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 | 《甜蜜巴士》:指引我人生路的那个养蜂人
指引我人生路的
那个养蜂人
《甜蜜巴士》
(美)梅雷迪斯·梅 著
姜小瑁 译
“一点不错,华生,这就是我悠闲自在生活的成果——我近年来的杰作!”福尔摩斯从桌上拿起一本书,念出书的全名:《养蜂实用手册,兼论隔壁蜂王的研究》。据柯南道尔原作,神探夏洛克先生退休后,到英格兰南部乡村养蜜蜂去了。自此,养蜂人的传说便在江湖上流传。
与动物朝夕为伴,而且不仅能懂动物的语言和习性,还和动物有合作关系,这样的人,必然具有神秘色彩,当这个动物是低等的爬行类比如蛇和蜥蜴,或者昆虫类,比如蜜蜂,则驯养者的神秘感就更强了。他们是怎么做的,怎样让动物配合,获取它们的信任?野性教人着迷也让人恐惧,人不能只在宰割动物中显示自己的权威,更要在和万物的相处中体现自己的智慧。
《甜蜜巴士》写的便是这样一个领悟智慧的故事。
1970年代中期的一天,5岁小姑娘梅雷迪斯,和弟弟一起来到加利福尼亚乡下的外公外婆家,她们发现了一辆用军车改装的“蜂蜜巴士”,外公,一个五十多岁的养蜂人,不让他们进入,不过,当他发现梅雷迪斯看到蜜蜂时惊恐的样子,便像介绍朋友一样地告诉外孙女说,蜜蜂咄咄逼人,是因为它们紧张,它们因为害怕伤害而表现出想要伤害别人的样子,这时,你要保持平静,让它们感觉到你没有敌意。
蜜蜂世界的大门就此开启了。养蜂人的智慧启发了小姑娘去理解自己的处境。她的家庭不好,父母关系破裂,父亲出走,母亲情绪不稳,这才把他们送到外公外婆家。母亲身上也有这种症状,因为太害怕受伤,她总是选择先发制人地伤害别人,时间一长,积重难返,她与谁都无法相处,来到外婆家后就钻进自己的房间,要么呼呼大睡,要么吃零食,看电视,听音乐,将自己封闭在对失败的婚姻的怨恨的记忆里。但人和蜜蜂不同,蜜蜂的习性是自然的安排,人则是可以通过沟通、自省来改变自己的,关键是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梅雷迪斯·梅
梅雷迪斯设法去理解母亲,像学习与蜜蜂相处一样,学习与母亲相处。可是母亲陷入的是一个典型的死循环,她走不出来,还让孩子们觉得越来越不自在。对比在所难免:梅雷迪斯觉得,相比亲妈,还是蜜蜂更值得信赖。
总是外公把她从母亲身边引走。外公也无法处理母亲的难题,但他身上洋溢的安全、沉静的气场是女孩需要的。有一次,妈妈带梅雷迪斯和弟弟出门,途中突然情绪崩溃,骂粗口,还打了她耳光。痛苦的梅雷迪斯回到家里,外婆上前来,一个劲地究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谁对谁错,在旁边的外公则只是厌恶地摇了摇头,说了句“咱们去外边吧”。
“我们三个人无需事先讨论,就朝外公的蜂箱走了过去”,在那里,蜜蜂正在一圈一圈地飞舞。它们是新长成的内勤蜂,正在学习飞行。孩子们安静地听外公讲,他们的安静、充实,精神富有寄托的样子,想必让他们躁动而空虚的妈妈嫉妒。梅雷迪斯想到:“像蜜蜂一样,我也是从一遍遍的尝试和失败中学习,直到我做对了为止。”
这里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动物”的对比:人复杂,动物纯粹;人懒惰,动物勤劳;人百般不满足,动物则安心地遵从命运。不是这样的。蜜蜂有语言,有情感,有共同生活的技能和方式;蜂巢是个大家庭,有着复杂的结构和成员分工,运行良好时它蒸蒸日上,在外公的指领下取出第一罐蜜时,梅雷迪斯觉得那是“一个会呼吸的、活生生的东西……当其他一切都莫名其妙的时候,它给了我意义。”但是,人养蜂,终究是干预自然的行为,自然会让人看到它的残酷,也会让人承担这种干预带来的失望与痛心。书中的一章,写到蜜蜂不慎往蜂房里带进了致命的细菌,导致蜂房溃烂、幼虫死亡,然而人对此无能为力,只是看到并接受后果:蜜蜂之死犹如人间的瘟疫一样,让外公伤心。梅雷迪斯则想到,这不只是一次私人灾难,而是“大自然所经历的一次挫败”。
关键是“给了我意义”,而不是“治愈我的原生家庭创伤”。与其说是用蜜蜂的正能量来克服母亲的负能量,不如说,梅雷迪斯是用对意义的追寻和赏受,来克服家庭带给她的天然残缺。“意义”这两个字,对于家境良好、童年顺遂的人而言可能不重要,但对于梅雷迪斯这样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救赎。她开始明白,自己所蒙受的一切都不单纯是损失,它们带给她意义,它们和礼物、爱与成就感一样,都构成对她的支持。
外公和他的蜂蜜巴士
当梅雷迪斯终于得到外公的肯定,得以进入巴士与他一起工作时,她描绘了巴士里的酷热难耐,描绘了取蜜的万般辛苦,可她并没有说出类似“在艰难中接受历练”那样一些的鸡汤话。她不需要这种低层次的教育了,并不是克服了多少困难而取出一罐蜜这件事有意义,可以列入“人生第一次……”的档案,将来能够笑着重温;她其实已经来到这样一个认知高度:取蜜这件事,本身就是意义。
科普是这本书的附属效果。蜜蜂是地球上联系着万物的“隐形胶水”,失去了蜜蜂,无数植物将无法通过繁殖来生生不息,其他生物,包括人类,都将跟着无法存活——这般精准动人的比喻,会成为关上《蜂蜜巴士》时的美好印象。意义不分正负,没有对错,尤其是当我确信这是本好书,而自己和作者共度了一段野蛮生长的童年的时候。
往期回顾
看书 | What is Russia?别跟战斗民族比文化(|)
看书 | What is Russia? 别跟战斗民族比文化(II)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本文系原创
首发《中国新闻周刊》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