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伟大演奏家与钢琴技术风格演变丨法国学派丨玛格丽特·隆丨科尔托丨奈特丨洛塔

2016-09-08 张佳林 西方音乐评论

往期内容:伟大演奏家与钢琴技术风格演变(上)丨俄罗斯学派丨德奥学派丨波兰学派


伟大演奏家与钢琴技术风格演变(上)丨法国学派

 法国钢琴学派是一个相对独立成长的学派,它和贝多芬——车尔尼学派没有师承关系,但也深受其影响。在二十世纪初有四位大师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是:隆、柯尔托、奈特和洛塔。


 隆(Marguerite Long 1874-1966)是法国女钢琴家,在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特(A.F.Marmontet 1816-1898),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开始其演奏生涯。隆是德彪西、拉威尔、弗列等法国作曲家的密友,因此在演奏他们的作品时,她具有无可质疑的权威性。她同时也是肖邦和德奥古典乐派作品的优秀诠释者。她演奏的肖邦第二协奏曲一扫作品中的娇柔之气,弹得有棱有角,荡气回肠,丝毫听不出一般的女钢琴家喜欢纠缠细节的特质。她卓越的技巧在其演奏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第三乐章的演奏中充满着节奏的动力和尊贵的气质,技巧运用准确而合理,一派大将风度。隆这种大气魄的演奏气质在后来法国学派的钢琴家中很少再见到了。(EMI 5 72245-2)


 柯尔托(Alfred Cortot 1877-1962)是二十世纪初在演奏肖邦作品领域中最富盛名的钢琴家。他是法国杰出的钢琴技教育家狄梅的弟子。


Louis Diemer

    狄梅(Louis Diemer 1843-1919)培养了一大批法国优秀的钢琴家,包括柯尔托、奈特、洛塔、卡萨德絮等人,其中前三人是“浪漫时期”杰出的钢琴家。柯尔托的全盛时期是在二、三十年代。在此期间他拥有丰润妩媚的音色,贵族般的气质和解梦者般的想象力。他的技术能力是法国学派中最强的,尤以演奏中的超高速度而闻名。他演奏的肖邦《练习曲》、《前奏曲》及《奏鸣曲》等等,都是一气呵成,大写意的潇洒,但错漏音也不少。他演奏的肖邦《夜曲》充分展现了他在歌唱性技术方面的特点:音色温暖透明,音与音之间没有一丝缝隙,令人彻底忘记这是用手指通过几个杠杆用毡槌敲击钢弦所发出的声音。柯尔托还是舒曼作品的权威诠释者,他将舒曼作品中那种多愁善感与矛盾冲突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演奏《交响练习曲》这样的高难度作品时也丝毫没有吃力的感觉,显得游刃有余。(EMI CZS 7 67359-2 、Biddulph LHW 003—005)



 奈特(Yves Nat 1890-1956)被称为“法国钢琴家中的德奥学派”,这是指他最精于演奏德奥作品,但从技术特点来看,他仍然是属于法国学派之中。他是法国钢琴家中唯一录制了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的人,并录有大量舒曼、勃拉姆斯作品的唱片。与同时代许多法国钢琴家不同的是,奈特以理性的态度去诠释作品,不刻意营造浪漫梦幻的气氛,并完全忠实于作曲家的时代风格,能够将德奥作品中深刻的内涵充分地显现。五十年代后他的演奏风格更加趋于冷静与内敛,虽缺少诱人的魅力缺经得起反复推敲和回味。(EMI CDH 7610122)


Robert Lortat

 洛塔(Rober Lortat 1885-1938)是本世纪初法国著名的肖邦作品演奏家。他的触键轻盈准确,在速度和力度变化方面有充分的能力与自信。但是他的音乐个性不够鲜明,喜欢追求漂亮的外在效果而忽视音乐内涵的挖掘。但这正适合演奏肖邦《圆舞曲》这类作品,而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正是少有人能及的。(Dante HPC 032)


    还有一位属于“浪漫时期”风格的法国女钢琴家秋拉(Youra Guller 1895-1980)值得我们注意。她虽出生较晚,但演奏风格却是老派的。她演奏的肖邦音乐中有一种绝望颓废的情调挥之不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Dante HPC 021)


编者按:本文作者张佳林,原载《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第3章 伟大的演奏家与技术风格的演变。 第1节 “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的演奏家。本书以教材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论述了钢琴演奏技巧的原则与学习,并本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对钢琴伴奏技巧的特点做了具体的介绍与讲解。既可以作为音乐专业学习者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业余钢琴爱好者深入了解钢琴技术特点的通道。欢迎大家购买纸质版!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

