入。很明显,阿那亚有这样的人在。


UMA WANG & DOE COFFEE


好的商业可以让阿那亚,逐步的从单一的景点,成为真实的市镇,一步步回归城市,回到真正的日常里去。


同样如今的阿那亚,改变了对自己的论述。曾经是“生活可以更美”,而现在是“承载多元生活方式的先锋社区,探寻美好人生何以可能。”多元、复合、探寻、美好,一切都是向着更丰富,更真实出发。


何谓美好?


坐在孤独图书馆待一整天,听几场音乐会,参加一些诗歌和读书分享,去看看当代艺术,看一场实验戏剧,户外电影是美好的。


一辆车坐满,带着家人和宠物,在小区门口的亲子乐园,在户外大家一起野餐,给父母和孩子买点有意思的小礼物是美好的。


学校里的一帮小伙伴,攒点旅费来一起拼个民宿住,在招待会上通宵蹦迪,在海边聊点自己的事情,第二天睡一整个白天不起床,是美好的。


住在这里养老的老伴和老友们,大家在礼堂和图书馆门前摆拍合影,每天都能在公共食堂有不错的饭菜,每天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年轻人,这种生活同样是美好的。


做完一个大项目,找个周末再请两天假,和同事们来一次快闪式的度假,来这里的海边拍照、看看展,逛逛这里的买手店,认识新朋友,也是美好的。


美好本来就不应该是被定义,被教育的概念,美好的定义更不是居高临下,充满着阶层差异和让人不舒服的鄙视链。美好在于能不能尽可能的包容各种的“美好方式”,打开足够多的“美好可能性”,让所有人都感受到美好的体验和记忆,让大家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品牌和产品,之前怎么就不知道呢。


这也是线下商业的一种理想,唤醒对好东西的欲望,给大家足够的美好可能性。成为美好生活的分享者,分享好的食物、好的空间、好的圈子、好的音乐展览,好的生活状态,然后让你心甘情愿的拿钱出来,不管是挣钱花钱都可以很开心,这或许就是阿那亚商业要做的更多事情。


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靠测算做不出好产品,行业的创新与新价值点,要靠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所驱动。期待“逆生长”的阿那亚,为线下商业构建一个足够理想的模板。








项目/

上海·张园/上海·INS复兴公园/上海·现所/

成都·REGULAR源野/成都·COSMO/

成都·远洋太古里/成都·SKP/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杭州·天目里/

嘉兴西塘·良壤/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

苏州·仁恒仓街/宁波·槐STAGE/宁波·DEMOHOOD/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日本·Share Lounge/

日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品牌/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


设计/

重构商业设计/太古里的“撇捺之间”


趋势/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


观点/

“网红”商业的渡劫/让商业回到真实中/

如何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人的语言困局/

公共性,城市更新的价值底色/城市更新乐与苦/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一个商业项目/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


-


新商业设计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