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蒋飞等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经济形势好于预期,政策取向更重结构。我们从5大方面解读本次政治局会议。

一是经济总量好于预期。对于当前工作的总基调,本次政治局与去年12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相比,重点保留了“稳中求进”。说明当前经济已经明显好于去年年底,这也对应了“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表述。对于今年“进取”的内容将在产业政策和改革措施中体现。

二是宏观政策重点在激发私人部门需求。政策着力点更加细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下阶段政府重点是推动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来发挥总量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三是产业政策,重点仍在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上。2021年底首次针对房地产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本次用“建立”来替代去年底的“平稳过渡”,说明在当下调控政策下的中国房地产发展仍然面临一定困难。另外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领域被重点提及。“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我国在AI相关产业的研发投入或将加速,其中当务之急就是突破芯片产业的技术壁垒。

四是改革要提振企业信心、恢复企业元气。“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的提法与去年底相比减少了“制度”增加了“隐形壁垒”。我们认为提高金融效率,需要破除国企民企的界限,这需要制度的保障。

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领域和政府债务风险。当前我国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多发期,虽然集中解决一批金融监管领域突出问题,但新的风险也在逐渐抬头;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较大。而背靠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近年来信用事件频发,尾部城投风险逐渐暴露。今年既要控总量,又要提效率和防风险,政府债务管理仍是今年艰巨的任务。

1.经济总量好于预期

对于当前工作的总基调,本次政治局与去年12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相比,重点保留了“稳中求进”。说明当前经济已经明显好于去年年底,这也对应了“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表述。对于今年“进取”的内容将在产业政策和改革措施中体现。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相比于去年12月提出的“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也态度缓和了很多,反映出政治局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明显改善,海外担忧因素大幅减少,国内问题仍是主要。

但我们认为海外经济风险依然存在。美国加息进程只有进入深度衰退之后才会停止,滞胀情况下流动性金融风险依然较大,经济危机预警不能排除。

一季度GDP同比4.5%,好于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完成政府工作报告5%左右的增长压力不大。正如我们在报告《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中所述,一季度基建制造业投资的拉动、居民线下消费与地产的贡献均较明显。不过居民端汽车手机、地产链等耐用品消费回升力度仍不大,且青年就业压力较大,也会抑制居民收入信心恢复和消费潜力释放。进入二季度,由于低基数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可能明显抬升,但环比修复斜率可能放缓。当前政策对于后续主要矛盾的定位,是要“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宏观政策重点在激发私人部门需求

政治局指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实际上一季度财政、金融、货币政策均在协同发力。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远超往年同期水平,我们指出这其中城投公司等企业信贷拉动作用明显;同时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政府债融资进度超前、基建投资增速高增,均体现出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发力。而一季度央行降准、首套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也引导整体利率下行,货币政策也为居民、企业需求的回升提供支撑。

财政与货币政策取向与前期并无差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但具体内容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一季度政府“加力”较为明显,而二季度可能重点在“提效”上。

对于政策着力点,去年年末"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加细化,本次会议具体到“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由此可以看出,下阶段政府重点是推动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来发挥总量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出现了大幅波动,在前两个月-6.8%的增速水平上,3月份出现了20%的抬升,大超市场预期。4月7日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从3月的出口数据上也可以看出结构上的变化。我们认为今年政府有意维持今年外贸形势的稳定,但遇到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在青年就业方面,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2023年3月,中国16-24岁失业率上升至19.6%,连续四个月升高。而且,教育部预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因此青年就业面对的压力较大,预计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就业,国央企或将起到带头作用,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吸纳青年就业。

3.产业政策重点仍在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上

对于房地产,“房住不炒”定位依旧,需求端仍以刺激为主,“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于房企供给端,“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仍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地产“三支箭”推出以来,房企融资已明显改善,今年一季度地产各个来源资金同比降幅均有收窄,但由于当前工作重点在于保交楼,房屋竣工端与施工/新开工端分化加剧,整体地产投资修复进度相对缓慢。

自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针对房地产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来,本次用“建立”来替代去年底的“平稳过渡”,说明在当下调控政策下的中国房地产发展仍然困难重重。我们认为在新发展模式上不仅需要中央高屋建瓴的总体设计,也需要地方真抓实干的试点运行,但无论如何推动,不遵循市场化机制的发展模式都难以成功。

对于现代化产业升级,政治局会议提出“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领域被重点提及。对于人工智能政治局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在《AI开启科技浪潮,中美竞争更显激烈》报告中,我们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或将开启互联网时代以来第三波科技浪潮,各国之间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现阶段,在AI的硬件端,半导体产业仍是我国短板,所以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我国在AI相关产业的研发投入或将加速,其中当务之急就是突破芯片产业的技术壁垒。

对于新能源领域,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低碳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方向。在去年《见微知著,从汽车消费洞察经济增长》和《原油进口量下降引发的思考》的两篇报告中,我们认为,一方面,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远低于欧美,汽车消费仍有提升空间,汽车产销的增长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另一方面,我们预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300万台,渗透率达到52%,也就是每卖出两台车中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为了鼓励新能源车发展,政府不仅在购置税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也需要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4.改革要提振企业信心、恢复企业元气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这与我们在《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中指出的当前“需求仍然相对不足”互为映照。根据我们测算,2012年以来我国产出缺口持续在低位或负值区间运行,中国经济面临长期通缩的阴影。

尽管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预期转弱”仍存,在当下表现出来的就是投资者对一季度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关注较少,而对仍以债务推动为主的经济恢复模式和私人部门需求仍然不足产生担忧。邹澜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8%。社会已经逐渐形成认识“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在不提高杠杆率的情况下经济按潜在增速增长”。

对于国企和民企关系上的问题,本次政治局会议仍提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相比,减少了“制度”,增加了“隐形壁垒”。我们认为对国企和民企的区别对待在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都有表现,这反映了制度上的弊端,尤其是投融资体制。我们在以往多篇报告里提到“提高金融效率,需要破除国企民企的界限”,这需要制度的保障。

对于平台经济,本次会议提出“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与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相比,增加了规范发展的要求。今年年初时,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表示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专向整改向常态化监管转变。

5.防范化解金融领域和政府债务风险

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当前我国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多发期,虽然集中解决一批金融监管领域突出问题,但新的风险也在逐渐抬头。比如去年国内的地方村镇银行和海外的区域银行危机。随着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居民储蓄意愿增强,银行面临资产负债表收缩的风险。尤其是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弱,行业竞争还在不断加剧。4月份以来多地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目的是缓解银行息差压力,但反映出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

对于地方债务,会议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这与前期财政部提出的“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较为一致。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0.5%,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21.8%,仍在深度负增,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较大。而背靠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近年来信用事件频发,尾部城投风险逐渐暴露。今年既要控总量,又要提效率和防风险,政府债务管理仍是今年艰巨的任务。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政策基调有何变化?——4月政治局会议点评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4月28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仝垚炜(研究助理)S1070122040023 tongyaowei@cgws.com贺昕煜(研究助理)

S1070122050027 hexinyu@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环比仍较高,二次通胀趋势明显——美国2 月通胀数据点评

社融结构初步改善,居民信贷难言回暖——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通缩未走,通胀未至——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AI开启科技浪潮,中美竞争更显激烈

安徽经济分析报告

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金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

湖南经济分析报告

欧美银行危机可能已经开启 

可转债市场结构分析

湖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再议十年期国债利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