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刘会峰:向善而行,与善相伴,做唤醒善心的践行人

刘昕炀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2024-11-04

校友名片


刘会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08届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毕业生,现任深圳市龙华区慈善会执行副理事长。深耕公益慈善事业15年,获评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称号,第九届闪亮龙华人获得者,鹏程慈善奖推动者。





梦之始,与农大的不解之缘



出生于粤北山区,祖祖辈辈背靠大山生活,刘会峰早在高一时就已在心中埋下了要为中国三农事业作出贡献的种子。这颗蕴藏着希望的种子终于在2004年的秋天生了根、萌了芽——刘会峰迈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就读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刘会峰说自己见证了校园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时候,新建体育馆作为奥运会的摔跤比赛馆,是当时每个中国农大学子的深刻回忆。见证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刘会峰也在大学阶段不断学习进步,将“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牢记于心,脚踏实地、迈步前行。

 在专业老师的引领下,他深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大学期间,他加入学校农村发展研究会,忙碌于各项调研实践任务。他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与团队伙伴一道,在寒暑假辗转各个省份进行实地的调研。他们走过苍茫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也走过山峦连绵的西南山区,他们跑遍了全国十几个省份,用脚步丈量祖国河山,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正是这一次次的调研实践让刘会峰接触到了公益慈善领域,这一他未来深耕十五年的事业。当跟着叶敬忠老师去做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相关调研时,他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别人的人间疾苦,但是为什么会造成这些苦?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尝试才可能使现在的情形发生更大的一些变化?”

谈及大学阶段影响最深的事,刘会峰答道:“恩师们的培养尤为重要。”上课时的小班制教学,大家一起分组讨论,再去进行相应的调研和实践。这样便可以自己设计课题,对接农村,跟着农民一同吃穿住行,系统地了解农村发展状况。最后大家聚在一起辩论交流,以全面立体的方式去呈现丰富的成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收获了先进的理念知识,也得到了扎实的实践经验。


刘会峰和同学在外地实践调研





心向善,将善心传递人间




刘会峰获评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称号


在2008年这个充满国民回忆的年份,刘会峰完成了大学学业。这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的发生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在大学时积累下一定经验的刘会峰也在此时坚定了进入公益慈善领域并将其作为事业发展方向的决心。

毕业后刘会峰首先在国际计划机构做预防儿童暴力侵害和儿童权益方面的工作。这个项目旨在设立起一个全域性的儿童保护机制,在国内支持一批公益律师设立当地法律援助站,为受到儿童暴力侵害的家庭和儿童提供医疗和法律的援助。如何让大家知道怎样进行儿童保护,预防儿童受到暴力侵害?当儿童已经遭到暴力侵害,各个部门应该怎样去响应才能更快速地去解决儿童遇到的一些问题?怎样在解决的过程中保证儿童免受二次伤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接踵而至。在工作的过程中,刘会峰注意到很多家长不太善于处理和儿童之间的交流。有时由情绪引发的过度惩罚导致了孩子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本该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纪,稚嫩的脸庞上却笼罩着悲伤与痛苦。在当时民众对于公益慈善行业的理解仍然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下,民众在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寻求帮助。能够让这些身处囹圄的儿童得到相应的支持与保护,能为需要帮助的老百姓送上温暖,能够让善良的清风吹得更远,能让每一份善心不被辜负,这些期望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决心。


刘会峰荣获第九届闪亮龙华人称号


怀着对公益慈善事业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的信念,刘会峰在传递善心的道路上初心如磐,笃行不怠。在加入壹基金后,他和同事们被电影《海洋天堂》深深触动,开展了“海洋天堂”计划,从事自闭症儿童及家庭的救助及倡导工作。但当时公众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并不普及,于是他们从2011年开始,耗费大量心力,花了十几年的时间,通过微博等各种系列的公众活动,邀请大量明星,利用互联网的渠道,一步步提高公众对于自闭症的认识。直到现在,这项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为更多的患者家庭送去希望和温暖。


刘会峰在进行“海洋天堂”计划的相关报告


2016年5月6日,深圳市龙华区慈善会正式挂牌成立,拥有丰富公益慈善工作经验的刘会峰被聘为龙华区慈善会秘书长。从项目负责人到慈善会秘书长,身份的转变对于刘会峰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偶然间他发现了社区居民自发举办的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居民们将自家闲置的书籍玩具等物件摆摊售卖。很快,一个想法便在他心中萌芽。将跳蚤市场模式与已有的慈善超市、慈善银行等成熟的业务结合起来,整合社区闲置资源,从而打造出一个新的社区慈善模式,并命名为“聚善家园”,将每月最后一个周日定为“聚善日”,在这一天每个社区居委会都会组织开展公益集市的活动。全区300万人,有150万左右的人都参与到了这个项目当中,搭建起“人人慈善,随手慈善”的慈善服务体系,让整个区的慈善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得到了深圳市区和国家的认可。从设立到现在,公益集市活动已联合了110个社区委员会,举办了3000多场,汇聚了无数爱心力量。