北上广音乐会转票群开放

点击阅读原文,今天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

从莫扎特“像油在流”的神奇连音,到贝多芬海洋般汹涌澎湃;从克拉拉•舒曼“铅笔素描般清晰”的触键,到鲁宾斯坦火山般浓艳的演奏——《不朽的钢琴家》一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群像。荣获普利茨奖的评论家兼作家哈罗德•勋伯格生动地介绍了每一位艺术家的表演风格,甚至他们令人捉摸不透的癖好。作者搜遍每一片材料,将其一一罗列,并加以分析阐释。勋伯格充满智慧、幽默风趣的文风令本书超越了音乐的范畴,即使是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也会忍不住一看到底。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莫扎特梅纽因米开朗杰利丨精炼的钢琴演奏发展史丨布伦德尔伊利亚•穆辛丨阿城丨瓦格纳范竞马丨阿格里奇丨托斯卡尼尼郑京和赵晓生肖邦张昊辰郎朗格拉夫曼丨弦乐必读丨郑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大师记忆丨索弗罗尼茨基丨波格雷里奇尤金娜丨纪念马勒丨重磅译文丨索弗罗尼茨基丨王健谈巴赫丨纪念瓦格纳刘诗昆丨杨梦漪丨“原色李斯特”丨孙颖迪卢卡斯·迪巴格丨古尔达丨霍洛维茨他曾为毛主席演奏丨奥伊斯特拉赫在中国波利尼访谈丨朱晓梅谈巴赫与中国思想以及古尔德丨讨厌孩子的霍洛维茨和喜欢孩子的鲁宾斯坦丨小泽征尔的坚持丨阿格里奇11岁的爱情十六岁便击败奥伊斯特拉赫的内芙丨小提琴家哈西德丨米科夫斯基谈钢琴教学丨纪念阿劳丨著名钢琴家谈肖邦陈萨谈钢琴家生涯丨陈萨语录丨陈宏宽的教、学感悟丨纪念科尔托丨纪念小提琴大师胡贝尔曼丨李传韵但昭义谈培养李云迪、陈萨的经验丨马友友《钢琴背谱十法》丨从解构主义视角看钢琴音乐表演中的个性问题丨听作家余华讲述勃拉姆斯的孤独丨焦元溥:为什么要背谱丨作曲家王西麟谈中国文学家的音乐修养丨我们向“为撒旦交税”的肖斯塔科维奇学习什么?丨李云迪与小泽征尔谈普罗科菲耶夫与拉威尔丨论巴赫音乐的精髓丨古尔德语录丨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怀丨现代西方音乐的德法之争丨音乐本身的抽象性保护着肖斯塔科维奇丨十九世纪法国音乐是如何冲破德国音乐束缚的?指挥家郑小瑛访谈贝多芬在我们中间指挥大师克伦佩勒邓泰山:东方语言不是拼音语言,而是音调性语言,这让我们对旋律更为敏感上帝问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这一生为的是什么?来看声乐大师周小燕先生如何传授学生正确保护自己嗓子的妙方廖昌永演唱《老师,我总是想你》,周小燕含泪微笑起身为学生鼓掌……纪念马勒丨李欧梵和在天堂的马勒对话丨马勒作品的聆听次序丨马勒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血有泪丨死亡是件很普通的事情,马勒早就心有所悟……杨松斯谈马勒丨演出马勒令人兴奋丨最终目的是让听众感叹“我这两个小时就是生活在天堂”TED演讲“古典音乐与眼睛闪烁”古斯塔夫·马勒:用业余时间作曲的指挥家哈农库特走了,其倡导的“古乐运动”,你了解多少?门德尔松:音乐能给灵魂带来千般好处,这是词语办不到的巴伦博伊姆丨打通歌剧与唱艺术歌曲任督二脉的菲舍尔·迪斯考世界悬于深渊之上时,富特文格勒用布鲁克纳摆脱人间苦恼王健丨中国民乐五分钟内天下无敌丨古典音乐更关乎人的灵魂阿格里奇丨缺少音乐天分没关系丨前提是你必须热爱音乐布伦德尔丨过分诗意是对莫扎特的误读丨给莫扎特演奏者的几点建议其实音符越少越难弹丨赵晓生采访周广仁丨响而不砸,轻而不飘才是钢琴好声音傅聪谈肖邦丨二十四首前奏曲丨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丨整个前奏曲都笼罩在卡珊德拉的预言里头从李传韵的肚痛坚持演出视频想到肋骨断了的傅聪丨“只要你对小提琴充满爱,用真情呵护它,琴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滋润,它必然会给你回报!”傅聪的岳父梅纽因(1916.4.22)诞辰一百周年丨他年轻时从未进过电影院丨他的一生都花费在创造乌托邦傅聪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腊悲剧一样没有怜悯、世事无常丨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一些学琴必读丨傅聪谈如何"表达"音乐丨既忠实又生动丨演奏者的个性要渗入原作中丨一个人的个性越有弹性,能体会的作品就越多。傅聪深圳访谈丨我练琴的时候在想什么丨谈钢琴学派丨谈阿劳丨减压的惟一办法是投入丨很多学生缺乏整体知识丨面对大师作品我永远战战兢兢。傅聪写给父母亲的一封家书丨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我内心的东方气质古典音乐的德法之争丨“音乐纯净,但音乐界是名利场”丨“海顿以来音乐家一直迷失在激情里,自我太大,上帝只对寂静之声言说。”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与社会 丨“音乐是从心灵射向心灵的语言,音乐无须言词,直达内心深处,言说语言无法言说之物,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艺术。”周广仁谈钢琴演奏风格问题丨朱晓玫谈海顿丨《傅雷家书》教你学习钢琴丨我心中的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丨世界动荡之际,她却借钱录制《哥德堡变奏曲》丨朱晓玫说:“30段变奏好像是我人生的30个章节,我人生的各种经历都能在里面找到。”陈萨读过很多音乐家传记拉赫的音乐是在“没有胜利希望的地方开始的斗争”丨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丨朱晓玫首次回国巡演访谈丨勃拉姆斯的恋母情结与偶像情结丨纪念维瓦尔第丨从舒曼早期钢琴套曲《大卫同盟之舞》看他的双重性格丨论格里格的音乐风格丨倾听拉赫的自我救赎丨肖邦说:“必须让每个音符歌唱起来!”丨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与激情”丨高雅、严肃,就是这俩字阻碍了古典音乐的普及丨如果不从现在开始练,你后半生的耳朵就是寂寞的,灵魂就少了一块避难的场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