刘会峰被聘为深圳市龙华区慈善会执行副理事长


十五年深耕,刘会峰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对慈善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地承担起传递人间善意与温暖的责任。“做慈善的意思不是说让你掏出一千两千、一万两万块钱去做,而是需要更多的人用更加理性、更加持续的方式去做。我们这些慈善行业的从业者就是为大家提供一同参与慈善的服务的人,同时也要让大家更感兴趣、更愿意持续地去参与到慈善当中来。”刘会峰如此定义慈善行业从业者,“做慈善最重要的不是做一时的好事,而是需要大家长期来做。聚沙成塔,聚木成林,目前我们所常说的慈善的工作或者公益的工作,并不是说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了一点点的成果汇聚起来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公益慈善项目,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有体验,有感受,有思考,有改变。”刘会峰认为,“现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升公众对于慈善的认同度和参与度。我们应该以普通心态面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可能有一天,我们自己或是我们的亲朋好友都有可能陷入困境,那对于这困境背后的问题,我们能够做哪些努力而得到一点点改变,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的。”


疫情期间刘会峰和同事为一线防疫人员送去物资


谈及作为慈善行业从业者的最大优势,刘会峰说是持续的韧性和耐性。公益慈善项目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可能你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工作,是一项可能说了也没人相信的工作。这便需要你有毅力和韧性支撑自己持续地走下去。





秉初心,衷心祝愿母校



作为师兄,刘会峰也为在校的师弟师妹们送上了自己的建议:一定要相信学校,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低调务实、极具实力的高校。如果你在现在的学习中感到迷茫,对自己的专业感到迷茫,这都是正常的,在这个阶段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相信你的老师、相信你的学校。老师和学校都会给大家提供非常好的机会、非常好的引导和教育。抓住所有锻炼的机会,心怀抱负,踏实前行。

最后刘会峰也为母校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不管是农业发展还是乡村振兴,我们的母校都承担着国家重任,希望母校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文字:刘昕炀

编辑:陈玥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故事 | 肖灵艳:用爱心和热情书写当代丹麦童话故事

校友故事 | 刘雄伟:不是白衣天使,却奋勇冲锋在抗疫一线

校友故事 | 初雯雯:自然保护 我们是认真的

校友故事 | 路永强:足踏雪域,心系三农

校友故事 | 张书函:浸在雨水中的赤子之心

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故事 | 谢永恒:以自身能力解群众之忧

校友故事 | 吴国强: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的脸上浮现笑容

校友故事 |  蔡洁玲:赋予水果第二次生命

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校友故事丨贾先波:农业科技助脱贫

校友故事丨陈家金:躬耕农业气象服务四十年

校友故事丨谢秋霖: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校友故事 | 洪昱斌:滤除杂质,保留一颗创新之心

校友故事 | 段春祥:初心不改,从心出发

校友故事丨王武杰:人生就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

校友故事丨张宸溦:做一名优秀的“三门干部”

校友故事丨任卫波:匠心做学术,师心承农情

校友故事 | 王婧婧:心头的诗篇——东区那颗白蜡树

校友故事丨张桂杰:用科技力量守护滩羊产业

校友故事丨李平:草业科研二十年,一枝一叶总关情

校友故事丨李彦晨:1979 乍暖还寒的母校记忆

校友故事丨张帅:追寻风的方向

校友故事丨樊俊杰:尝试,尝试,再尝试!

校友故事丨贾康乐:情系农大,科技兴农

校友故事丨她们,撑起半边天

校友故事丨王文星:雪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校友故事丨占锦川:梦想成现实,勇辟农业信息化之路

校友故事丨徐及:他,来自中国农业外交天团

校友故事丨万丹:奋斗者,正青春,高原水保的巾帼人

校友故事丨刘洋:做一颗“奋斗”的种子

校友故事丨三人行:他们和诗在远方

校友故事丨欧阳克蕙:潜精研思 培育英才

校友故事 | 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张星图:人民的好县委书记

校友故事 | 王文凯:兴滇扎根彩云之南 助农走好扶贫之路

校友故事 | 张巧周:谨怀“民生之艰” 不负选调之名

校友故事 | 石元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校友故事 | 赵禹臣:一张老校门照片背后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王勇:在江淮大地追梦乡村振兴

校友故事 | 刘宁:从中以楼到科技部再到蒋坝村,砥砺初心,见证成长

校友故事 | 王建忠、郑文静:你守望稻田,我守望你——农大伉俪的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王娇阳:用爱与真诚创造永恒瞬间

校友故事 | 秦冲:少年有为志高远 科研为民显担当

校友故事 | 毛建友:勤勉寻所爱,师恩助前行

校友故事 | 张辰亮 : 增长见识,提升自己,把感兴趣的东西玩精玩透

校友故事 | 赵胜利:钟情花草数十载,把论文写在园林绿地上

校友故事 | 马宁:胸怀坚守 不负热望

校友故事 | 师馨一:扎根基层的农大青年先锋

校友故事丨张涛:科技小院 助力成长

校友故事 | 廖峰: 志在兴农,产业报国

校友故事 | 张朝阳:突破专业边界的选调之旅

校友故事丨杜贵才: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校友故事|党建友:风吹麦浪吹来丰收希望,踏实黄牛耕耘为民之路

校友故事 | 杨小丽:乡村振兴的赶路人

校友故事|张龙龙:扎根基层,做乡村振兴的一颗种子

校友故事|唐静:坚定选调之路,绽放青春之花

校友故事丨黄亚祥:选择热爱,执着追求

校友故事|杨颖:“跨界”医生,将热爱融入工作

校友故事|李义平:山那边的渴望

校友故事 | 戴上举:春华秋实——勤耕不辍精业笃行廿五载

校友故事丨王开:“智志双扶”,讲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支教故事

校友故事|赵英杰:与科技小院的故事

校友故事|刘峻麟:将青春年华留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

校友故事丨荆明:法律路上的追梦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